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广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柏秀娟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指出,美育是审美教育、情操教育、心灵教育,也是丰富想象力和培养创新意识的教育,能提升审美素养、陶冶情操、温润心灵、激发创新创造活力。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九次集体学习时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和精华所在,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
包括广府文化、客家文化、潮汕文化等分支的岭南文化历久弥长,在岭南大地上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其朴素包容、诚信友善、开放灵活、敬业奉献的精神特质,与国家所倡导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谋而合。广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为目标,在教学实践中带领学生了解岭南文化、诵读中华经典美文,开展了形式多样、扎根本土的基于岭南文化的“知、情、意、行”渐进式语言艺术美育实践和探索。
认知指人们获得知识或应用知识的过程,或信息加工的过程,这是人的最基本的心理过程。[1]情感认同首先来自于对岭南文化的了解。对岭南文化了解越多,文化归属感就越强。基于此,学校在学生中开展了关于“岭南文化与家国情怀”的调查问卷。学校共1000多名学生参与问卷调查,在“你对岭南文化的了解程度”的答卷中,只有25%的学生认为自己很了解,大部分学生认为自己不是太了解。基于问卷调查结果,如何让学生“知”岭南是需要解决的第一个问题。丰富学校图书资源,购置岭南文化相关书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知岭南的第一步;此外,开展形式多样的岭南文化活动让学生能够知其所然,深入了解岭南文化软实力,实现情感认同。
大学语文课集工具性、审美性和人文性于一体,诸多的中国古代经典文学作品,让学生在开拓文学视野基础上,了解并继承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其高尚的思想品质和道德情操。学校结合岭南文化,在大学语文课前开展岭南文化分享活动,学生从岭南风俗、岭南建筑、岭南音乐、岭南革命故事、岭南人物等各方面着眼,全方位了解岭南文化。岭南文化的博大精深,岭南故事的优美动人,逐渐让学生在心中升腾出自豪感。
儿童文学课结合地方传统儿歌艺术形式,拓展岭南童谣内容,课上诵读岭南童谣,课下整理家乡童谣、表演岭南童谣。在诵读和表演童谣过程中,学生多维度去解读岭南,认识职业技能,发现岭南文化之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基因,根植在中国人内心,潜移默化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方式和行为方式。[2]从课内到课外,经过各种形式的学习和亲身的语言艺术诵读活动,学生对岭南文化的认知逐渐加深,对家乡的热爱之情更加浓厚,对文学作品的审美感受逐渐提升,以语言之美发现文化之美,涵养家国情怀之爱。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学校以知促行,通过诵读活动,扎实落实“三全育人”理念。有了对岭南文化深入了解后,学生在学校的语言艺术活动中,倾情抒发,表达爱国爱家的赤子情怀。
学校充分利用语言艺术相关课堂,如教师语言技能课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表达舞台。诵读经典诵读能够让学生在诵读过程中收获美的享受,提升自身审美水平,还能让学生准确把握传统文化内核,构建理想人格,端正人生观和价值观。通过举办诵读《青春中国》《我用残损的手掌》《岭南的乡愁》《红棉礼赞》等优秀作品活动,为学生提供了情感的共鸣地,人生的航向灯。在不断的诵读、表演中,学生们不仅提升了文学审美能力、鉴赏能力和作品表现能力,更深切体会和感受了作品所表达的浓浓爱国情怀,作者的拳拳赤子之心,达到了以情化人的美育目标。
学校在语言艺术教学中,注重岭南文化诵读学习氛围构建,不断探索以“多媒体和网络互动”为主的教学手段,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语言艺术教学实践,为学生提供多平台学习和实践机会。学校利用“智慧职教”平台,将经过反复挑选的优秀中华经典诵读作品在平台中展示供大家课下学习;把学校语言艺术团精心打造的传承中华优秀文化的语言艺术作品制作成一台视频节目,供大家欣赏,受到学生们普遍欢迎。
学校利用网络诵读平台开展朗读、配音等语言艺术实践活动。诵读演绎冼星海、梁思成、詹天佑等著名人物事迹的影视文学作品,在岭南优秀传统文化作品的诵读中,在红色经典文学作品的表演中,“知”“情”相生,因爱而颂,全心投入,在诵读中发扬岭南文化,潜移默化中收获爱国主义教育,厚植家国情怀。
“在‘情’之后,‘知’与‘行’之间还当有意,也即‘意志’的支持,因为理性而坚韧的意志具有巩固不确定性情感的作用,从而使‘知’的获得持续而长久,使‘行’的实现更有保障”[3],立志、博学、恒久、笃行是一种学习精神,更是一种学习品质。提升诵读能力,贵在坚持。要让学生能在诵读活动和文化分享中挖掘岭南文化的当代价值,因了解变热爱,再因热爱去坚持和弘扬,保持诵读热情,将坚持诵读形成为一种内在情感需求,成为一种意识观念。
学生通过分享岭南人物故事,体会英勇的革命精神,为革命理想不懈奋斗的坚强意志。并能将这种精神意志加以继承和践行,在学习中,发扬锲而不舍、金石可镂的学习精神,坚持诵读中华经典美文,如中国的古诗词、现代诗歌散文,如《可爱的中国》《青春中国》等,包涵岭南文化意蕴的现代诵读作品,如《岭南的乡愁》《毛龙笔》《红棉礼赞》,学生在坚持诵读过程中,逐渐形成良好诵读习惯。
此外,学校每年4-5月定期开展形式多样的诵读比赛,音频诵读、视频诵读竞赛激发学生诵读热情,学生们在完成作品过程中通过反复练习,达到了“以赛促学”的效果。为了让自己的诵读作品具有表现力和感染力,在比赛中取得好成绩,学生的诵读练习次数多了,诵读时间也长了,逐渐培养起了良好的阅读习惯,形成了诵读练习的意识观念。
在“知情意”基础上,学校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以行践知,知行合一,深入推动“三全育人”“行”进岭南,“诵”进岭南。用响亮的声音去传承,用实际行动去发扬,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怀着对祖国赤诚的爱国心,怀着对家乡的拳拳游子意,学生们利用大学生三下乡等活动,用实际行动表达对家乡文化的喜爱和认同,更突显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理念落地生根。
遵循美育特点,弘扬中华美育精神,为促进中华经典文化在乡村的浸润传播,在“经典润乡土”和大学生三下乡活动中,学生走进幼儿园、小学,在家乡开展积极推广普通话,挖掘地方优质语言文化资源活动。大学生带领孩子大声朗读,诵读中华美文,用自己的行动表达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践行“学以致用”“知行统一”教育理念,从校内到校外,从理论到实践,学校积极搭建学生诵读实践平台,开拓语言艺术实践基地。语言艺术团学生到少年宫与幼儿一起诵读岭南童谣,学习语言艺术;到广州市图书馆开展绘本讲述活动,提升专业本领。这些语言艺术实践,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在不断探索和实践中,提升了语言应用能力和专业技能,更增强了自信心和自豪感。
以博大精深的岭南文化为基石,以“知、情、意、行”渐进式语言艺术学习实践为主要模式,学生通过阅读、分享“知”晓岭南,因爱而情动;通过诵读的方式表达这种热爱,“情”倾岭南。在诵读过程中,把文字变成声音,并伴之以节奏、韵律、情感,在语言之美的艺术体验中净化心灵,陶冶情操;而“意”念岭南的“意”是观念,也是意志。学生能够挖掘岭南文化中敬业奉献等传统精神的当代价值,始终坚持,养成良好阅读和诵读习惯。“行”进岭南则体现了作为一名当代大学生的社会责任和担当,以己所能,回馈社会,反哺家乡。学生在不断地了解、思考、表达、坚持实践中,厚植了家国情怀,学校以“文”化人,以美育人的教育目标得以实现。
细语深情诵岭南,心怀家国冶情操。在语言艺术实践探索上的路还很长,传承和弘扬岭南优秀传统文化的路还很远。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广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将继续以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为目标,弘扬中华美育精神,厚植家国情怀,通过语言艺术的熏染,陶冶学生高尚情操,塑造学生美好心灵,为培养新时代优秀大学生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