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东
摘 要:在可持续发展背景下,绿色小麦种植技术及其田间管理是保障粮食安全、实现绿色种植的重点项目。基于此,本文就绿色小麦种植技术及其田间管理的推广策略进行探讨,首先从选种、选地、播种、水分、肥料、除草、病虫害防治七个方面阐述绿色小麦种植技术以及田间管理,再提出政策支持与法规保障、宣传与培训、技术创新与示范推广、农民参与与利益驱动等有效推广策略,以期助力我国绿色农业的发展。
关键词:绿色小麦;种植技术;田间管理
随着人们对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视,绿色农业已经成为全球农业发展的重要趋势。其中,绿色小麦种植技术及其田间管理作为绿色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推广和应用对于提高小麦产量、改善小麦品质、保护农田生态环境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然而,如何有效地推广绿色小麦种植技术及其田间管理,使其在更广泛的范围内得到应用,是当前面临的重要问题。
1 绿色小麦种植技术及其田间管理
1.1优良选种
选种在绿色小麦种植技术中极为关键,通常会选择具有抗病虫害能力强、产量高、品质好等特点的品种,挑选外观饱满、坚实、有光泽的种子,以切实提高小麦的产量和质量。通过选择优良品种种子,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农药的使用,达成绿色种植的目的。另外,为进一步保证小麦种子的品质,还需要根据品牌、售后服务等对供应商进行选择,以提高小麦种植质量水平。在电商盛行的背景下,还可以利用线上渠道购买小麦种子,通过查看历史购买者的评价与评分,商品详情页的种子特性等内容,选择适合当地气候条件的小麦种子。以阜南县为例,适合种植的小麦种子有淮麦33、淮麦35、淮麦44、皖科189、荃麦725等。
1.2科学选地与整地
在绿色小麦种植过程中,科学选地与整地是至关重要的環节。正确的选地和整地能够为小麦的生长提供良好的土壤条件和适宜的环境,从而提高产量和质量。首先,科学选地是确保小麦种植成功的基础。在选择种植地点时,需要考虑土壤的肥力、排水性、酸碱度等因素。一般来说,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较高、氮磷钾等主要养分含量适中的土地较为适合绿色小麦的种植,这可以通过对土壤进行化验和分析来确定其肥力水平。小麦对水分的需求较大,但过多的水分会导致根系缺氧和病害的发生,因此在选地时,需要尽可能选择性质松散的土壤,并保证地势的平坦。酸碱度则需要通过土壤测试进行了解,保证土壤酸碱适中。另外,还需要注意避免选择受到工业污染、农药残留等问题的土地进行种植。其次,整地是为了保证土壤的松软和透气性。在种植前,需要对土地进行充分的翻耕和松土,以改善土壤结构,利用阳光中的紫外线杀死土壤中的虫害与病菌,增加土壤的通气性和保水性。同时,还可以通过施肥和添加有机肥料来提高土壤的肥力,为小麦的生长提供充足的养分[1]。
1.3优化播种
播种是小麦种植的重要环节,需要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和土壤状况,合理安排播种时间。一般来说,秋季是小麦的最佳播种季节,该时期气温适中,光照充足,有利于小麦种子的萌发和生长。在播种过程中,需要注意控制播种密度,避免过密或过稀,播种密度过大会导致小麦之间的竞争加剧,争夺有限的水分、养分和光照资源,出现植株生长不良、叶片黄化甚至死亡;而播种密度过小则会导致土地资源的浪费,降低产量。因此,要根据具体的土壤条件和种植目标,合理确定播种密度,以充分发挥土地的产出率,提高小麦的产量。
1.4水分管理
水分是小麦生长的重要因素之一,对于小麦的生长和发育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在种植过程中,需要根据小麦的生长阶段和土壤湿度情况,合理进行灌溉。小麦在不同生长阶段对水分需求并不相同。在小麦播种后的出苗期,由于种子需要吸收大量的水分才能发芽生长,此时需浇灌大约占总需水量35%的水分,保证土壤湿润,以利于种子萌发,提高小麦的抗逆性,减少因干旱等不利气候条件造成的缺苗和断垄。其次,在小麦分蘖期和拔节期,随着植株的生长,对水分的需求逐渐增加,约占总需水量的25%。此时应根据土壤湿度情况,适时进行灌溉,以满足小麦生长的需求。同时,要注意控制灌溉量,避免水分过多而导致植株生长过旺,影响小麦的产量和品质。再次,小麦抽穗期和灌浆期是小麦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对水分的需求达到最高,约占总需水量的40%。此时应保证充足的水分供应,以促进小麦籽粒的充实和成熟。最后,在小麦收获前,应适当减少灌溉量,以促使小麦籽粒脱水成熟,提高小麦的品质。同时,要注意防止因水分过多而造成土壤积水和养分流失,进而导致病虫害发生,确保小麦的安全收获。在水分管理过程中,为减少纹枯病的发生,需要清沟沥水,适当降低田间湿度[2]。
1.5肥料管理
肥料是小麦生长的重要营养来源,在种植过程中,应根据小麦的生长需要,合理施用有机肥料和化学肥料,以保证小麦能够充分吸收养分,提高产量和品质。在实际施肥时,应根据土壤水平进行确定。首先,了解土壤的基本性质,如土壤类型、肥力状况等。然后,根据土壤测试结果,确定合适的施肥量和施肥方法。例如,高产田每亩使用50kg的45%复合肥;中、低产田每亩可使用35kg的45%复合肥,以确保小麦在不同产量水平的土地上都能得到充足的养分供应。为了进一步提高肥料利用率,保证小麦充分吸收养分,我们还可以将复合肥与有机肥进行混合。有机肥是一种天然的肥料来源,含有丰富的有机物质和微生物活性,能够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土壤肥力。将有机肥与复合肥混合施用,不仅可以提高肥料的利用率,还能减少化肥使用量和对环境的污染。另外,小麦在不同生长阶段对肥料需求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在施肥过程中,需要根据小麦的生长阶段进行调整。一般来说,小麦的幼苗期、分蘖期、拔节期、抽穗期和灌浆期都是肥料需求的关键时期,需要适当加大施肥量,以满足小麦对养分的需求。最后,为减少小麦纹枯病的发生,在施肥过程需要控制肥料量,防止重施、偏施氮肥。
1.6绿色除草
杂草是小麦生长的竞争对手,会争夺水分和养分,对小麦的生长和产量产生不利影响。为了满足绿色种植的要求,应该采取绿色除草的方法,减少对环境的污染,保护土壤的结构和肥力,并减少纹枯病等病虫害的发生。首先,机械除草是一种常见的绿色除草方法。通过使用各种机械设备,如锄头、割草机等,将杂草连根拔起或割断,以有效控制杂草的生长,减少其对小麦生长的竞争压力。同时,机械除草还可以减少化学除草剂的使用,降低对环境的污染。其次,覆盖物除草是另一种绿色除草方法。通过在小麦播种前或播种后,在土壤表面覆盖一层有机物质,如麦秸、稻草等,有效阻止杂草的生长,减少其对小麦的竞争。同时,覆盖物还可以保持土壤的湿度和温度,给小麦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最后,还可以采用生物除草和物理除草等绿色除草方法。生物除草是指利用天敌或病原体来控制杂草的生长。例如,引入一些杂草的天敌,如昆虫或动物,可以减少杂草的数量。物理除草则是通过物理手段来控制杂草的生长,如使用遮阳网、防草膜等[3]。
1.7病虫害防治
在小麦生长过程中,经常会发生各类病虫害,为了保护小麦的健康生长,需要采取一系列防治手段,减少病虫害发生、降低病虫害造成的损失。这里以阜南县为例,该县常发病虫害主要有纹枯病、赤霉病、蚜虫等。
1.7.1物理防治
通过定期巡查和观察、物理屏障等方法进行防治。首先,定期巡查和观察,安排专人每日进行巡查,观察小麦叶片、麦穗、根部等部位。或使用智能病虫害监测设备,实时监控小麦田中病虫害情况。其次,物理屏障,通过设置网罩或覆盖物,阻止害虫进入小麦田。例如,对于赤霉病,可以利用遮阳网或防雨布覆盖小麦田,减少病菌的滋生。再次,在發病初期进行病株清除。例如,当发生纹枯病时,需要在发病初期及时清除病叶和病株,减少病菌的传播。最后,利用工具捕捉害虫。例如,对于蚜虫,可以利用黄色粘板或蓝色粘板吸引并捕捉害虫,从而减少其数量。
1.7.2化学防治
化学防治是通过使用农药来杀灭或抑制害虫的生长繁殖。在进行化学防治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要选择低毒、高效、环保的农药,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其次,要遵循农药的使用规范,确保药剂的正确使用和安全操作。最后,注意药剂的储存和处理,避免对周围环境造成危害。纹枯病在小麦苗期到收获期都可发生,在拔节初期需加大对纹枯病的防治,并兼治麦蜘蛛、苗期蚜虫等其他病虫,实施统一防治。通过在3月中旬,每亩使用240g/L噻呋酰胺悬浮剂20mL,或24%井冈霉素A水剂40mL,兑水40kg进行均匀喷雾。在该过程中,可使用无人机、自走式喷杆喷雾机等设备,高效开展无人喷雾作业,提高防治质量。蚜虫可选用吡蚜酮、呋虫胺、噻虫嗪、氯噻啉等药剂进行防治,根据药剂说明书推荐用药量进行使用,每亩使用大约50kg混合液进行喷雾。赤霉病防治需要在小麦齐穗期至扬花期开展第一次预防,每亩使用48%氰烯?戊唑醇50mL;或40%丙硫菌唑40mL,兑水50~75kg进行喷洒。在施药后5~7天开展第二次预防,若在小麦扬花期遇阴雨天气,需要在雨隙或雨前施药,药后6小时内遇雨需要及时补治。
1.7.3生物防治
生物防治是利用天敌、病原体或竞争性植物等生物资源来抑制害虫的生长繁殖。通过引入天敌或病原体,可以破坏害虫的生态系统,减少其数量。同时,还可以利用竞争性植物来争夺养分和生存空间,从而减少害虫的危害。在实施生物防治时,需要根据具体的病虫害类型选择合适的生物资源。例如,对于蚜虫,可以引入蚜虫的天敌如瓢虫来进行控制。对于纹枯病和赤霉病等真菌病害,可以引入具有拮抗作用的细菌或真菌来抑制病菌的生长。最后,还可以利用竞争性植物如草本植物来减少害虫的危害。
2 绿色小麦种植技术及其田间管理的推广策略
2.1政策支持与法规保障
为了促进绿色小麦种植技术的广泛应用,首先需要制定相关的政策与法规。这些政策与法规应该明确绿色小麦种植的目标、要求和标准,为农民提供明确的指导。同时,政府应该加大对绿色小麦种植技术的宣传力度,提高农民对绿色小麦种植的认识和理解。其次,政府应该提供财政补助与税收优惠,以鼓励农民采用绿色小麦种植技术。财政补助可以用于购买绿色小麦种植所需的设备和技术,降低农民的投入成本。税收优惠可以减轻农民的经济负担,增加他们采用绿色小麦种植技术的积极性[4]。
2.2宣传与培训
在新技术推广工作中,公众态度会逐渐由怀疑转到信任,为充分发挥新技术的优势,需要加大宣传与培训力度,以有效提高新技术的知名度与应用程度。首先,开展绿色小麦种植技术的培训与教育。这包括组织农民参加培训班、研讨会和讲座等形式的活动,向他们传授绿色小麦种植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通过这些培训,农民可以了解到绿色小麦种植的优势和效益,以及如何正确使用农药、肥料等农业生产资料,从而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其次,加大绿色小麦种植技术的宣传力度。通过在电视、广播、报纸和互联网等多种渠道媒体上发布相关广告和宣传文章,向广大农民介绍绿色小麦种植的好处和技术要点。
2.3技术创新与示范推广
在绿色小麦种植技术的推广过程中,技术创新与示范推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了确保绿色小麦种植技术的有效性和可行性,首先需要加强绿色小麦种植技术的研发与创新。通过与农业科研机构、高校等合作,共同开展绿色小麦种植技术的研究与开发工作,对绿色小麦品种的选育、种植技术的创新以及病虫害防治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通过不断的技术创新,可以提高绿色小麦的产量和品质,降低农药和化肥的使用量,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其次,建立绿色小麦种植技术示范基地。组织农民参观绿色小麦种植示范基地,向农民和农业从业者展示绿色小麦种植技术的优势和应用效果,使其亲眼目睹并亲身参与绿色小麦的种植过程,了解绿色小麦种植技术的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从而增强他们对绿色小麦种植的信心和兴趣。
2.4农民参与与利益驱动
绿色小麦种植技术的优点有很多,但为了提高推广效果,应当注重农民群体的参与,采取一定的措施。首先,需要提高农民对绿色小麦种植技术的认识与接受度。通过加大政府和相关部门对绿色小麦种植技术的研发投入,为农民提供技术支持。同时,邀请专家学者到基层进行现场指导,帮助农民解决实际问题。并组织村级、县级等培训活动,向农民科普绿色小麦种植技术的相关理论知识与技术,帮助他们了解绿色小麦种植的优势和经济效益,提高农民对绿色小麦种植技术的认识。其次,确保农民从绿色小麦种植技术中获得实际利益。通过加大优惠政策,如补贴、奖励等方式,对采用绿色小麦种植技术的农民给予一定的经济补偿,以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同时,举办农产品展销会、绿色农产品认证等活动,帮助农民拓宽销售渠道,提高绿色小麦产品的附加值[5]。
综上所述,绿色小麦种植技术及其田间管理对于提高小麦产量与质量有着积极作用。因此,相关部门需重视绿色小麦技术的推广,通过政策支持与法规保障、宣传与培训、技术创新与示范推广、农民参与与利益驱动等策略,提高农民对绿色小麦技术的接受与认可。在小麦种植全过程贯彻应用绿色技术,促使绿色种植技术的优势得到充分发挥,助力我国绿色农业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马东妮,温彩虹,罗鸿.绿色小麦种植技术及其田间管理的推广策略[J].黑龙江粮食,2022(10):33-35.
[2]王清明.绿色小麦种植技术及其田间管理的推广策略[J].黑龙江粮食,2022(10):36-38.
[3]王秀霞.绿色小麦种植技术及其田间管理的推广策略[J].农业技术与装备,2022(03):130-131+134.
[4]朱燕,林伟.绿色小麦种植技术及其田间管理推广[J].农业开发与装备,2021(03):188-189.
[5]于善凤.分析绿色小麦种植技术及其田间管理的推广策略[J].现代农业,2020(07):6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