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段金宏 洪志超 张春艳 杨晨
“电子商务+商贸物流”模式正在成为重组农村要素资源、优化农业产业结构、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关键力量。基于农村电商物流模式存在的问题,本文提出了建设农产品标准化体系、加快培育流通主体、推进农产品产销衔接等政策建议,以期加快农村电商物流模式在农村地区的推广,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随着数字经济的应用和产业融合的推进,农业产业链横向不断延长,纵向不断拓展,其发展迎来了重大机遇。农村经济在原来以农业为主的模式上进行创新,涌现出休闲农业、观光农业、“互联网”现代农业等新业态。早期我国农村提供的产品通常自产自销,很少流通到市场上去。这一方面是因为农产品不易储存,农村的物流体系不完善,商业流通效率低,农产品运输过程很容易损坏。另一方面是因为农村互联网建设不健全,市场信息滞后,农产品难以销售。以此以电子商贸平台为基础,打造农产品品牌,以商贸物流为依托,开通流通渠道,使农产品能够进入市场销售,同时提升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农村“电子商务+商贸物流”模式,即农村电商物流体系,由农村电商和农村物流体系协同构成,通过这两个子系统的共同参与、协同发展能够实现乡村振兴。两者的协同程度直接影响农村电商物流体系生态系统的发展,当农村电商发展快于农村物流时,农产品的生产环节要快于销售环节;当农村电商发展相较于农村物流滞后时,农产品可能无法满足农村电商平台用户需求。因此,只有两个系统协同发展才能实现农村电商物流体系的健康持续发展,才能发挥对农村经济的协同促进作用。影响农村电商物流体系发展的主要因素可区分为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内部因素存在系统内部,例如农村电商与农村物流子系统之间资源的互补程度。外部因素要更加多元化,不仅包括农村整体经济、电商业和流通业的发展前景,还与政府政策息息相关。政府政策通常属于积极外部因素,政府通过降低电商和流通业税收,增加农产品补贴,可以很好地促进农村电商物流体系;但是政府政策有时也会产生负面影响,如政府对两系统协同发展制定了限制性政策,导致两系统协同发展受到阻碍。
农村电商物流模式是现阶段推动农村发展中较为先进的模式,对农民收入提升、农村增加就业、农产品销售、农村生活都产生了巨大影响。
2.1有利于解决农产品“卖难”的问题。农村经济发展受限的一个原因是农产品难以售卖。因为农民获取信息的难度比较大,由于信息不对称,农民不能根据市场供需调节农产品生产,生产出的农产品往往销售无门。当发展农村电商物流体系时,电商平台可以将采购商的信息反馈给农民,农民可以将农产品兜售到全国市场,农户与采购商之间的交流渠道被打开。电商物流大大缩短了农产品出售周期,使产品更快能够面世。这种模式加快了农户资金的回流,方便进行下一周期农产品的种植。
2.2有助于实现乡村振兴。乡村振兴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电商物流体系的发展推动了农村产业发展,有利于互联网在偏远地区的普及,有利于农村生活向现代化的转变,实现了乡村振兴与脱贫攻坚有效衔接,实现了农村与城市间信息资源的流通,从而使农村呈现出新面貌。
2.3可以增加就业。农村电商物流体系的发展带动了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促进了农村互联网、物流配送、电商服务等相关产业发展。农村产业环境的提高反过来推动农村电商物流的吸引更多农户加入电商物流体系,从而增加了农民收入,也吸引更多的年轻人还乡创业,使地区人才回流,增加就业岗位。
农村电商物流模式开拓了农产品的销售市场、调节农业产业结构,有利于提高了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但我国农村电商物流体系发展存在一些短板,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3.1农村电商物流基础设施条件缺乏。我国疆土辽阔,不同省份都有农村区域分布,农村居民居住分散,导致全国性电商物流体系建设存在一定难度,农村电商基础设施和信息设施建设不完善。加之农业生产周期长、农产品不易运输的特点,投资者对农产品关注较少,农村电商物流体系建设的投资不充足。不完备的农村电商物流基础设施阻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3.2农村电商物流专业人才短缺。农村互联网普及率相较城市还有很大提升空间,很多农户还没有接触电商平台农村很大导致农村电商不能实现全覆盖。并且农村中的年轻劳动力选择去城市打工,留下来的大半是留守老人、妇女、儿童这三类人口。“三留人员”的知识能力和劳动能力有待提高,不能为农村电商发展提供支持。
3.3农业生产模式特性与电商特性存在天然矛盾。我国农业传统生产方式有经营者分散、经营规模小的特点。通常生产单位以家庭为生产单位,这种由亲缘关系连接形成小规模生产模式下,单个农户获取信息的渠道非常单一,依靠往年市场需求关系和价格进行生产决策。但是农产品市场已经实现了从供给市场向需求市场的转变,农户还没有适应这种消费者为导向的快速变化,出现小农户生产和大市场消费的矛盾无法调节的情况,农产品的生产和销售容易出现偏差,这是导致我国农产品渠道难以稳定的关键,也是制约电商发展的主要因素。同时,农产品的自身特点也不利于农村电商的开展,因为农产品具有一定的时令性,种植周期相较工业产品要长,容易损坏不易储存,而且农产品在运输过程中保存条件非常苛刻,导致运输成本高,这也严重阻碍了农村物流体系的完善。
3.4物流配送成本难以降低。城市居民居住相比农村更加集中,快递站点覆盖广,快递分发成本更低,物流体系更为健全。但是农村居民居住较为分散,几百多人口的村庄可能分散在十几个山头,且农村交通设施不健全,有些农村还分散在山谷中,因此配送一次可能需要几个小时。加之农村消费能力低,购买量分散,货运量规模不大,所以物流成本难以降低,快递村耗时耗力,物流问题成为农村电商发展的当务之急。
农村商贸物流体系是包含着农业生产资料、农产品、农村消费品的流通系统。构建“电子商务+农村电商”能够使城市的生产资料、消费品流向农村,能够使农产品实现生产到销售环节,通过电子商务的资源整合能力,将产业链各环节的资源进行统一调配,形成线上销售线下流通的渠道,进而倒逼农业转型升级,实现农村经济发展。
4.1建设农产品标准化体系。“电子商务+商贸物流”模式发展的基础是农产品的质量。只有高质量的农产品才能通过电商平台进行销售,流向流通领域。因此,农民应加强规模化种植,在降低农产品生产成本的同时进行标准化管理,打造农产品品牌,推进农产品质量等级化,促使农业小规模经营向现代化经营迈进。同时政府可以设置专门机构,对农产品进行质量检测和品牌认证,对农产品的包装、标识标准化要求,建立农产品安全追溯系统。建设农产品标准化体系是推动“电子商务+商贸物流”模式长久发展的保证。
4.2加快培育流通主体。农村电商物流体系的发展条件是组织化的大中型流通企业。农村电商物流体系要突出流通企业的重要地位,流通企业要突出网络覆盖面广、流通效率高、业务能力强的特点,要覆盖批发市场和销售市场。农产品流通体系要不断提高组织化程度,实现电商、物流、农业产业化等龙头企业间有效衔接,保存邮政传统物流模式的同时创新农村物流体系,坚持供销等传统流通渠道的同时创新农村流通体系组织,发展农村经纪人、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专业大户等新型农村流通体系。
4.3推进农产品产销衔接。农村电商物流模式想长远发展,要从多个方面努力。要保证农产品的生产与批发、销售环节的对接,避免农产品滞销或出现供不应销的情况;大力推动农业与其他产业的融合,增加农业附加价值,开展生态农业、旅游农业等多样化新业态;加快推动农民与厂商、餐厅、高校、酒店等各经济组织的链接,使销售市场更加多样化;鼓励集团消费对接、社区直销菜店等产销对接模式,与最终用户建立稳定的产销关系,保证农产品的长期稳定销售。要解决好流通最后一公里问题,建立组织化产销对接模式。
目前农村经济发展中,存在农业小规模生产与国内大规模市场不匹配的问题。农村“电子商务+商贸物流”模式能够使农村资源信息便捷流动,形成规模化、标准化生产经营模式,打通销售流通渠道,为农民带来增收的同时带动了农村产业转型升级,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未来我国要抓紧构建农村电商物流体系,为我国实现乡村振兴贡献一份力量。
引用出处
[1]刘军.商贸物流与电子商务融合发展水平测度模型研究[J].商业经济研究,2017(08):71-72.
[2]何剑映.电子商务与商贸物流业融合发展探讨[J].财经界,2018(14):42-43.
[3]郝新军,沈朝阳.农村电商赋能乡村振兴成效评价与障碍因素分析[J].西安财经大学学报,2022,35(05):40-52.
[4]武晓钊.农村电子商务与物流配送运营服务体系建设[J].中国流通经济,2016,30(08):99-104.
[5]张诚,张广胜,王艳玲.政府减贫的农村电商与农村物流协同演化及政策优化[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19(01):98-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