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种植影响因素及优质高产关键生产技术综述

2024-04-14 18:20朱学丽
种子世界 2024年3期
关键词:田间管理棉花

朱学丽

摘 要:棉花是一种重要的经济作物,对人们的生活具有重要意义。优质高产种植技术的应用不仅可以提高农民的收入和经济效益,还能满足人们对棉纤维的需求,为纺织业提供高质量的原材料。本文对棉花优质高产种植技术进行探讨,包括苗床管理、播种覆膜、播种密度、选种晒种、选地整地和病虫害防控等方面。科学的栽培管理和合理的措施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棉花的产量和品质。

关键词:棉花;播种密度;田间管理

棉花作为世界上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在农业生产中占据着重要地位。为了满足人们对棉纤维的需求,提高棉花的产量和品质成为种植者的追求目标。因此,棉花优质高产种植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变得尤为重要,需要针对棉花种植技术的应用进行分析。

1 棉花种植的影响因素

气候条件:棉花喜欢温暖的气候,较高的气温和充足的阳光是棉花生长和开花结籽的必要条件。此外,适宜的降雨量和适度的湿度也对棉花的生长和产量有着重要影响。

土壤条件:棉花对土壤的要求比较严格,一般需要土壤肥沃、排水良好,pH值在6.0~7.5之间。土壤中富含有机质、矿物质和适量的氮、磷、钾等营养元素对棉花的生长发育和产量起着关键作用。

病虫害防治:棉花在生长期间容易受到各种病虫害的侵袭,如棉铃虫、棉红蜘蛛、黄萎病等。因此,科学合理的病虫害防治措施对棉花的生长和品质至关重要。

种植管理:包括播种时间、密度、施肥、灌溉、除草、定梢等方面的管理措施。合理的种植管理可以促进棉花的生长和发育,提高棉花产量和品质。

品种选择:不同品种的棉花适应不同的气候、土壤和病虫害条件,因此选择适合当地生态环境的优良品种对于提高棉花产量和品质具有重要意义。

农业技术支持:农民对于种植棉花的专业知识和技术水平的掌握程度也影响着棉花的种植效果。合理利用现代农业技术以及科学合理的施肥、灌溉和防治措施等都可以提高棉花产量和品质。

2 棉花优质高产种植技术

2.1选地整地

山东地区棉花适宜种植的土壤以黄褐土和紫色土为主,这些土壤肥力较高,通透性好。适宜棉花生长的土壤pH值在6.5~7.5之间。通过土壤检测和分析,了解土壤的养分含量、酸碱度、有机质含量等,从而进行合理的施肥和调整土壤pH值。合理利用有机肥和矿物肥进行土壤改良,提高土壤肥力和保水能力。

选择好土地之后,种植人员可以利用犁、耙等工具对土地进行耕作,确保土地平整。在耕作前清除土地上的杂草,以减少与棉花的竞争。将上一年度的植株残茬或秸秆进行翻压,促进有机质的分解。

2.2选种晒种

根据当地气候、土壤条件和市场需求等因素选择适合种植的棉花品种。根据山东地区的气候和土壤条件,选择适应性强、抗病虫害能力高、产量稳定的优良品种。常见的适宜山东地区种植的棉花品种有山农21、山农32、山农40等。了解各个品种的特性,包括生长期、抗病虫害性、纤维质量等。根据自身需求选择适合的品种,如早熟品种适合短周期种植,抗病虫害性好的品种则可减少农药使用。选择正规渠道购买种子,确保品种纯度和品质。可以选择有信誉的种子公司或农业合作社供应商。

购买回来的种子需要进行处理,主要包括浸种和消毒。浸种是将种子浸泡在适宜温度的水中,使种子充分吸水,促进发芽;消毒是用适量的杀菌剂浸泡种子,防止病毒和真菌感染。可以将棉花种子放入0.2%多菌灵中浸泡10~12小时,这样能够提高种子的发芽率和抗病能力。使用适量的杀菌剂对种子进行消毒可以预防病害的发生。

2.3播种

2.3.1适时播种

棉花喜温暖的气候,适宜的播种温度是20℃以上,一般在春季的4月下旬至5月初为宜,此时气温回升,有利于棉花种子的发芽和生长。棉花对土壤温度也有一定要求,种子发芽的最佳土壤温度在15~20℃之间。因此,在选择播种时间时,需要确保土壤已经回暖到适宜的温度范围。

播种前后的降水对棉花的发芽和幼苗生长至关重要。过多的降水会导致幼苗倒伏、湿害等问题,而过少的降水则会妨碍棉花的发芽和生长。如果前茬作物还未收割,需提前将其清理掉,确保棉花播种区域的整洁和顺利播种。播种前,需要检测土壤湿度,确保土壤含水量处于适宜范围。如果土壤过于湿润,可采取排水措施,避免积水。

2.3.2播种密度

棉花种植的适时播种密度需要综合考虑品种特性、土壤肥力和种植条件等因素。一般而言,播种密度的选择对棉花产量和品质具有重要影响。行距指两行棉花之间的距离,通常在70~80cm之间。行距较宽有利于光照和通风,减少病虫害发生的风险。株行数是指单位行距内棉花株数,根据品种特性和土壤肥力来确定。一般情况下,株行数在3~4株之间较为常见。

株距是指棉花植株之间的距离,通常在25~30cm之间。较小的株距可以增加株数密度,但需避免过于拥挤,以免影响植株生长和通风效果。播种密度的选择还要结合土壤肥力和水分供应情况来确定,以确保植株的营养和水分需求得到满足。此外,不同品种的播种密度也会有所差异,因此要根据选择的棉花品种,参考其播种密度的推荐值。最后,密度的选择也需要根据自身的经验和实践,结合当地的种植条件进行微调和优化,以达到最佳的产量和品质。

2.3.3播种覆膜

覆膜是一种常用的技术手段,可以提高土壤温度,减少水分蒸发,抑制杂草生长,并促进棉花的早期生长。适时的覆膜可以提高棉花产量和品质。选择适当的播种时间很重要。通常,覆膜播种建议在气温回升、土壤回暖的时候进行。在山东地区,时间一般在4月下旬至5月初。

在播种前,务必对土壤进行充分的整理和準备。耕翻土地,除去残茬和杂草,保持土壤表面的平整和清洁。选择适合的覆膜材料。常用的覆膜材料包括黑色乙烯基薄膜和有机可降解薄膜等。根据实际需求和经济情况选择合适的覆膜材料。在播种之前,将薄膜铺设在整理好的土地上。薄膜两侧可以用土壤压紧,以防薄膜被风吹和受到损坏。覆膜完成后,需要在适当位置做孔,使得棉花种子可以穿过薄膜而发芽。孔的大小和间距可以根据棉花品种和播种密度进行调整。覆膜后需要密切关注湿度、温度和气候条件等变化,根据需要及时进行通风、排水和调控。同时,定期检查薄膜是否完好,如有破损及时修补。

2.3.4苗床管理

在种植过程中,适当的苗床管理对于保证棉花幼苗的生长和发育至关重要。选择平整、排水良好的地块作为苗床,确保水分不积渍,防止幼苗因过湿而引发病害。在建设苗床前,可以采取合适的土壤消毒措施,如熏蒸、热水浇灌等,以减少土传病害和有害微生物的发生。在建设苗床时,根据土壤检测结果和棉花的养分需求,合理施用有机肥或化肥,以提供良好的营养环境,促进幼苗正常生长。

适时浇水,保持土壤湿度处于适宜范围,避免水分不足或过多。定期巡查苗床,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存在的病虫害问题。可以采用安全有效的防治措施,如喷洒农药等,以确保幼苗健康生长。注意苗床周围的温度波动,保持适宜的温度环境有利于幼苗的生长。可以考虑使用遮阳网等措施控制日照强度和温度。幼苗长到3~4真叶期时,适时将其移栽到大田中,注意移栽时的施肥和浇水,保证根系的完整性和幼苗的顺利生长。

2.4田间管理

2.4.1蕾期管理

蕾期管理是确保棉花正常开花和结蕾的关键环节。在蕾期管理中,及时监测和防治棉铃虫、棉红蜘蛛、黄萎病等病虫害,这些病虫害会严重影响棉花的开花和结蕾。根据实际情况,使用适量的农药进行防治。蕾期是棉花生长的重要阶段,需要提供充足的营养支持。根据土壤检测结果和棉花的养分需求,在蕾期适时施肥,注重氮、磷、钾等关键营养元素的平衡供应。蕾期棉花对于氮肥的需求较高,一般每亩需施用20~30千克尿素或其他氮肥。每亩地磷肥的用量为10~20千克,钾肥的用量为15~25千克。

在蕾期管理中,保持土壤湿润但不过湿,避免干旱或积水对棉花蕾部造成不良影响。根据天气情况和土壤湿度,适时浇水,保持土壤湿度适宜。在蕾期,注意控制温度和湿度,为棉花提供适宜的生长环境。根据天气情况,可采取适当的措施,如遮阳网、喷灌降温等,以降低温度和维持合适的湿度。土壤湿度应保持在60%~80%,根据具体土壤条件和天气变化进行调整。蕾期要确保排水良好,避免积水对棉花根系造成负面影响。地面的排水坡度应在2‰~3‰以上。

2.4.2花铃期管理

花铃期管理对于提高棉花产量和质量非常重要。花铃期是指从棉花开始开花到结铃的时间段,也是棉花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合理的花铃期管理可以促进棉花均匀开花,提高花铃率和增加棉铃数。在花铃期,棉花植株间距对于光照和通风非常重要。一般来说,种植密度在6万~8万株/公顷之间较为适宜。适度密植可以提高光照利用效率和棉铃数,但过密会导致植株竞争太激烈,影响花铃发育。

花铃期对棉花的养分需求较高。根据土壤肥力和植株生长情况,合理施肥可以提高花铃率和棉铃数。通常建议在花铃初期进行追肥,提供适量的氮、磷、钾等养分。花铃期需要合理的灌溉管理,保持土壤湿润但不积水。一般来说,根据土壤含水量和气候条件,保持适度的土壤湿度,避免干旱和过湿对花铃发育造成的不良影响。花铃期是棉花易受病虫害侵害的时期,如棉铃虫、红蚜虫等。及时检查田间病虫害情况,采取科学的防治措施,如喷洒合适的农药、生物防治等。

花铃率是指开花后结实的花铃数量占总开花花铃数量的比例。一般情况下,花铃率在50%以上可视为良好,达到60%以上则较为理想。棉铃数是指每株棉花上结实的棉铃数量。较好的棉铃数表现为每株20个以上,而优质品种可达30个以上。花铃期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棉花的产量。一般来说,良好的花铃期管理可以提高棉花产量,实现亩产量800千克以上。

2.4.3吐絮期管理

山东地区棉花种植的吐絮期管理是确保棉花正常吐絮、果实发育的关键环节。在吐絮期,合理控制土壤湿度,避免过干或过湿对棉花的不良影响。及时浇水,保持土壤湿润但不过湿,根据天气情况和土壤湿度进行调整。吐絮期是棉花发育旺盛的阶段,需要充足的营养供应。根据土壤检测结果和棉花的养分需求,在吐絮期适时施肥,吐絮期棉花对于氮肥的需求较高,一般每亩地需施用30~40千克尿素或其他氮肥。磷肥的用量为20~30千克,钾肥的用量为40~50千克。

在吐絮期,合理控制温度对棉花的开花和果实发育至关重要。根据天气情况可采取适当的措施,如遮阳网、喷灌降温等方式,调节温度,提供适宜的生长环境。吐絮期最适宜的温度范围为25~32℃,过高或过低的温度都会对花粉活性和果实发育产生不利的影响。

2.5病虫害防控技术

2.5.1农业防治

为了实现山东地区棉花的优质高产种植,并防止病虫害对棉花产量和品质造成不利影响,农业防治是关键措施。定期巡视棉田,观察病虫害的发生情况、程度和分布。可以借助专业工具或纸张进行记录,以便做出准确的防治决策。根据历史数据和气象预测,结合当地气候和病虫害发生规律,提前预警病虫害风险。及时采取防控措施,避免病虫害扩散和损失加剧。

在选种过程中,种植人员可以选择具有较强抗病虫害能力的棉花品种进行种植。这些品种通常具有较高的抗性和耐受力,能够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根据土壤检测结果和棉花的养分需求,精确施肥,避免营养过剩或不足,以维持棉花的健康生长和防御力。合理安排农作物的轮作和间作,能够减少害虫和病原体的滋生和传播。改变农田环境,减少病虫害的发生。及时清理和处理栽培残余物,减少病原体和虫害的滋生和传播。

2.5.2生物防治

在山东地区棉花种植中,生物防治是一种有效的病虫害防控技术。利用天敌或微生物来控制害虫和病害。例如,可以使用昆虫天敌如寄生蜂、捕食性昆虫等来控制棉铃虫、棉红蜘蛛等害虫。同时,使用微生物制剂如苏云金杆菌、绿僵菌等来防治常见棉花病害,如黑轮病、青枯病等。利用一些对病原菌有拮抗作用的细菌和真菌来防治病害。例如,利用拮抗细菌如链格孢镰刀菌来防治棉铃虫所导致的黄萎病。

通过设置鸟类巢箱、增加繁殖地等措施来吸引有益的鸟类和昆虫,使其成为棉花害虫的天敌,控制害虫的数量。选育抗病虫害的品种,以降低棉花受害的概率。例如,选育抗棉红蜘蛛和棉铃虫的棉花新品种。

2.5.3化学防治

在山东地区棉花种植中,化学防治也是常用的病虫害防控技术之一。使用合适的农药制剂进行病虫害的防治。根据病虫害的类型和严重程度,选择适当的农药品种和喷雾时间。比如对于棉铃虫防治,可以选用高效低毒的有机磷类农药,如敌敌畏、乐果等,喷雾浓度为1000倍液,保苗期每隔7~10天喷雾2次,吐絮期每隔5~7天喷雾3次。

在播种前将种子拌入农药溶液中,药剂黏附于种子表面可以起到预防病虫害的作用。例如,可将棉铃虫的常用农药10%敌百虫水剂拌入种子中,每亩用量为100~150mL。

化学防治过程中需要遵守农药的使用说明和防护措施,以确保安全使用,并且要注意合理使用农药,避免过量使用对环境造成污染和对生态系统产生负面影响。

综上所述,山东省通过综合运用这些优质高产种植技术,棉花种植业得到进一步发展和提升,为農业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经济的繁荣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沈丽.棉花精量播种技术现状及应用[J].农业技术与装备,2022(04):11-13.

[2]闵凯丽,陈玉兰.新疆棉花绿色防控技术应用现状与发展对策[J].河北农业科学,2022(02):05-07.

[3]沙里哈·阿汉.棉花优质高产栽培技术[J].乡村科技,2022(10):18-20.

[4]张勇.棉花高产栽培技术[J].种子科技,2022(04):34-36.

[5]孙晓文.棉花生产管理及其高产栽培技术[J].农业开发与装备,2021(01):22.

猜你喜欢
田间管理棉花
摘棉花
无花果田间管理
棉花是花吗?
早春小麦田间管理抓哪些
夏季中药材田间管理做好这五点
初夏马铃薯 田间管理抓哪些
油菜田间管理抓『四防』
棉花
快乐城的棉花糖
田间管理到位 棉花丰收在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