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分课堂在民办高校创新创业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探索

2024-04-14 15:28:35广东理工学院叶运黎
广东教育 2024年1期
关键词:民办高校知识点课堂教学

文/广东理工学院 叶运黎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青年学生富有想象力和创造力,是创新创业的有生力量。[1]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创新型人才队伍培养,立足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强调高校要突出实现创新创业的教育改革目标。2015年以来,国家发布了多项与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相关文件和配套措施。随着高校近年来不断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大学生全面发展尤其在创新创业上取得了显著进步,但是一些问题也值得高校和创新创业教育工作者思考。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大学生的个性特点越来越凸显,传统的教学模式存在活力不足的现实情况,创新创业理念没有紧贴时代发展步伐,与社会发展实际相脱节,与学生所学专业紧密性不强,教师的创新创业教学能力适用性不凸显,这些现存问题亟需解决。作为创新创业教育,必须要掌握新技术、新理念、新方法,要紧密结合区块链、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数字新技术的最前沿,结合学生成长规律和个性特点,针对学生所学专业优化教学方法和实践环节,优化教学手段助力民办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提升创新创业课程的科学性、系统性和实用性,加快构建高质量应用型人才培养新格局。

一、对分课堂模式的内涵及实践价值

(一)对分课堂的内涵

2013年10月,对分课堂这一教学改革模式被复旦大学张学新教授首次提出,强调将课堂进行对分,一半教学时间由教师讲授,另一半教学时间由学生讨论。对分课堂在具体上分为当堂对分和隔堂对分两种模式,这两种模式从核心上看都是将教学时间一分为二,一半时间由教师讲授相关理论知识,但是不穷尽教材内容,另一半时间通过小组合作讨论方式交给学生。当堂对分和隔堂对分在教学设计上存在显著区别,当堂对分在时间上体现的是将教师的教授和学生的思考进行合理错开,隔堂对分是将教师在课堂上提出的问题,结合自主学习,充分利用课后时间与同伴进行交流探讨,在小组合作讨论的过程中进行深化理解所学知识点。与其他新型教育模式不同的是,对分课堂在前期不需要投入太多时间精力,可谓是一种经济、实用、值得快速简单推广的课程模式。[2]对分课堂的创新之处在于将教师讲授和学生讨论进行有机错开,让学生能有充分时间进行自主学习和充分讨论,得以实现个性化的内化吸收的教学目标。根据对分课堂的教学时间逻辑,可以分为讲授、内化吸收和讨论三个阶段,简称为PAD课堂。学者理论研究和教学实践表明,对分课堂强调凸显师生之间的互动教育,为了实现对分课堂的教学模式,教师要适当缩短课堂教学时间,从而营造高效的理论教学结构,民办高校大学生的实践能力突出,侧重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因此要求在教学过程中更加突出实践能力培养,对分课堂在民办高校创新创业课程教学中应用,能够满足民办高校人才培养目标,教学重点搭建创新创业理论知识体系,通过内化吸收促使学生主动思考从而消化掌握理论知识体系,通过讨论内化吸收进而返回课堂再进行合作研讨,发挥学生课堂教学主人翁的角色。

(二)对分课堂模式的实践价值

结合传统讲授式教学和讨论式教学的融合升华,对分课堂在系统设计弥补了传统教学模式的不足之处,实现教师的讲授与学生的学习有效融合,对分课堂教学模式突出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主动参与教学、小组探究合作和答疑解惑综合等多项能力提升,体现了教师的情景式教学、过程式教学和合作反馈评价教学的构建。对分课堂教学模式破除了传统以讲为主的填鸭式教学方式,革新了学生被动接收知识的陈旧教学现状,大大提升了课堂的教学效率,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过程的引导作用,彰显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性地位,是课堂教学更加适应时代发展。

第一,对分课堂教学模式适应互联网时代发展要求。随着互联网技术不断繁荣发展,互联网技术在各行各业实现了有机融合,可以说现在就是互联网产业时代,但是民办高校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还存在知识理论体系脱离时代发展的现实情况,与此同时,党和国家强调要建设创新型国家,大力推进创新创业教育,民办高校在开展创新创业的教育过程中,创新创业资源匮乏和管理体系陈旧的问题与创新创业教育的课程特点背道而驰,对分课堂教学在创新创业课程中的运用恰到好处。

第二,对分课堂教学模式与教学改革相吻合。针对当下高校教育教学中存在问题,对分课堂的教学模式通过课堂对分提升学生的自主性和探究性学习。当前,在高校中尤其在民办高校中运用对分课堂的教学案例尚少,因此在民办高校的课程教学中融入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具有创新价值和实践意义。

第三,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具有很强的可推广性和实践性特点。区别于传统的教学模式,凸显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也有别于翻转课堂、MOOC和微课教学模式,对分课堂可以充分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在资金和精力上都不需要高校重复建设,在很大程度上节省了高校的资金、资源等方面的建设。对分课堂可以运用到不同高校、不同专业的课程实践当中,对于民办高校创新创业课程建设更是有莫大的帮助,提升创新创业课程教学质量,提升大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二、对分课堂助力民办高校创新创业课程的价值意蕴

对分课堂通过教与学的合理设计,推动教学实现“以教为主”向“以学为主”的根本性转化,对分课堂助力民办高校创新创业课程建设带来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课堂,体现出权责对分的核心教学理念。在以学生为主的教学设计影响下,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得到了显著提升,教师的职业认同感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得以发展,师生之间和生生之间的关系得以良好塑造,为数字新技术背景下的创新创业课堂建设提供了时代路径。

(一)培养了学生的创新创业核心素养

传统的课堂教学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掌握,对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塑造相对较为薄弱,集体教学和因材施教的矛盾一直是难以攻克的问题,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长期难以得到根本性落实,教学上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问题一直是课程教学中重点研究问题之一。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应运而生,运用科学系统的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助力民办高校创新创业课程教学十分必要,对分课堂的讲授、自学、研讨、答疑的过程实质上就是理论和实践的有机融合,尤其对于创新创业课程而言,要更加突出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育,重在创新创业实践,而创新创业理论重要性相对较弱,对分课堂在创新创业课程教学中运用就实现了理论向实践的融合,有利于学生创新创业核心素养的培育。教育是人的灵魂的教育,而非理智知识和认识的堆集。[3]通过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创新创业课程教学目标得以充分体现,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以充分调动,切实增强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综合素质能力,成长为创新型国家的建设者。

(二)构建了师生、生生之间良好的团队合作关系

在创新创业课程中运用对分课堂,教师实现了从课堂“独角戏”转变为课堂引导者的角色转化,课堂以学生为中心,在师生之间建立起平等对话、探讨交流的新的教学模式,形成教学的良好氛围。对分课堂所倡导的课堂文化,实质上就是创造教学主客体之间平等交流与合作沟通的有效渠道,不仅是教育主体之间体现的简单语言交流,更是教育主体之间各自向对方精神世界的敞开和彼此接纳。[4]创新创业课程强调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团队合作,对分课堂构建了师生、生生之间良好的团队合作关系,学生通过教师在知识点的引导,将课堂的主体交给学生,学生在团队合作中培育创新意识、团队意识,提升实践能力,在创新创业学习共同体的良好氛围之中,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向一个目标共同努力钻研,学习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意识,营造良好的课程学习氛围。

(三)增强了教师在创新创业课程上的教学系统设计

基于对分课堂教学方法开展创新创业课程教学,一半的教学时间由教师讲授,另一半的教学时间交给学生独立研究性探索学习并进行小组探讨。对于教师教学而言,教师只需要把握创新创业课程理论知识体系的主干部分,聚焦创新创业教育前沿知识,集中精力讲授创新创业知识重难点,简单知识点可以交由学生自学掌握,教师实现减负赋能,能够集中更多精力在课程教学系统设计上,有利于提高课程教学效果。对于学生而言,掌握创新创业课程知识体系之后,能够有大量时间运用到创新创业实践能力培育上,充分发挥民办高校大学生实践性强的学生特点,学生的创新思维进一步拓展。另外,课堂上师生之间的良好交流互动,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求知欲,也能通过学生的提问倒逼教师提升现有的课程理论水平和教学能力。如此一来,师生之间由传统的教与学的对立面转变为教学合作伙伴关系,民办高校创新创业课程实现了教学系统设计。

三、民办高校创新创业课程的对分课堂设计

作为公共必修课,创新创业课程呈现出很强的时代性、实践性的课程特点,是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精神的先导课程,但是民办高校创新创业课程较为新颖,课程的重视程度还有待提高,课程教学过程中也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等现实问题,需要通过系统化的教学模式改进课程教学设计。作为本土化的对分课堂教学理念,坚持以大学生为主体,通过教师理论引导和学生实践研究开展对分课堂教学,实现民办高校创新创业课程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一)合理的教学时间分配

对分课堂主要分为当堂对分和隔堂对分两种模式,当堂对分较为适用于内容简单的教学,隔堂对分主要适用于相对复杂的教学内容,创新创业课程教育可以多运用隔堂对分,适合学生在课堂学习创新创业理论知识体系后,通过创新创业实践进一步运用理论知识。教师可以在课程开始的前一天发布讨论主题,配套发放相应的学习资源,通过班级群或是小组研讨内化吸收知识点,对于晦涩难懂的知识点可以提前通过班级群实施反馈。课中,教师对于学生反馈的重难点进行针对性讲授,精简授课时间与内容,让学生集中精力在短时间内迅速掌握知识点,实现高效学习的目标。课后,在下一次上课前通过小组讨论不断深化掌握知识点,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具体问题,再进一步反馈,第二次课程可以开展研讨交流教学。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要把握课前、课中、课后的教学时间分配,尤其要注重课堂教学时间的把握。

(二)合适的教学问题设计

知识内化吸收的重点在于完成课后作业和实践安排,对分课堂要求学生探讨完成的问题设置显得至为关键,太简单学生轻而易举完成达不到学习效果,太难学生完成不了会丧失学习兴趣。因此,教学问题设计显得尤为重要,设置讨论问题要充分考虑学生学情和专业特点,强调运用系统科学的方法,综合运用创新创业知识体系解决专业问题,实现创新创业与专业教育的有机融合,增加学生知识内化于心的深度广度。例如,针对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在创新创业课程问题设计中,要综合运用云计算等计算机新技术,探讨计算机新技术在社会生产生活当中的运用,紧密结合所学专业知识,可以开展以专业为依托的创新创业竞赛活动作为课程考核指标。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针对不同学生可以设置3个难度等级的问题,根据学生的学情安排问题给学生,并逐步由易到难,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得以进步。

(三)合理的分组结构设置

对分课堂教学注重知识内化吸收,学生以分组讨论的方式完成教学任务,因此合理的分组结构设置对于学生掌握知识点十分必要。倘若让学生自由组队,多以关系好的或是同宿舍的同学组为一个小组,分组的合理性难以保障。要想实现合理分组,教师要充分掌握学生的情况,根据学生学情、知识结构、性格特点,结合个人意愿进行综合考量分组,一般建议4-8人为一组,不宜过多,也不能太少,过多必然导致有的组员不参与研讨,过少也会出现讨论不够深入具体等问题。以4人一组为例,可以按照成绩优、一般、较差三个结构进行搭配,结合学生的性格特点,在小组成员相互平等交流的前提下积极开展讨论交流,成员之间互相取长补短,进行头脑风暴。课堂小组讨论环节用来实现一些更高级的教学目标[5],小组成员要建立团队责任意识,以小组的团队合作积极准备讨论,小组成员的结构合理会进一步推动教学目标的实现。

(四)系统的反馈机制建立

有效的反馈机制是学习效果的助力器。对分课堂教学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都强调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课前自主学习、课中分组研讨、课后总结讨论,在其中一个阶段遇到的某一问题如若得不到解决,学生的学习兴趣就极易被降低。因此,教师在课堂上要及时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给予解答,课后也要及时建立反馈机制,可以通过线上或是下次课程教学适时回答学生遇到的难题。例如,广东理工学院在大学生创新创业与就业指导课程考核中,以创新创业项目书作为期末考核作业,学生综合运用了创新创业知识并结合自身专业知识,撰写了创新创业项目计划书,很多问题在撰写的过程中会出现,这个时候就需要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使学生在撰写中遇到的难题得以解决。

(五)适时的教学主体转变

对分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主体,强调学生要从被动灌输的角色转变为主动求知的主体性角色,教师的角色要及时转变为引导者角色。应用型民办本科高校的学生呈现基础较差的整体学情,教师也多注重基础理论的细致性讲授,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也多以基础理论知识点讲授为主,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相对较弱。在对分课堂教学模式的要求下,教学主体的转变要求教师转变以往的教学角色,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要更加突出重难点讲授和启发式引领,引导学生课前预习,注重课上指导讨论,注重课后反馈督促,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自主性,促使学生主动在课后巩固知识点,针对自身知识点的薄弱点反馈给教师。

四、结语

真正创新创业教育是全面挖掘大学生的潜力,通过自身能力求知探索的活动过程,重点在于创新思维和创业实践能力的培育。创新创业课程教学采用对分课堂新教学模式,能够给予大学生独立思考和自主探索的时间和空间,开展启发式教学,帮助大学生实现知识能力提升和实践能力拓展的双发展。创新创业课程不仅能够帮助大学生在职业生涯发展中得以客观认识,也能帮助大学生提升自身综合素质。对分课程教学弥补了填鸭式教学的弊端,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机会激发自身潜能,培养勇于创新、善于合作、全面发展的良好素养,符合新时代素质教育的发展要求。

猜你喜欢
民办高校知识点课堂教学
一张图知识点
一张图知识点
第四页 知识点 歼轰-7A
关于民办高校人才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研究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关于G20 的知识点
浅谈民办高校中的人才培养模式
对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散文百家(2014年11期)2014-08-21 07:17:04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导入法
散文百家(2014年11期)2014-08-21 07:16:56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
中国火炬(2014年4期)2014-07-24 14:2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