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视角下关于小学数学生活化作业设计的若干思考

2024-04-14 02:43晁瑞兰
关键词:生活化作业内容

晁瑞兰

摘 要:在强调文化自信、民族复兴的今天,教师将传统文化有机融入教学活动当中,不但能够丰富学科教学内容,并且能够使学生在深入感知文化魅力的同时,健全自身的人格,塑造自身的“三观”,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有着显著的正向价值。与此同时,随着生活教育理念的提出,课程生活化已经成为教育教学改革的趋势和特征。在这样的背景下,小学数学作业设计要立足传统文化视角,以生活化理念为引领展开设计,在革新传统作业设计模式的同时,让学生重拾对作业的兴趣,提高学生完成数学作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基于上述内容,本文主要围绕传统文化视角下小学数学生活化作业的创新设计展开讨论,以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数学 生活化作业设计 传统文化 DOI:10.12278/j.issn.1009-7260.2024.02.022

传统文化是我们民族特有的精神标识,中华上下五千年所积淀的深厚文化底蕴,在强调文化自信的今天愈发闪烁着动人的光芒。教师在立德树人背景下将小学数学教学和传统文化进行融合,能够彰显数学学科的育人导向功能,对于育人目标的达成具有显著的正向价值。只有高质量、高水平的作业才能够确保作业的落实和实施。数学是小学阶段的基础科目,数学作业是学生巩固基础知识的重要手段。作业设计的成效不仅关系着学生的学习成绩,还会影响学生的能力发展情况。尤其是在“双减”背景下,有效的数学作业设计就显得更为重要,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巩固课堂所学内容,也能够在减轻学生负担的同时,助力学生能力素养的深化发展。

但是,當前的小学数学作业设计当中仍然存在着部分问题,包括作业设计碎片化、作业设计静态化以及作业设计单一化等问题,不仅作业设计内容和形式重复性较高,并且和现实生活、传统文化内容缺乏联系。与此同时,在传统的作业布置当中,很多教师由于深受应试教育思想理念的影响,总是通过布置大量的题目来帮助学生巩固课堂所学,不仅增加了学生的课后负担,也容易让学生产生严重的抵触心理。这样的情况不仅不利于“双减”政策的落地,并且也无法发挥作业的价值和作用。

因此,为了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减负提质,小学数学教师在作业设计的过程当中要从传统的书面作业当中挣脱出来,从原本的成绩提升朝着能力培养方面转变,以此促进学生知识应用能力的提高,同时,教师要将传统文化有机融入其中,设计生活化的作业内容,让知识学习不仅仅停留在书本当中,而是能够解决生活当中的问题,在彰显作业价值的同时,有效为学生的成长赋能。

一、传统文化视角下小学数学生活化作业设计的价值

1.有利于提升教学效果

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化推进的背景下,教师要加强学科教学同生活之间的联系,充分发挥实际生活对于学生学习的推动作用。与此同时,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曾言“生活即教育”。生活化教育活动的开展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参与数学学习的兴趣,继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在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积极性和主动性的同时,促进数学教学提质增效。

2.有利于传统文化的弘扬

在强调文化自信、民族复兴的今天,教师将传统文化有机融入教育教学活动当中,既是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也是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落实的应有之义。对于小学数学教学而言,教师不仅仅要引导学生学习数学知识,更加需要发挥自身的学科育人功能,引导学生了解我国的传统文化。传统文化体现在日常生活当中点滴小事上,通过生活化作业的设计,教师能够立足生活实际,找到传统文化与数学学科相契合的点,挖掘教材中潜在的传统文化因素,引领学生在作业完成当中,提升自身的数学文化素养,在此基础上实现对于传统文化的弘扬和传承。

3.有利于综合能力的提升

随着“双减”政策的出台和颁布,基础教育要落实减负、提质的要求。因此,在进行家庭作业布置的时候,教师需要设计更加具有趣味性,同时形式也更为多元化的作业,在契合学生认知的基础上,调动学生参与作业完成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引导学生自主参与到作业的完成和探究当中。通过传统文化视角下生活化作业的设计,学生能够有效挣脱应试教育以及书面作业的束缚,让教学目标从原本的成绩提升朝着能力培养转变,促使学生在传统文化的熏陶和感染下,从生活作业当中找寻数学文化、生活经验之间的联系,从而在实践当中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

二、基于传统文化的小学数学生活化作业设计原则

一是要考虑典型性原则。在传统的题海战术下,教师往往会布置大量的作业来帮助学生巩固课堂所学,而忽视作业选取的典型性,这不仅会徒增学生作业完成的负担,还会让学生产生严重的抵触心理。因此,以生活教育理念为引领的生活化作业设计,需要从典型性原则出发,摒弃题海战术,在深入研究教材的基础上,挖掘教材当中有关于传统文化的内容,在此基础上选择具有代表性的题目,精选作业习题,尽量减少重复性作业,避免机械化、无意义的练习内容,在有效减轻学生学习负担的同时,提升作业的质量。

二是要考虑层次性原则。对于不同的学生而言,其学习能力也是不一样的。这就需要教师在设计作业的过程当中,能够考虑到不同学生的认知水平,设计具有差异化、层次性的作业内容,确保班级当中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够参与到作业完成当中,让学困生“吃到”,让中等生“吃好”,让优等生“吃饱”。值得一提是,在生活化层次性作业设计的过程当中,教师也要充分尊重学生的实际情况,让学生能够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选择想要完成的内容。

三是要考虑发展性原则。传统文化视角下,小学数学生活化作业的设计要始终围绕着学生能力素养的发展来展开设计。在这样的情况下,作业的设计就不能够仅仅局限在书本当中,而是要延伸到课外内容,有机融入传统文化等内容,在进一步丰富作业内容的过程中,增添作业的趣味性,最为关键的是,传统文化等内容在作业设计当中的融入,可以进一步拓展作业设计的深度,引领学生在作业完成的过程中实现更为全面的发展。

三、传统文化视角下小学数学生活化作业设计策略

1.挖掘文化元素,增强作业趣味

对于处在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为了进一步激发和调动学生参与作业完成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实现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在作业设计的过程当中,教师要立足学生的实际生活,深入挖掘其中的传统文化元素,在增添作业趣味性的同时,让学生在知识学习当中感知传统文化的魅力。

在教学《年、月、日》这部分内容的时候,在学生掌握年、月、日这些时间单位之后,笔者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设计了“认识年月日”的作业内容,让学生在课下结合本单元所学的内容,以及年月日和传统节日的知识,完成关于我国传统文化视角下“年月日”的小报。在这个过程当中,学生纷纷发挥自己的美术能力,一笔一画、认认真真编排了自己的小报。学生交上来的作业清楚展现了自己对于年月日的认识,比如,有的学生作业作品当中展示了我国传统文化当中的“年”分为“平年”和“闰年”,“月”又分为“大月”“小月”和“特殊月”。通过上述作业内容,教师不仅增添了作业完成的趣味性,也能够让学生静心思考,学会在生活中探索、发现数学的奥秘,更为重要的是,教师将数学传统文化有机渗透到年、月、日知识的学习中,能够引领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真正受到文化的影响,产生文化共鸣,实现社会文化和数学文化之间的互动。

2.融入传统文化,深化作业价值

在生活教育理念引领下的小学数学生活化作业设计过程中,教师需要在教学内容的基础上选择贴合学生实际生活的作业内容,引领学生在自主探究当中,发现问题、总结问题,在活化学生思维的同时,夯实学生数学素养提升的基础。教师将传统文化有机融入数学作业设计当中,不仅能够丰富和充盈作业设计的内容,更为关键的是能够帮助学生在作业的完成当中感知传统文化的魅力,从而促进自身的成长。

比如,在教学“10以内数的大小比较”这部分内容之后,学生其实已经能够掌握了怎么对“数”的大小进行比较。但是,为了使得学生能够将所学的知识灵活运用在生活当中,并且更为深入理解在生活当中如何比较事物的大小,笔者在作业设计的过程当中,联系课堂所学内容,设计了“生活当中比较大小”的探究型作业,让学生在课下去阅读“孔融让梨”这个故事,结合孔融让梨的故事感知生活当中事物的“大小”,并且在下次课堂当中谈谈自己如何比较事物的大小。通过上述作业,课堂教学的内容得到进一步的巩固和延伸,更为关键的是,教师在作业设计中引入传统文化故事“孔融让梨”,让学生在完成作业的同时,能够学习到孔融身上谦卑有礼、尊老爱幼的良好品质,这才是作业设计的真正意义和价值所在。

再如,教学“圆的认识”这部分内容之后,为了进一步深化学生对于圆的认知,掌握圆的特征,真正在实践当中实现学以致用,笔者在设计作业的时候,能够联系生活当中的传统节日中秋节,让学生用圆规、直尺,精心绘制月饼的图案。学生在作业当中完成了一份份别出心裁的月饼创意图案,不仅进一步帮助学生巩固了关于圆的知识,更寄托了同学们对生活的美好祝福,感受到“圆”在中国传统文化当中的美好寓意,在增加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热爱之情的同时,真正实现了生活和数学的有机融合。

3.融入传统劳动文化,拓展作业深度

数学作为一门源于劳动实践的学科,是学生劳动精神、实践能力培养的有效载体。劳动文化是传统文化当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在优化小学生作业设计的过程当中,教师可以将劳动文化有机融入其中。因此,在小学生活化作业的设计当中,教师要积极融入劳动文化的内容,将数学知识与劳动教育资源有机融合在一起,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实践能力的同时,引领学生参与劳动,探究劳动当中的学问,感悟劳动的智慧,助力自身的成长和发展。

在教学完“比”这部分内容的时候,笔者在设计生活化作业的过程当中,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要求学生对日常家里做米饭时“水和米的比例”展开探究。在完成这个作业的过程中,学生可以结合自身情况,自主完成或者组成小组共同完成。在作业完成的过程当中,学生纷纷展开了尝试:有的学生在作业当中尝试将水和米的比例进行改变,蒸出了软硬程度不同的米饭;也有的学生在此基础上,根据自己家庭成员的饮食习惯,制作了“米饭提制作示卡”;还有的学生根据自己在探究过程的感悟,提出要节约粮食、拒绝浪费的建议。通过上述作业的设计,教师不仅使得学生对于“比”的认识有了更为深入的认知,在激发和调动学生作业完成兴趣的同时,彰显作业效能的,让作业完成不再是学生的负担。更为关键的是,学生能够在实践参与当中亲身感知劳动的不易,从而帮助学生提高劳动能力、形成劳动精神,从而引领学生在传统劳动文化的浸润下实现发展和进步。

4.文化引领实践,促进能力提升

在作业设计的过程当中,为了更好地落实减负、提质的要求,教师要不断创新作业形式,在丰富作业趣味的同时,促进学生在作业当中实现能力的发展和素养的提升。因此,在教学“对称、平移与旋转”之后,为了让学生发现生活当中的数学美,笔者以传统文化当中的剪纸作为作业设计的切入点,让学生去寻找生活当中的对称图形,并且将自己选择的图形完成剪纸作业,带到班级当中进行展示。通过该作业的设计,教师不仅增强了作业设计的趣味性和实践性,更为关键的是学生要想完成剪纸作业,就需要进一步学习传统文化当中的剪纸文化内容,在学习和实践当中丰富自身的数学知识,深化对于所学内容的认知,通过动手实践感悟生活当中的数学之美,从而提高自身的创新实践能力,促进自身的综合素养发展;另一方面,学生也可以在其中感受我国的传统文化之美,了解更多的数学文化,在激发学生文化自信心的同时,厚植爱国情怀,实现对于自身思想和观念上的正确引领,从而成长为更加优秀的自己。

总而言之,在新课程改革持续不断深化推进和“双减”政策有效落实的背景下,教师对于小学数学作业的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注重作业设计含金量的提升,更加需要实现减负提质的目标。在这样的背景下,教师在作业设计当中,要立足传统文化发展视角,促进作业设计内容的革新和优化,将作业内容和学生的实际生活有机融合在一起,在让教学过程更接地气的同时,也能夠让数学作业设计也更加富有趣味性,在调动学生作业完成积极性和主动性的同时,夯实学生的基础,让学生能够在轻松完成作业的过程当中,有效减轻自身的学习负担,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 董鸿武《基于单元教学的初中数学作业设计——以浙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二章“特殊三角形”单元作业设计为例》,《数学教学通讯》2022年第11期。

[2] 杨俏文《“双减”背景下优化初中数学作业设计的策略研究——以因式分解为例》,《中学数学研究(华南师范大学)》2022年第10期。

[3] 蒋小娟、彭正、卫卫《“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思与行——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用字母表示数〉单元作业设计》,《安徽教育科研》2023年第19期。

[4] 黄石英《“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作业设计分析——以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为例》,《中国科技经济新闻数据库 教育》2022年第11期。

[5] 陈明霞《“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策略——以苏教版四年级下册“图形的平移”为例》,《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22年第5期。

[6] 盛开喜《借双减之力,提教学之质——探究如何在双减背景下优化小学数学作业设计》,《世纪之星—小学版》2022年第5期。

猜你喜欢
生活化作业内容
初中生活化写作教学实践
内容回顾温故知新
如何让数学教学生活化
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初探
快来写作业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作业
主要内容
我想要自由
三十六计第七计:无中生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