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翔
科技创新是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关键变量和核心要素。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是国家高新区打造新质生产力的最大优势和重大使命。盐城高新区正立足自身优势和良好基础,以新技术培育新产业、引领产业升级,加快打造千亿元级国家高新区,力争在全省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中展现高新作为、贡献高新力量。
更高层次构建创新企业矩阵,做强新质生产力的“模块”
坚持让企业在创新创造中“站C位”,构建“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科技领军企业”梯度培育机制,推进创新主体增量提质。
实施科技型中小企业孵化工程。抓紧科技型中小企业这个基础,大力推进科技型中小企业成长计划,筛选园区优质企业列入培育库,形成“微成长、小升高、高变强”发展机制,对企业分类指导、梯次培育、差异扶持、扩量提质,积极组织企业申报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确保800家以上企业通过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在园区开展“企业创新积分制”,定期发布企业积分榜单,对排名靠前的科技型中小企业给予信贷、基金、人才等要素支持,确保培育政策“精准滴灌”。
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后备培育工程。抓住高新技术企业这个关键,出台高成长企业培育方案,重点围绕科技型中小企业、规模以上企业、近三年新竣工企业设置入库企业培育发展台账,建立挂钩帮扶机制,促进中小企业裂变式增长、集群式发展。抢抓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加码扩容政策风口,以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引入优质第三方服务机构,为企业提供前期培育、中期研发指导归集、后期申报等全流程服务,切实提高高新技术企业申报质量,确保全年净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00家。
实施科技领军企业助推工程。抓好科技领军企业这个龙头,遴选体量规模大、创新水平高、行业带动强的领军后备企业,建立瞪羚企业、潜在独角兽企业、独角兽企业动态培育库,对标科技领军企业标准,找准短板弱项,明确达标路径,为后备企业创新发展提供全方位、全链条的科技服务。以争创“5G+工业互联网”应用先导区为契机,分类型、分场景、深层次推动企业“智改数转”。
更大力度建设一流创新平台,做精新质生产力的“芯片”
把培育、发展和升级科技创新平台作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抓手,重点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加快推进各级科技创新平台建设。
集成产业技术创新平台。依托盐龙湖智创谷,放大盐城国家大学科技园、全国“双创”示范基地等平台效应,积极探索“一平台一产业”模式,引导现有科研平台聚焦园区产业发展重点领域达成一批产学研合作项目,提升科创平台的聚合力和辐射力。以打造全市科技成果产业化示范园区为目标,发挥4个国家级科技孵化载体的品牌效应,加快提升8个省级科技孵化器的运营效能,高标准推动众创空间、协同创新共同体建设。
搭建校地示范合作平台。聚焦产业需求,深耕“校地合作”新模式,与盐城工学院共建盐龙湖先进技术研究院,与意大利帕多瓦大学合作交流,力争共建研发中心,通过联合共建、技术攻关、项目合作等形式有效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发挥各科研机构挂钩服务人员作用,推动产学研用共同参与、共同投入、共享成果,为畅通“双循环”提供更多高水平的科技创新供给。
打造战略科技创新平台。结合国家“东数西算”工程,发挥盐城超算中心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公共算力开放创新平台引领示范作用,主动融入长三角国家算力枢纽节点网络,构建从算力芯片到加速卡、主板,再到系统集成的超算生态圈,争创国家级绿色数据中心。创新实施“揭榜挂帅”“赛马”等机制,落实好科技成果转化奖励、扩大科研自主权、科技资源开放共享等政策措施,同时在全市率先建立“延迟付费”“权益让渡”“先投后股”等转化模式,引导创新型领军企业开展联合攻关,实现重点领域的关键技术突破。
更高水平打造产业创新集群,做大新质生产力的“硬盘”
深入推进传统产业焕新、新兴产业壮大、未来产业培育“三大任务”,以新型工业化催生新质生产力、以新质生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不断做强实体经济、壮大产业集群。
推动主导产业提升能级。实施主导产业强链计划,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挥维信电子等企业示范作用,升级印制电路板、光电显示、智能终端等3个核心产业链,培育汽车电子、集成电路等2个高成长性产业链;推动高端装备产业智能化、模块化、绿色化转型,大力发展电子信息设备、新能源装备等项目,重点研发标准化单元模块智能化技术、关键装置制造技术、节能高效控制技术,打造长三角有影响力的智能制造总部及研发基地;新能源产业壮大储能电池、光伏组件、新能源汽车及核心零部件“新三样”,拓展储能电芯、模组、逆变器等细分领域,大力推进储能、动力电池系统总成及电堆、模组检测设备等研发,打造特色鲜明的产业集群。
推动未来产业积厚成势。实施未来产业抢滩计划,第三代半导体产业发挥第三代半导体集成技术研究院、第三代半导体产业联盟合作效能,重点发展集设计、生产、封测于一体的全产业链,打造第三代半导体产业集聚区;前沿新材料产业集聚电子功能材料、高强度材料、高性能纤维等领域,打造前沿新材料应用转化基地;人工智能产业主攻智能硬件软件、AI芯片、算法算力,建设人工智能产业高地。
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实施传统产业焕新计划,发挥“一区多园”制度优势,推动分园区的齿轮、鞋机、涂装等产业提质增效,支持纺织、轻工、建材产业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促进传统工艺现代化、产品高端化。更加注重以“网联”放大“智改数转”效应,以数字技术为生产力提升打开新空间、新局面,培育一批在细分领域具有领先优势的“小巨人”企业,争创省级以上创新型产业集群。
更实举措营造创新创业生态,做优新质生产力的“主板”
对标先进地区,全力推进机制体制改革,以更快步伐融入长三角,持续优化营商环境,营造创新创业沃土。
纵深推进区域合作。积极探索“域外研发创造+高新区转化制造”新模式,深度参与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建设,探索在北京、上海、深圳等科技要素集聚区建设离岸科创中心,力争年内实现离岸科创中心“零”的突破。积极与工信部火炬中心对接,牵头成立淮河生态经济带高新区产业科技创新战略联盟,打响“科创淮河”品牌。
做实金融服务保障。加快构建综合信用评价体系,引导银行建立适应科创产业的信贷管理和贷款评审制度,探索实施“科创指数”融資模式,进一步打通企业从科技资产到信用资本再到信贷资金的转化通道。同时综合利用“苏微贷”“苏科贷”等科技金融产品以及“未来产业发展”等投资基金,构建从种子投资到产业投资全过程投融资体系。
壮大科创人才队伍。坚持招商与招才并举、引资与引智并重,深化与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等高校的沟通合作,依托引才工作团靶向引聚与产业高度匹配的支撑型、应用型人才。以争创国家青年发展友好型城市建设试点为目标,精心打造“都U+”系列人才社区,全力建设青年人才向往的宜居新城。
(作者系盐城国家高新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
责任编辑:张 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