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公害茶叶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策略分析

2024-04-15 20:17陈国政
新农民 2024年9期
关键词:病虫害防治栽培技术

陈国政

摘要:文章简单说明了无公害茶叶的概述及其栽培价值,并结合安徽省潜山市龙潭乡农业技术推广站的工作经验,从茶园选址、茶园规划和开垦整地、茶苗栽植、茶苗栽后管理、农药科学使用、规范采摘制造这几方面入手,分析了无公害茶叶栽培的技术要点。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阐述了无公害茶叶栽培期间的病虫害防治要点,包括病虫害的科学预防、无公害农药安全投放、病虫害的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化学防治、农业防治,以期实现无公害茶叶种植质量与产量的同时提升,推动地方无公害茶叶种植产业的升级。

关键词:无公害茶叶;栽培技术;病虫害防治

1 无公害茶叶的概述

无公害茶叶主要指在整个栽培与生产期间,均严格依照无公害生产相关要求,依托特定生产操作规程完成栽培,相应茶叶成品的有害微生物含量、重金属残留以及农药残留均能够满足无公害生产现实要求。无公害茶叶的栽培以及技术推广,能够促进地区茶叶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实现农户经济收入水平的提升。

2 无公害茶叶栽培的关键技术要点分析

2.1 茶园选址

2.1.1 选定合适的土壤条件

土层深厚(在60 cm以上)、肥沃,排水良好,pH在4.5~6.5(最佳为4.5~5.5),且土壤卫生指标和重金属含量符合生产要求。

2.1.2 选定合适的地形条件

选择坡度在25°以下的山坡或丘陵坡地,坡度在3°~5°最为适宜,同时要考虑当地水源、交通、燃料、劳力等条件。

2.1.3 选定合适的环境条件

茶园周边及上风口(或河流上游)没有污染源,远离城市、工厂、居民区,空气质量达标。

2.2 茶园规划和开垦整地

2.2.1 完善落实园地规划

坚持“远景规划、合理布局、因地制宜、适当集中”的原则,既要考虑茶树生长对生态条件的要求,又要考虑园、林、水、电、路综合配套,构成经济适用、生物多样化、生态立体化的农业格局。3.33 hm2的要考虑就近安排管护房、加工厂。

2.2.2 及时组织开垦整地

一般以伏天开垦整地为宜,按照深60 cm×宽60 cm标准深翻整地,配施EM原露堆肥做基肥。坡度10°以下的平地,建立直行茶园;10°~20°的缓坡地,建立等高条植或宽幅梯层茶园;20°~25°的陡坡地,建立窄幅梯田茶园,梯田外高内低。

2.3 茶苗栽植

2.3.1 良种选择

品种是茶叶优质、高产、高效的基础,在种植茶树时,要选用丰产性、优质性、抗逆性、适制性及对主要病虫害抗性强的茶树良种。在选种时,应充分了解良种的特征特性,要做到良种对环境的要求与当地条件相适应,同时要注意早、中、晚生品种的合理搭配。选择茶树良种应该以无性系茶树良种为主,有性系茶树良种为辅。以安徽省潜山市为例,全县重点推广的茶树良种有‘舒茶早‘山坡绿‘龙井43‘石佛翠等。

2.3.2 良种种植

茶苗一般分为秋栽和春栽。秋栽在霜降前后,春栽在惊蛰至春分之间,不要太迟,否则会影响成活率。单行种植以行丛(株)距1.5 m×0.3 m为宜,双行种植以大行距1.5 m,小行距和丛距均为0.3 m为宜。栽植要求即时、沾浆、定植、夯实、浇水、封土、修剪、盖草。

2.4 茶苗栽后管理

2.4.1 浇水管理

新栽茶苗对水分要求特别严格,旱时需及时浇水,特别是栽后2个月内和伏天遇高温干旱,应及时浇水,同时茶苗最怕渍害,遇阴雨天应及时排水。

2.4.2 间作除草

及时中耕除草,疏松土壤,清洁茶园,春茶前收割柔软的柴草,要规范采摘。

2.4.3 修剪与防虫防病

茶苗在立秋前长到25 cm以上时,可进行定型修剪,剪去25 cm以上部分,利于增粗發新枝。要注意防治病虫害,但不要用农药喷雾杀虫,规范使用化肥,要重视生态环境的保护,特别是要注意保护高山茶园的防风林带、森林中有益的鸟类、动物[1]。

2.4.4 施肥

茶树栽后第1年,以无害化处理的EM堆肥为主,配合沼渣、沼液等,尽量不施用无机肥。茶园提倡施有机肥,冬季施基肥,春茶前施催芽肥,春茶后立即施接力肥,防止茶树营养不足影响夏、秋茶质量。

2.4.5 适时间苗补栽

补栽时间是晚秋和早春,注意补植同品种、同龄茶树,在缺苗处挖好穴,将苗带土块移栽。

2.5 农药科学使用

2.5.1 农药配制技术

注意水的用量,严格掌握加水倍数和加水方法,准确地用量筒和量杯取药,粉剂也应准确称量。

2.5.2 合理选用施用方法

喷雾的方法有常量喷雾、低容量喷雾和超低量喷雾。前2种较常用,用药量分别为50~75 L/667 m2和7~15 L/667 m2,用药量改变时稀释倍数要相应提高。未来还应继续创造条件,早日应用超低量喷雾技术。

2.5.3 控制农药雾滴大小

雾滴较小的喷雾方法会比雾滴较大的常量喷雾有更好的防治效果,在常量喷雾中,用小喷片喷雾时会比大喷片有更好的防护效果,还能够节省农药用量。

2.5.4 提高农药科学使用水平

应根据防治对象和农药性质对症下药,根据病虫害的实际发生情况、茶叶病虫防治指标、茶树生长状况和环境条件适期施药,根据有效用药量适量用药。同时,喷施农药时还要考虑到茶叶的采摘期等因素。

2.6 规范采摘制造

为了防止工厂产品的再污染,重点针对初、精制工厂的机械设备以及青叶等原料堆积的场所,实施全面性的、定期性的清洁卫生,使成品有机茶的色、香、味达到标准,保证产品质量,提升无公害茶叶产品的市场认可度。

3 无公害茶叶栽培期间的病虫害防治要点

3.1 病虫害的科学预防

在无公害茶叶种植期间,建议使用绿袋肥中药微生物菌剂预防病虫害。中药微生物菌剂以中药提取液为载体,添加了多种有益微生物菌、植物蛋白、氨基酸、微量元素、小分子多肽等,能被植物快速吸收,促进生长。中药微生物菌剂富含多种有益菌,有益菌在植物根际大量生长繁殖成为作物根际的优势菌,与土壤中有害菌争夺营养物质,形成拮抗,可以有效增强作物抗性,预防各类病虫害。

3.2 无公害的农药安全投放

在无公害茶叶种植期间,应禁用DDT、666、1605、甲基1605、甲胺磷、乙酰甲胺磷、三氯杀螨醇、氯菊酯、氰戊菊酯等高毒高残留农药,并根据茶叶中最大残留限量标准规定,合理选用辛硫磷、马拉硫磷、敌敌畏、毒死蜱、溴氰菊酯、氯氰菊酯、联苯菊酯、功夫菊酯、除虫脲、鱼藤酮、吡虫啉、苏云金杆菌、白僵菌、百菌清、甲基托布津、多菌灵、草甘膦、克螨特等。

同时,应严格遵守农药的安全使用准则,包括农药品种、使用剂量、最多使用次数、施药后的安全间隔期。根据防治对象选用农药品种,并按无公害生产中规定农药使用剂量和产品说明及试验示范结果确定有效剂量。

需要注意的是,因农药残留量是随着时间延长而逐渐降低,时间愈长,残留量愈低,所以多数农药在每季一般仅使用1次,提倡尽量少用农药和轮换使用农药。可以根据农药的降解速度,结合农药的慢性毒性程度以及制定的农药最大残留限量,确定农药在茶树上喷药后的安全间隔期,一般为7~14 d。

3.3 病虫害的生物防治

无公害茶叶种植期间,相关种植人员必须及时、定期展开对茶树细节的观察,分析、判断茶树是否受到病虫害的感染、是否存在大量的虫卵,一旦发现上述现象,则必须第一时间修剪、清除相应枝叶,同时对这些受到病虫害侵染的枝叶实施无害化处理。一般可以将其在远离无公害茶园处进行深埋处理,或是进行焚烧处理。同时,要强化落实对无公害茶叶种植区域的环境保障,定期清洁,破坏病虫繁殖、生长的环境。应当结合地方实际生态环境情况、现有生态链等,参考在无公害茶叶种植期间需要重点防治的虫害,适当引入害虫的天敌生物,将其投放至无公害茶园内,以此实现对虫卵、成虫的清除。需要注意的是,必须投放数量合适的害虫天敌生物,且尽量避免投放地方环境中没有天敌的物种,防止对地方现有生态链产生明显危害。

3.4 病虫害的物理防治

修枝剪叶、及时清洁茶园、物理诱杀等,是无公害茶叶种植期间较常使用的病虫害物理防治手段。相比于其他几种病虫害防治措施,物理防治所消耗的成本相对较低,且实际会对茶叶、环境所产生的影响相对较小。通常来说,在大面积的无公害茶叶种植期间,更适合使用物理防治的手段完成病虫害防治。实践中,可以应用的病虫害物理防治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3.4.1 灯光诱杀

在无公害茶叶日常种植生产期间,可以通过投放多种灯光,完成对病虫害的诱杀。实践中,需要无公害茶园的种植管理人员切实参考茶园的实际分布情况,以及重点防治病虫害的趋光性,完成合适的消杀灯的选定与安装。在此过程中,应当合理搭配使用黑光灯以及消杀灯,以此促使无公害茶园内的灯光使用效果以及病虫害物理诱杀效果达到预期。

3.4.2 人工捕杀

许多病虫更多在茶叶的下方聚集,因此很难能够利用灯光诱杀完成全面性查杀,即便使用化学防治手段,也有着一定的局限性。基于这样的情况,为了保证无公害茶园内病虫害防治工作的开展效果,可以搭配其他病虫害防治手段,进一步引入人工捕杀措施。在此过程中,安排无公害茶叶的种植人员,在病虫害发生关键期进入茶园,利用人工展开对病虫的全面捕杀。相比于其他病虫害防治手段而言,人工捕杀虽然需要相关种植人员投入更多的精力,消耗的时间也相对较长,但是却可以更为彻底地实现对病虫害的防控。另外,许多害虫在过冬前期普遍会聚集在茶树叶片的下方产卵,在这一关键时期也需要安排人工捕杀作业,加大对茶叶的检查力度以及对受病虫害感染的叶片、树枝的清除力度,避免病虫卵大量、顺利存活过冬,在次年春季引发更为严重的病虫害。

3.5 病虫害的化学防治

无公害茶叶种植期间,应当重点选用合理化的化学诱杀手段。通常情况下,为避免发生化学试剂滥用的问题,应当将化学防治作为病虫害防治的辅助手段,结合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农业防治这些方法进行应用,降低药剂残留。在无公害茶叶的日常采摘期间,需要重点落实对茶叶上化学元素含量的检测与统计。在茶叶季节末尾,出于降低病虫害影响的考量,需要针对茶树展开化学药剂的喷洒作业,在此过程中也应当将重点聚焦于化学药剂的科学调配与检测方面。

同时,在实际针对无公害茶树进行病虫害化学防治期间,应当结合不同病虫害,投放不同的药物进行防治,并结合其他几种病虫害防治手段的综合利用,取得更为理想的病虫害防治效果。例如,在茶材小蠹的化学防治期间,应当重点抓紧采果后清园,修剪后及成虫扩散期的化学防治,喷药以晴天午后为佳,可用48%毒死蜱乳油1 000倍液+机油乳剂100倍液进行喷雾,间隔7~10 d再喷施1次,枝干药量要喷匀、喷足。在此基础上,要结合果园管理,一旦发现某枝条上有虫,则必须第一时间进行剪除并烧毁处理,发现树皮有虫卵或初孵幼虫及时用小刀剔除消灭,发现新钻蛀的幼虫及时用小铁丝钩杀幼虫,发现有成虫随时捕杀。

另外,需要参考无公害茶树的生长期、现实生长情况,完成病虫害化学防治的合理落实。无公害茶叶的生长期一般与病虫害繁殖生长的关键期有所重合,所以需要切实参考茶叶的生长实际情况、病虫害发生的现实情况,投放合适的化学药剂,及时完成对病虫害的全面性消杀处理。在此期间,应当重点把握以下几项操作要点。

(1)密切监测地方以及无公害茶园内的病虫害,提前落实对病虫害的全面预测,确保相关种植人员可以及时、全面地了解无公害茶园内的病虫害发生情况,保证能够在茶树生长的关键期,迅速、有效地实施病虫害防控工作,并在此基础上适当投药,完成对病虫害的有效防控[2]。

(2)切实围绕现行的农药使用标准、相关安全标准等投放化学药剂,尽可能减少在实际病虫害化学防治期间所应用的化学药剂用量,合理落实对多种化学药剂的搭配使用,以此规避对茶叶产生较为明显或是更加严重的伤害。

3.6 病虫害的农业防治

在无公害茶叶的栽培期间,强化落实水肥管理,保证实际所投放的基肥合適、充足,为实现新梢的粗壮生长提供养分支持;针对已经遭受病虫害侵袭的茶树,应当及时落实重点施肥处理,适当增加氮肥的投放量,以此提高茶树对于病虫害的抵抗力;采果后的整枝修剪时,尤其要重剪危害枝条,及时集中烧毁,减少虫源。

在此基础上,还应当重视对无公害茶园植物检疫工作的强化,避免病虫害在茶园内大范围、快速传播。实践中,通过遏制各种病虫害的客观传播条件,以此确保无公害茶园内的农药残留、有害生物数量等始终控制在国家相关农业法规的允许范围内。

4 结语

综上所述,在无公害茶叶的栽培实践中,通过茶园选址、茶园规划和开垦整地、茶苗栽植、茶苗栽后管理、农药科学使用、规范采摘制造等栽培技术要点的落实,结合病虫害的科学预防、无公害的农药安全投放、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化学防治、农业防治等病虫害防治策略的配套实施,实现了无公害茶叶栽培与管理工作的升级,推动了无公害茶叶种植质量与产量的同时提升。

参考文献

[1] 梁宇.兴业县无公害茶叶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措施[J].农家参谋,2021(30):155-156.

[2] 郭顺平.安徽海阳镇无公害茶叶栽培及病虫害防治措施[J].农业工程技术,2020,40(8):77.

猜你喜欢
病虫害防治栽培技术
浅谈四川地区果树病虫害防治误区及对策
浅谈无公害蔬菜种植技术及病虫害防治
玉米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策略对策
番茄大棚栽培技术探析
早春大棚番茄高产栽培技术
石榴短枝红在驻马店引种表现及丰产栽培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