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白交织的磁州窑艺术

2024-04-13 05:12:48李雅雯
理财·收藏版 2024年3期
关键词:白釉瓷枕磁州窑

李雅雯

磁州窑是我国北方著名的民间瓷窑,最初大多生产民间百姓生活所用的器皿,面向市井,物美价廉,生活化、田园化气息浓重。伴随我国古代制瓷工艺的逐步成熟和发展,磁州窑的器物造型、装饰纹样中都开始加入更多文化艺术内涵,甚至出现了格调清新的供御制品,完成了从民众生活器到宫廷御用器、从生活实用性向艺术欣赏性的巨大飞跃。

磁州窑艺术中最独具特色、别具匠心的便是白地黑花的装饰艺术。黑白交织,素墨分明,开辟了我国瓷器绘画装饰艺术的新途径、新境界,是我国瓷器制作由胎釉装饰向彩绘装饰的重要过渡,为青花、五彩、斗彩等装饰工艺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基础,对我国乃至世界陶瓷制作产生了深远而巨大的影响。

一、采撷日常,别具一格的瓷枕文化

磁州窑瓷器种类繁多,既有碗、盆、枕等日用之物,也有瓶、盘、灯等装饰用具。大件器皿豪放雄伟,端庄古朴,神韵大气磅礴;小件器皿制作精美,灵巧实用,线条干净利落。其中,最能代表和展示磁州窑艺术风采的类型为瓷枕。造型丰富多样,装饰不拘一格,实用性与艺术美和谐统一,以自由、粗犷、洒脱、生动的艺术风格,构成了独具特色的磁州窑瓷枕文化。

我国使用“枕”的历史非常悠久。最早在《诗经·陈风·泽陂》中便有“辗转伏枕”的记载。据《说文解字》中所写的“枕从木”,可见最初的枕应为木制。后随时代的变迁和原材料的丰富,逐渐有了玉枕、陶枕、漆枕、瓷枕、竹枕、布枕等。瓷枕始见于隋,最初多用于陪葬。唐代多为医用脉枕,式样上体轻形小。宋朝之后,人们逐渐认识到瓷枕具有清凉去热的物理特性,开始大量生产,形体变大,作为去火明目、延年益寿的理想夏令寝具。宋代诗人李清照在《醉花荫》中写道:“佳节又重阳,玉枕纱窗,半夜凉初透……”其中的“玉枕”即为白釉瓷枕。

金代磁州窯白釉黑彩童子垂钓纹枕(图1),高11.8厘米,枕面长29厘米,宽22.1厘米。整体呈椭圆形,枕面出檐,中部微凹,底部平整。枕面大面积留白,在白釉画面中用黑彩绘出开阔河面,岸上有个天真稚气的儿童,手挑鱼竿,伸脖探身,屏气静息,巴望着水中鱼儿上钩,水中则有三条灵动的小鱼在争抢饵食。枕壁绘缠枝纹,笔法自然流畅,器底有压印“张家造”戳记。图案画面着笔简练,线条有力,画意生动,动静结合,极富中国传统水墨画的艺术效果。

考古资料表明,磁州窑瓷枕的题款多署有表示作坊主姓名的铭文戳记,其中以“张家造”瓷枕为最多。从明确纪年款识来看,“张家造”瓷枕的生产从北宋仁宗(1023—1063年在位)开始,烧造时间长达300年之久,可见其窑业之兴盛。

金代磁州窑黄褐釉芦雁图虎形枕(图2),高10.5厘米,枕面长34厘米,宽13.4厘米。枕做卧虎状,虎背为枕面,虎身为枕身。虎身施赭黄釉,间以黄、褐色虎斑纹,枕面施白釉,周边绘两条墨线作轮廓,内绘芦雁图,两只芦雁口衔苇草,展翅飞翔于空中。底部有墨书“泰和五年五月初七日□□”11字,胎质坚硬,上敷化妆土。

芦雁纹是中国传统的吉祥纹饰,历代文人墨客留下了许多表现芦雁的作品。在传统习俗中,“芦”与“金殿传胪”的“胪”以及“福禄寿”的“禄”谐音,蕴含“传胪”“俸禄”“财禄”等美好寓意。

金代磁州窑白釉黑彩诗文如意形枕(图3),高12厘米,枕面长30厘米,宽22厘米。枕为如意形,枕面以多道弦纹勾出一个如意形开光,开光内有黑彩行书诗句“鼓任(后)严更三唱鸡,楼前天淡月低西”。

如意枕,其造型来源于古代器物“如意”的端首,如意由云纹、灵芝纹造型做成端首,其下衔一长柄而成。早在汉代已有如意出现,最初为古人挠痒的生活用具,隋唐时期成为佛教用具,明清时演化为陈设之器。宋金时期古人将瓷枕做成如意端首的形状,有“吉祥如意”“事事如意”的寓意。

二、厚植地方,精益求精的装饰技法

磁州窑瓷器装饰技法丰富多彩,大体可分为两大类别:一是以刀具为主要工具,进行剔、刻、划等装饰的品种。此类主要侧重胎体装饰,是一种较为传统的陶瓷装饰方法,如白釉剔花、白釉刻花等;二是不同颜色的色釉制品,既包括白釉、黑釉、酱釉等高温制品,也包括绿釉、黄釉、翠蓝釉等低温制品。由以上多种装饰技法和不同釉色混合形成的装饰品种,可细分为几十种之多。

用毛笔直接在器物上绘画是磁州窑的另一大特点。以毛笔为契机,将中国画的绘画技法与陶瓷装饰紧密结合,拓宽了陶瓷装饰领域空间,所绘纹样粗狂自由,将浓郁质朴的民间文化表现得淋漓尽致。

北宋磁州窑白釉黑彩叶纹灯(图4),高11.5厘米,口径4.6厘米,足径6.8厘米。造型为直口,折沿外翻,束腰,底足外侈,体态修长,口沿及腹部饰黑彩草叶纹。灰白胎,白色化妆土护胎,器外施釉不及底,其余则流露灰白胎色。

磁州窑产品的胎体多以当地“大青土”为原料制作而成,之后在胎体上施一层白色化妆土,再在这层白色化妆土上运用划花、剔花、刻花、印塑、绘画、彩釉等多种技法,装饰各种题材内容。

白色化妆土俗称“白碱”,是一种高铝矾土,含铁量极低,白度高,耐高温,可与胎釉紧密结合,形成稳定的中间层。使用白色化妆土可使粗糙坯体变得光滑、平整、白皙,釉层外观显得美观、光亮、滋润,从而达到“粗瓷细作”的特殊效果。

宋代磁州窑白釉划花缠枝莲纹碗(图5),通高9.5厘米,口径21厘米。敞口,深腹,圈足。通体施白釉,器内壁及底部用划花技法划缠枝荷花纹,花叶间隙用梳篦纹划底纹,器外光素无纹。图案活泼生动,划法流畅,清新素雅。

梳篦纹是利用篦状工具,用划花方法形成的细密平行线条纹的一种装饰纹样。在商周时期的陶器装饰中较为多见。而在瓷器上大量采用,则体现在宋元时期东南沿海地区的青瓷和青白瓷器物上。

三、源自生活,海纳百川的表现题材

最迟至宋代,磁州窑画工便将中国传统绘画艺术融合于瓷器装饰之上,并逐渐形成了独具风采的艺术特点。绘画技法既有写意画,也有工笔画。绘画风格崇尚自然,诸多题材来源于乡间生活,具有浓郁、纯朴、幽默的生活气息。绘画内容丰富多彩,人物动物、山水花鸟、诗文歌赋应有尽有。其中,纹饰表现为自然小品和婴戏题材时,多采用写意技法,寥寥数笔,便神情毕现;在表现历史故事、戏剧场景和山水景致时,则多采用工笔画,不惜笔墨,细致入微;书写诗词歌赋时,则多肆意洒脱,豪放不羁。

各式各样的装饰题材既要有表达的生动内容,又需用书法的呈现形式;既起到了装饰的效果,又传播了文化知识,其独到的艺术效果深受人们的喜爱,也为我们了解当时社会生活、感受民风民情提供了生动的途径。

金代磁州窑白釉黑彩牡丹芦雁图梅瓶(图6),高54厘米,口径4.5厘米,底径11.7厘米。胎质粗松,呈浅灰色,上敷白色化妆土,釉色乳白。小口,宽折沿,短束颈,溜肩,体形纤细修长。上腹微鼓,下腹渐收至底成隐圈足。口沿下绘一周覆莲纹;上腹部于两周弦纹间绘有一圈繁复的缠枝牡丹;下腹绘荷塘小景——芦雁图,芦苇丛中,三只形态各异的芦雁游憩其间,一展翅飞翔,一栖于陂石上,另一只在草丛觅食,画面动静结合,姿态生动。秋水澄碧,芦花飘白,荷花透红的意境曲尽其态;近底部绘双层莲瓣纹一周。

梅瓶最初是一种盛酒器物,其造型源于古代的盛水器,宋代时受到文人雅士审美取向的影响,梅瓶的造型开始变得挺秀俏丽、端庄大气,并逐渐成为各大窑系瓷器生产的标准器形,宋金时期磁州窑梅瓶的生产也达到成熟和完美的程度,装饰题材多以绘画、书法、诗词等为内容。

元代磁州窑白釉黑彩山水人物图长方形枕(圖7),高15厘米,枕面长42.5厘米,宽17.5厘米。枕为长方形,枕面四周出檐,两端翘起,中部下凹。枕面以五条黑线和一组纹饰勾框,菱花形开光内绘人物故事图,开光外绘制石榴花、菊花。前壁开光内绘竹,其余三壁开光绘荷花、牡丹等吉祥花卉。枕面左侧题记“漳滨逸人制”款,可知其生产地点为漳河边的观台一带窑场。

故事中共绘有三人一马,神似名著《西游记》中西天取经的经典场景。最前方为一人肩部扛耙,体态微胖,阔步前行,似开路猪八戒;队伍后方,另有一人手持棍棒,腰系短裙,四处张望,似押尾孙悟空;中间一人则身骑一马,手牵缰绳,运筹帷幄,似执着唐三藏。如此逼真的形象绘于元代瓷枕中,令人惊叹。

风格迥异的磁州窑特色,曾一度影响了河南、山西、山东、内蒙古等地窑场,形成了中国最大的民窑体系——磁州窑系,在世界陶瓷史上占据重要位置。泾渭分明的磁州窑瓷器,用黑与白的对撞,摩擦出古磁州最初的窑火;心细思敏的磁州窑匠人,用简与繁的连接,造就了民间窑的浴火飞升。窑火千年,臻于至境,返璞归真的呈现,表达出天人合一的思想境界,体现了华夏文明的智慧与内涵。

猜你喜欢
白釉瓷枕磁州窑
瓷枕
磁州窑文物精品选(5)
磁州窑文物精品选(4)
瓷枕,透心凉
瓷枕,透心凉
磁州窑文物精品选(2)
磁州窑文物精品选(1)
一种白釉与陶瓷砖及陶瓷砖制备方法
佛山陶瓷(2020年8期)2020-09-02 06:34:44
瓷枕·凉殿·蒲扇·夏衣
艺术品鉴(2020年6期)2020-08-11 09:36:18
海南省博物馆馆藏德化窑瓷器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