基于SBAR沟通模式在ICU护理交接班中的应用效果

2024-04-19 09:02张新春冀秀洁王迎北京市昌平区医院北京102200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24年8期
关键词:交接班沟通模式掌握情况

张新春,冀秀洁,王迎(北京市昌平区医院,北京 102200)

护理交接班过程中,护士需要详细记录患者的病情变化、治疗计划、药物使用情况等信息,并向接班人员进行详细说明。护理交接班是接班护士了解患者健康状况的重要途径,是确保护理工作整体性、动态性、安全性和连续性的关键环节,是护理工作的重中之重。ICU即重症加强护理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ICU患者病情危重且紧急,有较高的死亡率,除了做好常规护理工作外,还需尤其注重护理交接班质量。交接班过程中容易发生沟通障碍,而该问题会极大程度上增加护理风险的发生几率[1]。ICU为抢救监护急危重症患者的首选病房之一,由于该病房对出入人员限制性要求高,加之会应用较多的监护仪器设备与物品,导致该病房护理交接班工作十分繁杂,如果沟通不到位、交接班不规范,就可能出现信息折损及错误,甚至造成不良事件的发生。既往临床ICU护理交接班模式存在信息共享不清晰等问题,很容易诱发安全医患问题[2]。SBAR沟通模式的单词大写字母代表四个英文单词的全称,依次为:Situation、Background、Assessment、Recommendation,即现状、背景、评估、建议,该项护理模式将促使护理交接沟通工作更加标准化,使得交接班工作质量缜密与有效,进而达到减少护理风险与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的效果[3]。基于此,本次研究对本院不同年限期间ICU实施常规护理交接班法与在此基础上实施SBAR沟通模式后的临床价值进行了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以我院2022年9月-2023年2月在ICU实施常规护理交接班方法的20名护理人员作为对照组,以2023年3月-2023年8月实施常规护理交接班方法基础上应用SBAR沟通模式的20名护理人员作为研究组。以上不同时段两种护理模式参与ICU护理人员均相同,共20名,均为专科以上学历,且均具备至少3年以上ICU工作经验。

1.2方法

1.2.1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交接班方法:①结合本院ICU常规交接班规定标准,床头交接班流程和内容包括:获取患者基本信息、检测体征、观察病情变化与处理异常情况、获取用药与监测病情信息、进行方向预防与评估等。②转科或出院时结合医嘱对患者进行针对性健康宣教。

1.2.2研究组护理交接班期间在常规护理交接班方法的基础上实施标准化SBAR沟通模式,详情内容介绍如下。

1.2.2.1建立交接班培训管理小组 该小组由主管护师、高年资护士担任护理组长,其都有丰富的临床护理经验和管理能力,主要任务是组织护理人员培训、日常监督、护理管理、定期考核等,同时需依据本院ICU实况制定护理交接班流程表。

1.2.2.2SBAR护理交接班表格内容 ①S(Situation,现状):即患者自身机体不适感官主诉及阳性体征,主要包括患者神志、姓名、性别、床号、患者目前问题、生命体征及心电监护等一般基础资料及本次交接时患者病程变化情况。②B(Background,背景):了解患者平素健康状况,了解有无手术史、外伤史、家族遗传史、药物或食物过敏史等情况。并结合既往史病情,对后续治疗中可能存在的风险与问题进行预判与处理。③A(Assessment,评估):汇报患者体征、血气、心电图、引流等检测情况,预见性评估病情进展过程中潜在问题,并提出防控措施。④R(Recommendation,建议):评价已经实施后护理措施的有效性,并明确后续护理工作中须重点关注的问题。

1.2.2.3标准化的护理交接班流程 该流程实施期间在本院ICU制定《护理交接班质量评价表》的指导下填写患者姓名、年龄、性别、诊断等基本信息。护理交接班进行过程中,交班护理人员需详细向接班护理人员交接患者病情基础情况,如生命体征情况、皮肤及管路、意识状态、仪器设备检测数据等。若患者存在病情进展速度快、行为异常、需接受特殊检查、需采取警示药品治疗等情况时,应作为重点交接信息。核对交接信息无误后,填写接班者姓名,若其工作中发现与交接信息有误等情况时,应进行备注与原因查明工作。

1.3观察指标

1.3.1护理交接班效果 对两种护理模式下相同的20名护理人员的护理交接班效果进行评价,该项指标的评价使用NASR量表,即Nursing Assessment of Shift Report汉化版交接班评估表,量表总分为85分,5个维度共包含17个问题,每个问题赋分范围为1-5分,分值高则表示护理交接班效果好[4]。

1.3.2患者信息掌握情况 对两种护理模式下相同的20名护理人员的患者信息掌握情况进行评价,该项指标的评价使用自制评价表,评价表总分为50分,5个维度中每个维度均包含5个问题,每个问题赋分制为1-2分,分值高则患者信息掌握情况好。

1.3.3与交接相关的不良事件发生率 分别于两个时间段选取45例患者作为评估资料,两组患者信息相对均衡与同质(P>0.05):对照组中男/女:25/20,年龄(62.98±11.33)岁,APACHEⅡ评分(19.11±2.87)分,交接患者所需时间(9.21±2.35)min,疾病类型:重症肺炎17例,颅脑损伤19例,其他9例。研究组中男/女:26/19,年龄(62.94±11.85)岁,APACHEⅡ评分(19.51±2.97)分,交接患者所需时间(9.89±2.59)min,疾病类型:重症肺炎16例,颅脑损伤21例,其他8例。对两种护理模式下发生的与交接相关的不良事件发生率进行统计,不良事件类型包括:交接护理项目遗落、物品交接不清、交接信息有误。

1.4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24.0软件处理数据,计数指标对比检验时,以χ2处理数据,计量指标对比检验时,以t处理数据,P<0.05即可视为两组数据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护理交接班效果比较 研究组护理交接班效果较对照组更好,P<0.05,见表1。

表1 两组护理交接班效果比较(±s,分)

表1 两组护理交接班效果比较(±s,分)

?

2.2患者信息掌握情况比较 研究组护理人员对患者信息掌握情况较对照组更好,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信息掌握情况比较(±s,分)

表2 两组患者信息掌握情况比较(±s,分)

?

2.3与交接相关的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 研究组与交接相关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6.67%,较对照组的24.44%更低,P<0.05,见表3。

表3 两组在不同时间段与交接相关的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n(%)]

3 讨论

ICU护理交接班工作质量不仅与患者病情康复效果密切相关,且可反映出该科室整体的护理质量[5]。SBAR沟通模式作为目前临床较为推崇的有效沟通工具,将其应用于ICU患者护理交接班后,不仅有助于快速描述患者当前状况、背景信息等,且注重强调病情观察与治疗评估情况,同时还会依据以上信息提出护理方案建议等,有助于提高交接班护理工作有效性,保障患者护理安全[6-7]。

表1显示:研究组护理交接班效果较对照组更好,P<0.05,证实ICU护理交接班中实施SBAR沟通模式可提高此项护理工作有效性。该模式要求在交接班工作中对患者各项信息进行准确反映与搜集,并依据其实际情况制定护理计划,将搜集到的全面化信息作为护理与治疗方案调整的关键性信息,为后续护理工作提出重点指导,促进交接班护理团队合作效率、有效性的全面提升[8]。表2显示:研究组护理人员患者信息掌握情况较对照组更好,P<0.05,证实ICU护理交接班中实施SBAR沟通模式可促使护理人员有效掌握患者病情信息,改善既往常规交接班患者信息汇报存在随意性、主观性等问题,使得患者基本信息、病情信息与治疗信息的共享更加全面化、客观化、科学化,提升沟通效率与质量,进而促使护理人员更好地掌握患者各项信息[9-10]。表3显示:研究组与交接相关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6.67%,较对照组的24.44%更低,P<0.05,证实ICU护理交接班中实施SBAR沟通模式可减少与交接相关的不良事件。各项措施有助于促使交接班护理工作效率的提高,确保护理连续性,避免交接班信息交流过程中出现遗漏、错误等问题,防范与交接相关的不良事件发生,提高护理工作安全性[11]。该项模式下通过高效、连续与完善的交接班信息共享,有助于更好地促使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信息解答与宣教、预见性做好风险防控工作,培养护理人员评判性思维与沟通能力,及时发现潜在风险,明确护理目标,促使护理工作思路清晰,激发工作积极性,有效保障患者安全。

总结全文研究成果可知:护理交接班可对ICU患者病情、治疗与护理信息进行交接、评估与总结等,可使得接班护理人员工作开展有依据,并能对该科室护理管理整体情况进行反映。因此本次研究中ICU护理交接班中实施SBAR沟通模式护理效果显著,有助于增强交接班工作的有效性与安全性,便于详细掌握患者各项信息,科学、规范的交接班是护理工作安全开展的有效保障。

猜你喜欢
交接班沟通模式掌握情况
SBAR沟通模式在宫颈癌放疗患者中的应用与效果分析
不同健康教育模式对女性人工流产术后保健知识掌握情况的影响研究
医师信息化ISBAR交接班系统的构建与应用
菏泽学院公共体育课学生篮球规则掌握情况及对策分析
浅谈初中英语教学中有效运用信息反馈
浅谈网络交接班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护理交接班缺陷分析与对策探讨
妇科护理中家庭式沟通模式的应用及效果分析
你了解自己的沟通模式吗?
论初中数学的复习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