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版本高中地理教材中河流地貌内容比较与整合探讨

2024-04-17 09:05戴何明
教学考试(高考地理) 2024年1期
关键词:湘教版人教版河流

戴何明

(广东省阳江市广东两阳中学)

2017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修订方案将课程类型调整为必修课程、选择性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高中地理课程中自然地理模块的内容由地理1和选择必修1自然地理基础两部分组成。因此不管是选择性必修1自然地理基础新课教学,还是高考复习备考,都要考虑对两个模块相同主题内容进行整合。五个版本高中地理教材地貌部分都出现河流地貌,本文以河流地貌为例,探讨不同版本高中地理教材中该部分内容的比较与整合,以期为新课讲授和复习备考提供参考思路。

一、五个版本教材中河流地貌内容比较

(一)内容框架比较

五个版本高中地理教材必修模块地理1中河流地貌内容框架如表1所示: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以下简称《课程标准》)中地理1第4条内容要求是:通过野外观察或运用视频、图像,识别3~4种地貌,描述其景观的主要特点。由于流水作用及其所塑造的河流地貌分布十分广泛,这种地貌又被称为常态地貌。这也是《课程标准》没有明确说明具体地貌种类,而五个版本高中地理教材都不约而同选择河流地貌的原因。由表1可知,不同版本教材对于地貌名称表述不尽相同,如人教版和鲁教版称为河流地貌,湘教版称为流水地貌;沪教版指出——河流地貌是流水地貌的主要表现形式;中图版写道:“流水地貌主要包括沟谷地貌和河流地貌等”。这种表述差异,主要是由于教材编写者参考不同的地貌学教材所导致。例如,严钦尚和曾昭璇主编的高等学校教材《地貌学》将“河流地貌”安排在流水地貌一章的第四节,吴正主编的《现代地貌学导论》也是同样的处理方法;杨景春和李有利编著的《地貌学原理》第三章就是河流地貌的内容;20世纪80年代沈玉昌和龚国元编著了国内第一本河流地貌专著《河流地貌学概论》。

从内容详略的角度来看,沪教版、中图版和人教版教材将河流地貌作为主要(常见)地貌类型其中的一种类型来介绍,这体现了《课程标准》中识别3~4种地貌的要求。湘教版与鲁教版则采用一节的内容来介绍河流地貌,内容详细。湘教版将滑坡与泥石流内容也安排在流水地貌这一节中,这是湘教版教材将《课程标准》“自然灾害成因”内容要求分散于地理1各章内容中的体现,而其他版本的教材则是将各类自然灾害内容集中在最后一章。与其他版本以河流地貌为主要内容来选择相应的图像呈现地貌景观特点的方式不同,鲁教版选择澜沧江—湄公河流域作为线索,从空间的视角呈现不同河段的河流地貌特征,有助于培养学生从空间—区域的视角认识地理事物和现象的意识。

五个版本高中地理教材选择性必修1模块中河流地貌内容框架如表2所示:

表2

由表2可知,沪教版、湘教版、中图版和鲁教版的河流地貌内容出现在“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部分,重点强调地貌形成的外力作用形式,这是依据《课程标准》中选择性必修1第3条内容要求“结合实例,解释内力和外力对地表形态变化的影响,并说明人类活动与地表形态的关系”的体现。只有人教版将河流地貌作为第二章地表形态的塑造的一节(与教材修订前的处理方式一样,内容有所更新与调整),并在这一部分讨论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其他版本教材则是将内力和外力作用列为一节,采用“分—总”的形式展开,最后一部分讨论对地表形态变化的影响。需要注意的是,人教版保留了章末的“问题研究”,第二章末的问题研究“崇明岛的未来是什么样子”,属于河流地貌的重要案例。

(二)图像与案例比较

1.各版本必修1教材

教材中的图像是实现《课程标准》地理1模块内容要求“描述地貌景观的主要特点”和选择性必修1模块内容要求“结合实例,解释内力和外力对地表形态变化的影响”的重要媒介。教材的编写除了正文部分以外,活动性栏目设计对于达成教学目标也非常重要。表3示意各版本必修1教材河流地貌部分的图像名称与案例。

表3

由表3可知,湘教版的图像数量最多,鲁教版次之,另外三个版本教材该部分内容图像数量较少。此外,湘教版在该部分案例数量也是最多,且设计了“流水侵蚀与堆积地貌模拟实验”,渗透地理实践力核心素养的培养。

2.各版本选择性必修1教材

表4示意各版本选择性必修1教材河流地貌部分的图像名称与案例。从中可以看出,人教版图像数量最多,如前所述,这与人教版将河流地貌列为一节内容,以及章末问题研究也有河流地貌内容有关。图像数量仅次于人教版的是湘教版与中图版,鲁教版图像数量较少,但鲁教版在地理1教材中河流地貌内容详细。因此,比较而言沪教版两个模块教材中河流地貌的内容无论是正文字数,还是图像与案例数量的角度来看,都是五个版本教材中最少的。

表4

二、近年高考地理河流地貌典型考查概况

流水在地表到处可见,是陆地表面最普遍、最活跃的一种外力。河流地貌分布十分广泛,它的发育和演变过程被称为“常态侵蚀循环”。这对于高考试题命制而言,可参考的素材十分丰富,也为实现不同角度的考查奠定基础。表5所示为2021—2023年全国各地高考地理试题中与河流地貌内容有关的典型考查概况。

表5

三、五个版本教材中河流地貌内容整合探讨

(一)以流水地貌为主题,重构知识构架

各版本教材对于采用“流水地貌”,还是“河流地貌”,并没有达成一致。结合近年高考地理试题中河流地貌的内容,例如,五个版本教材中只有湘教版选择性必修1在活动部分出现“河流袭夺”的内容,2021年和2023年湖南省选考、2022年广东省选考都考查了“河流袭夺”。大学地貌学的教材通常在流水地貌或河流地貌的最后一节阐述“分水岭的迁移和河流袭夺”。因此参照大学教材的知识体系,如严钦尚和曾昭璇主编的高等学校教材《地貌学》第四章流水地貌共分为六节:第一节坡面径流及其所形成的地貌、第二节沟谷水流及其所形成的地貌、第三节河流的作用、第四节河流地貌、第五节河口地貌、第六节流域地貌,建议以“流水地貌”为主题,以这六节标题为线索,尝试对五个版本的内容进行整合,重构知识构架。

(二)注重利用示意图,理解重要概念

河床、河漫滩、阶地等概念在高考地理试题中出现时,有些会给出定义,有些则不然,这就要求教学过程中要重视河谷剖面示意图的阅读。如前所述,可以利用湘教版、沪教版、中图版必修1选取的河谷剖面示意图,引导学生学习和理解这些重要的概念。同时也可以补充河床纵剖面(2022年广东省选考3,4题)、边滩、深槽(2021年广东省选考15,16题)等。

(三)基于过程的视角,强调地貌演化过程

猜你喜欢
湘教版人教版河流
基于平板电脑的初中地理精准课堂的构建——以湘教版“中国的主要产业:农业”教学为例
河流
湘教版小学音乐第六课《可爱的家》教学设计
流放自己的河流
基于历史中“人”的历史叙事——以人教版《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为例
几何背景在不等式学习中的作用——以湘教版、苏教版高中数学教科书为例
人教版“两极世界的形成”商榷
任务分析法的课堂实践与探索——以湘教版《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为例
当河流遇见海
新人教版《逍遥游》中几处标点符号误用例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