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杰 崔丽梅
糖尿病主要有两种治疗方法:一种是服用降糖药物,另一种是注射胰岛素。其中,在注射胰岛素的治疗上,注射器、胰岛素高压注射器、胰岛素泵、胰岛素笔则是注射装置发展史上的“四部曲”。胰岛素注射笔虽然使用历史并不长,但这种医疗器械是根据糖尿病患者的实际需要专门设计的。
胰岛素笔免去了糖尿病患者用注射器在胰岛素药瓶中抽取胰岛素的烦琐过程,也避免了患者在公共场合注射胰岛素的尴尬。更重要的是,它为视力不佳甚至失明的患者注射胰岛素带来了方便。
胰岛素笔一般分为两种。一种是可以重复使用的胰岛素笔。这种笔的笔芯用完后,更换笔芯可以再用,这样能够使用很多年。而另一种则是一次性胰岛素笔。用完它之后,连笔带芯一起扔掉,更换新笔。目前,我国糖尿病患者常用的就是第一种可以更换笔芯的胰岛素笔。
胰岛素笔用起来非常简单,胰岛素药液储存在笔芯中,笔芯和筆身连接,而笔身是一个调节剂量的仪器,专门设计的一次性针头超细超短,注射时不会有明显的疼痛感。此外,它方便携带,易于保管,所以受到了很多糖尿病患者的欢迎。而且,患者把笔芯用完之后能继续更换使用,节省了一大笔费用。
注射胰岛素是糖尿病患者应该掌握的一项“技术”。除注射外,部位的选择也很关键,因为合适的注射部位不仅能减少注射的危险,还有助于胰岛素的吸收。人体最适合注射的部位是腹部(耻骨联合以上约1厘米、最低肋缘以下约1厘米、脐周2.5厘米以外区域),其次是大腿外上1/3、上臂三角肌下缘和臀部外上侧。
据统计,在我国已经使用胰岛素的患者中,血糖达标率只有37%。究其原因,是注射部位轮换不规范、注射时手法错误及对患者的指导不充分等。这些注射技术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胰岛素治疗的效果,最终导致血糖达标率较低。因此,只有规范胰岛素的注射方法,才能帮助患者获得有效治疗。
注射胰岛素前需要做什么?
◎注射前应洗手。
◎核对胰岛素类型与剂量。
◎正确安装胰岛素笔芯,若为预混的胰岛素需要充分混匀。
◎安装胰岛素注射笔针头。
注意事项
消毒方法 注射胰岛素前需要用75%酒精消毒皮肤,待皮肤干燥后进行注射。
注射方法 根据针头长短,选择是否捏皮,≤5毫米无须捏皮。若需捏皮,要捏起皮肤,90°进针;如皮下脂肪少,45°进针。注射完毕后,停留10秒再拔出。
注射部位轮换 将注射部位分为4个象限,每周使用1个象限,并按照顺时针方向轮换,每次注射部位距离上次注射的部位至少1厘米。
针头 胰岛素笔针头1针1次。
排气 新安装的胰岛素笔芯,首次注射时一定要注意排气,以两个单位为基础进行排气,直至排出针头里的液体。若不排气,影响注射剂量,最终会使血糖水平测量不准确。
胰岛素储存 对已启用的胰岛素可在室温下(≤25℃)保存4周,对于未开封的胰岛素宜放在冰箱冷藏室保存,温度为2~8℃,不要冷冻。
若发现血糖控制不佳,需查看胰岛素笔芯安装是否正确及胰岛素剂量注射是否准确。若不能自行解决,应尽早到专科门诊进行咨询。
使用胰岛素笔可能出现的情况及预防措施
全身不良反应 低血糖、体重增加、水肿、屈光不正、过敏反应等。
低血糖 低血糖是最常见的胰岛素不良反应。发生低血糖的原因:胰岛素用量过大,注射胰岛素后未按时进食或进食量太少,活动量过大或时间过长。一旦出现心悸、手抖、震颤、出汗等低血糖表现,要尽快进食升糖较快的碳水化合物(如巧克力、含糖饮料、香蕉等)。
体重增加 长期使用胰岛素,由于胰岛素具有促进蛋白质和脂肪合成的作用,因此会引起不同程度的体重增加。
水肿 部分患者使用胰岛素后可出现水肿,多见于面部及四肢,继续使用一段时间后常可自行消失。
屈光不正 初次使用胰岛素的患者常出现屈光不正,表现为视物模糊、远视;当血糖控制后,症状1~2周可消失,无须处理。
过敏反应 极少数患者使用胰岛素后可出现荨麻疹、血管神经性水肿、紫癜等,个别患者甚至可出现过敏性休克,建议脱敏治疗或更换胰岛素种类。
局部不良反应 皮下脂肪组织增生、注射部位疼痛、出血、淤血。
硬结及皮下脂肪增生 防止胰岛素注射出现最常见的并发症,宜规范注射胰岛素,每次轮换注射部位,不重复使用针头。
注射部位疼痛 待酒精消毒完全干后再注射,选择较细较短的针头注射,避免重复使用针头,1针1次。
出血及瘀血 规范注射,正确捏取皮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