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奕彤
1.词作者简介
李白是我国唐代著名的浪漫主义诗人, 字太白, 号“青莲居士”, 李白所作的诗作有着极其崇高的地位, 被后世誉为 “诗仙”, 与诗圣杜甫并称 “李杜”。 李白所创作的诗歌取材广阔, 大多豪迈奔放、 清新飘逸。 他在创作风格上也由两次入长安而有所转变, 第一次入长安虽然遭受挫折但并没有因此颓废失去希望, 此时的风格依然奔放炽热。 在第二次入长安时, 诗人依旧仕途坎坷,这时的国家也逐渐动荡衰败, 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诗人的风格虽奔放但也充满着对国家的忧郁之情。晚年被流放后诗风更加哀怨悲痛。 李白所写 《长相思》共有三首, 三首诗的内容, 所表现的情感各不相同。 本文主要研究 《长相思》 中的第一首, 这首诗是诗人离开长安后回忆往事有感而发, 通过描写景色诉说男女相思之苦以此来表达诗人对明君的渴望。
2.曲作者简介
刘卓是我国内地音乐制作人、 乐队总监, 一直活跃在中国当红音乐节目中。 在2016、 2017 年浙江卫视《梦想的声音》 节目中担任音乐总监兼键盘手, 多次参加演唱会的音乐制作并担任 《中国好声音》 《我是歌手》 等节目的乐队总监、 键盘手, 与很多著名歌手有着密切合作, 在合作交流的同时也让他在创作上积累了很多经验。 他在大学期间组建了乐队并到各地参加演出,正是这些经历让他凭借自己的努力和天赋追逐到一条属于自己的音乐之路。 他的作品有 《我的青春我的城》《月光》 等。 本文研究的这首 《长相思·其一》 起初是由刘卓作曲、 林志炫演唱, 收录在 《经典咏流传第二季》第七期中。 后由邓垚老师改编, 女高音吴梦雪演唱, 在金钟奖比赛及深圳声乐季展演逐渐走进民族声乐演唱者的视线当中。[1]
《长相思》 是唐代浪漫主义诗人李白的经典之作,共有三首, 本文研究的 《长相思·其一》 就是出自三首中的第一首, 一般认为这三首 《长相思》 是在李白被“赐金还山” 排挤出长安之后回忆往事有感而作。 古诗词 《长相思·其一》 是一首七言乐府诗, 作者通过描写秋虫、 秋霜、 孤灯等景物表达相思之苦以及不能实现自己政治抱负的苦闷之情。 这首七言律诗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从 “长相思, 在长安” 到 “美人如花隔云端” 结束。 “长相思, 在长安” 开篇即点明作者相思的主旨, 描述了作者日夜所思念的人在长安城中; 接着描绘了一幅秋景, 秋天的纺织娘常常悲鸣的声音出自金井阑中, 阵阵寒气袭来已经觉得竹席寒凉了。 这里的“络纬” 指的是一种昆虫名, 俗称纺织娘; “金井阑”指的是精美的栏杆, 从这句中的金井阑可以推测出作者所居住的住处还是比较奢华的, 但依然难掩心中的寂寞和思念。 紧接着昏暗的烛灯使作者的思念更加强烈, 只能卷起帏帘望着明月独自叹息, 句中的 “孤灯” “望月” 更加体现了相思愁绪。 下半部分中的 “青冥” “高天” 与 “渌水” “波澜” 中间用 “之” 来连接, 运用对比的手法不仅合辙押韵更显得磅礴大气。 “天长路远魂飞苦, 梦魂不到关山难” 渲染了悲凉的气氛, 也将本诗的情绪推向高潮。 最后一句 “长相思, 摧心肝” 与本文第一句相呼应, 短促有力, 耐人寻味。[2]
以 《长相思·其一》 为词的古诗词艺术歌曲共有三个版本歌曲, 本文研究的选自于刘卓的版本。 《长相思·其一》 运用了并列单二部曲式结构, 整首曲子速度适中, 旋律起伏明显, 由A、 B 两个对比乐段构成, 全曲共71 小节, 为4/4 拍, 4/4 拍的强弱更加推动作者的相思情绪。 《长相思·其一》 的引子共9 小节, 节奏舒缓, 伴奏采用柱式和弦展开, 为c 羽清乐七声; 其中A段主题为14—25 小节, 共12 小节, 分为a、 b、 c 三个乐句, 钢琴伴奏主要采用分解和弦; B 段主题为26—38小节, 共13 小节, 为d 羽清乐七声; 接着两小节的间奏再次反复A、 B 段加以强调, 最后尾声运用四小节分解和弦结束。[3]
古诗词艺术歌曲 《长相思·其一》 整首曲子是较抒情的, 歌曲开头两小节钢琴伴奏后即接出引子 “长相思, 在长安” 开篇点明主旨, 奠定感情基调, 将作者的思念情绪娓娓道来, 引子部分旋律多为二分音符, 钢琴伴奏使用柱式和弦较为平静, 可使演唱者自由发挥, 运用小调使旋律更加细腻, 营造出相思之情。 A 段主题从14 小节开始到25 小节结束, 由三个乐句构成, 结构为4+4+4, 旋律音程之间较为平稳, 整体起伏不大, 节奏较舒缓地将一幅景色展现出来, 其中18—21 乐句中加入了变宫和变徵, 钢琴伴奏采用柱式和弦与分解和弦相结合, 到了17 小节钢琴伴奏织体更具旋律性同时25 小节加入八度旋律向上层层递进, 为B 段旋律作了铺垫,也为演唱者的情绪作了推动; B 段主题由22—38 小节组成, 依然分为三个乐句, 结构为4+4+5, B 段由前面的f小调转到F 大调, 此时的音域也多集中在了高声区, 与A 段有一定对比, B 段每句旋律基本为大线条, 钢琴伴奏更是不断推进带动情绪直至35 小节的柱式和弦 “催心肝” 后情绪才逐渐平稳; 两小节间奏之后重新回到A、 B 段, 相较第一部分的A、 B 段, 再次反复处情绪更加强烈, 这里的A 段由49—50 两小节的连接进入到全曲的高潮部分, 在52—54 小节时出现全区的最高音域小字三组c, 这里的钢琴伴奏也由柱式和弦转变为分解和弦, 十六分音符相较前面明显增多变得紧凑来推动情绪, 后重复B 段一次, 最后由四小节尾声采用分解式和弦织体结束全曲。
在演唱一首声乐作品时, 气息、 咬字毫无疑问是十分关键的, 气息是需要我们长期训练的基础, 更是演唱中的一大关卡。 训练气息时也自然离不开呼吸, 我们需要运用科学的呼吸方法, 例如胸式呼吸、 腹式呼吸、 胸腹式呼吸等。 在吸气的过程中运用到鼻子及嘴巴两个器官, 鼻子做 “闻花” 的感觉, 嘴巴找 “打哈欠” 的感觉, 并感受到腰腹微微扩张的力量直至吸满胸腔腹腔。在吸气时我们可以根据歌曲乐句的长短来决定吸气的多少, 尽量在乐句长的情况下吸满足够气息以免破坏乐句的完整性。[4]在歌曲演唱中, 咬字吐字亦同等重要, 在演唱时很容易出现咬字不清晰的问题, 这样会影响到歌词内容的准确性及听众对歌曲的理解, 因此在基本功的练习过程中需尤为注意, 咬字头时需要快速、 准确, 字尾要清晰, 注意归韵, 这样才能更好地表达作品的内容及情绪。[5]
在古诗词艺术歌曲 《长相思·其一》 这首作品中,它的篇幅较长、 音域较高, 因此在演唱中气息对于演唱者来说就变得尤为重要。 演唱这首曲子时还需要注意字的归韵, 例如本曲经常出现的an 母音, 像 “阑、 寒、叹、 难、 肝” 等。 在演唱A 段时音域大多集中在中声区并且从歌词中可以看出描绘的是一幅秋天夜晚的景色,此时的情绪起伏不大, 演唱时的气息应保持平稳连贯,尽量带给观众静谧的氛围, 另外在演唱 “络纬” 及 “孤灯” 这两处时, 由于旋律是五度向下进行的, 需要演唱者控制好气息, 咬字要清晰, 保持前后位置的统一,“隔云端” 三个字的旋律走向不断向上演唱时应渐强为后面高潮部分做好准备。 在演唱B 段时, 歌曲旋律进入了中高声区, 在 “上有青冥之高天” 和 “下有渌水之波澜” 这两个地方需要演唱者一口气唱七拍, 时值较长,演唱者要在25 小节间奏处迅速吸好足够气息并在演唱时均匀保持, 第一句这里的 “之” 到 “高” 又是一个五度跳进且是上行旋律在句中的第3、 4 拍出现, 在气息的运用上更要注意, 保持声音位置稳定, 防止提喉、 破音等现象出现。 在演唱高潮50—55 小节部分时情绪要逐渐推动做渐强处理, 另外这里音域已经达到小字三组c 的位置, 演唱时控制声音不要用力, 充分打开口腔,加上气息支撑让发出的声音明亮圆润。 除此之外演唱者在演唱整首曲子时还需注意换气处理, 在练习过程中找好气口, 做好断句, 使换气处既能不打破古诗词的韵律又能与歌唱者的呼吸旋律相结合。
歌曲的情感表达分析是演唱学习一首作品时不可缺少的一项, 特别是在古诗词艺术歌曲中, 想要传达出古诗词所表达的意境首先要把握好歌曲所表达的情绪, 对歌词、 节奏等都需要反复揣摩, 歌词的意境是需要通过演唱者的音乐情绪来带给观众的。 《长相思·其一》 主要是将对 “美人” 的思念作为引子来诉说对长安城的思念和对自己不能实现政治抱负的无奈, 在演唱时要含蓄地表达出作者的忧伤及苦闷之情。 歌曲的引子部分就带我们进入到长安城繁华的情境之中, 演唱时要在眼前浮现出一幅画面, 感受作者当时的情绪; A 段中的 “凄、寒、 叹” 诉尽无奈, 演唱者可以将双手放置胸前表现出悲苦的情绪; B 段中 “上有青冥之高天, 下有渌水之波澜” 通过对比表达上有幽远难以到达的高天, 下有波澜动荡的渌水, 这一段音域较高, 要保持歌唱的兴奋状态, 做好气息支撑保持语句连贯, 传达出诗人的感慨情绪; “长相思, 催心肝” 这两句中运用了几处休止符,处理时应把握准确, 为了在 “催” 字上加以强调, 可在“催” 字后加以停顿, 运用 “声断气不断” 的处理, 展现出作者当时内心的纠结、 悲痛的情绪; 在重复A、 B段时的情绪应比第一部分加强, 使演唱情感更加丰富有层次感, 到了50—55 小节全曲最高潮也是音域最高、演唱最难的地方, 这里的情绪层层递进, 需要强大的气息及歌唱技术来演绎, 最后重复B 段, 声音由强至弱,逐渐平复情绪。
古诗词在中华文化中传承了几千年, 有着丰富的文化底蕴, 古诗词运用着最简练的文字却能表达出丰富的情感内涵, 后来与西方现代作曲结合, 人们将现代旋律赋予到五千年沉淀下的古典诗词当中, 根据作品当时的创作背景、 揣摩诗人的情绪, 赋予古诗词新的 “生命”。古诗词早在古时就被大家有节奏、 有感情的诵读,[6]平仄押韵已经十分具有音乐性了, 后来经过不断的演变, 成为今天声乐演唱者在学习道路上必不可少的一课。 中国古代诗词歌曲从夏商开始到春秋战国的歌唱理论, 秦汉时期的歌舞音乐, 隋唐的宫廷歌舞, 宋代的词曲, 元代的散曲, 明清的民间戏曲一直发展到近现代及新中国成立以后[7],这些艺术作品的发展都为现在所形成的古诗词艺术歌曲打下良好的基础。 整个过程历经数千年经过不断地沉淀改革才形成今天我们所看到的古诗词艺术歌曲, 人们对待歌曲的选择上也逐渐从追求 “大作品”“高音域” 转变为细致精炼、 耐人寻味的古诗词歌曲,所有事物的发展规律都会保留其精华部分。 随着人们审美的逐步提升, 对待音乐文化的需求也渐渐提高, 希望古典诗词与现代音乐旋律的结合能够相辅相成。 古诗词艺术歌曲既有传统古典文化的耐人寻味, 又有着西方现代音乐的浪漫色彩, 两者的巧妙结合也是古诗词艺术歌曲发展到现在经久不衰的原因之一。 古诗词艺术歌曲的发展也不仅仅可以依靠民族声乐来传播, 像 《长相思·其一》 就是通过林志炫在 《经典永流传》 的舞台上演唱被更多人熟知, 流行音乐在乐坛中占有重要地位, 受众群体也更加庞大, 传统音乐与时尚的碰撞也给古诗词艺术歌曲注入了新的元素, 让古诗词艺术歌曲朝着多样化、 多元化更好的发展。[8]
古诗词艺术歌曲有着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文化底蕴, 是一个民族时代的结晶, 文化价值较高, 在演唱时需要演唱者细细揣摩其中意境, 在韵味上有一定的把握, 去感悟理解歌曲的诗词内容、 背景等, 对于不同风格的作品运用不同的音色来塑造歌曲中的人物形象, 在探索的过程中有助于演唱者拓展思维, 启发演唱者进行二度创作, 在学习声乐的同时也丰富了文学知识, 深化我们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 更能培养演唱者的文化修养, 提高乐感和自身审美水平。[9]古诗词艺术歌曲在演唱时需要根据歌词的内容来断句, 很多情况下会出现一字多音, 一句话拍子很长的现象, 为了尽量不影响句子的完整性, 保留句子原本含义, 就对演唱者的气息要求较高, 想要唱好一首歌曲就需要不断地进行机能训练, 对咬字吐字、 气息等进行反复练习, 有利于演唱者提高自身声乐演唱技巧。[10]随着古诗词歌曲的发展, 越来越多的作曲家将目光投入古诗词艺术歌曲的创作中, 创作出许许多多的优秀作品供我们传唱学习, 不仅供演唱者在学习中有更多曲目可以选择, 更有助于传承及弘扬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
近年来, 随着古诗词艺术歌曲的不断发展, 作曲家们的创作层出不穷, 《长相思·其一》 作为其中之一也被人们所熟知。 古诗词作为中华文化的瑰宝, 加入西方音乐旋律后更加烘托了其古典的意境, 富有极高的音乐价值。 古诗词艺术歌曲 《长相思·其一》 对演唱者的气息、 表现力等要求较高, 需要演唱者细细揣摩, 深入研究, 在提升自身演唱水平的同时也能为观众带来更好的舞台效果, 充分展现民族声乐的情感内涵。 希望能通过本文的研究为声乐演唱者提供帮助, 也希望为传播中华民族传统文化、 古诗词艺术歌曲贡献一些绵薄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