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深圳市龙华区创新实验学校 叶志青
1.“日新盛德”校训蕴含的德性创新价值观。校训从为什么创新的角度,即创新动机和目的意义的正确性,训导学生遵循人类创新的伦理美德和行为底线,形成德性创新价值观。校训还训示教师铭记《大学》记载《诗》中的“周邦虽旧,其命惟新”,以“能近取譬,务实惟新”为教风,铭记《论语·雍也》中的“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2.“日新盛德”校训蕴含的教育创新伦理观。从学校办学层面解读校训,办学的“日新盛德”,是指学校教育通过理念、方式、内容、制度等全方位的反省、转变和改革创新,探索“立德树人”的新体系、新方法、新内容、新标准和高新技术,探索培养创新人才,实现对传统学校教育的超越性创新,全面实现教育质量达到适应社会和人的不同发展需求的中国特色世界先进的高水平状态,即教育现代化状态。创新实验学校将此状态的教育总结为“高新教育”,并以其为办学理念,提出以“温故知新、返本开新”作为办学思路。
1.创新的关键能力。从探究性学习力、创造性思维力和拓展性实践力三个维度评价学生创新关键能力。辨析性理解力、研究性洞察力、探索性联结力、内省性认知力、批判性思考力、发散性思维力、创制性想象力、独特性感悟力、发现性实验力、迁移性考察力、延展性物化力、原创性表达力等12 个指标作为评价创新关键能力的四级指标。
2.创新的必备修养。从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价值观三个维度评价学生创新必备修养。问题意识、变革意识、求真精神、冒险精神、创新宗旨、创新准则等6 个指标作为评价创新必备修养的四级指标。用问卷调查或谈话的方式完成对学生的创新必备修养和创新价值观进行评价。以创新价值观为例具体来说,从创新动机、创新对象、创新过程、创新成果等方面从道德品性判断值不值得创新。
1.素养化。评价知识转变为评价素养,即评价内容由单一评价学生知识掌握情况,转变为评价学生的关键能力、必备品格、价值观念和创新意识。传统的试卷笔试由标准化答题改为多考察真实情境下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必备品格、价值观念、创新意识的导向性考察,逐步形成知识、技能、能力、素养的螺旋式上升的评价素养化路径。引导学生学会学习知识的同时学会学习技能,进一步练“技”成“能”,由“能”上升为“素养”。
2.活动化。以活动的形式开展创新素养评价,让学生在趣味活动中不知不觉地扬长避短地参与评价,一定程度上推进学生个体个性化评价。评价活动化策略使评价形式由单一走向多元,再由多元走向人本。
3.课程化。评价的作用是激励,评价结果反馈、运用以及持续改进是评价激励的实施环节,也是增值评价的关键环节。如何实现增值?创新实验学校采用评价课程化的策略,激发学生进一步深度学习,从而实现增值评价和评价的增值。
1.语创未来。以汉语语言文字的创造性学习和创造性运用为原则设计活动评价内容,以语文与历史的学科融合为基础设计人文创新方面的活动评价内容。英语的E 创未来活动以英语的创造性学习为原则设计活动评价内容。
2.数创未来。以真实生活情境下问题的创造性解决为原则设计活动评价内容,以数学与科学(物理、化学、生物、地理和信息技术)学科融合为基础设计科学创新和科技创造性运用方面的评价内容。
3.艺创未来。以“想象力+”为原则设计活动评价内容,以音乐、舞蹈、戏剧、美术等方面艺术创作为载体设计评价内容。
4.动创未来。以“创新意识+体育精神”为主题设计评价内容,坚持技能训练与技能创新并举设计创编类运动评价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