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浪潮下科技期刊编辑的必备技能及能力提升策略

2024-04-14 10:11刘惠琴
天津科技 2024年1期
关键词:科技期刊学术期刊

郑 莉,刘惠琴

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中国肿瘤临床》编辑部 天津 300060

人工智能技术(AI)的起源可以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经历了多次发展和变革,如今已经被广泛应用于计算机、制造、交通、医疗、教育、安防等多个领域,包括学术出版。2017年,国务院发布了《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1],将人工智能发展提高至国家战略高度,指明了人工智能在学术期刊发展中的应用方向,表明了深度融合AI是期刊发展的趋势。2019年4月,国际科学技术与医学出版商协会(简称STM)发布了《STM出版2022技术趋势》,其口号是“Entering the AI Era, Creative Humans & Smart Machines(跨入人工智能时代,创新人与机器的智慧融合)”。2022年底,OpenAI的大型语言生成模型ChatGPT上线后引爆网络,它拥有流畅对话、编写代码、阅读文献、撰写报告等能力,将人机对话推向了新的高度,深刻影响了人类的生活和工作[2]。

人工智能技术的兴起向出版行业输入了语音图像识别、自然语言处理、机器学习等高精尖技术,有效推动了出版产品、出版服务、内容传播形式的革新,使出版产业全方位智能化[3]。面对出版行业的智能化变革,科技期刊应深入掌握人工智能的技术特征与发展趋势,充分理解AI的利弊,主动调整编辑职业素养的培养目标、理念与方法,打造复合型人才队伍,进而带动整个行业的转型升级。

1 人工智能对期刊出版的影响

目前,人工智能技术的使用已逐步渗透到学术期刊的选题策划、组稿、约稿、审稿、编辑、排版、校对、宣传等各个工作环节,传统的期刊编辑模式正悄然发生变化[4]。人工智能可以使很多流程实现自动化,彻底改变目前过度依赖人力的环节,使其变得更为简单、便捷。

1.1 对选题策划的影响

学术期刊的组稿、发稿标准和重点选题主要通过选题策划来确定,该环节对于实现学术期刊的功能具有核心作用。

借助人工智能技术,分析和挖掘科技期刊中的数据,捕捉相关领域的热点和难点问题,通过智能工具,自动生成可视化图表,为选题策划提供有效的数据分析,从而发现新的学术问题和研究方向[5];对大量已发表的期刊文章进行文本分析,对期刊文章的热度、影响力、被引频次等指标进行评估,以帮助编辑选择具有潜力和价值的选题。通过对高被引论文和零被引论文进行数据分析,发现论文被引用频次与选题的直接关系,并以此为依据进行选题策划。编辑可以利用人工智能对期刊文章的引用、出版时间、读者阅读行为等元数据进行网络分析,从而选择报道的方向。同时,还可以利用互联网平台,优化选题模式,引导读者参与选题,使期刊内容最大程度地符合读者需求。

1.2 对审稿流程的影响

人工智能技术对科技期刊的审稿流程进行优化,极大地提高了审稿效率和准确性。在初审中,编辑往往限于个人知识体系的不完整,导致对稿件质量把握不准。大数据时代,人工智能软件可以完全替代人工,对文章的原创性、学术性等进行评估,筛出明显不符合要求的稿件,进行自动查重,决定稿件是否进入专家外审环节[6]。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全面分析稿件主要内容,使之与外审专家专业方向匹配,从而提高审稿质量。对审稿专家的审稿记录进行分析,表彰优秀的审稿专家,以提高其工作积极性。审稿工作完成后生成原创性报告,为作者提供有价值的反馈意见。

1.3 对编辑校对的影响

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开展智能化编辑和校对,有助于提高出版质量和编辑的工作效率。利用自然语言生成技术,为期刊编辑自动提供高质量标题和摘要等内容[7]。通过对文章结构、论述逻辑、结构布局、理论分析、思想观点的可视化呈现,方便期刊编辑核实学术理论和数据分析的正确性。智能编辑工具可自动检查文章语法和拼写错误,对文章的语言进行润色,以提高文字表达流畅性。目前投入使用的参考文献辅助编校系统(NoteFirst)能自动分析、修改参考文献中格式和数据的错误,可与Word 配合使用,快速便捷。

1.4 对宣传推广的影响

科技期刊编辑利用互联网技术,充分发挥数字平台和媒体的作用,重点推荐、宣传高水平文章,促进优秀学术成果的传播和转化,为政府有关部门的决策提供参考。通过人工智能技术,对科技期刊的历史数据进行分析,发现潜在读者兴趣点,从而制定更具针对性的推广策略;对社交媒体上的关键词进行监测,及时发现与科技期刊相关的热门话题,以此来推广期刊;筛选出与特定主题相关的文章,以便研究人员更方便地进行跨领域合作;对科技期刊的封面进行分析,以完善设计,从而更好地推广期刊;对科技期刊的读者进行画像,以更好地理解读者的需求和兴趣,制定个性化推广方案;对科技期刊的历史数据进行趋势分析,预测未来的读者需求和关注点,从而为期刊的宣传推广提供方向;对文章的引用情况进行分析,对引用量高的文章进行推荐,从而提高期刊的影响力和知名度;对科技期刊中的文章进行自动翻译,从而提高国际交流和学术合作的效率。

1.5 助力学术不端的识别

随着科技的进步,应用新技术防范学术不端是科技期刊必须采取的措施[8]。如利用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对大量文献进行分析和比对,识别出可能存在的抄袭和剽窃行为;利用区块链技术,搭建学术论文的去中心化平台,确保数据的透明性和公正性;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对论文中的数据进行自动提取和分析,发现可能存在的数据篡改和造假行为。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在论文写作、创作和完整制作方面的作用日益增强,出版业如何辨别和防范滥用ChatGPT是一个新的挑战。检测伪造论文的工具目前正在开发中,如用于检测匹配文本的工具开始纳入人工智能检测系统。CrossRef和Turnitin/iThenticate等公司正在开发检测图像操纵、图像复制和版权侵权的工具,以在论文工厂的背景下检测剽窃行为[9]。

COPE最近发布了一份关于使用人工智能作为作者的立场声明:类似ChatGPT这样的工具不能满足ICMJE的作者标准,使用这些工具时应在论文中进行声明。我国学位法草案于2023年8月28日提请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草案明确提出,对学位获得者利用人工智能代写学位论文的,经学位评定委员会审议决定,由学位授予单位撤销学位证书。

2 人工智能出版环境对编辑技能的要求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成熟,越来越多的应用软件和应用插件进入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取代了部分传统的岗位和重复性、低脑力劳动的工作内容[10]。李开复在《AI未来进行式》中提到,那些需要人类特有技能和能力的职业通常不太可能被人工智能代替,如情感和社交技能、创造力、全面判断能力。科技公司Tech.co公布了他们认为风险最大的前10个职业,记者、编辑位列其中。在人工智能时代,编辑职业技能的培养目标需要与时俱进,出版工作者需要主动学习、利用人工智能技术,积极迎合时代的变革要求,不断自我发展。

2.1 新技术的应用能力

新技术应用能力与素养是指编辑不仅要熟悉人工智能技术的基本原理,还须善于运用数字技术和资源,有效把握其在出版业的前沿应用。智媒时代,科技期刊实现完全数字化在线出版将成为现实,编辑如果没有新技术应用能力,将无法胜任编辑工作。

科技期刊编辑要善于运用大数据技术,对不同来源、不同规范、不同质量的数据进行标准化、规范化处理,如用户数据、期刊网站数据、数据库平台数据、新媒体数据、各类APP 数据,以及与出版相关的国家政策法规、行业标准规范、基金项目数据等,从而精准掌握作者、专家、审稿人等的需求[11]。学习使用自然语言处理工具后,编辑可以更好地处理和管理大量的文字资料;利用虚拟现实技术,为读者带来更加生动的阅读体验;运用智能推荐算法,为读者提供个性化的阅读建议;掌握社交媒体运营工具,为出版物进行有效的传播和推广,等等。

2.2 学术组织及服务能力

学术组织能力是编辑学术素养、沟通表达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的综合体现。

智媒时代,科技期刊编辑必须具备在互联互通条件下提高办刊效率的组织管理能力和服务意识[12]。编辑既是科技期刊出版传播的组织管理者,也是为审稿专家、作者、读者提供知识服务的服务者。人工智能时代,发达的数字技术与形式多样的传媒平台使得信息地图呈几何级数增大。编辑需根据数据挖掘和智能分析结果,从海量的学术信息和资源中发现值得探究的学术增长点、具有重大理论价值和应用价值的议题,推出有深度、有亮点的优秀学术成果,为作者和读者提供有价值的资讯。

通过智能出版平台,实现编辑与审稿专家、作者、编委和读者的互联互通、实时互动,根据学术期刊的发展需要,打造联络性强、互动性强的生态社群,使学术期刊成为分享知识的中心点;充分利用视频软件和直播平台的即时通信功能,将原本需要密集接触的线下会议转为线上进行,为专家、作者、读者提供新形式的知识服务;在不同服务场景下,利用大数据技术开展调查,通过发放网络调查问卷,更好地了解读者、作者、编委、审稿专家的意见和需求。

2.3 具备法律素养

数字化时代,大部分期刊初步实现了数字化出版转型,数字出版被纳入常规的出版流程中,数字化传播更是成为期刊宣传的核心环节。

期刊编辑须充分了解现行的版权法和法律法规,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实施条例》《著作权集体管理条例》《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关于规范网络转载版权秩序的通知》,使自身具有一定的法律素养。通过制定具体的知识产权保护策略,如设置限制下载、打印和复制等功能,使用数字水印技术对期刊内容进行标识,防止未经授权的复制和传播。引入人工智能技术,对科技期刊的版权进行自动监测和监控,以便及时发现侵权行为并采取相应措施。采用多种形式的版权声明,如在期刊中增加版权声明、在网站上发布版权声明等,保障知识产权。加强编辑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定期开展知识产权保护培训,提高其保密意识和法律意识。

目前中国期刊协会根据出版发展现状,已经发起成立学术出版新技术应用与公共服务实验室,致力于使用区块链等新技术推动期刊IP增值和版权保护[13]。在区块链技术支持下,数字版权交易更加透明与便捷,能有效解决当前所存在的盗版侵权泛滥、维权困难及数字版权归属模糊等问题。

3 期刊编辑能力提升策略

3.1 重视政治素养和职业道德培养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科技期刊编辑在出版工作中须体现“四个自信”,增强期刊的文化底蕴。加强学习,始终保持正确的政治站位,坚持实事求是的工作原则,坚守意识形态阵地,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向社会大众传递正确的科学内容,维护主流意识形态阵地[14-15]。

科技期刊编辑的职业道德教育应与时俱进。首先,编辑人员应保证内容的真实性,对编辑的内容要有清晰的认知和充分的了解;能够有独立的看法,不随波逐流、盲目蹭热点,不放任低水平学术成果产生,并且尊重知识产权;以国家和群众的利益为主,准确分辨暗含文中的政治性差错;有效识别伪科学思想,引导人们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促进人们对科学技术的了解。其次,科技期刊编辑须具备专业的职业素养,对新兴边缘学科及相关学科高度敏感。善于发现、辨识、接收资讯,并利用各种形式的专业会议、学术活动、专家访谈等传播知识,引导学术争议,从而促进学科发展。第三,科技期刊编辑有责任帮助科技工作者理解科技期刊的办刊宗旨,充分发挥科技期刊在科研诚信建设中的作用,防范学术不端行为。第四,科技期刊编辑要坚守学术诚信,守好出版伦理底线,在遵守学术规范的同时,不断提升科技伦理素养,尽可能地规避人工智能技术可能造成的伦理问题[16]。

3.2 加强人工智能技术培训

人工智能时代,基础性、重复性的工作被新技术取代是出版行业发展的必然,编辑如果没有新技术应用能力,将完全无法胜任该项工作。编辑职业素养的培养要以社会需求为导向,构建有利于出版编辑人才终身学习、持续发展的教育培训体系[17]。

首先,构建完善的编辑培训体系是提升整个编辑行业人员职业能力的重要途径。相关单位要积极构建全媒体培训机制,拓展培训内容与培训形式,通过更加优质、高效的培训方法,培养现有的编辑人员。出版上级管理部门应该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全方位、多角度地开展编辑交流培训,包括新媒体文稿撰写、数字出版及智能化信息传播等相关教育内容。鼓励编辑积极从事与人工智能相关的课题研究,对学术创新或高质量研究成果给予奖励。

其次,出版单位可以充分调研,精准地分析不同岗位编辑人员的职业能力及职业素养。运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培养方式,为编辑提供知识服务和专业指导,让编辑人员能够深入了解人工智能技术,从而全面把握。

最后,科技期刊编辑必须加强自我学习,深入数字出版实践,将大数据、人工智能、智能编辑、人机交互环境下的读者行为分析等智能化内容与编辑出版的核心知识有机融合,学习掌握学术信息智能化分析处理方法及多媒体内容输出技能,熟练运用各种人工智能操作系统,如华为的盘古大模型和百度的文心一言等。学术期刊编辑应根据自身综合素养与能力水平,常态化参加出版单位举办的技能和知识培训[18]。

3.3 加强国际合作,扩大国际视野

为实现国际化办刊目标和促进科学文化交流,出版语言国际化、同行评议和编委会国际化、出版规范国际化、传播和服务能力国际化是我国科技期刊发展的必由之路。科技期刊编辑应积极学习国际先进出版理念和技术,跟踪国际科技期刊发展趋势。参加出版管理部门或行业学/协会组织的英文编辑业务培训,系统地接受科技英语的教育;结合期刊编辑实际工作,积极参加专业领域内的学术研讨会,与国际同类期刊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增强期刊影响力和知名度;加强对国际学术标准和规范的了解和应用,提高期刊的质量和竞争力。

4 结语与展望

人工智能作为一种颠覆性技术,将为科技期刊的编辑出版带来重大影响,对期刊编辑的职业素养也提出了新的要求。面对新挑战、新机遇,提升期刊编辑的数字素养与技能不仅是编辑个人职业发展的需要,更是顺应时代发展潮流、推动学术期刊数字化转型的必由之路[19]。出版单位和期刊编辑应形成上下联动协同的主体合力,在人工智能的驱动下,促进编辑职业转型与技能提升,推动学术出版的智能化建构进程,使新时代的编辑能胜任重任,助推学术期刊高质量发展。

猜你喜欢
科技期刊学术期刊
科技期刊的分类
期刊更名启事
期刊简介
科技期刊的分类
科技期刊”
期刊问答
科技期刊的分类
如何理解“Curator”:一个由翻译引发的学术思考
对学术造假重拳出击
学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