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 丹
(陕西省宝鸡市长岭中学;陕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部)
图表数据类试题是近年来高考命题的主要题型之一,该类题型以生动形象或直观可视化的呈现方式,将问题情境中的关键信息及本质内涵蕴藏其中,侧重考查学生的材料解读能力及历史学科素养。相比于传统的文字材料表达,图表数据类试题涵盖历史事物的动静态特征,可考查的视角多元,形式灵活,信息容量较大,以其独特的命题风格成为高考创新的代表题型。在复习备考阶段也以真题为依托,形成了不少典型变式模拟试题资源,但是与此同时,这类题型对学生材料分析的基本功底要求较高,成为不少高三学生历史学科专项复习征途上的一只“拦路虎”。为提升高三学科历史复习训练的针对性及时效性,笔者对2023 年历史高考全国甲卷25 题这一图表数据类题目及其变式模拟试题进行例证,剖析这类试题的材料选择、设问意图及解题思路,以求举一反三地强化学生的复习课训练实效,为2024 年高考的备考提供启发借鉴。
2023 年图表数据类高考真题的考查主要涉及全国甲卷25 题、新课标卷30 题、湖南卷9 题、山东卷15 题、广东卷3 题、湖北卷4 题、浙江卷6 月第15 题等,这类题型呈现出稳定的考查样态,特别侧重对变化或差异类材料的解读。针对这一典型特征,以全国甲卷25 题的剖析为例,明确这类试题的设问意图及解题思路。
例1.(2023·全国甲卷·25)在中国古代,自然环境、社会生产状况、国家政策、灾害以及战乱,都会对人口的区域布局产生影响。下图显示了两汉间江浙一带与湘江流域人口增长的巨大差异,能够解释这种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
公元2 年
A.土地兼并程度
B.经济发展水平
C.人口自然增长
D.移民流入数量
本题考查“南方经济的开发”这一历史学科必备知识,通过创设两汉湘江流域和江浙一带的人口增长差异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在“两汉时期的江浙一带与湘江流域”具体时空定位的基础上,对地图、数据信息及所学知识进行获取、解读、调动及运用,探究影响人口增长差异的主要因素。图表数据类选择题要做到“一看二找三化简四结合”,重点关注时空定位、数据变化、化简题意、结合选项。对图表中的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可以看出:横向上,在公元2 年,江浙一带人口几乎是湘江流域人口的两倍,而到了公元140 年,湘江流域人口反超江浙一带;纵向上,两汉间江浙一带人口增长较少,而湘江流域人口几乎增长了近三倍。那么就需要特别留意湘江流域的人口变化,从中化简凝练出实质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导致两汉间湘江流域人口快速增长,超过江浙一带的原因。学生在解读材料时,对题干中涉及的“自然环境、社会生产状况、国家政策、灾害以及战乱”等影响人口布局变化的因素进行思考,联系两汉时空特征等背景环境,排除关联性不强的人口自然增长因素,将两汉湘江流域人口变化的主要因素聚焦到非自然因素上,从而选出D 选项。
图表数据类高考真题以其生动趣味的材料呈现方式对学生的解读能力要求较高,这也成为高考模拟试卷命题及教学复习的风向标。2023 年历史高考全国甲卷25 题对学生而言具有一定挑战及较强的吸引性,一些历史教师在高考结束后围绕此题展开研讨及思路分享,尝试用排除法及相关史料补充佐证等方式完善对该题的理解,如江西省九江市一中的周明学老师在高考一结束就分享出对该题的初步解析、江西省樟树市滨江中学的朱仁乐老师对答案争鸣形成了自己的思考及观点、那木德老师从数字角度来理解此题,等等,从而形成一股教研考证及学术争鸣热潮,可见图表数据类试题在高考评价及教学研究中的重要导向及强大魅力。在平时复习训练中,更要有针对性地进行强化,引导学生通过变式题目的训练突破材料理解的瓶颈,达成历史学科素养提升的明确目标。
高考典型题目对高三学生的复习及强化训练具有指导意义,在真题基础上形成诸多变式模拟试题,依据图表数据类变式试题难度层次及类型的差异进行解读,能够准确把握试题命制趋向及考查意图,更有针对性地提升复习备考实效。2023 年全国甲卷25 题的变式题目很多,梳理筛选出以下六道图表数据类典型题目,分别从表格数据类、可视化图表类、创新型图表类、历史地图类等不同类型的图表材料着手展开剖析,以高考为导向,为复习备考提供由浅入深的试题筛选思路及切合学情的备考策略。
例2.(2023·湖南长沙一中高三月考·2)据学者统计,汉代皇帝赐丝帛次数基本情况如下表所示。据表格可以推知 ( )
A.西汉对基层民生工作的重视
B.两汉时期纺织业的持续发展
C.汉代的皇帝赏赐以丝帛为主
D.民族关系始终困扰两汉政局
与2023 年全国甲卷25 题类似,本题同样考查数据差异具体的变化趋向及影响因素。表格作为最常见的图表数据类选择题的呈现方式之一,对学生的数据解读能力有着直观明确的要求。本题中学生通过对比皇帝向不同类型人群赏赐的差异,凸显出皇帝赏赐向三老、孝廉或鳏寡孤独高年者的倾斜比较明显,加之东汉初年赏赐数量明显减少则需要考虑战乱因素,从而明确本题材料聚焦于西汉时期重视对社会基层人员的关照,故选A 项。
这类表格数据类试题重在把握变化的趋向,而不是具体的数值,复习训练时建议加强技巧方法层面的点拨,提升学生的数据材料分析能力。在数据表格材料的审读中,从具体试题中凝练总结技巧经验。数据类选择题的重点并不在每个具体数据是多少,而是要把握好数据的变化、趋势、特点等,如变多变少、或升或降、曲折发展,还是分布不平衡、集中于哪个区域、优先发展哪个行业等。在对数据进行概括的基础上,去思考数据变化情况的原因是什么?反映了什么?再结合具体的知识点、历史阶段特征、教材主干知识、重要时空观念等进行分析,最终得出恰当的结论。这些能力的掌握和驾驭,离不开平日教学与习题训练中有针对性地不断强化。
除表格之外,历史试题还有更为丰富的数据呈现方式,如柱状图、饼状图等,在高三复习中通过各类数据图表的训练,能够进一步加强学生对直观可视化图表信息的挖掘能力,从不同维度全面理解材料中蕴含的时代背景及历史细节信息。
例3.(2023·江苏苏州高三上期中调研·11)图表和解读,相当于硬币的两面,两者不可分离。对下表解读准确的是 ( )
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进出口占全国总额比重的变化
数据来源:中国海关统计
A.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明确了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
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初步形成并不断发展
C.社会主义公有制主体地位受到全球化严重冲击
D.进入21 世纪,国有企业盈利能力明显下降
本题与2023 年全国甲卷25 题均为两个时间阶段变化差别的图表材料类试题,可谓是高考真题化简后的初级版本,适合学生在复习时用以作为基础训练试题使用。虽然这两题考查的时间阶段及主体对象不同,但在解读材料时的处理方式较为相似,均是先看数据的变化趋向,再深入思考发生这种变化的原因,结合材料与教材所学剖析选项,得出恰当认识。对本题来讲,进入21 世纪后民营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进出口占全国总额比重有大幅度提高,说明其更加深层次地参与了世界经济全球化进程,显示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初步形成并不断发展,故选B 项。
在平时教学及复习中,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深度挖掘可视化数据图表类材料,从多角度进行解读并综合分析。对学生来说,不论是基于数据图表获取信息,还是从具体历史情境下出发去阐述事实提出观点,都是在特定时空联系下对历史事物进行观察分析的思维能力的具体体现。在特定题型训练中,观察及剖析的具体内容就是从数据图表中获得的,对数据图表理解深入程度的差异,使得学生在特定历史情境下的历史理解能力及问题解决能力的训练及呈现效果有所差异。故而在平时的教学中,应当有针对性地强化不同维度下可视化数据图表材料的解读与剖析训练。
由于历史学科较强的人文社会属性,试题中图表数据的背后是复杂深刻的社会现实及历史特征,这也对学生综合基于历史人物、事件及知识点进行材料解读的能力有了更为全面的要求,将教材所学、试题材料及个人生活经历等身边历史有机结合,打通历史与现实的联系,全面激发历史学科的育人价值,因而创新型的图表呈现方式在复习训练中值得被关注重视。
例4.(2023·安徽皖江名校最后一卷·28)近代绅商张謇重视在其家乡布局工业,逐渐形成了南通“一点”式的工业布局。下图为张謇工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影响因素示意图(1890—1920 年)。该示意图表明,张謇的选择 ( )
A.得到了历届政府的大力支持
B.深受传统观念的影响
C.意在拓展洋务企业发展空间
D.最终实现了实业救国
雷达图的呈现方式多用于地理等学科领域,历史试卷中较少采用,故而本题给人眼前一亮的创新之感,但这也对学生的读图迁移能力有所要求。依据材料信息提示转化试题设问的解读思路,同2023 年全国甲卷25 题一脉相承。依据材料“近代绅商张謇重视在其家乡布局工业”和示意图中“文化及心理因素”突出可知,张謇的工业区位选择受到了中国传统重视家乡观念的影响,很好地回答了张謇为什么选择家乡南通作为“一点”式工业布局最主要的原因,故选B 项。
与之类似的还有人物关系网络示意图的呈现方式,如下题:
例5.(2023·广东揭阳高三上期末·5)1582 年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来到中国,并曾编绘世界地图。下图是与利玛窦世界地图有接触的明朝皇族和官员的示意图。这反映出当时西方近代地理知识( )
A.并未引起明朝民间社会的关注
B.受到明朝各级官员的高度重视
C.在明朝上层社会有较广泛影响
D.对封建正统思想造成一定冲击
根据这一庞大的人物关系网络图可以看出,与利玛窦世界地图有接触的明朝皇族和官员中,广泛涉及上层帝王宗亲和地方各级官员,这说明西方近代地理知识通过利玛窦对当时的上层社会产生了广泛影响。由于人物群体未涉及民间社会,故而只能依据试题材料得出皇帝及官员这一上层群体的影响,故选C 项。这种直观可视化的呈现方式聚焦于历史人物,打通学生自我与历史人物的联系,使其产生共鸣,从而达到以利玛窦为代表,形成对这一时期“西学东渐”之风影响群体范围的深度理解。
创新型图表类试题引人夺目,但其考查仍与学科核心素养紧密相连。在平日复习中要关注历史学科核心素养落地生成,与此同时,通过创新型数据图表类试题强化学生的综合应变能力。由于传统的应试教育专注知识本身的学习考查,在一定程度上忽视学生的能力素养,在新高考全面推行的背景下,新课程标准及部编版教材注重打破板块知识的局限,引导学生迁移运用历史知识来解决特定情境或生活学习中的具体问题。以创新型数据图表材料为载体创设出具体的历史情境,不断强化不同地区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事物的纵向横向关联,在学以致用的基础上达成对历史知识学习的高度统整,提高学生的时空观念、史料实证等学科核心素养,这也是新课程标准的价值导向。
如何挖掘地图中涵盖的趋向信息也是历史试题的特色内容及基础要求,除了常规的时空定位之外,变化比较类型的题目可以说是2023 年全国甲卷25 题考查要求的进一步延伸,在高三复习备考中也需要强化训练,如下题所示:
例6.(2023·湖北卷·5)科举及第人数是衡量区域社会流动、经济发展与文化建设等程度的重要指标。下图为明代湖北进士及湖北籍人物著作分布情况。由此可见 ( )
A.人文环境与人才选拔相互影响
B.交通条件制约人才分布的格局
C.政区等级与文教水平保持一致
D.文化成就与人口升降密切相关
该题以综合图表的呈现方式聚焦明代湖北地区科举进士及文化著作的府域空间差异,试题考查的难度层次较高。根据“明代湖北进士分布示意图”可知,武昌府与黄州府是进士人数最多的两个地区;再结合“明代湖北籍人物著作府域分布图”的统计,湖北籍人物著作府域最多的地区依旧为黄州府和武昌府。判读地图提炼出关键信息后,学生会思考为何黄州及武昌两府的进士人数和人物著作数量优势明显,二者有何关联?在初步排除了交通条件、政区等级等非核心因素对人才分布格局的主要影响后,加之人口数量不等于人才质量,即可排除D 选项,进一步聚焦于人文环境与人才培育的密切关系。由于进士人数多能够营造良好的人文环境,而良好的人文环境有利于提升人才选拔率,从而得出A 选项。
此外还有结合地图材料对历史上博物馆的空间位置进行考查,解读这类试题也是对地图类材料信息能力的集中体现。
例7.(2023·浙江卷1 月·20)亚历山大的远征,开启了大约300 年的“希腊化时代”。在这一时期,出现了多个新的希腊文化中心,其中某一中心有专门收藏文化珍品的缪斯宫——一般认为这是人类历史上最早的博物馆。该中心位于下图中的( )
A.①B.② C.③D.④
本题的题干及地图材料创设出生动的历史情境,学生基于具体问题情境思考,在亚历山大远征的背景及文化中心东移的趋向下,博物馆设在何处更为恰当?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学生能够判断出亚历山大远征的影响范围,聚焦在地中海沿岸的非洲港口城市。位于尼罗河三角洲西侧的亚历山大作为埃及最大海港,地处亚、非、欧三大洲海上航路,由于亚历山大远征及希腊化时代文化中心的东移,大量文化典籍与藏品的收藏整理吸引了众多学者,亚历山大特殊的地理位置优势得以发挥。公元前290 年前后,托勒密·索托在埃及亚历山大城创建的亚历山大博学园,有专门收藏文化珍品的缪斯宫,学生根据地图中的信息及轮廓认真判读,即可明确图中④处位于埃及亚历山大城,故而选出D 选项。
由于地图类试题难易差距较大,复习训练中要依据时空定位及材料类型对难易梯度予以区分,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由浅入深地展开强化练习。刚进入高三复课阶段的学生需要一个调整适应期,使其逐渐接受高考的题量强度及考查难度,如若一上来直接给学生呈现高考难度层次的图表类试题,很容易让学生受到打击并产生畏难情绪。故而建议根据课程标准考查目标在不同水平层次的具体要求,结合实际学情,恰当精准选取对应吻合的试题。也可以从饼状及折线图开始,再到雷达图、表格数据、地图及复杂的组合式图表材料,关注历史细节信息,一步步增加试题难度,推动学生数据图表分析解读能力不断提升。
从不同层面对2023 年全国甲卷25 题这一图表数据类经典真题的变式练习进行筛选和剖析,对学生的材料分析能力训练有了更为精准的把握,在积累图表数据类选择题训练经验的同时,也更为灵活地依据学情调整考查的难度。整体来看,图表数据类试题在新高考导向下呈现出高质量的考查水准,这也为高三的历史教学及复习备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战。以高考试题为依托,在平时训练中注重该类型高考试题不同难度层次的变式试题的挖掘,在练习中总结累积经验,凝练教学复课策略,以期提升复习备考的针对性、精准性及教学实效,最终促进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地和学生的全面综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