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西地区农旅融合路径探究

2024-04-19 10:43:39董子涵
农村农业农民·A版 2024年4期
关键词:乡村振兴

摘 要:农旅融合是乡村产业融合的重要路径,也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突破口。湘西地区拥有丰厚的文化资源与生态资源,在农旅融合发展中有着得天独厚的发展优势。基于此,以湖南省花垣县麻栗场镇沙科村为例,运用民族学的理论和研究方法,以田野调查资料为基础,考察其农旅融合发展路径,不仅可以在理论上为沙科村农旅融合发展提供借鉴,同时也能够为其他地区农旅融合发展提供实践参考。

关键词:乡村振兴;沙科村;农旅融合

一、问题的提出

自2015年起,中央一号文件反复提出“聚焦产业促进乡村发展”,作出“持续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相关表述。而农旅融合是利用农业与旅游业的产业融合进而实现乡村产业融合的重要途径,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突破口。农业作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产业支柱,可以通过拓展农业与第三产业的良性互动,推动农村社会的生态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以此来实现其农旅融合发展。与此同时,文化振兴既是乡村振兴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的活力之源。农村社会民族文化的传承创新也是该地区实现乡村振兴、文化振兴的关键所在。因而,发展农旅融合,应充分结合自身资源禀赋,以农业为基础,以民族文化为内核,以旅游为载体,运用创新思维,带动其经济、文化、生态等全面发展,加快推动乡村全面振兴。

目前,关于农旅融合发展路径的研究主要聚焦于旅游学、经济学、管理学等视角,多集中于农旅融合发展模式、经济效应、驱动因素等研究,较少从经济民族学、生态民族学等角度探讨农旅融合发展路径。如在农旅融合发展过程中,如何发掘民族文化的当代价值、如何把握时代脉搏以民族文化传承创新赋能农村社会高质量发展。另外,当前农旅融合研究多以常规性描述为主,代表性案例支撑较少。鉴于此,以湖南省花垣县麻栗场镇沙科村为例,运用民族学理论和研究方法探讨农旅融合的路径有着理论与现实意义。

二、沙科村农旅融合实践与启示

近年来,沙科村积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把大力发展农村生产力、推动产业兴旺摆在首位。农旅融合成为实现该地区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的现实选择。

(一)得天独厚的发展基础

沙科村是典型的以传统农业为主的苗族村寨,其传承了浓厚的民族文化与古老的农耕文化。该村占地面积2.52万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 273.47亩,与周边村落相比拥有独一无二的梯田景观。在生产方式上,以耕锄方式经营梯田“油稻轮作”农业,采用水稻与油菜花接茬轮作的方式进行轮作休耕,以此来提高土壤的肥力与实现水稻的增产提质。在积极发展梯田“油稻轮作”农业的基础上,该村积极发展“稻鱼共生”产业。在稻田中养鱼,一方面可以为鱼提供充足的肥料与良好的生长环境;另一方面,鱼来回游动还可以为稻田松土,从而收到一田两用、互惠共生的效果。沙科村不断培育壮大现有产业,依托梯田“油稻轮作、稻鱼共生”生产方式打造油菜基地、休闲农业景观,积极发展优势产业。另外,村寨内各家都有自己的菜园,四季种植的瓜果蔬菜能够满足一家人的需求。该村以水稻作为主粮,种植了玉米、红薯、土豆等粮食作物,经济作物包括油菜、花生、白菜等,养殖了鱼、鸭、黄牛等。森林植被茂密且保存良好,有杉树、油茶林等,水资源充足。沙科村因地制宜,形成了梯田、村落、森林、水系的农业生态系统,充分体现了苗族人民尊重自然,根据区域差异积极挖掘、继承、发扬农耕文化的风貌。

(二)相关政策的支持

沙科村在涉农政策的支持下,加快推动农旅融合发展。该村利用涉农资金,不断加强村内的基础设施建设,包括生态厕所、观光道路、文化活动中心等,同时规划并筹建了民宿“十二月令”“梯田漂流河道”“观景台”等旅游项目,乡村超市、农家乐等不断完善,在2022—2023年农旅融合发展过程中累计投入资金430万元。与此同时,该村于2022年成立花垣县第一家由村集体经济联合社作为唯一股东的村级劳务公司,承接村集体1 200亩油菜产业的种植。该公司通过发展“油稻轮作+稻鱼共生”产业统一运作,实现了农产品亩产值4 000元以上,同比多增收1 000元。在此基础上,该公司生产加工“沙老柳”牌菜籽油和“沙老柳”牌优质水稻,并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销售,目前村集体经济收入280余万元。该村在相关政策的支持下,立足于资源优势与农业的基本属性,致力于农产品的精深加工和品牌打造,积极推动农旅融合深度发展,不断探索乡村振兴新路径。

(三)农耕文化与现代产业的结合

农耕文化拥有独特的文化价值与人文精神,同时也是发展旅游业的重要载体。经济人类学视域下,经济利益获取、自然生態保护与传统民族文化传承3个方面有机统一是民族特色产业发展的重要内涵。将生态资源与文化资源转化为生态资本与文化资本,进而实现传统文化与旅游产业的耦合发展,是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方式之一。

沙科村依托梯田“油稻轮作”农业积极探索“农业+旅游”新模式,于2023年成功举办第一届油菜花文化旅游节,吸引游客6万余人。当地村民积极弘扬农耕文化,冬季以种植油菜为主,夏季以种植水稻为主,以此来实现梯田“油稻轮作”农业。在沙科村,油菜不仅是油料作物,也是该村农旅融合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此同时,该村利用“二十四节气”筹建民宿“十二月令”。其中“二十四节气”蕴含着悠久的文化内涵与历史积淀,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是指导农耕生产的时节体系,更是有着丰富文化民俗事象的民俗系统。该民宿每栋房间门牌分别以“二十四节气”命名,其规划筹建也充分实现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住宿产品相结合的“产业联动”的新形式。

总体来说,沙科村是以油菜、水稻种植为基础,农牧林渔业兼营,同时积极推动农耕文化与现代产业相结合,保护传承与开发利用相结合,使农耕文化在新时代展示出独特的魅力和风采,从而推动农旅融合发展成为该村的支柱性产业。

三、沙科村农旅融合发展的困境

(一)产品类型较为单一

农业文化资源丰富,发展农旅融合条件优越,拥有无限的潜力与广阔的前景。随着游客需求的不断增加,对于农旅融合的形式要求更高。田野调查发现,该村主要的旅游产品是以观赏为主的油菜花节、苗歌与苗鼓表演等,而这种以休闲观光为主、传统的表演形式为辅的单一旅游产品已经不能满足游客多样化的体验需求,其他地区发展农旅融合与沙科村面临同样问题。随着社会的发展与时代的进步,游客体验从单一的休闲观光、歌舞表演逐渐上升为感官与精神的多重享受等需求,且单一的旅游产品也不能突出该村发展旅游业不同于其他地区的优势所在,反而给予游客“千村一面”的体验感受。

(二)民族文化传承不够

沙科村的民族文化氛围浓郁,但就目前其农旅融合发展情况来看,侧重于农业观光而对农耕文化以及民族文化的传承发展不够。如在农旅融合的产品内容开发方面对农耕文化资源的利用率不高,缺乏具有浓郁苗族风情的与民族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的农旅融合产品,难以体现沙科村作为传统的苗族村落独有的民族文化与乡土味道。需加强对千百年来形成的独有的民族文化、农耕文化的挖掘利用,创造出独具民族特色的旅游产品,体现其蕴含的文化价值。

四、沙科村农旅融合的路径探索

(一)現代技术的引入:利用技术赋能丰富产品类型

沙科村可依托休闲观光农业,积极利用现代技术向“农业+”等综合型产业方向发展。一方面,可利用农耕文化发展“农业+研学”。在利用油菜花种植、农事活动等发展“食农教育”的同时,对油菜花种植博物馆、生产加工体验馆进行智能化改造,使培育、种植、生产等流程智能化、可视化。这样,研学旅游者能够参与当地农事活动的每个过程,在参与中增加交互体验,沉浸式了解、感知并学习当地独特的农耕文化。另一方面,该村作为苗族医药传统文化的发源地之一,可利用“农业+康养”发展民族医药文化,开发养生、养老保健等课程。在发展“农业+展览”方面,可打造以民族文化和乡土文化为核心的民族文化博物馆,对游客输出文化内容时不仅有传统的文字展示,还要利用现代技术增加可视化、可触摸的感官体验,从而使游客更加靠近和走进当地苗族传统文化之中,而不是像以往那样走马观花地欣赏博物馆这座“象牙塔”。

(二)传统元素的挖掘:充分应用民族文化

沙科村作为传统的苗族村落,发展农旅融合应结合该村实际,在保持村落原始风貌的基础上打造区别于其他地区差异化的元素。如将别具一格的风俗、语言、美食、符号等民族文化元素充分应用于农旅融合产业发展之中,把该村打造成一个苗族文化展览馆,村寨内的传统民居、各种仪式、节庆、生产生活用具、服饰、日常的农事活动等都可用来展示传统民族文化。游客们不仅可以在“农家乐”中活动,还可以到热情好客的村民们家中做客,品尝苗族传统的饭菜佳肴。同时,游客可以参与村寨内举行的各种仪式、庆典,使他们在参与中更深入地了解学习传统民族文化。

(三)文化价值的提升:加强乡风文明建设

乡风文明建设既是乡村振兴、文化振兴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乡村文化的魅力所在。苗族人民自古以来就深受农耕文化的影响,形成了诸多独有的生态观、自然观与道德规范等。因此,要充分发挥其在凝聚人心、教化群众、淳化民风中的重要作用。同时,应重视苗族农耕文化中蕴含的尊老爱幼、勤劳勇敢、正直忠诚等美德,在构建和谐社会与文明乡风中发挥重要作用。要将苗族农耕文化与农旅融合有机结合,在推动其农业与旅游业发展的同时,发挥民族文化的当代价值,加强乡风文明建设,以民族文化传承创新赋能当地经济高质量发展。

五、结语

农旅融合对实现乡村经济转型、产业联动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本文以沙科村为研究对象,对其农旅融合发展现状进行考察,并进一步分析其农旅融合过程中的优势和存在问题,发现存在产品类型较为单一、民族文化传承发展不够等问题。基于对其优势和问题的把握,结合其当前农旅融合产业发展取得的成效,并借鉴不同地区农旅融合发展经验,从现代技术的探索、传统元素的挖掘、文化价值的提升这三个方面为沙科村农旅融合可持续发展建言献策。沙科村农旅融合发展前景广阔,任重道远,需继续坚持以农业发展为导向、民族文化为内核的发展道路,加大投入力度,提升农旅融合开发水平,推动实现以农促旅、以旅强农的发展目标,同时也为其他地区农旅融合发展提供实践参考。

参考文献:

[1]张莞.乡村振兴战略下民族地区农旅融合提升发展研究[J].农业经济,2019(4):44-46.

[2]向琨.内生增长理论下民族文化与旅游产业的融合途径分析:以湘西苗族鼓舞为例[J].贵州社会科学,2020(10):108-113.

[3]方清云.经济人类学视野下的民族特色产业规模化发展的反思:来自浙江景宁县的畲族特色茶产业的调查与分析[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36(4):33-39.

[4]北京知青网.“二十四节气”的含义及起源[EB/OL].(2016-12-15)[2019-04-20].

https://baike.baidu.com/reference/191597/455axXzt3qf0euZ7e8R2EGRMyjg-66tiUp1KeqcKiC8rhuMDUkQZUH4LpcVMo0lQmLYXIhtJH4XFKCoRPVS401wEPSSjCTPkTWMFmhogxQw.

[责任编辑:王 丽]

基金项目:2023年吉首大学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JGY2023024)

作者简介:董子涵(1999—),女,河南鹤壁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生态民族学。

猜你喜欢
乡村振兴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的安徽省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探析
美丽乡村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科学与财富(2018年1期)2018-03-03 01:52:47
乡村振兴战略下新型职业农民从业素质提升研究
成人教育(2018年2期)2018-02-08 21:09:28
乡村振兴:从衰落走向复兴的战略选择
经济与管理(2018年1期)2018-02-05 16:21:39
乡村振兴战略的宏观思维
决策与信息(2018年2期)2018-02-02 22:09:10
基层党校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思考
新一代(2017年17期)2018-01-31 20:00:26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几个抓手
人民论坛(2017年33期)2017-12-21 17:55:53
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破题寻路
当代党员(2017年23期)2017-12-20 21:42:47
一个高中生眼中的乡村振兴战略与农村经济
一个高中生眼中的乡村振兴战略与农村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