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玩·说:一年级数学作业设计“三部曲”

2024-04-14 15:34蒋娟
小学教学参考(数学) 2024年2期
关键词:三部曲作业游戏

蒋娟

[摘 要]作业作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课堂学习的补充与延伸,也是学生课外学习的重要方式。文章根据一年级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和智力发展水平,从生活性、多样性等方面进行探索,以“画·玩·说”为主题设计了一年级非书面作业,以此实现减负增效,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

[关键词]画;玩;说;数学作业

[中图分类号] G623.5[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9068(2024)05-0085-03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中指出,教学活动应致力于促进学生发展。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是学习的重要方式。此外,《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要求,小学一、二年级不布置家庭书面作业。因此,一年级教学目标之一是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并使他们认识到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从而有效积累丰富的数学活动经验。笔者针对一年级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和智力发展水平,对一年级数学作业设计进行了新的探索,在玩转“画·玩·说”三部曲中实现“动手”“动嘴”“动笔”的融合,有效科学地推进幼小衔接。

一、画数学,让思维看得见

(一)在画中感悟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初入小学的一年级学生,在幼儿园时期已具备一定的绘画经验,会用丰富多彩的图画去表达丰富多彩的生活。同时,一年级学生年龄小,好奇心强,他们更容易关注到生活中那些生动有趣的事物或情境,而这些内容中就有数学的身影。因此,教师在设计数学作业时,应立足于一年级学生的既有知识水平和生活经验,着力将数学作业与生活实践相结合,以此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能力,进而提升他们的数学素养。

从一年级的准备单元的“数一数”和“比一比”这两节过渡课开始,笔者就让学生尝试用画的方式将生活中的数学带到课堂中的数学,在小学准备阶段用“画数学”这样的方式让学生感悟到数学在身边。

例如,如图1所示是学生刚进入小学时的绘画作品。在这些作品中,不管是3幢房子、6个杯子,还是花园里飞舞的5只蜻蜓、玩耍的4个小朋友,都是一年级学生对数的初步感知,是从生活向数学过渡时不可缺少的数感的积累。这种积累也是学生走向数学学习的开端。画中,大树与小花朵比高矮、不同水果比轻重、不同绳子比长短等比较的素材都来源于学生的生活,学生在绘画过程中初步体会到了比较的价值,从而培养了运用数学视角观察生活、运用数学方法分析日常现象的意识。

(二)在画中激发数学学习兴趣

“数学好玩”是著名数学家陈省身先生的至理名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但是兴趣不是自发产生的,是学生不断获得、发现快乐后产生的情绪体验。因此,笔者给一年级的学生设计“画一画”任务,旨在让他们在绘画过程中领略数学的趣味与美感,从而不断积累积极的情感体验。

苏教版教材一年级上册“认识0”一课中有如图2所示的练习,这四幅图是静态的图。笔者先让学生“数一数”“写一写”,使他们认识到“0”也是数字,表示“一个也没有”,随后,让学生尝试将这四幅静态图像串联起来,讲述一个有趣的故事,这样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课上,学生展开想象,讲起“小猴子吃桃子”和“小虫子偷吃桃子”的故事,为了让学生充分发挥创意,笔者提议他们将心中的故事绘制成画作,于是学生创作出了苹果树、钓鱼等主题的绘画(如图3所示)。

绘画是儿童观察世界、表达自我的直接方式。教师可以借助教材为学生设定绘画主题,引导他们描绘心中的数学世界。看着学生的一幅幅生动的图画,教师能深入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体验他们的欢乐,理解他们对数学的感悟。在此基础上,教师可继续设计出受学生喜爱的任务,激发他们对数学学习的热情。

(三)在画中初步渗透数学思想

在数学的学习中,感悟数学思想方法是极其重要的,它对学生的终身发展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数学思想方法贯穿于数学知识的探索中,隐藏在不同数学内容和方法之后,这对于一年级的儿童来说无疑是抽象的,他们初步感悟数学思想方法的历程想必也会充满挑战。“画一画”作业就可以让儿童在画中学习数学,直观、形象、充满童趣的绘画作品必定能唤起学生的经验,引发他们的思考,为他们初步感悟数学思想奠定基础。

在教学一年级上册的“认识>、=和<”一课时,教材情境图的设计旨在让学生在摆一摆、比一比中初步感受物体数量的多少和一一对应的方法。学生第一次接触数学中的比较思想,需要学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为了让学生进一步掌握在比较中寻找一一对应的关系,笔者设计了一个“画一画”任务,让学生通过自己的画一画,进一步体会“同样多”“多”“少”的实际意义,在画一画、连一连中渗透对应的数学思想。

通过“原生态”的数学绘画,促进一年级学生数学认知的发展,让他们的思维具象化。同时,让刚进入小学的一年级学生感受数学的独特魅力,引导他们走进数学的世界。这种“画数学”的作业设计巧妙、科学地推动了幼小衔接。

二、玩数学,激发学习兴趣

新入學的学生仍处于具体形象思维阶段,教师可借鉴幼儿园准备游戏材料的经验,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提供可直接操作、亲身体验的材料,帮助他们积累数学经验。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他们入学后主动学习、积极适应的内在驱动力。因此,笔者设计了多种形式的非书面作业,让学生通过“玩”爱上数学,吸引他们主动参与到各项活动中。通过这种方式,让抽象的知识直观化,积累数学经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结合生活素材,挖掘可“玩”游戏

一年级第一学期是入学适应期,教师可利用学生生活经验和幼儿园相关活动经验,通过具体形象、生动活泼的活动方式,让学生学习基础数学知识。爱玩是孩子的天性,教师应顺应这一心理特点,结合生活中的素材,设计出深受学生喜爱的游戏,从而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实现高效的教学目标。此外,教师还应根据教材内容寻找合适的游戏,通过游戏帮助学生掌握知识技能,进一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例如,“分一分”这个游戏,它是让学生在家里寻找一些物品,然后按不同标准有序分一分,学生在分类的游戏中,逐渐培养有序的思维。还有“认位置”游戏,能让学生在游戏中辨别前后左右。教师还可以指导学生利用生活中常见的物品如纸杯等,进行搭一搭、画一画等活动,让学生发现数学规律,巩固数学运算。在教学“元、角、分”时,一年级学生往往容易混淆单位换算知识,教师可编写朗朗上口的顺口溜,并结合有节奏的拍手游戏,以辅助学生记忆。

在游戏作业设计的过程中要遵循“有趣、好玩”的原则,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享受游戏的乐趣,进而激发他们对数学学习的热情与积极性。通过游戏,学生的想象力得以拓展,逻辑思维能力得到锻炼,综合素质得以全面提升。

(二)结合数学学习内容,开发学具

儿童具有爱玩、爱动的天性,利用学具为他们提供操作实践的机会,既凸显了儿童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又符合其年龄和思维特征。除了学具盒里常见的小棒、圆片、立体图形等,教师还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开发学具。例如,扑克牌这一普及度高且易于掌握的纸牌游戏,实际上也是一种不错的学习工具。扑克牌上配有图形和数字,轻便易携,玩法多样。通过“扑克牌凑10”游戏,亲子关系得到增进,同时也能不断强化学生对“凑10”的数字组合的理解,为后续的加减法学习奠定基础。

教师还可以让学生自己开发学具并使用,这不仅可以加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增加数学体验,还能帮助学生加深数学理解。在教学“10以内加减法”之后,笔者布置“制作加减法计算器”的任务,学生在家中与父母共同完成。从构思设计、草稿绘制到每一步的亲身参与,学生在做中学,做中玩,做出来的“计算器”样式新颖,创意地呈现了数学之美,同时也将1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玩出了新花样。

(三)结合幼儿活动,调动多感官参与

一年级学生的注意力较易分散,借助多感官参与的活动以及多种形式体验活动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丰富多彩的游戏活动中,学生不断成长,不断体会到小学数学学习的灵活性和趣味性。因此,学生更乐于主动投入数学学习,进而提升对数学学习的喜爱程度,从而提高学习质量和活动有效性。例如,在教学一年级下册涉及计算的三个单元时,重复枯燥的计算练习可能会削弱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笔者将数学计算与绘画涂色结合,使学生在进行计算的同时,还需动手涂抹颜色,从而激发他们的多重感官参与。

以小游戏为依托,通过丰富有趣的数学活动,激发儿童积极参与数学学习,实现寓教于乐,使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学习积极性得到有效的激发,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他们的数学知识以及综合素养。同时,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使他们在生活中能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

三、说数学,语言驱动思维提升

在日常生活和课堂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就他们感兴趣的话题进行讨论,分享有趣的见闻、故事、图画书等,营造一个让他们敢于畅所欲言的氛围,鼓励他们主动参与、积极表达。

(一)说童谣,激发兴趣,让学生“愿说”

学生刚从幼儿园进入小学,童谣是他们熟悉、易接受、喜欢的表达形式。借助朗朗上口的童谣来学习数学知识,可以让学生在愉悦的韵律中学习数学知识。通过童谣,学生可以自然、顺利地认识数字增减的规律和变化,了解数字的合成与分解,掌握计数方法,并建立数字比较的概念。

(二)搭支架,促进表达,让学生“会说”

为了提升一年级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教师在日常非书面作业的设计中,应重点关注学生的说理能力。尽管许多计算学生在幼儿园阶段就知道结果,但他们未必清楚背后的原因。对一年级的学生而言,一开始让他们说算理,说推导过程,确实有一定的困难。因此,笔者设计了类似“左边有3个红色气球,右边有1个绿色气球,合起来有4个气球,3+1=4”这样的句式作为“导说”示例,并录制了“以图促说”的教学视频,给学生做示范,教学生说完整的话。同时,笔者结合学生提交的说一说视频,及时给予有针对性的夸赞和指导。这样,学生在教师的鼓励下也越来越爱说、会说。

(三)说故事,有序表达,让学生“说清”

在学生“愿说”“会说”后,鼓励他们把生活情境画进数学故事中,有根据、有条理地表达故事,以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用数学语言有序表达现实生活问题,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表达力。

例如,教学“加减法解决问题”后,教师鼓励学生用四幅漫画画出数学故事,再让他们用一句话描述漫画中的信息与问题,并录制视频发到班级群里。通过讲述故事和录制视频的方式,家长可以更好地掌握学生的学习状况。语言是思维的载体,只有培养好学生的表达能力,才能进入他们的世界,了解他们的思维,才能相对客观地评估他们对于问题的理解是否正确、是深刻还是浅显,以及思维水平是初级还是高级。只有当学生思路清晰,才能表述准确。

综上所述,在“雙减”政策背景下,教师应秉持《课程标准》的目标要求,充分考虑学生特点和教学需求,力求设计出一系列富有趣味性、注重多样性、关注整体性以及突出生活性的一年级数学非书面作业。此外,教师还应积极探索“入学适应期”课堂教学模式和多元化评价方式,设计形式多样的创新型实践作业,让学生体验生活,在建构知识的过程中,促进数学思维的发展,提升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 参 考 文 献 ]

[1] 冯刚.小学“画数学”课程的开发与实施[J].教学与管理,2022(2):27-31.

[2] 马艳龙.“双减”背景下小学一年级数学作业设计研究[J].新课程研究,2022(13):10-12.

[3] 黄庆松.“双减”政策视域下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策略[J].江西教育,2022(8):52-56.

猜你喜欢
三部曲作业游戏
快来写作业
低年级写话“三部曲”
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三部曲
设计·教学·反思——唱好主问题教学“三部曲”
数独游戏
疯狂的游戏
作业
爆笑游戏
第八章直接逃出游戏
日杂志总结出轨者“三部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