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天霞 孙敏之
人才是推动科技发展的关键力量,也是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变量”。随着数字经济的发展,国内绝大部分企业加入了数字化转型的行列,对人才的数字技能要求也相应提高。于是,在企业数字化转型实操过程中,数字化人才短缺就成为企业面临的一大痛点。因此,企业应做好数字化人才需求分析,厘清转型过程中遇到的人才困境,进而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构建起强大的数字化人才队伍。
F集团是一家典型的劳动密集型企业,在过去二十多年里,F集团进行了大量关于信息化、数字化的探索,在管理方面建立起完善的标准化流程,这也为企业进行数字化转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从2022年10月开始,F集团经过一系列前期准备,正式落地运行数字化转型。第一阶段依托supOS工业操作系统,将集团原有的全部数据嫁接到工厂业务系统的数据底座上。当该阶段工作完成后,F集团的组织架构从原来的289人降至145人,实现了人效的大幅提升。同时,集团还建立起各种应用,打通企业内外流程,实现企业运营的全面数字化管理。
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F集团主要面临两大挑战。一是数字化转型方案的挑战,这也是汽车、家电、高科技等行业企业都需要面对的难点,因为企业进行数字化转型没有一套现成可用的解决方案,只能将企业经营过程中积累的经验转变成数字化方案,然后通过数字中台的加持,将数据与一些功能性软件嫁接起来。第二个痛点的核心就是一个字——人。传统制造业对人的基本要求是“有经验”,靠的是丰富的经验和个人能力,但经过数字化改造后,企业原来对产业工人所要求的那些优点不再适用,甚至出现“经验越丰富,与数字化运转的矛盾就越大”的困境。F集团完成第一阶段的数字化转型后,人员编制减少了一半,而且现有人员的80%已不是原班人马,其中决策层、经营层人员的更换率更高。数字化转型为什么需要“大换血”?对此该集团董事长一语道破原委:“原团队当中的数字化人才有限,而且我们设想的是市场上的数字化人才、数字化产业工人是非常充沛的。但事实并非如此。”数字化人才的匮乏,使得转型中的F集团一度处于煎熬之中。
和F集团一样迫切需要数字化人才的企业不在少数。2023年“中小企业数字人才发展论坛”发布的《中小企业数字人才发展报告》显示,在企业招聘员工时,31.7%的企业技术岗要求求职者具有数字技能;42%的企业对技术岗和部分非技术岗的求职者均有数字技能的要求;有18.9%的企业表示数字技能可作为加分项;仅7.4%的受访企业表示目前对求职者的数字技能尚无要求。
从人才需求的行业分布来看,中小企业数字人才需求主要集中于互联网、游戏领域和机械、制造行业。近五年来,机械、制造行业中小企业数字人才占比持续增加。从人才需求的岗位类别来看,电子、仪器、自动化、人工智能、半导体、芯片岗位的数字人才需求日益旺盛。可见,企业为了快速实现数字化转型,在很大程度上需依赖掌握核心技术的数字化人才。
笔者对江苏省范围内的200家不同行业企业进行了调研,初步了解了该省企业数字化人才的大致情况(见表1)。
在参与调研的企业中,只有4%的企业表示数字化人才充足;15%的企业表示现有数字化人才能够初步满足基本人才需求;而59%的企业表示,在企业进行数字化转型过程中,数字化人才短缺甚至没有数字化人才。在数字人才获取方式上,外部招聘和内部培训占比达89%,而通过校企合作或猎头公司推荐等方式获取的人才则十分稀少。从最短缺的数字化人才类型来看,数字化经理人和数字化战略领导者占比较大,说明企业普遍缺乏真正推动数字化转型落地生根的专家。这也体现出制造业企业转型对数字人才的需求迫切。
数字化人才广泛分布于企业各个岗位之中,既包含传统的通讯技术人员、业务部门中的信息系统专业人员,也包含企业实现数字化转型后横跨各组织职能部门的新型角色,例如数字化营销专家、产品经理人等。加快中小企业数字人才培养已是大势所趋。
●加大数字化人才供给
“我希望在企业做数字化转型的时候,社会能够为我们提供更多的人才资源,如果有这样的社会基础,可能企业在转型时的容错率更高,数字化发挥功效、获得效益的时间节点也会来得更快。”宁波八方集团董事长毛奇峰的想法代表了广大企业家的呼声。因此,政府层面应加大对企业数字化人才引进及培养的扶持力度,推动产学研合作,激发当地人力资源服务公司、行业协会等第三方机构参与到企业数字化转型过程中的人才供给链条。梳理重点领域紧缺人才清单,通过国家人才库和猎头公司组建数字经济高端人才引进小组。对能力突出的海内外高端人才和技术创新管理人才进行重点追踪。通过采取强化中小企业引才、育才、留才的政策环境,加强中小企业数字人才培养的公共服务。比如,合肥通过举办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研修班,建设人才实训基地,助力中小企业培育专业型、复合型人才;苏州通过建设完善数字技术人才市场、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以及人才集散地,不断加强中小企业数字化服务人才供给;武汉聚焦试点行业,引进、培训和认证一批既懂行业又懂数字技术的数字化转型专家;长沙强化产学研合作,加强职业人才培训,打造高校科研机构、企业联动的人才培养机制。
企業层面,要做好数字化人才盘点、评价、识别工作。在满足核心素质和基本能力的前提下加强对专业人才的甄选,为人才提供深造机会;通过竞聘、跨岗选拔等方式优化人才配置,提高人才效能;在人才盘点的基础上梳理岗位人才需求量,通过校企合作等渠道招揽优质人才,引进高端数字化人才。
●提升数字化人才培养质量
2022年,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发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2022年版)》,首次标识了97个数字职业。其中,在第二大类“专业技术人员”当中增设了“数字技术工程技术人员”小类,下设智能制造、大数据、区块链、集成电路工程技术人员等13个数字技术职业。数字化技能型人才已经成为企业转型的关键。因此,本地高等院校应以人工智能和数字技术课程建设为核心,注重高技能人才的跨界培养和联合培养。鼓励优秀企业家和数字技术人才以导师的身份走进课堂,弥补现有高等院校师资队伍实践经验不足的问题。鼓励本地科研机构与企业广泛合作,通过构建数字化产学研人才培养基地、实训基地,发挥企业在数字技能人才培养设施条件的优势,借助科研机构高端前沿的研究特色,打造学徒制、订单式多元化育人方案,为区域数字经济发展培养更多产业人才。
企业应关注客户需求的变化,做好内部数字化人才培养体系建设工作。一方面,要不断创新思维和工作方式,做好市场现有客户数据统计分析工作;另一方面,要借助外部力量,打通人才发展和补给通道,利用优秀的数字化技能人才推动企业变革。
●夯实基础,立足产业实际
以江苏省为例,该省二、三线城市占比较高,传统产业规模庞大,县域特色产业和重点产业集群是其经济增长的亮点,因此,推动县域特色产业数字化转型与重点产业集群相融合是实现区域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县域经济主要依靠各地方政府调控,出台一系列利好政策,降低企业转型中的各类门槛,帮助企业快速完成数字化转型工作,形成县域内企业数字化规模效应。在整个操作过程中,可参考智慧型城市建设的成功案例,将民生服务、社会发展与数字化建设三者融合,助力区域数字化产业。同时,在数字化发展过程中,不断引进高技能人才,完善相关基础设施建设工作,为实现数字化产业良性循环发展奠定基础。
人才是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智库资源,也是数字经济发展的核心要素。在数字技术全球化发展的今天,能够率先弥补数字人才缺口的企业,必将获得人才竞争优势,并在市场竞争中占据领先地位。
作者1单位 苏州托普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作者2单位 南京财经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