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区玉米栽培技术实施流程及病虫害有效防治对策

2024-04-14 18:20张杨
种子世界 2024年3期
关键词:病虫害防治栽培技术

张杨

摘 要:玉米在我国粮食作物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玉米环境适应能力强,种植范围十分广阔,是农业生产的主要助力。玉米种植业已经成为提高农民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促进了我国农业经济发展,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进程有着深刻影响。山区也是玉米种植的适宜区域,但是容易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本文将结合实际详细探讨山区玉米栽培技术以及防治对策,为我国玉米种植业的长远发展提出具有参考价值的建议。

关键词:山区玉米;栽培技术;病虫害防治

玉米具有适应能力强的优点,因此适合大规模种植于山区以及平原地带。相较于在平原种植,在山区种植的难度更大,产量会大大降低。为提高玉米产量和质量,可以根据当地的地理气候条件,科学选择栽培技术,并定制一套完整的种植体系,在试验取得成果后,组织专业人员进行深入研究并大力推广,促进农民经济效益的提升。

1山区玉米栽培技术

1.1科学选择玉米种子

玉米种子是影响玉米产量以及品质的关键因素之一。我国贵州省的玉米主产区之一就是高山生态区,目前的种植面积已经超过24万平方千米。由于生态环境多样,主要为垂直以及小流域气候,且温度较低,光照严重不足,降雨量大,气候凉爽,玉米生长所需的累计温度不足,幼苗生长发育比较迟缓,成熟期也会延后。在授粉过程中,玉米叶片可能会变黄、枯萎、早衰,最终导致减产,给种植户带来难以挽回的经济损失。为了更好地适应贵州地区的气候条件,务必要遵循“因地制宜”的基本原则,充分了解当地的地理气候条件,挑选最适合种植的品种。贵州地区适合种植的玉米品种较多,其中产量高、抗逆性强是第一选择标准,此外,也需要具备抗倒伏、抗旱抗寒以及抗病虫害能力,以促进玉米种子成活率的提升,最大程度地提升种植户的经济效益。可以选择合适的化学药剂对玉米种子进行包衣处理,从而有效规避病虫害威胁,为植株健康生长提供有利条件。如果玉米种子没有进行包衣处理,则采用高脂膜拌种法,促进种子发育速度的加快,最大程度地提高玉米产量与品质,使之在市场上更具竞争力。选择优质的玉米种子可以有效防止玉米病虫害的发生,提高其产量和品质。还要根据当地气候、土壤和病虫害情况进行合理选择,并采取综合防治措施。选择具有抗病虫害能力的玉米品种有以下好处:此类玉米品种不易受病虫害的影响,因此可以减少病虫害对玉米产量和品质的影响;还能够有效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量,避免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受到影响;可以降低病虫害防治工作成本,增加种植户收入,同时节省管理成本;能够优化培育适应性强、抗虫能力稳定的抗虫玉米品种,在自然条件恶劣的山区也能保证高产稳产,促进土地使用率的提升。因此,科学选择玉米品种是确保山区玉米种植经济效益的最佳路径。为了选出理想的玉米种子,政府相关部门可以加大智能化选种系统的推广力度,将山区玉米种植区域的土壤水分含量、肥力、自然气候条件以及常见病虫害输入相应系统之中,利用其功能筛选出最适合在贵州地区种植的玉米种子,实现保质、增产[1]。

1.2合理选择种植地

玉米能够在较为恶劣的环境中生长发育,虽然对不同类型土壤的适应能力较强,但是最终呈现出的产量以及品质大有不同。为了最大化地提升山区玉米种植效益,应该选择最适宜的土地进行耕种。土壤的肥力是首先需要考虑的因素,最好轮班种植,以降低病虫害威胁。需要注意的是,在玉米生长发育期间,必须为其提供充足的营养物质以及水分,保证根部的稳定性,因而选择合适的土地环境至关重要。要想实现玉米的高产,种植人员就需要确保土壤内部的肥力充足,且土壤层的厚度不低于1m。除此之外,土壤结块程度应该高于30%,但不超过40%,且土壤密度最好维持在50%以上,其中含水量较大,但是不能过于黏稠,内部松软、穿透力强,此类土地保存水分的能力最佳,且富含玉米生长发育所需要的微量元素。在玉米种植区域内,土壤有机物质的含量不应低于2%,氮元素含量则在15%以上,每平方米土地中的磷元素含量需要達到20mg,钾元素含量应控制在130mg。要想确保玉米在生长发育过程中的营养充足,就需要遵守上述微量元素占比要求,避免营养不够导致减产甚至绝收。与此同时,种植人员也需要重视土壤的酸碱度。通常情况下,玉米的环境适应能力较强,但其也会受到土壤酸碱度的影响。当土壤酸碱度低于恒定值时,可以选择在其中喷洒石灰粉,当土壤酸碱度高于恒定值时,就应该向其中喷洒化学药剂或有机化肥。要想提升山区玉米的产量与品质,种植前的准备工作必不可少,因此选地和整地显得尤为重要。玉米种植需要选择排水良好、肥沃的土壤,并进行科学整地处理。清除杂草和杂质是山区整地的目的,以提升土壤渗透性和养分含量,保障玉米栽培的成功率和产量。

想要玉米高产,应播种在深土层、有机质含量高的土地上,土壤的透水性好,肥力强,能够为玉米生长提供更多的氧气。由于耕后秋季应储存土壤水分,春季应排出土壤水分,因此可以采用耙压等措施来维持土壤水分处于恒定状态。翻耕深度需要充分考虑土壤质地、土壤结构以及资源消耗情况,多角度考虑问题,深度不要超过30cm,翻耕过浅或过深都会对玉米后期生长造成影响。此外,及时铺膜可以促进土壤温度的提升,保障玉米生长发育状况良好。适宜的耕地机械工具是在山区进行整地工作的先决条件,如犁、耕等,进行深耕、翻耕、找平、耙松作业,实现改善土壤条件的目的。与此同时,要根据气候环境和土壤条件,选择合适的农用有机肥,保证土壤肥力和水分状况。种植人员还需要根据实际生产需求,详细规划操作方式和山区土地管理措施,确保玉米栽培的质量和效率[2]。

1.3播种时间

除了选种与选地以外,播种时间的选择也深刻影响着山区玉米种植的产量与品质。不同地区的气候条件不尽相同,贵州地区的玉米种植时间普遍在三月至四月初,温度需要保持在10℃以上,如果播种时机不对,玉米种子无法适应土壤的温度,可能会导致种子迟迟无法出芽,或者成功出芽后吸收养分的能力低,最终枯死。山区玉米的播种需要稳定的室外温度,否则会对种子的成活率造成较为严重的影响。在玉米栽培过程中,种植人员务必要时刻关注当地的气候变化情况,以便于提前准备好防范措施,避免天灾造成难以挽回的经济损失。在我国北方,每年的四月至五月是玉米种植的最佳时机,但是也存在特殊情况,种植户应该随机应变,根据实际状况适当调整玉米种子的播种时间节点。如果最佳种植月份的温度条件不合适,可以适当地浇灌土地,确保不会错过最适宜的玉米种植时间节点。为了满足玉米的生产需要,根据不同地区的种植条件来制定栽培计划,最大程度地提升玉米品质以及产量。还需要统一同一地区的种植时间,播种前,种植人员做好播种准备,按时播种。山区玉米植株栽培的间距一般不相同,视情况而定,这样可以保证玉米生长发育过程中阳光、水分和养料充足,促进玉米的正常生长发育,种植太密会使穗过长或者过短,密度应该适中。选择合适的玉米种植时间对于山区玉米种植而言具有重大的意义,务必要重视[3]。

1.4施肥管理

不同阶段的玉米对生长条件的要求也不一样。种植人员需要充分了解各阶段玉米的生长特性来科学选择化肥和浇灌方式。在山区玉米栽培过程中,有以下几种化肥被广泛使用:

第一,基肥。该种化肥以有机肥为主,通过控制用量来实现氮磷钾肥与复合肥的合理配比。其中每平方千米施加45t有机肥、200kg氮磷钾复合肥。整地工作开始前,在土地中翻耕肥料,深度为10~15cm,这一深度能够确保玉米种子的出芽率。

第二,苗肥。在玉米种子播种10~15后,出苗的玉米会受到土壤肥力、种子活力以及光照强度的影响而呈现出不同的生长速度。为了最大程度地提升出芽率,种植户务必要做好施肥管理,确保其茁壮生长。通常情况下,苗肥可以选择在玉米种子完全出苗后施用,每平方千米施加150kg尿素。

第三,拔节肥。在玉米生长过程中,最关键的时期就是拔节期,其标志为玉米长出7~9叶子,这时种植人员需要在每平方千米土地上施加300kg尿素。施用拔节肥可以有效提升玉米的生长发育速度,促进其抗倒伏能力的增强,避免出现过多的玉米空秆问题。

第四,攻穗肥。在施用攻穗肥之后,玉米穗不会出现严重的“秃顶”问题,且产量与品质也可以得到保障。需要注意的是,攻穗肥的施用时间必须把握好,等到玉米长出10片左右的叶子后,在喇叭期进行追加施肥,每平方千米土地施加300kg尿素。

第五,粒肥。粒肥需要根据玉米的实际情况进行科学施加,例如,由于前期施肥不够,玉米出现生长发育不良问题,此时就应该立即施加粒肥。如果玉米的生长发育状况良好,可以选择不施加粒肥。在玉米进入吐穗阶段后,应该每平方千米土地施加40kg尿素,降低玉米的染病概率。种植人员在施肥时需要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进行适当的调整,化肥不可以过于靠近玉米根部,避免因烧苗而导致其死亡。

1.5后期管理

在玉米施肥结束之后,种植户应该对其进行后期管理,查缺补漏,促进玉米成活率的提升。随着近年来自然环境的不断恶化,时常出现干旱以及洪涝灾害,因此做好耕地管理工作至关重要。目前,信息化技术被广泛应用于田间管理之中。通过合理运用信息化技术进行智能化控制,并详细分析当地的土壤条件以及自然环境。一旦自然灾害来临,信息化控制系统可以提前通知农户,以便于及时做好准备,避免因时间来不及而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信息化控制系统还可以对土壤湿度进行调控,判断玉米的灌溉量,如果降水量充足,还能适当地较少灌溉次数,避免玉米吸收水分过多而不利于自身生长。农业信息化技术也能起到监控玉米种植情况的作用,利用传感技術以及GPS定位技术能够向种植户反馈玉米生长情况,以便于种植户根据其实际状况进行下一步操作。具体的田间管理措施如下:

首先,在玉米生长过程中,要清除部分通过吸收养分在植株周围肆意生长的杂草,以免因营养被抢夺而导致玉米生长发育缓慢。尤其是在除草环节,可以采用合理的化学手段和物理手段,简而言之,可以使用除草剂或土壤翻耕来有效清除杂草。其次,玉米对养分的需求量较大,特别是在幼苗和果实成熟期,养分需求强度最高。因此,种植者需要对玉米的生长过程进行深入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制定详细的肥料栽培和供水计划,尽可能避免各种人为因素造成玉米种植效率和果实品质降低。最后,在玉米生长的各个阶段,需要严格控制供水。结合当地的土壤条件和气候环境,既要保证供水充足,又要避免水分过多,保证玉米发育良好[4]。

2山区玉米病虫害防治对策

2.1物理防治技术

病虫害时刻威胁着玉米种植产业,可能会导致玉米减产甚至绝收。在山区玉米种植过程中,可能产生多种病虫害威胁,例如玉米大小斑病、玉米病毒病、蚜虫以及地下害虫等。为此,可以采用物理防治技术。玉米病虫害物理预防存在诸多优势,可以减少对化学农药的依赖和对环境的污染,不需要消耗大量的资金,成本相对较低。物理预防措施包括以下几点:第一,播种距离要恰到好处,玉米种植疏密适宜,有利于其生长过程中吸收氧气和接收光照。第二,根据旱情及时浇水,及时除草。第三,深挖土壤可以把虫卵清除,减少害虫数量。第四,采用轮作的方式,减少同一块地里玉米的连续种植,有助于减少病虫害的发生和传播。第五,玉米生长过程中,通过除去顶芽,加速底芽的生长,提高植株的光合作用,从而增强玉米抗病虫害的能力。第六,在种植玉米的土壤上铺一层细筛或在土壤上行走,以过滤掉虫卵和蛹等;在玉米穗头处装纱袋,防止玉米螟虫等蛀虫侵扰。通过上述操作,可以减少玉米病虫害的发生和传播,保证玉米的正常生长和高产优质。

2.2化学防治技术

如果病虫害威胁较为严重,物理防治技术已经无法取得显著的效果,种植户就需要选择使用化学防治技术。该种方式是通过使用化学农药杀灭病虫害,以保证农作物的品质和产量。使用化学手段预防病虫害具有快速杀灭病虫、效果明显等优点。需要注意的是,长期使用化学农药可能会增强某些病虫的抗药性,并且会污染农产品、空气、土地,严重时会危及人畜的健康,最终对生态环境造成不可逆的影响。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应尽可能选择对环境危害小、相对环保的化学药剂。常见的化学药剂有杀虫剂、除草剂等,使用化学药剂时要注意喷洒时间是否合适,避免喷洒过早或过晚导致病虫害防治效果不佳。也可以物理防治技术和化学防治技术相结合,能够取得良好的抗病虫害效果[5]。

综上所述,山区玉米种植的产量以及品质会受到内外界因素的巨大影响,因此,种植户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来制定科学、合理的栽培方案。目前,山区玉米栽培仍然存在诸多问题有待解决,例如种子质量差、种植地点错误、播种时间不当以及缺乏后期管理等。为了有效解决上述问题,应该转变传统的栽培模式,采取先进的管理方法。

参考文献:

[1]田维艳.山区玉米栽培规程和病虫害防治技术[J].种子科技,2023,41(13):66-68.

[2]孙昆.山区玉米高产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探究[J].新农业,2023(09):14-15.

[3]张秀峰.山区玉米增产配套栽培技术及重点病虫害防治研究[J].中国农业文摘-农业工程,2022,34(01):88-90.

[4]高保香.试论山区玉米高产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J].农业灾害研究,2020,10(04):195-196.

[5]洪勇,王志华.贵州高山区玉米品种鑫玉399的选育及栽培技术[J].农技服务,2023,40(04):50-52.

猜你喜欢
病虫害防治栽培技术
浅谈四川地区果树病虫害防治误区及对策
浅谈无公害蔬菜种植技术及病虫害防治
玉米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策略对策
番茄大棚栽培技术探析
早春大棚番茄高产栽培技术
石榴短枝红在驻马店引种表现及丰产栽培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