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芬丽 廖圣真
摘 要:桑树与广西地区温热潮湿的气候条件相适配,还能有效缓解水土流失和肥力短缺问题。本文针对桑树种植密度对其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展开探讨与分析,将广西南宁宾阳县作为试验点,以桂桑6号为试验对象,针对不同种植密度对桑树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种植密度与桑树农艺性状和产量之间存在显著影响,当种植密度控制在11111株/hm2时,所能提供的桑叶品质产量以及养蚕性能最佳。
关键词:桑树;种植密度;农艺性状;产量
众所周知,桑树具有良好的经济价值,其叶片作为家蚕养殖行业的天然材料,有效推动养蚕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同时,由于桑树叶片内富含多种对人体健康有利的生物成分,可以起到降血糖、消减炎症的作用,是当代新型的药食同源植物资源之一。
1 试验材料与方法
1.1试验地区的实际概况
桑树试验地区位于我国广西省南宁市宾阳县,该地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的覆盖区域,处在北回归线的南端边缘,在海洋暖湿气流的调节影响下常年高温多雨,空气潮湿,夏季时间长,冬季时间短,年平均气温维持在28.8℃,5天霜日,降水量约1589.2毫米,相对湿度在81%左右,日照时长约1566.6h,水土流失问题严重,土壤pH值为4.4~5.6。广西省南宁市宾阳县境内东方、西方以及南方三面环绕土山,中为广西第三冲积平原,种植桑树具有良好的适宜性[1]。
1.2具体的试验材料
为了有效证实桑树种植密度对其产量和农艺性状之间的关系,本次试验选择使用桂桑6号,其作为优质高产抗逆性强的三倍体杂交组合,是广西壮族自治区蚕业技术推广站所培育并推广的,与广西省气候条件、土壤环境等具有良好的适配性,在广西种植过程中表现较好。
1.3详细地试验设计
为了有效验证试验目标,降低人为控制的干扰因素,本次试验选取随机区组设计的基本原则,共计设置出4种不同的种植密度,分别为10256株/hm2、11111株/hm2、12000株/hm2、13333株/hm2等,每種试验处理所接受的田间管理技术等均保持一致性。本次试验桑树于2020年栽植,每年6月中旬开始夏伐,12月中旬进行冬伐,在1月中旬前后,为了确保土壤环境具有充足的肥力供应,需要在距离主树干约20cm的位置挖掘出20cm深的土沟,每公顷一次性投入氮肥180kg、磷肥90kg、钾肥120kg等,确保充足的肥料供应使其能够茁壮成长,为后续试验材料的获取和试验数据的记录提供稳定的支持与助力。为了确保试验数据具有一定代表性和科学性,每次处理需要分别重复三次左右,尽可能避免其他外界因素的干扰和影响,确保其他方面严格按照桑树种植管理的常规化操作来进行,让不同密度的桑树在同样管理方法的前提下,呈现出更加可靠的数据结果。
1.4试验调查指标与测定方法
在测定桑叶产量的过程中,2022年5月20日,在各个处理中随机选取10棵桑树,并对其单株枝条长度、产叶量以及该种植区域春季桑叶的实际收入产量进行调查和测定。另外还要在2022年9月20日以同样的原理,随机选择10株桑树,并对其单株枝条长度、产叶量以及秋季实际收入桑叶数量进行调查和记录。在分析桑叶品质时,于2022年9月22日在各个处理中随机选择5株桑树,并摘取其每根枝条从上向下数的第5~7叶位的桑叶,将其放置在温度为80℃的烘干箱内进行烘干处理,继而对每片桑叶所含粗蛋白、粗脂肪以及可溶性糖进行测定和记录。在获取桑叶养蚕成效结果时,试验工作人员在2022年的春秋两季分别在不同试验场所采集同个叶位、成熟度以及数量的桑树叶片,并各自饲养400只781×7532品种的蚕,其他管理操作始终按照同一标准和技术来相继完成。在这之后,分别调查25颗蚕茧的全茧量、茧层量、单茧质量、平均茧层率,计算并记录好两个季节各项指标的平均数值。
1.5数据分析
为确保试验数据的准确性,有效分析桑树种植密度与其农艺性状和产量等方面的相关性,本次试验借助SPSS26.0软件对其进行显著性差异分析和相关性分析,结合Excel表格处理软件,对数据信息进行全面整合。
2 试验结果与具体分析
2.1种植密度不同对桑树农艺性状和桑叶产量的影响
结合不同桑树种植密度对其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数据来看,桑树的种植密度对其春秋两季枝条数量、长度、米条和桑叶产量以及全年桑叶的总产量等,存在十分显著的影响。
在春季的背景下,当桑树的种植密度处于10256~12000株/hm2的范围内时,桑树所具备的壮条数不具备显著差异,而当种植密度处于10256株/hm2时,桑树的壮条数明显多于种植密度为13333株/hm2的处理,而当密度在10256~12000株/hm2的区间范围内时,不同桑树之间的枝条长度差异并不显著,但是会普遍高于13333株/hm2的桑树种植处理。在不同的桑树种植密度条件下,桑树米条产量与枝条长度的变化趋势基本保持良好的一致性,当种植密度处于10256~12000株/hm2的情况下时,各个桑树米条的总体产量处于89.90~91.43g/m,而对于13333株/hm2的桑树种植密度条件下,所有米条的产量为85.80g/m。也就是说,春季桑树种植密度越高,所生产出来的桑叶产量会呈现出明显的波峰趋势,当其种植密度为12000/hm2时,桑叶的总体产量达到数据的最大值。
而处于秋季的基础背景下,当种植密度逐渐增加,桑树的壮条数量开始出现持续减少的变化趋势,按照数据记录已经从每株6.9条下降到6.2条,同时桑树枝条的长度与壮条数量具有一定相似性,同样表现为减少的趋势。但是米条的产量与之形成反向对比,表现为先增加后减少的变化状态。当种植密度为10256株/hm2时,米条产量为85.74g/m,当种植密度上升到12000株/hm2时,米条产量为101.81g/m,而当桑树种植密度达到13333株/hm2时,米条总产量为86.45g/m。而桑叶的总产量在种植密度为12000株/hm2时达到最高,为20178.66kg/hm2,种植密度在13333株/hm2时,产量最低。通过对相关数据进行详细计算与分析,发现桑叶的全年产量由高到低依次是12000株/hm2、11111株/hm2、10256株/hm2和13333株/hm2。
2.2种植密度不同对桑叶质量的影响
对调查数据进行整合分析后发现,在不同的桑树种植密度下,桑叶本身所蕴含的可溶性糖、粗蛋白、粗脂肪等质量分数会呈现出十分显著的影响。其中,当桑树种植密度为10256株/hm2时,其桑叶可溶性糖质量分数为13.75a,粗蛋白质量分数为24.8a,粗脂肪质量分数为6.17a。当桑树种植密度为11111株/hm2时,其桑叶可溶性糖质量分数为13.45a,粗蛋白质量分数为23.3ab,粗脂肪质量分数为6.16a。当桑树种植密度为12000株/hm2时,其桑叶可溶性糖质量分数为13.3a,粗蛋白质量分数为22.26b,粗脂肪质量分数为5.85b,但是当桑树种植密度达到13333株/hm2时,其桑叶可溶性糖质量分数为11.06b,粗蛋白质量分数为19.44c,粗脂肪质量分数为5.52c。也就是说,当桑树种植密度在10256~12000株/hm2之间时,桑叶可溶性糖质量分数的差异并不明显,普遍高于13333株/hm2桑树种植密度的处理。而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各个桑树的桑叶中所蕴含的粗蛋白质量分数正在逐渐从24.6%下滑到19.4%,同时,桑叶中的粗蛋白和粗脂肪质量分数随着种植密度的增长而持续减少,即二者形成明显的负相关关系。当桑树种植密度分别为10256株/hm2和12000株/hm2时,桑叶粗蛋白质量分数无显著性差异。
2.3种植密度不同对桑叶养蚕效果的影响
在不同的桑树种植密度下,桑叶养蚕成果具有一定差异性。当种植密度为10256~12000株/hm2时,雌性蚕茧的全茧量差异并不显著,但普遍会稍微高于密度为13333株/hm2的处理,而雄性蚕茧种植密度越高,全茧量越低。当种植密度为10256~12000株/hm2时,雌性蚕茧的茧层量差异不显著,但是明显高于种植密度为13333株/hm2时的茧层量,雄性蚕茧在不同桑树种植密度下的茧层量差异并不显著,种植密度对单茧质量不具备显著影响。结合试验数据来看,当桑树种植密度控制在10256株/hm2时,单个蚕茧的质量为2.24a/g,平均茧层率为20.74a,万蚕茧层量则达到4411.46a,而当桑树种植密度为11111~13333株/hm2时,单个蚕茧的质量都是2.20a,其中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平均茧层率逐渐从20.66下滑到20.24,万蚕茧层量则从4379.9降低到4225.88。当桑树种植密度为10256~12000株/hm2时,平均茧层率不具备显著性差异,但是会明显高于种植密度为13333株/hm2的处理。
3 讨论
3.1桑叶产量的高低将直接对蚕桑生产体系造成影响
结合调查数据显示,不同桑叶种植密度下所生产出来的桑叶产量存在显著的差异性,同时还会对其实际蕴含的营养物质造成影响。桑树栽植密度作为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是除了桑树品种之外,对桑叶产量带来直接影响的关键影响因素。密度过高不仅会导致桑树内部光照和空间的缩减,同时还会出现养分抢夺等情况,以至桑树桑叶的产量出现明显的下滑趋势。桑叶产量和质量的下降使其无法为蚕桑生产体系提供充足的生物资源,蚕茧的营养物质无法得到及时补充,不利于蚕茧全茧量和茧层量的增加。所以,要想达到蚕桑生产体系的飞速发展,必须对桑树移栽密度进行有效控制,使其每个枝条都能均匀舒展,充分利用种植区域的空间和日照,短时间内顺利见到成林,为蚕桑养殖人员创造更高的经济效益[2]。
3.2优化桑树种植密度可以有效提高单位面积的产叶量
通常来讲,控制好桑树种植面积,能够有效增加单位面积桑树的总株数,使其枝条总数和长度得到相应的增长,能够顺利接收阳光并进行光合作用的叶片明显增加,桑林进行光合作用的总面积明显扩大,有效提高太阳能的光照利用率。反过来讲,适当增加桑林的密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有效抑制无用枝条的生长发育,扩大有效枝条的存在比例,最大限度地发挥广西省南阳市的生长、种植条件,为桑林总体桑叶产量的大幅度提升提供可靠的支持与保障。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过高的桑林种植面积不仅会超出当前种植区域原有的土地承載能力,同时还会造成自然环境压力的明显增加,进而出现桑树产叶量减少的变化趋势。所以要想实现桑蚕养殖的稳定高产,必然需要对桑树种植密度进行合理管控,结合实际情况进行适当调整,为广西省南宁市经济效益的稳定增长提供可靠的支持与助力[3]。
3.3单株总条长是影响桑叶产量的主要农艺性状
结合SPSS的数据相关性分析来看,桑树总体产叶数量和单株总条长度、叶片长度、宽度、质量以及枝条总节间数、密度等具有显著的相关性。数据结果表明,桑树的产叶量与其单株总条长的相关性显著(P<0.05),另外集中的相关性并不显著,也就是说,在桑树农艺性状中,单株总条长对其产叶量的影响是最大的,与其他研究学者所得出的结论一致。除此之外,对桑树桑叶产量造成影响的因素有很多,例如气候、土壤条件以及日常管理等,桑蚕养殖工作人员在具体选择桑树品种时,要结合其具体的农艺性状进行综合分析与深入考量,优化桑树的总体种植密度,有效促进桑叶产量的大幅度提升,顺利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3.4不完全均等的种植密度有效满足高产种植要求
针对桑树种植密度而言,结合相关试验数据来看,设置不完全均等的种植密度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有效满足基本的高产种植需求。在同样的种植环境下,不完全均等的种植密度相较于其他种植密度而言,桑树的单株总条长、叶片等呈现出更好的生机与活力,不均等的种植密度使得桑树的两边通气道形成良好的边际效应,为桑树种植园提供充足的空气补给与疏通,使得桑树的光合效率得到大幅度提升,为广西省南宁市宾阳县的桑蚕养殖人员带来更客观的经济收入,实现桑叶产量和质量的高效增长。不完全均等的桑树栽植密度促进桑林内部的空气交换与空间交错,使其在有限的空间获得更高的桑叶产量[4]。
3.5建立合理的密植丰产桑园,能够带来更高的经济收益
试验证明,建立起科学合理的密植丰产桑园,相较于传统常规的桑树种植园,会提前1~2年的时间生产,为蚕桑养殖行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契机和途径。通过成立丰产三观,结合系列栽培技术与综合管理措施的灵活应用,使其逐渐形成科学的桑林空间,搭配密集型地下结构,为桑林生长提供自然生态条件,将土壤肥料、水源、矿物元素等营养物质与太阳能的光、热等能量进行有机结合与充分利用,最终顺利实现丰产、快速的桑树种植目标。在此过程中必须合理控制桑树移栽的密度,确保每棵桑树都能在充足能量供应中实现快速生长。
3.6种植密度对桑树农艺性状与产量存在显著影响
事实上,桑树种植密度作为决定单位面积生物总体数量的重要因素,通常情况下,单位面积的总体产量会随着其种植密度的增长而出现明显的上升态势,但是这种情况具有明显的限制,即当其到达一定数值或者限度之后,即使再次提高种植密度,也无法实现产量的显著增长或降低。本次试验发现,当桑树种植密度持续增加时,桑叶的实际总产量呈现出明显的抛物线态势,以先增加后减少的情况呈现在试验工作人员的眼前,与常见结论相符。随着桑树种植密度等持续增长,桑叶的各项质量指标以及25颗蚕茧的全茧量、平均茧层率、万蚕茧层量等涉及家蚕养殖的相关指标,表现出明显下滑的发展趋势。而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大概率是桑树种植密度的持续增长使得原本富足的空间逐渐紧缺,桑树的叶片需要通过相互交叠的方式来得到舒展,进而使得遮阴效果显著加强,桑林中的透光性和通风性明显下降,产量减少,进而最终对其品质和产量造成严重影响[5]。
综上所述,对桑树种植密度一系列试验进行分析后得出,桑树的种植密度对其农艺性状和桑叶产量存在显著的影响关系,不同桑树种植密度所产生的结果具有明显的差异性。因此为了带动广西南阳地区的农业经济发展,在种植桑树的过程中,需要尽可能控制好桑树的种植密度,尽可能使其维持在11111株/hm2的密度条件下,有效推动桑叶质量、產量以及养蚕性能等达到最佳状态,促进桑树种植行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蒋新能.种植密度对桑树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J].乡村科技,2023,14(14):84-86.
[2]邱长玉,刘丹,韦伟,等.种植密度与行距配置对桑树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J].蚕学通讯,2021,41(04):9-17.
[3]袁曼曼,吴浩,朱世蝶,等.不同种植密度对不同玉米品种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J].现代农业科技,2023(15):29-32.
[4]石燕金,韩世玉,邢丹,等.贵州喀斯特地区桑树种植建议探讨[J].现代园艺,2022,45(13):199-200.
[5]印玉萍.试述桑树的主要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J].农家参谋,2020(14):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