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产业平台高质量发展重构台州现代化产业体系

2024-04-18 00:31颜传华
浙江经济 2024年2期
关键词:台州升级发展

文/颜传华

以临港产业带建设为牵引,构建提能升级、开放创新、数字赋能、绿色发展的产业平台高质量发展新格局

产业平台是支撑高质量发展的空间载体和基础所在。2002年,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同志考察台州时指出,要坚持集聚发展,把工业园区建设成为实现民营经济再次腾飞的平台。2023年,省委书记易炼红在台州调研时提出,要培育更多“叫得响”的民营企业,塑造“拿得出”的更强产业集群,建设“立得住”的更大一流平台。台州历届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产业平台建设,目前全市已形成“1+1+9”产业平台协同发展体系(即1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1个省级新区、9个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这11个产业平台用7%的土地,贡献了全市56%的进出口额、65%以上的规上工业产值和65%以上的税收收入,有力支撑了全市高质量发展。2024年,台州将以临港产业带建设为牵引,构建提能升级、开放创新、数字赋能、绿色发展的产业平台高质量发展新格局。

沿着建设临港产业带向海图强、产城融合、创新转型的建设思路,把握新形势下“先立后破、以立为先”的导向,以产业平台更好的“立”,支撑全市经济发展更好的“进”。

推动产业平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意义

产业平台是“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的主引擎。台州产业平台发展贯穿了“破”和“立”,经历了几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以传统产业改造升级为牵引,重新梳理了平台体系,上马了一批小微园;第二阶段是全域整治,在更大范围重组产城融合体系,这两个阶段主要以“破”为主;第三个阶是以建立临港产业带“五大城”为标志,在更高层次上重塑沿海生产力布局、重构产业平台高端形态,从这个阶段开始迈大了“立”的步子。当前继续抓产业平台,是在过去“破”和“立”的基础上,沿着建设临港产业带向海图强、产城融合、创新转型的建设思路,把握新形势下“先立后破、以立为先”的导向,以产业平台更好的“立”,支撑全市经济发展更好的“进”。

产业平台是“创新深化、改革攻坚、开放提升”的主载体。创新改革开放三条路径,是浙江在新起点上勇开新局的战略总领。从具体载体看,支撑“三条路径”的实施场景主要在产业平台。比如创新,目前越来越多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高科技企业及创新产业是从高端产业平台中产生的,离开产业平台的高端化、集群化、生态化,就谈不上发展战新产业、未来产业;比如改革,政务服务增值化改革突出的“企业全周期、产业全链条”,重要的实现载体就在产业平台;再比如开放,产业平台作为台州对外开放的主阵地,其发展水平直接决定了全市制度型开放的水平和外向型经济发展的质量。

产业平台是“项目提速、产业提质、城市提能”的主支撑。项目提速、产业提质、城市提能是培育新质动能的重要抓手。而台州的产业平台,与这三大需求还不够匹配,主要是重量级项目、高端项目落地不够多、不够快,产业转型升级整体滞后,产城融合发展不够。今年是台州撤地设市30周年,也是项目发展大提速、产业转型大提质的一年,要进一步把握产与城的关系,进一步把握产业平台与招大引强的关系,以系统性思维推动产业平台升级,带动项目提速、产业提质和城市提能。

推动产业平台高质量发展的主攻方向

未来,台州将重点把握好以下四个问题:

工作格局的问题。“一平台一策”推进“1+1+9”产业平台,并以此为引领,结合一流临港产业带“五大城”建设,系统考虑科创平台、小微园区等功能性平台、点状平台,考虑产业功能、开放功能、科创功能、城市功能的系统耦合,把产业大集群和科创小生态、企业微循环统筹起来抓提升,以平台的集成性升级带动整个产业创新发展体系的全局性提升。

空间布局的问题。从空间布局看,台州产业平台“低、散”仍是最大的问题,工业用地不够集中,连片规模用地少,发展整体性不强;同时亩均产出低,标准地准入不够严格,这些是制约产业平台加快升级的最大掣肘。要坚持把集中集约用地作为平台提升的起手式,做好存量盘活文章,推动“腾退+集中”,在更高层面规划产业平台新一轮发展。

发展形态的问题。在临港产业带五大城的基础上,坚持向海图强、向新发展的导向,进一步重塑港产城湾一体的产业平台形态。对重点开发区平台来说,围绕制造核、创新核、服务核“三位一体”的要求,进一步系统考虑城市功能、科创功能、开放功能和集疏运功能的全面升级。各大平台在新一轮升级中,功能规划要高点设计,体现重塑性、变革性。

集群培育的问题。平台升级说到底是为了产业升级。一方面是抓产业集聚发展,进一步梳理重点产业平台的产业体系,明确产业主攻门类,拉长产业链条,完善服务链条。另一方面是以招大引强推动成群结链,强化招商功能,有条件的建立“基金+园区”模式,将引进承接好项目大项目作为平台升级成效的最终评判标准。

推动产业平台高质量发展的对策措施

压实工作责任,聚焦落地投产抓进度,落实专人跟进,全力推进重大项目早落地、早建成、早见效。

以对标争先带动提能升级。对标国内外先进,设定跳跃可及的目标,科学谋划战略定位和目标,引领各大产业平台争先进位、提能升级。台州湾新区对准汽车、空天、光电三条主产业链,积极争创高能级战略平台,努力在省级新区排名中争先进位,并加快创成国家级高新区。台州湾经开区以制造业经济、通道经济、文旅消费经济为主抓手,力争2027年进入全省前5强。温岭经开区等有条件的经开区争取升格为国家级平台,各县经开区盯牢主导产业,加快产业集群、整体提能。

以项目导入带动成群结链。项目是增量之源、发展之本,推动产业平台发展关键要强化项目驱动。加强项目谋划,围绕产业平台的功能定位和产业体系,抢抓当前项目窗口期,进一步深入谋划产业、科创、基础设施项目盘子。加强项目招引,强化“链主+链长+链创”招商,力争百亿级项目招商、集群配套项目招商、战新产业项目招商取得新突破。每个产业平台研究形成产业地图、招商地图,形成“领导带平台带基金”的格局。压实工作责任,聚焦落地投产抓进度,落实专人跟进,全力推进重大项目早落地、早建成、早见效。

以开放合作带动格局重塑。深度融入大开放格局,加快建立与国际规则接轨的开放型经济新体系。大力创建总部经济产业园和开放型贸易功能区,以“两地双园”建设为切入口,实施“海外台州”行动,加强与境外经贸合作区的对接合作,争取境外经贸合作园区建设取得突破。深度融入新一轮长三角一体化格局,依托长三角开发区协同发展联盟,深化跨区域园区合作,推动产业平台以“飞地园区”“合作共建”“代管”等模式开展市域内及跨省市区域合作。聚焦产业平台集疏运功能升级,持续优化产业平台开放功能。

以服务增值带动环境优化。聚焦“企业全周期、产业全链条”要求,在产业平台构筑企业服务小气候、营商环境新高地。将产业平台打造为产业链增值化服务的主阵地,聚焦平台内的主导产业,研究产业链上下游关联企业和关键环节,深入分析项目、人才等8个领域的核心需求,细化转化为改革清单和服务清单在企业服务中心落地办理。深入推进放权赋能,推动下放权限进驻产业平台企业服务中心,不断扩大自主权。对于不能放权或放权后难以承接的事项,推行“主动帮办+上门代办”服务,通过“开发区就近收件、部门后台审核、证照快递送达”等模式,实现园区事园区办、企业办事不出园。

以三生融合带动产城共进。适度超前建设产业平台道路、消防、排污等基础设施,允许产业平台单一用途产业用地上建设其他产业用途和生活配套设施,加快完善基础设施配套。加快产业平台绿色转型,抓好减碳降耗,推动循环经济建设,推动能耗向重大平台倾斜集中。提升产业平台公共服务能力,合理布局产业平台生活性服务业,促进社区服务、医疗健康、养老托育、文化旅游、教育培训等生活性服务业提档扩容。聚焦“两业融合”,培育以服务衍生制造、产业供应链等融合发展的新模式,推动生产性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深度融合发展。

猜你喜欢
台州升级发展
小投入,大升级 Polk Audio Monitor XT系列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幸福,在“家门口”升级
样板:不成熟的台州
回暖与升级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台州远洲墅
浙江省台州中学语文组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