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初中生物作业设计中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2024-04-14 03:01王玉德
关键词:初中生中华育人

王玉德

摘 要:“双减”政策对初中生物作业设计提出了品质要求、价值标准、育人导向,教师要在生物作业设计中实现内容创新、品质进阶、文化育人。为了促进生物作业设计走向内容提质、活动增效,本文简要概括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精准提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作业设计目标,分析作业设计中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价值,系统总结作业设计中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科学策略。可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活动能够成为初中生物作业设计的指导思想、活动内容、育人目标,进而创建富含时代创新理念的文化教育生态环境。

关键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初中生物 作业设计 DOI:10.12278/j.issn.1009-7260.2024.02.046

生物教学能够帮助初中生学习课程知识、生命信息、自然规律,引导初中生欣赏多种多样的生命形态、生存方式,帮助学生接受生命教育。为了提升初中生物作业设计的品质感、价值性,教师要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渗透于初中生物作业设计活动之中,提升作业内容的文化价值、探究活动的主题导向、课下实践的育人效果。所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促进生物作业设计活动提质增效的人文资源与方向导引。

一、中華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体系庞大、内容繁多、范畴较广的人文宝库,知识内容涵盖自然环境、人类社会、文学艺术、思想意识、品德修养等,凝聚着中华民族的智慧。在改革开放的时代背景下,初中生需要面临各种各样的信息,容易在多元的信息环境中迷失自我,导致初中生民族意识薄弱、文化自信缺失。由此可见,教师应立足生物教学这一教书育人平台,深度贯彻执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助力初中生形成强烈的民族归属感、文化自信心、民族荣誉感。因此,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活动能够助力初中生传承民族文化、弘扬传统美德。

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作业设计的目标

生物作业设计不仅要帮助初中生夯实课程知识基础,有效拓展初中生的学科视野,还要促进初中生思想进步、形成正确的“三观”,履行教书育人职责。教师不仅要提升生物作业设计内容的关联性、价值性,还要自觉践行课程思政思想,将启智润心、思想导引、品德教育融入其中,实现初中生的全面发展。由此可见,生物作业设计活动承载着知识教学、思维培养、思想启迪、品德教育的育人任务,需要教师进行精心设计。

由此可知,生物作业设计活动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提供了充足的渗透空间、融入途径、物质基础,教师可以借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提升生物作业设计的品质高度、思想精度、德育效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还能够提升生物作业设计的文化底蕴、主题思想、德育价值,全面优化生物作业设计的构建基点、培养目标、价值指向,实现提质增效。所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生物作业设计的育人目标,能够提高作业探究的活动价值。

三、作业设计中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研究价值

首先,教师以“双减”政策为育人指导,在生物作业设计中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初中生能够获得高品质的文化感染、高层次的思想启迪、高水平的德育培养、高价值的“三观”建设。初中生能够实现知识学习、课程发展与德育成长的齐头并进、全面发展,集聚丰富的课程知识、先进的思想方法、高尚的品德修养,促进初中生的进步。因此,教师在作业设计中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能够促进初中生的学科能力培养、思想品德发展。

其次,教师以“双减”政策为施教基准,智慧推进生物作业设计中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能够促进教书育人工作走向政策指导、提质增效、文化育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能够成为教师进行课程教学与生命塑造的指导思想,提升教学语言的精准性、教学设计的品质、教学活动的价值,实现生物教学主题优化、提质增效。由此可见,教师在作业设计中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能够提高教师的教书育人能力,也能够为初中生提供高品质的成长环境。

最后,教师以“双减”政策为核心观念,科学推进生物作业设计中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能够架构创意化、智慧性、品质感、沉浸式的启迪情境,有效落实科学育人观。教师在作业设计中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还能够提升探究内容的知识含量,促进课程思政思想融入作业探究活动,也促进新课程改革理念应用于生物作业设计范畴。所以,教师在作业设计中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能够促进初中生课程核心素养的高效习得,推进素质教育工作。

四、作业设计中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策略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能够成为生物作业设计的架构指导、育人目标,科学提升生物作业设计的活动品质、启迪效果,创设智慧型教学生态。

1.优化作业设计,提高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趣味感

教师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优化生物作业设计的方式,能够着力提升生物作业设计内容的文化底蕴,提高生物作业探究的教学效果。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能够提升生物作业内容的思想高度,推动初中生全员参与到生物作业探究活动中。因此,教师应借助趣味体验加速在作业设计中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引导初中生接受文化教育。

在《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活动中,教师应智慧设计生物作业探究任务,引导初中生深度掌握“生物是环境的组成部分,也是环境的影响者”。例如,教师可以为初中生设定以下作业内容:第一,变色龙的皮肤颜色能够随着外界颜色的不同而发生变化,说明了什么?第二,草原上的兔子过度繁殖,导致草地遭到破坏,很多兔子又被饿死,是什么道理?初中生能够根据“变色龙”探究出适应外界环境能够成功保护自己,“变色龙”的变色是一种自我变化能力与环境适应能力,说明“变色龙”与“环境”具有依赖关系。“兔子过度繁殖”,草原不堪重负,兔子成为草原的破坏者,而兔子又被饿死一部分,说明环境也会直接影响兔子的生活。这样,初中生就会以“生物”与“环境”之间的依存关系、影响关系进一步拓展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以“中庸之道”“和谐精神”“共生理念”“友善思想”去科学解析、准确定位“生物”与“环境”、个人与集体之间的关系。所以,趣味探究能够指引初中生接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形成集体观念。

2.优化作业设计,以生活化形式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教师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能够优化生物作业设计的生活性与实用性,从生活层面找到教材内容的对接基点与应用区间,推动初中生立足生活实践感知教材内容。生活化信息感悟能够在生物作业设计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之间搭建信息的过渡跳板,促进初中生融入主题文化情境之中。因此,教师应借助生活元素开展生物作业设计,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有效提升教学效果。

在《细胞的分裂与分化》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活动中,教师应智慧设计生物作业探究任务,引导初中生深度掌握“生命体的成长源于细胞的分裂,功能的健全源自细胞的分化”。为此,教师在设计生物作业内容时,可以引导初中生深度思考“你如何看待细胞的分裂与分化?”以此引导初中生进行开放性思维拓展活动,在教学中加速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初中生能够立足教材内容探究:“细胞的分裂与分化,能够促进一个生命体的成长与完善”,验证了“量变推进质变的逻辑过程”,也说明了“水滴石穿”与“绳锯木断”的渐变过程。这样,初中生就会慢慢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之中,总结出“天道酬勤”“山不辞土,故能成其高;海不辞水,故能成其深”“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等做人道理,帮助初中生接受思想品德教育。所以,生活化探究能够指引初中生深度挖掘出做人的哲理,促进初中生接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端正人生态度。

3.优化作业设计,增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内容

教师要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优化生物作业设计,为初中生提供思维导引,激发初中生的好奇意识、求知热情。教师应为初中生提供精准的思维方式,持续激发初中生的学习积极性与进取自觉性。因此,主体定制型作业探究任务能够引导初中生乐此不疲地进行思维活动,接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在《绿色植物是食物之源》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活动中,教师应设计生物作业探究任务,引导初中生深度掌握“绿色植物”与人、动物之间的供养关系。教师可以为初中生设计下面这样的作业内容:如果你的身边没有绿色植物,你的未来会怎样?初中生自然会想到,如果自己身边没有绿色植物,就会没有蔬菜吃、没有水果吃、没有粮食吃。而且,动物没有绿色植物作为食物就无法生存,自己自然也会没有肉吃,连鸡蛋、鸭蛋、鹅蛋都没有,牛奶也没有。初中生能够在自主思考中很快得出答案,如果没有绿色植物,人类社会将会走向灭亡。而且,初中生还会在思维拓展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延伸到“董仲舒的天人合一”理念,从中提取出谦逊思想、敬畏观念、环保理念、和谐精神。所以,初中生能够从“绿色植物是食物之源”中自主拓展出高价值的生存哲理,自觉接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4.优化作业设计,提高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实践性

教师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能够优化生物作业设计的实践性,引导初中生在生物作业探究中动手实践,验证生物教材内容中与植物生长规律和动物生活相关的常识。实践探究是生物作业提质增效的必要元素,能够充分释放初中生的生命活力。因此,实践拓展性作业任务能够提高初中生的学习积极性,让中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接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在《植物的无性生殖》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活动中,教师应智慧设计生物作业探究任务,引导初中生深度掌握“植物无性生殖的方法:压条、扦插、嫁接”。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中教会初中生如何进行压条、扦插、嫁接,并在作业设计中引导初中生自选一种方法,帮助家中的植物进行“无性生殖”。例如,初中生可以尝试将“长寿花”嫁接在“玉树”上、将“蟹爪莲”嫁接在“仙人掌”或“仙人球”上、将月季枝条剪成15厘米左右进行扦插、对石榴树的细长枝条进行压条。这样,初中生能够参与创造性活动,切身体验“植物无性生殖”的神奇之处,深度感悟到“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的巧妙、“乾坤大挪移”的创新,进而延伸到“三十六计”中的“瞒天过海计”“李代桃僵计”等,从而学习古人的智慧。所以,初中生能够在实践活动中接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深度领悟“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以物也”的道理。

5.优化作业设计,提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效率

教师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能够提高生物作业设计的效率,助力初中生实现知识拓展意识拓展,加速课程思政理念与生物作业探究的融合。初中生能够在高效化的作业探究中获得进步,进而提升参与的踊跃性与思考的主动性。因此,教师要采取合适的教学方式,进而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科学融入生物作业设计,实现文化育人。

在《源远流长的发酵技术》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活动中,教师应合理设计生物作业探究任务,引导初中生深度掌握现实生活中的“发酵技术”。教师可以将作业设定为,在妈妈的指导下,学生独立完成使用发酵粉进行发面的活动。这样,初中生就能够考虑到水温对于发酵粉活性的影响,确保发酵粉不被热水“烫死”,然后注意水与面的搭配比例,最后揉成面团。初中生能够在发面活动中受到启迪,小小的发酵粉能够成为发面的关键元素之一,因此,学生在办事情时也要找对方法,好方法才能够事半功倍。所以,初中生要借助生物作业学习传统文化,逐渐形成“田忌赛马”的创新策略与思维素养,接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综上所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能够成为初中生物作业设计的指导思想与点睛之笔,以高品质的文化滋养、主题教育、定向培养促进生物作业设计,实现人文定制、课改创新、提质增效。因此,教师应该以“双减”政策为行动指南,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为人文抓手,并自觉优化生物作业设计,创建高层次、智慧化、优质性的育人空间。这样,初中生能够接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在日常生活实践中展现民族意识、展示文化自信、传承民族精神、弘扬传统美德、传播优秀文化。

参考文献:

[1] 汪文静、黄菲《初中生物教学中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劳动教育的实践研究——以“植物种子的萌发”为例》,《中学生物学》2022年第9期。

[2] 徐淑芬《渗透中华传统文化  革新初中生物教学》,《基础教育论坛》2019年第22期。

[3] 崔艳华《谈如何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中华活页文选(传统文化教学与研究)》2023年第7期。

[4] 马英元《传统文化融入初中生物教学应用的研究》,《吉林教育》2023年第28期。

[5] 王娜《初中生物德育課程资源的开发与实施——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例》,《中学生物学》2020年第11期。

[6] 贠克仁《谈如何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华活页文选(传统文化教学与研究)》2023年第5期。

[7] 林明基《解析初中生物教学中中国传统文化的应用》,《文理导航》2020年第7期。

[8] 阳银华《中国传统文化与初中生物教学》,《青少年日记(教育教学研究)》2019年第2期。

猜你喜欢
初中生中华育人
《发明与创新》(初中生)征稿啦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发明与创新·初中生》征稿啦!
初中生作文易犯的“十大病”
Satiric Art in Gulliver’s Travels
An Analysis of "The Open Boa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turalism
On the Images of Araby and Their Symbolic Meaning
A Study of the Feminism in Mary Shelly`s Frankenstein
男才女貌:大学老师娶个初中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