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课程思政育人背景下,全面建构古代汉语课程思政育人体系,深入挖掘古代汉语课程中的思政要素,可以实现高校人才培养中知识、技能和情感三方面的统一。古代汉语课程作为汉语言文学和小学教育(文科方向)专业学生的专业课,其中包含着丰富的文学和文化知识,在掌握古汉语基本知识的同时,深挖古代汉语课程思政元素对于培养优秀的师范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通过教学实践发现,在教学中要进一步转变教学方式、丰富教学内容、优化作业内容等,以期达到更好的育人成效。
关键词:古代汉语;课程思政;汉语言文学;小学教育;师范生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4)S2-0185-04
Abstract: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the curriculum, a comprehensive construction of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system of Ancient Chinese and in-depth exploration of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lements of Ancient Chinese course can achieve the unity of knowledge, skills and emotions in college talent training. Ancient Chinese is a professional course for students majoring in Chinese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and primary education (liberal arts direction). It contains a wealth of literature and cultural knowledge. While mastering the basic knowledge of Ancient Chinese, digging deep into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lements of Ancient Chinese courses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cultivating excellent normal university students. Through teaching practice, it is found that we should further change the teaching method, enrich the teaching content, optimize the homework content, etc., in order to achieve better education results.
Keywords: Ancient Chinese; curriculum ideology and politics; Chinese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primary education; normal university student
立足“三全育人”背景,根據“全员参与、全程渗透、全部覆盖、全局引领、全面提高”的课程思政建设工作思路,高校实施课程思政,实现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价值情感塑造三位一体的教学目标,已成为高校人才培养的共同目标。教育部印发的《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提出,“要深入梳理专业课教学内容,结合不同课程特点、思维方法和价值理念,深入挖掘课程思政元素,有机融入课程教学,达到润物无声的育人效果。[1]”高校古代汉语课程是汉语言文学专业和小学教育(文科方向)专业的必修基础课,教学内容以教授文言文基本知识和传世经典文献选读为主。高校古代汉语课堂教学要求学生掌握古代汉语的基本知识,更为重要的是具备阅读古典文献的能力,通过阅读经典文献作品引导学生感受文言之美,进而引导学生了解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语言文化[2],坚定文化自信。在思政育人方面,要求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修养、独立思考的能力、正确的政治判断力和无私奉献的使命感[3]。
一 古代汉语课程开展课程思政的重要性
高校古代汉语课程的教学对象为汉语言文学专业和小学教育(文科方向)专业的学生,教学内容本身蕴含着丰富的思政资源,民族地区高校古代汉语课程思政教学,要充分挖掘该课程本身的切入点,将思政教育因素融入古代汉语课程教学的全过程[4]。古代汉语课程需要结合汉字、词汇和古代经典文言文去分析汉字、词汇和语法知识,每个文学经典作品中都蕴含着丰富思政元素,树立着正确的价值观念,展示了新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践行理想信念与中国梦、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等重要内容。诵读传世文献之经部《左传》《孟子》,感受先秦散文的微言大义,体会儒家文化“以和为贵”“民本”思想;赏析《论语》《礼记》,可以培养学生高尚的品格,养得浩然正气,也可以从中学到为学之道,为学的目的以及人生态度。古代汉语课程将积极向上的正能量传递给师范生,帮助他们提升思想政治素养,增强国家情怀,坚定文化自信,实现知识能力、人文修养以及政治素养之间的协同发展,从而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坚持立德树人,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
二 古代汉语课程开展课程思政的教学目标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的教育要善于从五千年中华传统文化中汲取优秀的东西。[5]”古代汉语课程中蕴含着丰富的中华传统文化内涵,无论是从字、词还是文本内容入手,它已成为包容万象、内涵深邃的文化思政宝库。
(一) 从古代文化中坚定文化自信
古代汉语的课程中,文言作品承载着传统文化的精髓,是天然的育人土壤,例如从字本位入手,从汉字结构出发,讲解古文字的本义和引申义,在掌握字词的基础上感悟汉字的魅力,使学生意识到汉字的产生与源远流长的中华传统文化密不可分,坚定文化自信。在学习《诗经》中的婚姻爱情诗时,讲解春秋婚礼六礼,引导学生与今天的中式婚礼比较发现异同,增强中华民族认同感。在学习《孟子》作品选读时,学习作品中杯水车薪、缘木求鱼等成语,在丰富文化素养的同时,使学生感悟中华文化之美。
(二) 从经典作品思想内涵中坚定道路自信
古代汉语的课程中,传世文献经典作品所承载的思想内涵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例如,《子产不毁乡校》中重视民意的“民本思想”,《召公谏厉王弭谤》提倡的“以人民为中心”,《论语》中强调的“以和为贵”,《礼记·大道之行也》中提及的“大同与小康”,《孟子·齐桓晋文之事》反对霸道主张王道的思想等,这些治国理政思想,是党带领人民正在走的道路,通过学习文本,升华主题思想,使学生坚定道路自信与制度自信,增强爱国情怀。
三 古代汉语课程开展课程思政的教学实践
在“大思政课”的背景下,教学内容与思政育人的融合设计尤为重要,专业知识为表,思政育人为里,表里结合才能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古代汉语课程的教学从基础知识着手,包括字、词、语法和文本内容的赏析,按照古代图书经、史、子、集的分类方式,结合教学大纲,设计了十三个板块的教学内容,节选部分教学内容,具体如下。
(一) 从古文字的结构分析词义
以汉字的结构与发展为例,要求学生掌握汉字的结构知识,能通过古文字字形辨识造字方法并猜测字的本义,感悟汉字的魅力,树立文化自信,具体见表1。
(二) 从古汉语的词义分析一词多义
古代汉语课程使用的是王力先生主编的《古代汉语》四册本,针对汉语言文学和小学教育(文科方向)专业的学生,是以文选为主,通论和常用词为辅,对学生来说基础知识的把握是必要的,在讲解词义这部分时,可以从词义入手,有机融入思政元素。例如,古代汉语的学习避不开通假、古今和异体字的学习,通假字又叫古音通假,《郑伯克段于鄢》中:“庄公寤生,惊姜氏”的“寤”是“牾”的通假上古读音相同[6],表示逆着。阅读古籍时必须掌握通假字,通过反复练习提高学生古文阅读能力;学习古今字“兑-说-悦”,懂得“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的“说”为古今字,表示高兴,使学生感悟汉语词汇的丰富化;“佗邑唯命”中的“佗”與“他”是异体字。古代汉语中有大量的异体字,汉字进行规范和整理之后,对其进行了规范,但异体字的讲解和辨识使学生认识到汉语词汇是伴随着时代不断发展的,通过规范从而使汉语词汇更加优化,形成唯物主义的科学观和发展观。
(三) 从古汉语的语法分析古今语法异同
古代汉语课程中古汉语语法是学生学习的重难点,也是学生提高阅读古籍能力的基础,在讲解古汉语语法这部分时,可以用与现代汉语进行对比学习的方式。对于汉语言文学和小学教育(文科方向)专业的学生,古代汉语的学习是建立在现代汉语学习的基础上的,在学习中可以将二者的语法进行对比。例如,使用任务驱动法,教师在总结古汉语语法时,让学生将状语后置的文言句式进行整理,通过小组探究发现规律,与现代汉语的语法进行比较。教师根据学生的探究结果进行补充,强调汉语的发展一脉相承,相比语音和词汇,语法的发展比较缓慢,古代汉语的语法与现代汉语的语法相同点较多。掌握了规律,古汉语的语法学习并非难事,学生在掌握古汉语语法知识的同时,学会了辩证思维和提高了对比学习能力,从而能指导今后的学习,同时也能使学生进一步感悟语言与文化的传承性,增强文化自豪感。
(四) 从古汉语文本中启迪人生
古代汉语课程中文选的部分是教学主体,字词和语法的掌握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内容,文献中每一篇文章都是中华文学宝库中的经典作品,其中都包含了丰富的思政元素,简单列举经、史和子部几篇文章,根据教学内容挖掘思政元素,具体见表2。
四 古代汉语课程开展课程思政的反思
古代汉语课程作为师范生(文科方向)的一门专业课,其本身就蕴含的课程思政元素,最大程度上发挥古代汉语课程思政育人功效,引导学生自觉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定理想信念,增强文化自信,提升古文基础素养、人文素养和文化素养是高校实现立德树人目标的途径之一。通过教学中实践,发现在教学中还尚有不足之处,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不断完善和改进。
(一) 教学方法的探索与创新
传统模式的教学未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通过教学实践反思教师应该充分利用线上教学这一平台,在传统教学的基础上构建一个开放式、互动式、全时段式的教学环境[8]。以古汉语练习为例,传统的线下课堂无法及时评估或者掌握学生已知什么、能做什么还有待求知什么,教师可以利用线上教学平台设置一个小型古汉语基础知识练习库,随时随地随机发送相关练习,使学生能在课下巩固基础知识并应用所学基础知识,提高古文自学能力。同样,在进行思政育人时也可以以学生为中心,例如在学习《赵威后问齐使》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自觉发现其中的课程思政元素,在合作探究的基础上得出了“以民为本”的治国理政思想[9],结合今日的时事,引导学生意识到这与“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一治国理论是一致的。
(二) 教学内容的丰富与拓展
王力先生的《古代汉语》教材包含通论、常用词和文选部分,内容涵盖面较广,教师可根据教学大纲灵活地使用教材,同时还可根据教学目标进行拓展,丰富教学内容,要使课堂教学有效推进,教学目标最终得以达成,要体会到课程之“妙”,愿意参与,化解对古代汉语课程“繁难”和“无用”的先入之见[10]。建议教师要以培养学生古籍阅读能力为目标,使用任务驱动法调动学生,例如《论语》一共20篇492章,教师可不拘泥于教材上的选篇,可根据自身教学需求,选择“三好学生”颜回与孔子的对话和“反面教材”宰予与孔子的对话部分,形成鲜明对比,引发学生思考春秋时期的“三好学生”重要的标准便是品德高尚,这种以德为先的思想一脉相承、一直延续,至今值得我们继承并发扬。
(三) 作业形式的多样与融合
古汉语的学习离不开基础知识的巩固和掌握,除了传统的作业模式外,还可以进一步丰富作业形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以达到更好的育人成效,例如开展“传承经典系列活动之制作成语故事短视频”“传承经典系列活动之古文字书法比赛”“传承经典系列活动之古代文化知识竞赛”等活动,丰富第二课堂,提升人文素养。
五 结束语
古代汉语课程的教学内容决定了其在文化教育方面得天独厚的优势[11],是培养文化自信的有效途径之一,需要循序渐进,按照文化自信的形成规律,有效安排课堂内外的各个环节。古代汉语是培养学生阅读古代文献的能力和初步研究古代汉语的能力,通过系统学习文选和通论的部分,掌握解字、析文、通经和明理,学习有用、有趣、有内涵的古代汉语,领略中国古代语言的恒久魅力,深入挖掘古代汉语中的思政元素值得在教学中进一步探索,将教书与育人目标有机统一并渗透到古代汉语教学中,发挥协同育人效应,促进师范专业(文科方向)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为使其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EB/OL].http://www.moe.gov.cn/srcsite/A08/s7056/202006/t20200603_462437.html?eqid=b04748c500024fb1000000036447884a.
[2] 劉芹.古代汉语“课程思政”教育实践[J].教书育人(下旬刊),2023(5):85-88.
[3] 王思奇.“大思政课”:论“古代汉语”课程思政建设与实践[J]长春师范大学学报,2023,42(1):163-165.
[4] 高红梅.古代汉语课程思政的教学设计与实践[J].民族高等教育研究,2022,10(6):65-68.
[5] “勇挑大梁、走在前列”——习近平总书记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侧记[EB/OL].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595575793042
64700&wfr=spider&for=pc.
[6] 王力.古代汉语[M].北京:中华书局出版社,2018:6.
[7] 汤桂梅,汪永涛,于帅.科教融合模式下药学院的建设探索与实践——以齐鲁工业大学药学院为例[J].教师,2022(31):84-86.
[8] 李燕.高校“古代汉语”课程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研究[J].黑龙江教师发展学院学报,2021,40(10):42-44.
[9] 赵永明.基于课程思政理论的高校古代汉语课程教学建设[J].昌吉学院学报,2023(1):103-105.
[10] 禤健聪.思政融入的古代汉语导论课教学实践[J].汉字文化,2023,4(10):52-55.
[11] 张丽霞.文化自信视域下的古代汉语课程教学[J].文学教育,2023,5(25):104-106.
作者简介:孙倩倩(1993-),女,汉族,新疆伊犁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为中国语言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