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祁文珊
随着5G网络技术的发展,直播带货成为一种新兴业态,通过直播带货形式实现文化传播具有一定的可行性。然而,直播带货中文化传播也面临一些问题,本文从公共管理的视角出发,分析了直播带货中存在物问题,认为应当加强监管力度,推动法律法规的完善;提高政治站位,加强监管;重视行业自律,加强舆论引导;提高行业门槛,优化人才队伍结构等路径优化直播带货过程中文化传播路径。
直播带货是随着5G网络技术的发展而产生的一种新兴业态,也是文化产业发展的新模式。从公共管理的视角来看,直播带货为文化产业提供了一种新的发展思路,即通过直播带货这种商业形式传播文化,实现文化传播的目的。直播带货作为一种经济行为,直播带货不仅是为了盈利,也是为了满足消费者需求和自身发展。作为一种市场行为,必须遵守市场规则,包括文化传播的规则。对于文化传播而言,文化传播既有传承也有创新,因此也需要遵循文化传播的规律。对于直播带货而言,一方面要将优秀的传统文化资源转化为有价值的商品,另一方面要将商品的营销推广活动转化为传播优秀传统文化的过程。这两个方面都是在直播带货过程中实现的。
1.直播带货中“三俗”泛滥,文化传播方向存在偏差。通过对直播带货的分析,可以发现很多直播内容与传统的带货形式存在着较大差异,并且在文化传播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偏差。具体表现为:“三俗”现象的出现。“三俗”现象是指低俗、庸俗、媚俗等,这些内容的出现导致直播带货中文化传播方向发生偏差。在直播带货中,一些主播为了博取关注,会经常使用一些低俗、庸俗、媚俗等词语来描述自己所销售的产品,这不仅违背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还对传统文化造成了一定程度上的冲击。2.直播带货中假冒伪劣产品横行,文化传播效果大打折扣。目前,我国网络市场上存在着很多假冒伪劣产品,严重影响了消费者的正常生活。以服装为例,某服装品牌在直播带货中所销售的服装价格在几十元到几百元不等,这种现象严重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直播带货中所销售的假冒伪劣产品不仅会影响到消费者的合法权益,还会影响到直播平台的声誉和形象。
1.加强监管力度,推动法律法规的完善
网络直播带货中存在的问题与直播行业的发展进程有很大关系,法律法规的不完善是其中一个重要因素。当前,我国还没有专门针对直播带货的法律法规,对直播带货中文化传播中出现的问题无法进行有效规制,这就导致了相关部门无法对直播带货进行有效监管。因此,必须加强对网络直播带货中文化传播的监管力度,推动法律法规的完善,明确相关主体在直播带货活动中的责任和义务,提高行业透明度。2.政府提高政治站位,加强监管。政府要提高政治站位,高度重视直播带货当中文化传播工作,要把直播带货的政治属性作为监管的重中之重,切实加强对直播带货中文化传播工作的监管。加强对直播带货中文化传播的内容监管。严格审查直播带货中涉及的文化内容,加强对有不良价值导向或者格调低下的内容进行审核,杜绝低俗、庸俗、媚俗等不良信息和思想的传播。通过建立举报平台、设立举报电话、发布举报信箱等方式,引导公众监督直播带货活动中的文化传播行为。3.政府引导行业自律,加强舆论引导。随着网络直播带货的日益兴起,其监管难度也在不断加大,为确保网络直播营销行为规范有序发展,应该重视行业自律,加强舆论引导。首先,需要明确自律原则。在直播带货过程中要遵守法律法规和道德准则等要求;其次需要制定行业内部的公约。直播带货中有许多规则和标准需要制定和遵循,如主播承诺不打色情、低俗擦边球等;第三要建立信用评价机制。在直播带货过程中要建立信用评价机制,对那些不遵守规定、违背承诺、违法违规的主播要建立黑名单制度。4.政府加强行业门槛管理,优化人才队伍结构。第一,加大对主播的专业培训力度。对直播带货行业来说,主播是最核心的资源。可以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为主播提供专业培训。第二,提高直播带货人员准入门槛。严格执行《网络直播营销活动管理暂行规定》和《互联网直播营销信息内容服务管理规定》等文件对主播进行专业培训的要求,提高主播准入门槛。第三,推动直播带货人员职业化。加强对直播带货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法律意识教育以及信息安全教育等方面的培训力度,提高相关人员的职业素质与责任意识。
引用出处
[1]马宁,阮一婷.网络直播文化的自律他律与发展探析[J].传媒,2021,No.351(10):55-56.
[2]仝林鸽.移动直播视域下诗词文化传播探析——以央视《清明云诗会》为例[J].传播与版权,2022,No.112(09):55-57.
[3]苏慧,王达.国内电商直播的文化传播特征研究[J].文化学刊,2022,No.141(07):145-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