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复旦大学科研团队采用大规模蛋白质组学数据和人工智能算法,发现了预测未来痴呆风险的重要血浆生物标志物,可实现提前15年预测痴呆发病风险。团队基于大样本队列数据,经过模型分析和机器学习算法分析,发现GFAP、NEFL和GDF15这三个血浆蛋白质与新发全因痴呆(ACD)、新发阿尔茨海默病(AD)和新发血管性痴呆(VaD)的风险关联最显著。对不同血浆蛋白水平与疾病临床进展风险间关联的分析发现,基线GFAP、NEFL或GDF15水平较高的受试者未来患痴呆的风险大大增加。研究团队透露,下一步将围绕我国痴呆风险人群队列开展数据采集和交叉验证,对相关数据进行矫正,开发出适合我国人群的痴呆风险预测数据模型。
人类男性的生育能力和精子的适应性随着年龄增长而下降,但科学家发现,这种模式并不适用于其他动物。由英国牛津大学研究人员领导的团队评估了379项研究的结果,这些研究涵盖了哺乳动物、昆虫、鸟类和鱼类等多种动物。研究发现,总体而言,年龄增长似乎对这些动物的射精量、精子数量和活力没有影响。研究人员认为,大多数动物和人类在射精退化模式上形成鲜明对比,可能是因为人类寿命的延长,导致男性的寿命超过了他们进化出维持精子功能的年龄。
近日,中国科學家研发出一种新型钙-氧气电池,该电池可在室温条件下进行电化学充放电,并稳定运行700次循环,展现出高安全性和较低成本等优势。钙金属具有低氧化还原电位和多价性等特性。结合我国丰富的钙资源,基于金属钙的电池体系在未来的能源应用中具有广阔前景。其中,钙-氧气电池具有最高的理论能量密度,但此前由于难以找到一种能与钙金属负极相匹配、且能适应高电极电势空气正极的电解质,钙-氧气电池的发展受到了严重制约。为解决这一难题,研究团队通过系统设计溶剂、电解质盐以及电解质配比,成功制备出一种基于二甲基亚砜/离子液体的新型电解质,有效满足了电池正负极的高要求,研发出了可室温工作的新型钙-氧气电池。
【文稿】林 文
【责任编辑】蒲 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