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教育视域下高校教育管理体制改革探析

2024-04-14 22:10马翠凤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1期
关键词:终身教育学分理念

马翠凤

(广西警察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广西南宁 530028)

终身教育理念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如今已经成为全球教育领域的发展共识。党的十八大以来,构建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教育体系成为我国教育体系中综合改革的重要目标[1]。在终身教育背景下,高等教育作为终身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需要不断适应社会发展和学习者需求变化的挑战。高校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就是在此背景下提出的重要课题,改革的目的是为了适应社会发展对人才质量提出的新要求,提高高等教育的整体质量与水平,实现高校教育的现代化和综合性转型,加强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实现高校教育持续发展的目标。因此,本文从终身教育视域出发,探讨高校教育管理体制中不适应终身教育发展的问题,并从多个角度提出改革建议,希望能够对相关研究有所启示。

一、终身教育理念概述

(一)产生背景

终身教育(lifelong education)理念是1965年法国教育学家保罗·朗格朗(Paul Lengrand)提出的。这一教育理念一经提出,就受到了各个国家的关注与重视,随即在全球范围内快速普及并得到广泛认可。直至当今,终身教育理念仍然作为一个极其重要的教育理念在全世界广泛传播和践行,这有其历史发展的必然性。首先,经济发展的影响。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市场对人力资源的需求也发生了巨大变化。传统的阶段式教育模式已经无法满足新时代的人才培养需求,实现人力资源的持续更新和发展迫在眉睫。其次,信息技术革新的影响。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为教育提供了更加多元化的方式与渠道,人们可以通过各种途径获取专业化的知识和技能。终身教育的产生背景之一就是信息技术的发展与更新迭代。再次,经济、文化全球化的影响。全球化为人才的流动、知识的交流创造了更加宽广的平台,同时也增加了人才之间的竞争力,这使得人们更加注重终身教育。全球化的发展也促使人们不断学习和更新知识技能,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国际环境和市场。最后,教育制度变革的影响。教育制度变革使教育者需要与时俱进,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与素质,以适应新的社会角色和新的工作需求,同时还要对教育体系进行根本性的革新,以期产生一种全新的教育制度和教育理念,将社会、学校与家庭教育进行有机融合,优化受教育者的学习环境,终身教育是一种开放性的教育,能够满足人们长期学习的生存发展需求[2]。

(二)内涵界定

虽然学者对终身教育概念的理解各有侧重,但有一点是一致的:终身教育是个体一生教育与学习的总和,包含各类正规教育、非正规教育与非正式学习[1]。也就是说,终身教育是指人无论处在人生的任何阶段,都要不断地学习、培训和发展自己的能力与技能,以不断适应社会和经济的发展需求。它与传统的教育模式不同,不是只在特定的时间段内进行,而是贯穿人的一生,同时教育方式也不是固定的,既包含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又包含正式教育与非正式教育,其根本目的是满足社会发展和个体自我完善的现实需求。因此,终身学习理念有两个核心:第一,持续学习。终身教育强调学习不再受限于年龄、身份等因素,受教育者可以在不同的阶段持续地学习新知识,丰富自己的知识系统,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第二,多样化与个性化。终身教育理念下,受教育者可以学习不同学科和领域中的知识与技能,可以采取自己喜欢的学习方式和方法。此外,受教育者的学习目标也是多元化且应该被尊重的。

(三)现实意义

终身教育理念的提出对人类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首先,有助于帮助人们更好地适应社会经济与技术发展的步伐。随着科技进步,各国之间的竞争更加激烈,专业知识与工作技能的更新速度越来越快。终身教育能够帮助人们从容地应对各种竞争,更好地适应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变化。其次,有助于提升个人学习和工作的核心竞争力。终身教育可以帮助个人通过学习,不断丰富专业知识,开阔知识眼界,提升专业技能,增加在职场和学习中的核心竞争力,以获得更好的职业发展机会和学习进步空间。再次,有助于实现个人的自我价值。终身教育理念能够提升个人对教育、学习的认知及自主性,通过不断学习提升,个人的综合文化素养及能力都能够得到有效地提升,从而促使其在工作、学习及生活中都能发挥自己的优势与长处,实现自我和社会价值。最后,有助于推动全民教育的普及。终身教育不局限于学生和从业人员,还涵盖了整个社会的所有人,受教育不再是学生和企事业单位职员的专利,普通民众不再有任何受教育的门槛,这不仅可以促进全民教育的普及,还可以提高人们的综合素质和文化水平。

二、高校教育在终身教育体系中的作用及定位

(一)作用

高校教育在终身教育体系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作为学习与工作两者间切换和衔接的重要阶段,高校教育对学生综合素养与能力的培养有着关键作用,在终身教育体系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具体表现为:首先,为学生提供多元化的学习机会。高校教育提供了各类专科、本科、研究生及继续教育学位课程,能够满足不同年龄段、不同层次人群的学习提升需求,此外高校丰富的教育教学资源也为学生多元化的学习提供了强大的支持与便捷性,使学生能够自主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路径和方法策略。其次,高校教育能够提升个人专业素质和职业技能水平。高校教育不仅使学生在学科知识上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学习,还能为学生提供更加多元化的学习渠道和实践机会,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强学生未来的职业竞争实力。再次,高校教育能够赋能继续教育。高校教育在职场人员继续教育方面也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短期集中培训,使专业的职场人士的职业技能与学历得到有效提升,如通过学习取得在职硕士、博士教育的机会等,以此帮助职场人士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及自我提升的需求。最后,助力推动科技进步。高校教育是科学研究的重要阵地,有助于推动科技进步,提升学术研究能力,其科学研究成果可以为国家和社会发展提供技术支持和智力支持,促进国家经济与社会的快速高效发展。

(二)定位

1.纵向联合:高校是终身教育的重要场所之一

终身教育的普及给每个人的生活都带来了巨大的变革,无论是在生活、娱乐、工作还是学习方面,个体都已经逐渐拥有了更为明确的规划。终身教育体系是一个纵向联合的整体,包含了个体一生中的所有阶段[3]。终身教育需要为每个人在不同时间段、不同环境下提供学习的机会。因此,终身教育体系囊括了学前教育、初级教育、中级教育、高等教育以及成人教育、继续教育、老年教育及其他各科类型教育。其中,高校提供的高等教育是终身教育体系中非常重要的一环。高校作为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摇篮,担负着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任,有着比其他各类教育更加丰富、强大的教育力量,能够为终身教育体系提供丰富的教育资源和技术支持。同时,高校也开始凭借自身的资源优势为社会提供教育服务,以此作为对市场的回应。在此过程中,高校和终身教育之间的每步骤都得到了紧密联系。因此,高校已经成为人们学习知识、实现终身教育的重要场所,同时,高校的纵向联合也是完善终身教育体系构建的重要环节。

2.横向统筹:高校为个体的全面发展提供统筹

终身教育体系中的横向统筹也同等重要,这意味着终身教育体制的全面性。全面性不仅包括知识和技能的教育与培训,还包括品德、公民素质和其他能够促进人们全面发展的教育。作为当前最前沿的思维教育理念,终身教育不仅重视个体自我提升,也包括接纳社会发展的必要性。终身教育教授人们的不仅是知识和技能,还包括社会生存法则、道德品质等多方面的内容。个人想要实现自己的理想,进入高校学习将是很好的选择。高校是知识的聚集地,汇聚着各个专业领域的专家和学者。同时,高校之间的合作交流,是促进教师的终身教育的重要路径,也能为更多的学生提供良好的知识交流探讨的机会。高校不仅承担着实行继续教育、成人教育和其他各种类型教育的使命,而且也是我国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总之,通过横向统筹,高校可以真正地帮助个人得到全面的发展。

三、当前高校管理体制中存在的不利于终身教育发展的问题

(一)落实终身教育理念相对滞后

中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开始于20世纪末,至今已有20 多年的发展变革历史,期间取得了很多突破性的成绩与进步。国家对教育管理的权力不断下放,使得地方政府对高校教育管理体制的变革与创新有了更多的自主权,从而能够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给出合理的指导性意见和建议。然而,中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的整体创新发展步伐仍然呈现缓慢态势,其根本原因在于中国教育管理理念的相对滞后,与国际教育管理理念存在脱节[4]。以终身教育理念的倡导为例,如前所述,高校是实施终身教育的重要阵地之一,但当前高校教育管理体制没有明确倡导、树立和发扬终身教育理念。受教育功利主义、实用主义等消极因素的影响,教育的理念偏差和价值取向偏差使得人们更加重视短期的物质利益的获取,而忽视了人的全面发展,忽视了终身教育理念中“四个支柱”——“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生存”——能给人的一生带来的真正财富。

(二)教育管理方式偏于单一、僵化

近些年,国际上教育发达国家的进步明显,其教育管理理念和模式也相对先进,相比之下,我国高等教育不仅管理理念相对滞后,而且管理模式也较为单一且僵化。中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的创新改革发展进度缓慢,高校对教育管理体制创新改革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缺乏足够的认识,因此也没给予足够的重视。比如,由于高校教育管理体制中的各项规章制度大都是参考行政管理的模式制定的,所以使得部分制度难以与自身发展实际情况相契合;在管理制度的执行与落实上存在拖延、随意及流程繁冗的问题,使得整体的管理效率低下,也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高校教育管理体制发挥其实效性[5]。此外,长期采用单调僵化的教育管理方式,导致高校对此形成了适应惯性,使得高校缺乏开展管理体制改革创新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终身教育的教育理念不仅要求教育的各个阶段形成纵向联合,也要求教育系统内部形成“上情下达、下情上传”的畅通渠道,以保障终身教育各项举措能够及时有效实施。这些管理方式的不科学、不合理之处,都严重影响了终身教育理念在高校的普及与应用,更不用说在全社会的广泛传播。

(三)教育监管机制还不完善

教育管理的决策执行及监督是管理体制发挥其效用密不可分的因素,三者协同为管理体制的创新与改革工作快速推进发力。从现实的监管角度来看,中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存在监督机制不完善的现象,这也直接影响了其创新改革发展的速度与实效。监管督查工作的缺失,使高校教育管理缺乏有效的监督,导致教育管理中的决策和执行工作难以落实,从而最终导致中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创新发展的步伐缓慢。高校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缺乏有力监管与督查的根本原因体现在:一方面,高校监管机制不完善,相关监督理念及监督细则落后,影响了对高校教育管理体制建设的监督保障效果;另一方面,高校教育管理监督缺乏专业且强有力的组织团队支撑,导致监督力度及力量薄弱,无法真正对教育管理的决策与执行起到实际的监管督查效果。毋庸置疑,高校管理监督机制方面的不完善和不健全,势必会使终身教育理念在高校教育中的全面普及和深度融入面临诸多阻力,需要从根本上予以解决。

四、终身教育视域下高校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策略

(一)树立终身教育理念

理念先行,行稳致远。基于终身教育视域推行高校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必须转变教育观念。突破传统教育思想的枷锁,是开展高校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首要任务,因此高校管理层必须树立终身教育理念,以此促进教育体系的转型升级和高质量人才的培养。首先,高校要积极宣传与推广终身教育理念。通过宣传、推广、举办相关活动的形式,向高校师生及社会人士广泛传播终身教育理念,提升社会对终身教育的认知和重视程度。其次,高校要进行必要的规章制度设计。高校应当考虑在制度建设上引入终身教育元素,例如建立终身学习档案、开设合适的终身学习课程等,以此完善终身教育制度与施行标准。再次,高校要构建独特的招生计划和培养模式。在招生和培养方面要立足学生的需求,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人发展规划,注重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和素质,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支持终身学习和发展的机会。从次,提供终身学习的资源和平台。高校应当为广大校友提供参与继续教育和培训的机会,建立校友智库,开展培训、讲座、研讨会、交流活动等,以满足校友不断提升自身素质和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最后,融合多种教育资源。高校应当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和现代信息手段,优化并丰富终身学习资源库,形成在线课程、开放课程、教育培训等多种教育资源的融合和互动效应,推动高校教育与终身学习的有机融合和发展[6]。

(二)建立学分银行制度

建立高校学分银行制度是支持终身教育的一项重要举措。这一制度可以为广大学生和校友提供更加个性化的教育、培训和学习机会,同时也可以帮助高校优化课程设置和管理,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7]。第一,制定相关政策。高校应当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政策文件和管理规定,界定学分银行的管理范畴和主体责任,明确学分认定、转移的标准和程序、运营模式和技术标准等。第二,建立学分银行信息平台。高校应当建立学分银行信息平台,整合各类学习资源和学分认定信息,为学生和校友提供方便快捷的学分查询、转移、认定和计划编制等服务功能。第三,推行课程与学分体系改革。高校应当通过课程改革和学分制度改革,加强对学生个性化需求的关注和支持,建立更加灵活、多样的课程设置和学分认定机制,让学生按照自己的兴趣和发展需要选择和学习课程,并且在合法范围内随时转移和认定已获得的学分。第四,实现资源共享与合作。高校应邀请各类专业机构和企业合作,借助其网络、资源和教学经验,拓展高校学生的学习领域和发展路径,为学生提供更具实践性、职业性的学习和培训机会,并通过学分银行的管理和支持,将学生取得的学分有效转化为相应的学历和学位资格。第五,实施跨地区、跨院校的学分转移认定。高校应当与其他高等教育机构开展学分认定和转移的探索与实践,支持学生跨地区、跨院校的学分转移和认定,提高高等教育的机会公平性和跨界合作效能。

(三)提升教育管理透明度

在终身教育视域下,高校教育管理体制的改革需要着重提升教育管理透明度,以建设透明的高校教育管理体系,为学生提供更优质、更灵活的教育资源和服务。第一,建立信息公开制度。高校应当建立信息公开制度,公开教学、科研、管理等方面的基本信息,通过公开的方式,增强公众对高校的信任度,提高社会监督的效果。第二,实现教学资源共享。高校应当推行教学资源共享机制,通过互联网技术和数字化管理手段,实现校内各学科之间和校际间的教学资源共享,为广大学生提供更加广泛的学习机会。第三,加强教学评估和监控。高校应当加强对教学过程的评估和监控,通过建立权威的评估机构和评估指标体系,对教师教学质量进行评估,以确保教学的质量。第四,推进学籍管理信息化建设。高校应当加快完善学籍管理信息化系统,加强对学业、进度、成绩等信息的管理和使用,提高学籍管理效率和管理透明度。第五,引入社会监督机制。高校应当引入社会监督机制,加强社会监督,建立公开透明的学术道德和学科建设评估机制,借助社会舆论和公众监督,有效提升高校教育管理透明度和社会质量监督效能。

(四)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

在终身教育视域下,高校教育管理应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提供更加先进、便捷、高效的教育服务。第一,建设信息化课堂。高校可以借助信息技术手段,建设虚拟课堂、网络互动平台等,实现远程互动式教育,打破学习交流的时空限制,使学生和教师能够随时随地进行教学和学习交流。第二,提高在线课程建设水平。高校可以借助信息技术,把课程转换成在线形式,提高在线课程建设水平,并加大在线课程的培育和宣传力度,使其成为高校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三,推广数字化教材。高校可以利用数字化技术对教材进行编写、编辑、出版和传播,提高教材的质量和使用率,最大地发挥教材的教化作用,同时推动教材数字化发展。第四,建设智慧校园。高校可以通过建设智慧校园,集成各种信息化设施和服务,优化校园服务,提高管理效率。智慧校园可以帮助师生更加便利地获得教学和生活所需的信息和资源,提高高校的整体管理水平和服务水平。第五,开发在线学习社交平台。高校可以建设在线学习社交平台,打通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空间,提供相关服务,以便更好地满足终身学习的需求。同时,这样的社交型学习平台也能为教育管理体系提供在线学习的数据来源和学习反馈,从而更好地调整管理措施[8]。

(五)完善高校终身教育体系监督机制

在终身教育视域下,高校教育管理要充分重视监督机制的价值,加强对高校终身教育体系的全方位的监督和管理,以确保教育质量和服务效果。第一,建立终身教育质量评估机制。高校应该建立终身教育质量评估标准,对高校终身教育体系进行评估,并通过评估结果对高校进行排名和评级,以提高高校终身教育管理水平。第二,加强高校终身学习数据统计和分析。高校应该加强对高校终身学习数据的统计和分析,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以及不同方面对高校终身学习服务和效果进行评估。第三,加强高校终身教育信息公开制度建设。高校应该积极开展高校终身教育信息公开工作,公开高校终身教育服务的质量、成本、效益和管理情况等方面的信息,让学生和社会公众真正了解高校终身教育,帮助广大学生及受教育者培养终身学习的意识,促进社会人才素质的提高。第四,建立终身学习就业咨询服务机制。高校应该建立终身学习就业咨询服务机制,帮助学生更好地规划职业发展,提供职业竞争力提升的建议。第五,教育部门加强高校终身教育管理指导和监督体系建设。教育部门应该加强高校终身教育管理指导和监督体系建设,对高校终身教育体系的调查和监督力度进一步加强,强化高校管理体系的全程式、全方位的运营管理。

五、结语

随着社会快速变革和终身教育理念的深入实施,高校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已经成为当前必须面对的重要任务。围绕终身教育的要求,高校教育管理体制必须不断改革和优化,以保证教育质量的不断提高和教育效益的进一步提升。这一过程不仅需要政策层面的支持和引导,还需要高校自身不断总结和创新,加强制度和组织的建设,在高校教育管理中贯彻终身教育理念,确保高校教育管理与时俱进,具有更高的适应性和创造性。总之,高校教育管理体制改革是推进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领域,也是实践终身教育的必要路径。只有不断推进改革,建立科学高效的教育管理体系,才能逐步实现高校教育的整体发展和终身教育体系的健全和完善。

猜你喜欢
终身教育学分理念
建筑设计应对低碳理念的相关思考
如何用学分币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
终身教育学院(老年大学)
学分美食
慕课让终身教育变为一种现实
浅谈中西方健康及健康理念
斯皮尔伯格为什么要历时33年修完学分?
颈部淋巴结超声学分区
用公共治理的理念推进医改
中医理念的现代阐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