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方文化差异对英语文学作品翻译的影响研究

2024-04-17 04:18许耀文
艺术科技 2024年7期
关键词:英语文学跨文化交流翻译策略

摘要:目的:在全球化浪潮中,英语文学作品翻译是跨文化交流的关键渠道。本研究旨在深入探讨中西方文化差异对英语文学作品翻译的影响,通过分析风俗、价值观和思维方式的差异,揭示微观层面的问题。通过跨文化阅读和文本分析,探究翻译者处理文化差异的具体策略及文化读者的认知差异。最终目的是提供实际的翻译策略,促进中西方文学在全球传播与理解,推动跨文化交流。方法:选择具有代表性的中西方文学作品,通过深度文本分析,探讨其中的风俗、价值观和思维方式差异。通过比较《红楼梦》的杨译本和霍译本中两首判词的翻译,分析归化與异化策略的优劣。分析比较中西方文化在词汇、语法和修辞手法上的差异,揭示文学作品翻译中的文化差异。结果:研究发现,文化差异在翻译中体现为对文化负载词元素的调整、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的平衡以及叙事结构与逻辑推理的调整,以适应目标文化读者的理解。在译文中合理运用异化和归化策略,可以提升译文阅读体验和促进文化传播。结论:在全球化时代,中西文化差异对英语文学作品翻译产生了深远影响。翻译者须在保持原作文化特质的同时,在归化与异化策略之间取得平衡。这不仅能够提升翻译质量,丰富目标语言文化的多样性,还能促进全球文化相互尊重和相互理解。文学翻译在全球化时代展现了独特的价值和重要意义,为跨文化交流和文化融合提供了有力支持。

关键词:英语文学;文化差异;翻译策略;跨文化交流

中图分类号:H315.9;I0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4)07-00-04

在全球化浪潮下,英语文学作品作为跨文化交流的重要桥梁,其翻译工作日益受到关注。这些作品不仅丰富了世界文化的多样性,还促进了不同文化之间的理解与交流[1]。文学作品的翻译远不止语言文字的转换那么简单,它涉及深层次的文化差异和文化表达的准确传递。尤其是在中西方文化差异显著的背景下,英语文学作品的翻译成为一项挑战性的任务。中西方文化在价值观念、社会习俗、表达习惯等方面存在极大的差异,这些差异直接影响翻译的准确性和文学作品在目标语言中的接受度。

1 中西文化差异概述

1.1 风俗差异

风俗习惯作为文化差异中最直接和具体的表现形式,深刻影响着中西方社会的日常生活和社会交往。以饮食习惯为例,中国的饮食文化强调食物的色、香、味、形以及饮食环境的和谐,注重菜肴的品种多样性和饮食的平衡性。而西方国家的饮食习惯则更倾向于简单、快捷,强调食物的营养价值和个人口味的满足。

礼节行为上,中国文化讲究“礼仪之邦”的传统,强调社会互动中的谦让和礼数,这些习惯根植于深厚的儒家文化和集体主义价值观中。相反,西方社会更加倡导个人主义,强调直率和个人表达,更重视个人的独立性和自由。例如,在中国,与长辈或上级交谈时使用敬语、避免直视对方的眼睛以示尊敬是常见的礼节。而在西方,直接的目光接触和平等的对话被认为是尊重和诚信的表现。

1.2 价值观差异

价值观的差异在中西方文化中尤为显著,深刻影响着两种文化体系下人们的行为、思维和生活方式。西方文化,以其历史长河中的启蒙运动为标志,强调理性、个人主义、自由和创新的精神。这种文化背景催生了一种强调个体权利、个人成就和竞争优势的价值观。在这样的文化中,个人的成功通常被定义为通过个人努力实现的职业成就、物质积累和社会地位的提升。与此同时,西方社会也鼓励创新和变革,认为这是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的关键。

相较之下,东方文化,尤其是中国文化,更重视集体主义与社会和谐。在这种文化中,个人的价值和成就往往与其对家庭和社会的贡献紧密相关。中国社会传统上强调顺从和尊重长辈的权威,认为维护家庭和社会的和谐是每个人的责任。在这样的文化背景下,人们被教导要将集体的利益置于个人利益之上,成功往往被看作家庭荣耀和社会地位的体现,而不仅是个人的成就。

1.3 思维方式差异

中西方在思维方式上的差异深深根植于各自独特的文化、历史和哲学传统之中,这种差异在处理问题、表达思想乃至文学创作的每一个层面都有显著的体现。西方思维方式受到古希腊逻辑学和哲学的影响,倾向于逻辑性、分析性和直线性。在西方文化中,人们习惯于采用直接和明确的方式来交流思想,强调逻辑推理和证据的支持。这种思维方式在西方文学中体现为对冲突的直接描绘,故事情节往往围绕主人公如何克服外部挑战、实现个人目标展开,突出个体主义和英雄主义的价值观。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东方尤其是中国的思维方式,更加倾向于综合、直观和环状,这种思维模式深受儒家、道家等哲学思想的影响,强调整体性、和谐与平衡。在中国文化中,人们在表达思想时往往采用间接、隐喻的方式,重视情境的营造和人物之间的和谐关系。这种思维方式在中国文学作品中体现为对人物内心世界和人际关系的深刻探索,故事情节往往通过对日常生活的细腻描绘和人物内心的转变来推进,体现对传统价值观和社会责任感的重视。

2 文化差异对英语文学作品翻译的影响

2.1 风俗差异的影响

作为文化的显著标志,风俗习惯在文学作品中的呈现往往直接关联到生活的具体场景和日常习俗。这些生活细节的真实描绘,不仅为文学作品增添了色彩,还深深植根于其文化背景之中。当这些充满特色的作品跨越语言和文化的界限,被翻译成全新的语言时,原有的风俗描述很可能因为目标文化的不同而显得生疏甚至难以理解。举例来说,中国的春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庆祝方式,在西方社会并无节日与之直接对应。对西方读者而言,这些节日背后的文化意义和情感寄托可能完全是未知的领域。

当翻译者面临风俗差异时,他们的任务远不止文字的简单转换,更需要在保持原文风味的同时,适当调整和解释,使目标文化的读者能够理解和感受到这些文化元素的独特魅力。例如我国的春节,不仅是一个节日的名称,还代表着家庭的团聚、岁月的更迭以及对未来的美好祝愿。如果翻译者不能有效传达这些深层的文化含义和情感,西方读者就可能难以完整体会到作品中人物行为背后的文化动因和情感深度。

2.2 价值观差异的影响

在文化多元的世界中,西方的个人主义和自我实现的价值观念,在东方特别是传统的集体主义文化背景下,往往被理解为过于强调个体,忽略了对社群和谐的维护。这一价值观上的根本差异,使得原本在西方文化背景下塑造的文学人物和情节,在东方读者眼中可能产生截然不同的解读和情感体验。以个人主义为主题的西方文学作品,如描绘个体反叛社会规范、追求自我解放的故事,其背后所蕴含的对自由、独立和个人权利的追求,在翻译成东方语言时,要求翻译者具有极强的敏感性和理解力,使作品能夠被东方文化背景下的读者所理解,同时不失去原作的精神内核。

处理价值观差异的过程中,翻译者面临的不仅是语言文字的转换,还是文化意义的再现和传递。如何在保持原作价值观的前提下,使其适应和被目标文化的读者接受,是一项复杂而微妙的工作。翻译者必须深入理解两种文化中价值观的不同表现形式,运用创造性的翻译策略,如适当的文化适配、注释解释等方法,来桥接文化差异,确保翻译作品既忠于原作,又贴近目标文化的阅读习惯和价值认同。

2.3 思维方式差异的影响

思维方式差异在文学作品的翻译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当作品涉及深层的文化意涵和独特的叙事结构时。西方文学的叙事方式往往是直接和线性的,喜欢通过明确的冲突、紧张的情节推进和清晰的结局来吸引读者,这种叙事方式反映了西方文化中对理性思维和逻辑性的重视。而东方文学,特别是中国文学,则倾向于采用循环性和螺旋式的叙事方式,强调故事的情境建构、人物心理的深度挖掘以及事件的象征意义。这不仅体现了东方哲学中对整体性与和谐的追求,还反映了一种更为内省和反思的思维方式。

翻译者在将一部文学作品从一种文化语境转移到另一种文化语境时,必须在保持原作艺术魅力和文化深度的同时,调整叙事逻辑和结构,使之适应目标语言读者的阅读偏好和文化期待[2]。例如,对于一部环状叙事、重视人物内心活动的东方文学作品,将其翻译成西方语言时,可能需要在不改变原作精神的前提下,适度调整故事的展开方式和叙述顺序,使其更加符合西方读者的阅读逻辑。

3 英语文学作品翻译中文化差异的处理

3.1 文化差异翻译处理原则

翻译者在忠实传达原作精神和文化内涵的同时,能够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对话和融合。翻译的难点不在于语法和句子结构的分析,而在于不同文化背景下语言活动的负迁移[3]。在文学作品的翻译过程中,处理文化差异不仅是一项技术挑战,还是一种艺术创造。翻译者在追求忠实与透明原则时,承担着重要的责任。忠实于原作不仅限于对文字的精确转换,还在于对原作所蕴含的文化背景、作者意图以及文化信息的深刻理解和准确传达。这要求翻译者对两种文化即原文和目标文化都有深入的了解,包括它们各自的风俗习惯、价值观念、思维方式等[4]。这种深入的文化洞察力使翻译者能为不同文化背景的读者搭建一座桥梁,使原作的精神和情感得以跨越语言和文化的障碍,真正触及目标语言读者的心灵。

尊重目标文化的接受度是翻译过程中另一项重要原则。翻译者在处理文化差异时,必须细致考量目标文化读者的感受和接受能力,避免直接翻译可能带来的误解或文化冲突。面对难以直译的文化元素,创造性转换成为处理文化差异的关键。翻译者不仅是语言的转换器,还是文化的再创造者。运用创造性策略,如寻找与原文文化等效的本地元素、使用注释解释复杂的文化背景,甚至在必要时对句子结构和表达方式进行重塑,翻译者能够更加生动和精准地传达原作的精神内涵。这种创造性的努力不仅能使翻译作品在新的文化环境中保持原有的艺术魅力,还能使其成为连接不同文化、促进文化理解和交流的重要桥梁。

3.2 选择适当的翻译方法

归化策略,旨在将原作内容调整至更接近目标文化的表达习惯和阅读偏好,从而使作品更易被目标语言读者理解和接受。这种方法对于那些充满原文化特定元素的作品尤为有效,如对特定节日、习俗或地域性言语的描写等。通过对这些元素进行适度的调整或解释,归化不仅能帮助读者跨越文化障碍,更能引发读者对作品情节和人物的共鸣,从而提升阅读体验。然而,过度归化也有可能导致原作文化特质的流失,使作品失去其独特的文化色彩和深度。

例1:

原文:三春争及初春景,虎兕相逢大梦归[5]107。

译文:How can the late spring equal the spring's start? When Hare and Tiger meet, from this Great Dream of life she must depart[6].

这首诗中出现的“虎兕相逢”和“大梦归”,暗示了贾元春的不幸结局,预示了她的命运悲剧。在英语中,词组“depart this life”是表示死亡的委婉语。杨译本采取归化翻译策略,将“归”译为“depart”,而非“return”。因此在本例中,杨译本采用的归化策略便于破除文化壁垒,拉近英语读者与原文作者之间的距离。

相对于归化策略,异化策略更注重保持原作的文化特性和风格,哪怕这可能增加目标语言读者的理解难度。异化策略通过保留原作中的文化元素和特定表达,能使翻译作品保持原有的异国风情,让读者感受到不同文化的魅力和深度。这种方法尤其适用于那些文化含义深远或作者有意强调的文化特点,它强调的是对原作文化的尊重和传达,因此在处理一些文学性较强的作品时,可采取异化策略[7]。然而,异化的挑战在于如何在保持原作文化特质的同时,使作品对目标读者依然具有可读性和吸引力。

例2:

原文:子系中山狼,得志便猖狂[5]108。

译文:Paired with a brute like the wolf in the old fable, who on his saviour turned when he was able[8].

在该例中,“中山狼”是一个典故,旨在讽刺那些不知感恩甚至伤害帮助过他们的人。霍译本中,并未将“中山狼”译为“不懂知恩图报的人”,而是采取了异化策略,译为“the wolf”。但由于这无法体现出典故所指的含义,所以又补充了信息“in the old fable”,希望读者能够探索中国文化的独特之处[9]。异化策略保留了源文本的特征,增加了目标语言读者的阅读难度,但同时可以促进文化传播。

在实践中,翻译者往往需要在归化和异化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根据作品的具体内容、目标读者的预期和作品想要传达的文化信息来灵活运用这两种策略。在全球化大背景下,英语文学作品的翻译不仅是语言转换的技术活动,还是跨文化交流和理解的桥梁[10]。这不仅要求翻译者具备高超的语言技能和深厚的文化理解力,還要求他们具备极强的文化敏感性和创造性的翻译实践能力。通过精心选择和运用合适的翻译方法,翻译者能在不同文化之间架设起沟通的桥梁,使原作的文化价值和美学魅力得以跨越语言和文化的阻隔,被更多读者所理解、欣赏和喜爱。

4 结语

在文学作品翻译中,译者要着重关注不同文化间风俗、价值观和思维方式的差异。译者对归化与异化策略的灵活运用,以及对文化差异处理原则的坚持,不仅能够提升翻译质量,还能够丰富目标语言文化的多样性。这一过程能够加深人们对不同文化价值和思维方式的理解,促进全球文化相互尊重和理解,展现文学翻译在全球化时代的独特价值和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戴雅楠.《红楼梦》在国外的传播[J].文学教育,2013

(9):15-16.

[2] 刘丹.《边城》文本解读问题及教学对策研究[D].鞍山:鞍山师范学院,2018.

[3] 刘稳亮.英语文学作品翻译中处理中西方文化差异研究[J].山东开放大学学报,2022(1):79-81.

[4] 路远,郭栋.试析贫困文化的表现、成因及其消解[J].商洛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5(3):5-8.

[5] 曹雪芹,高鹗.红楼梦[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107-108.

[6] 红楼梦[M].杨宪益,戴乃迭,译.北京:外文出版社,1994:137.

[7] 刘晶晶.基于中西方文化差异的英语文学作品处理研究[J].海外英语,2021(6):212-213.

[8] 红楼梦[M].大卫·霍克斯,约翰·闵福德,译.伦敦:企鹅出版社,1977:51.

[9] 康艳.基于语料库的《红楼梦》诗词英译研究[D].上海:上海外国语大学,2019.

[10] 郭天骥.溯源·反思·借鉴:论翻译研究的学科界限:以叙事学的“后经典转向”为参照[J].外语研究,2021,38(6):72-77,90.

作者简介:许耀文(1998—),女,新疆乌鲁木齐人,硕士在读,研究方向:英语笔译。

猜你喜欢
英语文学跨文化交流翻译策略
美式幽默文化研究
英语文学作品人名背后的语言文化分析
英语文学教学中学生自身人文素质的培养策略
合拍片《风筝》的跨文化传播
《作者自述》两个译本的对比赏析
旅游景点名称翻译的原则与策略研究
汉语叠词及其英译
国际会展用语特点及口译策略
文化差异对初入国际市场的法国中小企业影响分析
《中国合伙人》跨文化交流中的民族寓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