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莓种植生育期科学管理关键事项及病虫害高效防治技术

2024-04-14 17:28戴孝东
种子世界 2024年3期
关键词:病虫害防治草莓

戴孝东

摘 要:草莓营养丰富,含有多种矿物质和维生素,且容易被人体吸收消化,在市场上备受欢迎,这也对种植人员的种植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基于此,本文主要探讨草莓种植生育期的科学管理和病虫害防治技术,以期为从业者提供参考,不断提升种植和管理水平,促进草莓种植业的发展。

关键词:草莓;温度管理;病虫害防治

草莓是消费者十分喜爱的一种水果,种植者想要提高草莓品质,实现丰产丰收,必须要重视草莓生育期的管理和病虫害防治,提升草莓的成活率。因此,种植者应结合本地的实际情况,制定科学的草莓管理方案,明确管理要点和病虫害防治要点,确保草莓可以顺利生长。

1草莓生育期的管理要点

1.1定植管理

定植直接影响草莓整个生育期的生长情况,做好定植管理有利于提高草莓的成活率,增加产量。科学定植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把握定植时间。一般情况下,定植时间应在每年的八九月份,当地气温稳定在18℃左右时最佳。不同地区的定植时间应根据当地的气候、温度以及天气情况确定。

第二,把握苗情。长势良好的幼苗是草莓定植后成活的关键,因此在定植前,种植人员应选择生长健壮、没有受到病虫害侵害的幼苗。所选苗株的重量应在25g左右,有5片左右的叶子,叶柄粗细适宜,颜色鲜绿,根系发达。当苗圃内超过半数的幼苗开始发芽分化、苗株出现弓背情况时最适宜定植。

第三,苗株和地块处理。选好苗株后,种植人员应在起苗时对苗株进行筛选,将大苗和小苗分开,剔除其中的弱苗、病苗,方便后期管理。想要保证幼苗定植后的成活率,应适当控制幼苗的叶片数量,保留3片左右的健壮小叶即可,将苗株外部的老叶和大叶摘除。若种植时采用大棚种植的方式,应在定植前整理地块,调整土壤盐碱化、板结化情况,为草莓生长提供良好的环境。种植者在整理地块时应根据当地土壤的实际情况和肥沃程度施加适量的有机肥,增强土壤肥力。

第四,定植。应在定植3天前浇水,浇透苗床。为了保护苗株根系,提高成活率,应带土起苗。要合理把握定植深度,过深会使草莓幼苗容易出现烂心问题,埋土过浅会使根系容易暴露,植株出现脱水死亡情况,定植时苗的根茎应与地面齐平[1]。此外,为了确保后期管理工作的有效性,应重视草莓培育区域的通风管理,确保草莓幼苗的弓背和花序保持在一侧,提高植株间的通风性。在定植时要合理控制种植密度,避免因密度过大而降低土壤养分,不利于草莓生长。

第五,定植后管理。一是要注意草莓的水分管理。一般在定植时可以边定植边浇水的方式,第一次浇水时可以采用滴灌、喷灌的方法,为幼苗提供充足的水分,促进其根系生长和下扎,还可以避免出现苗株脱水情况。定植后半个月左右,种植人员可以根据当地的天气情况和土壤墒情控制浇水量,每3天早晚各浇水一次。二是要注意遮阳,草莓生育期集中在夏季八九月份,此时气温较高,光照强度大,若没有采取合理的遮阳措施,草莓苗株就会脱水甚至死亡。因此在定植后,要提前铺设遮阳网,增强遮阳效果,降低温度,避免光照直射草莓幼苗,促进幼苗生长。三是日常管理。定植后草莓苗株在两周内出现新叶,证明其生长情况良好,已经成活。此时需要及时摘除苗株上的老叶,定期松土,增强土壤的透气性,促进根系生长。同时,应根据苗株的生长情况和土壤肥力适量追加肥料。苗期主要施加氮肥,花期施加磷肥、钾肥。在整个发育期内的肥料施加需要根据实际的土壤肥力确定,不同年份的土壤情况不同,施肥方案也不同。

1.2温度管理

在草莓种植的生育期中,对棚内温度的要求较高,必须要重视温度控制和保温工作。一般草莓植株的地上部分适宜的生长温度为20℃左右,光合作用时所需的温度应在23℃左右,温度過高或过低都会影响植株生长。特别是30℃以上的高温天气,对草莓生长的抑制程度较高。一般情况下,当地面温度保持在5℃以上时,草莓开始生长,-5℃时容易遭受冻害,出现死苗情况。草莓根系的生长适宜温度为18℃左右。开花期时应确保温度高于0℃,低于40℃,可以促进果实发育,避免出现畸形果。当花芽分化时,应将温度控制在10℃左右。

保温措施如下:一是当夜间气温较低时,应及时扣棚保温。二是不同生育期草莓植株对温度的要求不同,应灵活调整温度。初期保温的目的是避免植株出现休眠,促进花芽分化,日间种植区域的温度应为29℃左右,须低于35℃。夜间温度为13℃左右,须高于8℃。当草莓植株进入现蕾期,日间温度应控制在26℃左右,夜间温度为10℃。开花期的日间温度为28℃左右,夜间温度为9℃左右,过低的温度会影响开花。

1.3水分管理

草莓植株的根系较浅,叶片大,喜潮湿,怕涝。因此,应根据草莓不同生长期的水分需求进行水分管理。萌芽期、开花期的土壤含水量应保持在最大水量的70%,空气湿度为50%左右[2]。果实膨大期的土壤含水量要高于80%,花芽形成期的含水量在60%左右为宜。浇水时应多次少量,避免出现长时间积水的情况,影响根系生长。

1.4土壤管理

草莓的生长需要土壤透气性良好,土壤肥沃,地下水位不高于100cm,pH值应在5.5~6.5之间,盐碱地、黏土等都不适合种植草莓。草莓在生育期对钾肥和氮肥的需求量较大,钙肥和磷肥的需求量较少,因此在定植后到采摘结束应重视合理搭配肥料,为草莓生长提供充足的养分。苗株在开花结果末期所需的养分最大,应加强管理,为其发育提供良好的条件。

1.5湿度管理

采取大棚种植需要控制棚内的相对湿度,湿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植株生长,并引发病虫害,因此要重视湿度管理。一般情况下,每日午间应采取排湿措施,但要保持棚内的温度适宜,避免因温度过低而影响植株生长。草莓植株不同生长期对湿度的要求也不同,现蕾期的湿度要求最高,应控制在70%左右,开花期的要求较低,湿度在40%左右即可,果实膨大期时基本保持在60%即可[3]。

1.6施肥管理

除了定植时施足底肥外,应在生育期重视追肥工作。根据植株生长的实际情况,在现蕾期、果实膨大期应适当追肥。生长前期每隔20天追肥一次,生长后期时间间隔控制在半个月左右。生长后期草莓对土壤肥力的需求较高,可用高碱性水溶肥搭配腐殖酸完成追肥。在初花期和盛花期喷施中量元素水溶肥,提高坐果率。此外,还可以定期喷施磷酸二氢钾液和尿素,补充果实生长所需营养。

1.7光照管理

草莓是喜光作物,但耐阴性强,光照强度足够能增大其果实的含糖量,香味浓郁,反之会出现果实小、味道酸、植株瘦弱等情况,成熟期延后。不同生长阶段的草莓对光照的要求也有差别,在开花结果期、生长初期需要13h左右的日照时间,最高不超过15h,花芽分化阶段的日照应达到12h,进入休眠期后的日照时间应在10h左右。

1.8花果管理

草莓生育期中,应重视植株整理工作。在定植后,幼苗快速生长,所萌发的大量分蘖、匍匐茎应及时摘除,促进顶花芽的萌发,尽早实现开花结果。一般一株草莓保留1~2个分蘖即可。此外,要重视疏蕾、疏花工作,减少养分的消耗,提升果实品质。一般花果管理工作于开花后开始。应留下1、2、3级花,疏去4、5级花蕾和黑花以及病果、畸形果。每棵植株的顶花序留果6个左右即可,此后各花序的留果根据实际生长情况来决定,但整体上果实总量不应超过15个。

2病虫害防治技术

2.1草莓白粉病

该病害多发于温度为15~25℃、土壤湿度大于90%时,主要由于草莓植株感染羽衣草单囊壳菌而发病。该病菌可以借助气流和雨水传播,当环境适宜时,可以直接通过植株表皮侵入感染。发病时,叶片上会出现白色粉状物,叶片卷曲,严重时叶缘变脆、焦枯,花瓣会呈现紫红色,且花蕾无法开放,果实表面会被白色粉状物覆盖,光泽度差,出现硬化情况。

防治手段:一是在出现白粉病时,种植人员可以采用化学手段防治,喷洒醚菌酯·氟硅唑等。每10天用药1次,也可与其他药物混合使用,喷洒在叶片上,喷洒3次左右就可以达到较好的防治效果。此外还可以采用硫磺熏蒸法,在棚内安装熏蒸器,其中放置20g硫磺粉,在傍晚盖棚后点燃熏蒸,每隔1天熏蒸1次,时间为4h[4]。二是在选择种植品种时,应选择抗病能力强的品种,并采取轮作的方式降低病害发生概率。三是注重田间管理。在定植时,应控制植株密度,保持植株间的通风性,平衡施肥。一旦发现病株、病果,应及时采取措施,如集中深埋或焚烧。

2.2草莓病毒病

该病害是由病毒侵染引发的,可以由单一病毒引起,也可以由多种病毒复合侵染。病毒可以在草莓植株上越冬,通过田间活动和蚜虫传播。病发时,表现为植株矮化,叶片呈现黄白色并皱缩,叶脉、叶柄上还会出现病斑。

防治手段:一是化学防治,发病初期可以喷洒盐酸吗啉胍·乙酸酮水分散粒剂、氨基寡糖素水等防治,每隔半月喷施1次,连续喷施2~3次。二是选择优良品种,培育无毒母株并栽种。三是要加强田间管理,发现病株应及时处理,防治蚜虫传播病毒。

2.3草莓叶斑病

叶斑病发病时叶片上会出现紫红色斑点,随着病情加深,病斑会逐渐扩大,与蛇眼相似。防治手段:一是采用药剂治疗,发病时可以喷施甲基托布津、多菌灵、代森锌等,每隔7~10天喷洒一次,喷2~3次。二是选择抗病品种。三是重视田间管理,及时清除病株。加强水分管理,避免田间土壤湿度过大,雨水多发期应及时排水。

2.4草莓灰霉病

该病害是由真菌引起的,病菌能够借助菌丝体、孢子等留存在土壤中越冬,通过种植活动和空气传播,高温、低温情况都容易引发灰霉病。该病害主要侵害植株的花、叶柄和果实。花在受害后会逐渐变为褐色并干枯。叶柄在受害后会呈现浅褐色,收缩坏死,并且表面会出现灰霉。叶片在受害后,叶缘会呈现“V”型,出现黄褐色斑点,并伴有灰霉[5]。果实在受害后会逐渐变为暗褐色,表面有霉层。

防治手段:一是发现植株受害后,可以采用扑海因、速克灵、甲基托布津等喷洒防治,各类药剂应交替使用,8天左右喷洒1次,连续喷洒2~3次,可以得到较好的防治效果。此外,可以利用烟雾剂熏蒸防治,每亩地或温室使用万霉灵粉尘剂或多霉灵粉尘剂等进行熏蒸。二是重视田间管理。定期清扫,消除菌源。一旦发现病株、病果,应及时采取措施处理。应合理密植,平衡施肥,适当施加有机肥,防风排湿,控制土壤含水量。同时要注意避免人为携带病菌传播。

2.5根结线虫

根结线虫可以通过虫卵和幼虫完成越冬,当地面温度适宜时,虫卵孵化成幼虫危害草莓根系。在侵害草莓根系时,根结线虫会在根部形成凸起的瘤状虫瘿,并在其中吸食草莓根系汁液。幼虫5龄后会生长为成虫,成虫繁育产卵会继续危害草莓。一般情况下,成虫28天左右发生一代,一年多代。根结线虫虫害多发生在通风情况良好的砂壤土中,连作地发生较多,当土壤含水量高时,多发生幼虫侵害情况。发病草莓植株生长缓慢,叶片枯焦,基部叶片出现脱落情况。果实生长缓慢,根系形成大小不一的根结。

防治手段:一是要选用抗虫品种,在定植前用药剂处理草莓苗株,可以选用多菌灵和辛硫磷浸泡幼苗,晾干后定植,增强苗株的抗虫害能力。二是重视田间管理,发现病株及時处理并烧毁。合理施肥和轮作。三是针对虫害可以采用物理防治手段,在栽种草莓前深翻土地,并覆盖4cm左右的秸秆,撒施生石灰水。之后将其翻耕,浇透一次水,铺上地膜并密闭半月,通过升高地温杀死线虫。四是采用化学防治手段,定植前在种植穴中灌药防治线虫。可以采用阿维菌素3000倍液灌根,每穴用0.15g左右,放药后及时覆土,防治效果较好。此外还可以起垄施加肥料,每亩地施加7kg左右菌线克水剂,并铺设地膜,一周后基本可以杀死线虫。

2.6叶螨

叶螨是一种常见的草莓害虫,在高温、干燥气候下多发,一年可以繁殖10代以上。叶螨可在老叶背面越冬,在温度适宜时侵害草莓植株。主要吸取幼叶的汁液,危害草莓生长。受害的叶片背面会出现黄白色花纹,严重时会出现黄化干枯的情况,植株矮化,降低产量。

防治手段:一是加强田间管理,及时清除老叶。适时浇水施肥,避免出现高温干旱情况。二是采用化学防治手段,在繁殖期喷施阿维菌素、哒螨灵乳油等,5~7天喷洒一次,在采收前15天停止喷洒。

2.7蚜虫

蚜虫主要侵害草莓幼叶,叶片受害时会出现卷缩、变形的情况。此外,蚜虫分泌的蜜露还会污染叶片,降低光合作用的效果,减少草莓产量。蚜虫还能携带病毒引发草莓病毒病。

防治手段:一是应定期检查草莓幼叶,发现蚜虫应尽快采取措施处理。二是采用化学手段防治,可以使用杀灭菊酯、抗蚜威等实现防治。在开花期不能使用药物,避免出现果实畸形问题,在采果前15天停止使用药物。

2.8其他防治手段

除了常用的化学防治手段,种植人员应尝试采用新型的生态防治技术,科学防治病虫害。一是针对大棚内种植的草莓,可以采用闷棚手段,提升棚内温度,保持2h的高温后通风换气,借助下降的温度消灭线虫等害虫,温度上升后,草莓也不容易感染白粉病和灰霉病。二是对土壤进行消毒处理,首先应暴晒土壤,然后按照每亩地2500kg左右的标准施加有机肥,翻耕后覆膜。

综上所述,种植人员应重视草莓生育期的管理工作,保持适当的光照、水分、温度和湿度,降低病虫害的发生,提高果实的产量和品质。此外,要重视病虫害防治,种植人员应在了解当地常发病虫害情况的基础上,采取合理的防治手段,提升草莓品质,满足市场需求。

参考文献:

[1]李雯瑾,周伟.草莓有机栽培中用肥技术研究[J].上海农业科技,2021(04):120-121+154.

[2]师萍.草莓定植管理技术及草莓植株对环境的要求[J].新农业,2022(13):28-29.

[3]祝宁,齐长红,陈加和,等.草莓生育期需水规律研究[J].农业工程技术,2020,40(01):65-68.

[4]赵凯丽,刘瑜,颜芳,等.北京地区基于控释肥和水肥一体化管理的草莓基质栽培技术[J].北方园艺,2023(13):153-156.

[5]徐超.苗期高温对草莓生长发育和果实品质的影响机理及模拟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22.

猜你喜欢
病虫害防治草莓
草莓
草莓
浅谈四川地区果树病虫害防治误区及对策
浅谈无公害蔬菜种植技术及病虫害防治
玉米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策略对策
空腹吃草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