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溶地区PHC 管桩施工质量控制措施

2024-04-15 09:49王路瑶
建材与装饰 2024年11期
关键词:岩面土洞断桩

王路瑶

(中交四航局第六工程有限公司,广东珠海 519000)

0 引言

房建项目基础形式采用PHC 管桩施工型式已大面积普及,PHC 管桩常用施工方式采用静压和锤击两种形式,两种施工方式在场地要求、施工功效、施工质量、安全管控等方面各有优劣,个别地区采用液压高频振动打拔机施工,打拔机施工主要对软基层,适用性不强,但功效快。PHC 管桩具有耐打、耐穿、穿透力强、竖向承载力高、抗震性能好、造价便宜、穿透力强、施工工期短、安全文明施工易管理的特点[1]。同时PHC 管桩的抗弯性能不强,在施工过程中如遇到孤石、斜岩及溶洞等地质易发生断桩;在溶洞见洞率高的地区,且溶洞顶部距离岩面过小时,溶洞若不能有效处理,为PHC 管桩基础工程的整体稳定性带来安全隐患。本文结合广州市花都区某工程实际,为岩溶地区PHC 管桩遇到断桩及承载力不足的问题时提供参考。

1 案例项目概况

本项目PHC 管桩主要有两种类型,分别为抗压桩、抗压兼拔桩,桩外径为500mm,壁厚125mm,均为摩擦端承桩,持力层为中(微)风化灰岩,桩端落在中(微)风化灰岩面。

本场地主要有岩溶和土洞两种不良地质情况。根据钻孔揭露情况可知,场地基岩处于溶洞发育区,在本地块的106 个孔中,有9 个钻孔揭露有土洞,见洞率为8.49%,洞高1.20~10.00m,平均洞高4.22m,层顶埋深12.00~19.50m,平均15.91m;有42 个钻孔揭露有溶洞,见洞率为39.62%,揭露洞高0.10~18.70m,平均洞高3.37m,层顶埋深11.70~25.20m,平均17.46m,岩溶率为5.66%,场地岩溶发育等级为强发育。

本工程PHC 管桩持力层为岩溶发育的灰岩地层,设计及相关文件要求桩端进入持力层(中、微风化灰岩面)不少于1~2m。

2 典型问题

(1)桩端持力层厚度不足使建筑基础受力不稳定,有突发沉降的风险。

溶洞、土洞特性:①岩溶按埋藏条件分类,属于深覆盖型,无岩溶景观显露地表。②从平面位置来看,整个地块均有溶洞发育,溶洞揭露率较高,总体上看,溶洞分布无明显规律性,整个地块均为溶(土)洞发育范围。③溶洞体高度及分布无规律性。④溶洞体岩层顶板厚度无规律,岩层顶面起伏大,且存在串珠状溶洞发育。⑤在充填情况上,揭露到的溶洞大多为半充填,充填物主要为流塑状粉质黏土、黏性土及松散砂,个别孔段含少量石灰岩碎块,见洞率44.07%。⑥本场地土洞分布广,且以中大型土洞为主。

质量危害:①溶洞顶板薄,分布广、体量大,后期大型机械现场施工存在塌陷隐患。②溶洞顶板岩溶水丰富、上方砂层厚,易软化,极易造成地基承载力不稳定。③桩端持力层厚度不足,桩基工程质量存在风险。典型钻孔柱状图如图1 所示。

图1 典型钻孔柱状图

(2)断桩。本工程场地岩土层分布及组成结构较复杂。场区地层主要包括填土层、中粗砂层、粉质黏土层、圆砾等,基岩为灰岩、炭质灰岩及砂岩。场地内各岩土层分布不均匀,各层地质层厚及埋深变化极大,结构复杂,出现石灰岩的基层上存在硬砂层的情况,也存在石灰岩基层上存在软土层的情况,造成施工过程中桩基下降速度极不稳定,遇岩前下沉速度过快时,设备停压不及时,很容易造成断桩。特别是岩面起伏大,岩层存在大面积斜岩,绝大多数岩面角度大于45°,最大岩面倾斜角度达63°,使桩基当遇岩时,若不能及时调整压力值,极易造成断桩。典型地质剖面如图2 所示。

图2 典型地质剖面

施工中发现,同一个五桩承台,相邻两根桩遇岩面高程相差6~8m,造成现场施工配桩困难,相邻桩位的配桩情况基本无参考价值,不仅造成资源浪费,更使得高概率出现送桩过深和断桩的情况。断桩率统计如表1 所示。

表1 断桩率统计

3 典型问题处理措施

3.1 土洞、溶洞处理

当岩溶地区属于溶洞强发育地带时,建议采用注浆加固的方式对溶(土)洞进行预处理,土洞处理方法如表2 所示[2]。

表2 土洞处理方法

对于溶洞顶板覆盖层大于3m 的砂土层且溶洞顶部距离岩面小于2m 时,溶洞处理方法如表3 所示。

表3 溶洞处理方法

(1)在注浆前先对溶洞大小进行初步分类,针对大型溶洞,先取一个孔作为一序注浆孔,注完一轮后再于附近取一个孔作为第二序注浆孔,第二轮注完后,再于超前钻钻孔的附近取一个孔作为第三序注浆孔,袖阀管分别下至溶洞底(距离洞底20~50cm)、溶洞中段、溶洞顶(距离洞顶20~50cm),钻孔距离桩中呈等边三角形布置,间距≤2/3 桩径,当单孔总注浆量大于50m3时,建议根据现场实际情况确定增加双液浆对溶洞进行二次封堵。

(2)水泥。建议采用32.5R 号普通硅酸盐水泥(单液浆)/采用42.5R 号普通硅酸盐水泥(双液浆)[3]。

(3)现场注浆时,一次注浆量达10m3后,间隔30~60min 后再依次进行下次注浆。

(4)注浆孔深。溶洞处理深度范围如图3 所示。

图3 溶洞处理深度范围

(5)溶洞处理时应遵循“先外后内、先大洞后小洞、先下后上、隔一跳一”的原则进行处理[4]。

先外后内:为了避免注浆流入场外非探测的溶洞内造成水泥浆浪费,优先对外侧的土溶洞进行处理,然后再对内侧溶洞进行处理。

先大后小:先对于半填充和无填充的单层洞高或多层串珠中单层超过8m 大溶洞采取袖阀管注浆施工工艺进行处理注浆,再处理较小溶洞。

先下后上:对串珠溶洞,按照设计及施工经验,应先施工下层溶洞,待浆液注满后,再灌注上层溶洞,按照地质报告由下向上逐个处理。

隔一跳一:对于超前钻揭露有连续溶洞分布的区域,采用隔一跳一施工方法。

(6)每次注10m3水泥浆后间歇30~60min 待浆液初步达到胶结后再进行注浆直至达到:①设计预估方量。②注浆压力达到0.5MPa(单液浆)/0.8MPa(双液浆)。

3.2 断桩处理建议

在处理断桩率高的情况时,先后采用了多种方法,包括静压桩改为锤击桩形式、增加预应力管桩的壁厚为145mm、更换管桩厂家、将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的2.3 倍改为2.1 倍及将锯齿形桩检变更为十字形桩检等方式,均不能有效解决断桩的问题,断桩率仍然很高,经分析主要是因为岩面倾斜度过大,管桩若遇到岩面,底部会在极端的时间内发生断裂,同时大面积地区发现岩层上属于软土,管桩下降速度过快,当设备压力表反应入岩时,往往机手来不及停机即发生断桩。经过各方不断摸索,发现变更机长操作手法可有效降低断桩率,具体如下。

机长要对每根桩的桩长有予估值。此值以钻探资料及临近管桩作参考。以20m 桩长的管桩(静压桩施工工艺)为例进行说明。

(1)机长应以正常操作双杠低压(压桩速度快)压桩至14m(70%桩长)后停机。

(2)改用四缸高压(压桩速度慢)重新以不超过低速进行压桩,压桩过程中根据管桩下降的速度判断桩尖到达的地质界面,从砂层进入软土层时下降速度会加快,反之则会降速,再根据地勘图提前预判岩面位置,当压强值突变时立即收桩,并记下突变时的最大压强值,如6MPa。

(3)验证是否真正到灰岩。设备以四缸压桩,先加压至50%×突变时的最大值6MPa=3MPa,若管桩无明显下移则收力。再以80%×6MPa=4.8MPa 加压一次,若管桩无明显下移,则可认为桩端已到灰岩面。

(4)多次短时间稳压,达到收桩条件;当判断管桩到达岩面时,再加压到达终压值时应立即受力,反复加压2~3 次,在满足终压值的条件下,观察管桩下沉高度,若下沉高度不超过1cm,则可收桩完成施工[5]。

4 结语

PHC 管桩施工已逐渐普遍化,岩溶地区PHC 管桩施工成型质量的控制成为工程施工常发性问题,本文通过对注浆预处理及静压桩机操作工艺的探讨,为PHC 管桩施工断桩及桩端持力层不足的问题提供了解决方案,本文所提供的处理措施在实际施工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猜你喜欢
岩面土洞断桩
西南喀斯特地区不同岩面形态下岩面径流特征
深水浅覆盖层倾斜岩面河床围堰设计及应用
钻孔灌注桩基础“断桩”的成因与应对探讨
下伏土洞加筋地基条形荷载下应力扩散计算
基于Schwarz交替法的岩溶区双孔土洞地基稳定性分析
浅薄覆盖层倾斜岩面大直径钢护筒施工方案比选及应用
预爆破法处理大直径嵌岩桩桩底倾斜岩面问题
基于数值模拟的土洞稳定性分析
土洞施工中含水段塌方处理方案探讨
运用高压注浆法处理灌注桩断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