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月之
(上海社会科学院,上海 200025)
在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历史上,宋庆龄是一个独特的存在。她以坚定不移的人民立场,无所畏惧的胆略,灵动巧妙的智慧,坚韧不拔的意志,做出了大量极其重要的、无人可以企及的贡献。刘少奇曾说过,历次关键时刻,宋庆龄一向是支持中国共产党、同人民在一起的,“她的贡献甚至超过我们党的一些负责同志”①王光美:《永恒的纪念》,上海市孙中山宋庆龄文物管理委员会、上海宋庆龄研究会编:《回忆宋庆龄》,东方出版中心,2013,第121页。。这个评价并不过誉。
从政治学角度看,宋庆龄是集多种身份于一身、无法复制的政治人物。
从家族亲缘关系而言,孙中山逝世以后,她是国父孙中山的遗孀。蒋介石与宋美龄联姻以后,她是蒋介石夫人的姐姐。她还是历任行政院副院长兼财政部长、外交部长、最高经济委员会委员长宋子文的姐姐,宋霭龄的妹妹,而宋霭龄丈夫孔祥熙则是民国政府工商部部长,实业部部长,行政院副院长兼财政部部长,中央银行总裁。诸人都是民国时期极具影响力的高层人物。
从公开的政党关系而言,宋庆龄自1919 年正式加入中国国民党,1925 年底1926 年初,当选国民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担任主席团主席,国民党第二届中央执行委员;1927年2 月被增选为政治委员,3 月被选为主席团成员,再次当选为中央政治委员和国民政府委员。1927 年蒋介石、汪精卫相继叛变革命后,宋庆龄公开辞去中央委员职务,拒绝担任国民党任何工作。此后十来年间,她没有实际参加国民党的工作,但国民党中央一直保留她的象征性位置,1929 年3 月被国民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选为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1931 年12 月被国民党四届一中全会选为中央执行委员,1939 年2 月被任命为国民政府委员,1943 年增选为国民政府委员,1945 年5 月被国民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选为中央执行委员,1946 年3 月被国民党中央六届二中全会选为中央常务委员会委员,1947 年4 月被国民政府聘为政府顾问。尽管自1927 年7 月以后,宋庆龄实际上并没有在国民党做过多少实际的工作,但是,她在国民党内享有很少有人可以相比的崇高地位。
从思想层面而言,宋庆龄是孙中山“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的衷心拥护者、真正继承者与勇敢捍卫者,与共产党的主张高度一致。她年轻的时候,便追随孙中山,致力于中国革命事业。1915 年与孙中山结婚以后,成为孙中山的得力助手,成为革命队伍的重要人物。孙中山逝世以后,她坚定不移地执行孙中山制订的“三大政策”,与共产党风雨同舟。1926 年12 月,她与国民党左派和共产党人,在汉口成立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暨国民政府委员临时联席会议,作为临时党政最高执行机关,推动、支援北伐。1927 年,蒋介石集团、汪精卫集团先后背叛革命,背叛孙中山制定的国共合作政策,对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实行疯狂逮捕与血腥屠杀。宋庆龄挺身而出,坚决反对国民党反动派的倒行逆施,保护和拯救了一大批共产党人。4 月22 日,她和国民党左派邓演达、何香凝以及共产党人毛泽东、谭平山、吴玉章等40 人,联名发表《讨蒋通电》,痛斥蒋介石反抗中央、自立中央、反共反人民的罪恶行径。7 月,她断然拒绝蒋介石要她离开武汉、前往南京、与南京政府合作的请求,并发表声明,痛斥不能贯彻孙中山“三大政策”的人,已不再是孙中山的真实信徒,国民党已不再是革命的党,郑重宣布与那些逆历史潮流而动的叛徒决裂,“暂时引退以待更贤明的政策出现”①宋庆龄: 《为抗议违反孙中山的革命原则和政策的声明(1927 年7 月14 日)》,《宋庆龄选集》上卷,人民出版社,1992,第47页。。1927 年8 月下旬,她秘密前往苏联,随后到德国游学。1931 年回国,长期在上海领导抗日民主运动,思想上一直与共产党保持一致。共产党一向把宋庆龄视为最可信赖的亲密战友与自己的同志。正如毛泽东1936 年在一封致宋庆龄的信中写道:“一九二七年后,真能继续孙中山先生革命救国之精神的,只有先生与我们的同志们。”②毛泽东:《致宋庆龄的信(1936 年9 月18 日)》,《毛泽东文集》第1 卷,人民出版社,1993,第441页。
从秘密组织关系而言,现有的资料与研究已经证明,宋庆龄早在1931 年已经加入了共产党。苏联解体后披露出来的共产国际资料,廖承志1982 年写的回忆录③廖承志:《我的回忆之二》,上海市孙中山宋庆龄文物管理委员会、上海宋庆龄研究会编:《回忆宋庆龄》,第9-11页。,从不同渠道、不同角度证明了这一点。由于秘密吸收她加入组织的是共产国际,而共产国际与中国共产党并不是所有信息都互通共享的,因此,共产党方面起初并不清楚此事。1932 年,“牛兰事件”发生后,共产国际指示宋庆龄等人参与解救活动,共产党地下党员潘汉年等人这才有所知晓。1932 至1933 年,宋庆龄与共产党组织之间开始发生联系,由董健吾的13 岁女儿董惠芳担任地下交通,互通信息④董惠芳:《终生难忘的“二阿姨”——宋庆龄》,上海市孙中山宋庆龄文物管理委员会、上海宋庆龄研究会编:《回忆宋庆龄》,第376-382页。。共产党确知宋庆龄的共产国际身份,当为1933 年,陈赓、廖承志等被捕,共产党无法出面营救。4 月5 日,宋庆龄巧借在南京视察监狱之机,和陈赓说话,将中共党组织给狱中同志的纸条扔在地上,陈赓会意,用脚踩上,于是接通了狱中陈赓等同志与党组织的联系⑤张珏:《“老人年”回忆宋庆龄》,上海市孙中山宋庆龄文物管理委员会、上海宋庆龄研究会编:《回忆宋庆龄》,第694-695页。。经宋庆龄与何香凝联名向国民党交涉,廖承志得以释放。宋庆龄秘密来到廖家,向廖明言自己是共产国际代表,让他汇报在上海的秘密工作情况,并写出叛徒名单,由宋转交中共。⑥廖承志:《我的回忆之二》,上海市孙中山宋庆龄文物管理委员会、上海宋庆龄研究会编:《回忆宋庆龄》,第9-11页。1936 年5 月,党组织应宋庆龄之请,安排李云担任宋庆龄联络员,在宋庆龄与中共上海地下党之间传递信息①李云:《党派我给宋庆龄当秘书》,上海市孙中山宋庆龄文物管理委员会、上海宋庆龄研究会编:《回忆宋庆龄》,第448-449页。。
从文化素养方面而言,宋庆龄具有中西两种文化背景。她从10 岁到15 岁,在上海中西女塾接受过系统的西学教育。中西女塾是美国传教士在上海办的最著名的教会女校,以重英文、重科学、重独立人格为特点。其后,她留学美国6 年(1907—1913),接受了系统的美国高等教育,获文学学士学位。她不仅英文好,法文、拉丁文也有很好基础。与孙中山结婚后,为了更好地协助孙中山工作,又进修了法文、俄文与德文,法文已达到能够熟练翻译的程度。这种复合型文化素养,为她与众多来华的西方人士,特别是寓居上海的欧美侨民的联系,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宋庆龄家族社会资源的高端性,国民党内政治地位的崇高性,共产党内政治身份的隐蔽性,文化素养的国际性,使得她可以借用、支配的统战资源极为丰沛,无人可比,进而使得她的统战实践更有成效,也无人可比。下面仅从1930 年代反对国民党独裁统治,尽力拓展国际舆论空间,综合利用国际资源等方面略作申述。
从1931 年到1936 年,宋庆龄一直站在反对国民党独裁统治的前沿,在统战方面进行了诸多卓有成效的努力,包括营救牛兰夫妇、成立中国民权保障同盟、营救“七君子”、创办《中国论坛》与《中国呼声》、隆重追悼鲁迅等。
1931 年8 月,宋庆龄回到上海。其时的上海,正是中共地下党组织至暗时期。就在这年1 月,何孟雄、柔石等二十多人被捕,不久被秘密杀害;4 月,顾顺章叛变案件发生,骇人听闻,中共地下组织险象环生;6 月,向忠发叛变案件发生,牛兰夫妇被捕,中共地下党在上海的组织系统遭受极其严重的打击。在此风雨如磐的日子里,宋庆龄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
宋庆龄回到上海时,牛兰夫妇已经被引渡到南京。这是一起极其严重的事件,震动了苏共中央和共产国际的最高层。牛兰负责共产国际执委会以及远东局、青年共产国际、赤色职工国际与共产党和亚洲各国党的联络,包括信件、电报、邮包的接收与中转;建立秘密印刷点;租用公寓和举行秘密会议的场所;为赴苏联学习开会述职的共产党人办理各种必要的手续等。牛兰手中掌握着各国共产党的机密情报,还有大量绝密文件。共产国际在莫斯科的最高领导指示“不计一切代价营救牛兰夫妇”。
宋庆龄充分利用了上海城市的国际性,进行营救活动。牛兰被捕后,其共产国际秘书身份并没有暴露。宋庆龄利用这一点,联络世界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国际红色救济会主席蔡特金、苏联著名作家高尔基、美国左翼人士史沫特莱等知名人士,于1931 年8 月20 日,发起“国际营救牛兰委员会”,总部设在欧洲,使营救牛兰演变为一次世界性运动。与此相配合,中共上海地下党组织发动了数千名群众示威,要求国民党当局释放牛兰夫妇和他们的孩子。
宋庆龄亲赴南京,到监狱探望牛兰夫妇,与蔡元培等书面担保他们保外就医,帮助安置牛兰儿子吉米。她就营救牛兰夫妇一事,亲自与南京国民政府当局谈判。经多方努力,牛兰夫妇最后终于得救。1932 年8 月19 日,国民党当局以扰乱治安等罪名,判处牛兰夫妇死刑,同时援引大赦条例,减判无期徒刑。1937 年8 月27 日,日本侵略军炮轰南京时,牛兰夫妇逃出监狱,到上海躲藏起来。在宋庆龄的帮助下,他们坚持下来,1939 年返回苏联①牛兰在1943 年至1948 年担任苏联红十字会对外联络部部长,1963 年病故,牛兰夫人于1964 年病故。。
鉴于国民党反动派大肆逮捕、迫害共产党人与革命者,宋庆龄与蔡元培、杨杏佛等,于1932 年底,发起成立了中国民权保障同盟,宋庆龄担任同盟主席。同盟致力于争取释放政治犯、反对监禁、酷刑和处决;给政治犯以法律的辩护及其他援助;争取出版、言论、集会、结社等公民基本权利。为了扩大该组织的影响,宋庆龄等邀请了一些国际人士参与其中,包括美国左翼人士史沫特莱,上海《大美晚报》《大陆报》记者、美国人伊罗生。同盟的许多宣言,由史沫特莱、伊罗生等用电报发到国外去,在国外发表。1933 年6 月,同盟总干事杨杏佛遇害后,同盟工作基本停止。同盟存在时间尽管不算长,但在民国时期民权保障方面,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页。同盟是一个特殊的中共外围组织,同盟的行动路线,是在中共领导下制订和贯彻的。诚如陈锦骍所论,“虽然国民党的镇压很快结束了仅有半年生命的同盟,但从共产党与国民党的长远较量来看,这是国民党的失败。最终,中国社会中包括知识分子在内的中间势力,对国民党政府的期望丧失殆尽。领导发起中国民权保障同盟,是中共城市地下工作,在20 世纪30 年代极其困难的情况下,不断积累经验的重要一步。团结利用中间势力,掌握争取民主权利斗争的主动权,是中共适应形势而形成的方针策略”。②陈锦骍:《伊罗生与中国民权保障同盟——兼析同盟与中国共产党的关系》,《近代史研究》2011 年第1 期。
在反对日本侵略的浪潮中,上海涌现出一批以救国会为主要形式的抗日救亡团体。1936年5 月,全国各界救国联合会成立,宋庆龄被推为执行委员。同年11 月,国民党政府悍然逮捕沈钧儒、章乃器、邹韬奋、李公朴、沙千里、王造时、史良七位全国各界救国联合会领袖,酿成历史上著名的“七君子事件”。为营救“七君子”,宋庆龄等签署《救国入狱运动宣言》,发起救国入狱运动。于1937 年7 月5 日亲赴设在苏州的江苏高等法院,自请入狱,抗议国民党当局的倒行逆施,在全国引起了极大震动和强烈反响。宋庆龄厉声责问法院院长:“救国有罪无罪?如果无罪,应把七位救国会领袖立即释放;如果有罪,则把我们一起关押。”院长理屈词穷,狼狈不堪。7 月31 日,国民党当局不得不释放“七君子”出狱。
在国民党白色恐怖统治和文化“围剿”下,进步出版物和各类左翼报刊难以生存,共产党人急需舆论工具,用以激励人心,鼓舞斗志。宋庆龄、史沫特莱等人,联合一批国际友人,创办了英文《中国论坛》。这份杂志,伊罗生担任主编,1932 年1 月创刊,1934 年1 月停刊,一共存在了两年,发行了40 期。它以大量篇幅,勇敢揭露、猛烈抨击国民党政府的白色恐怖,揭露蒋介石的独裁统治;宣传共产党主张,报道共产党领导的城市工人运动、农村武装斗争和反抗日本侵略活动的任务,报道江西苏区政府与红军的消息。这对于共产党与中国人民来说,在鼓舞人心、团聚力量方面,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中国论坛》停刊以后,共产国际筹划创办了一份新的类似刊物《中国呼声》,在美国登记,英文半月刊,宋庆龄负责,两位美国共产党员,即马克斯·格兰尼奇(Max Granich)和格雷斯·格兰尼奇(Grace Granich)夫妇专程自美国来沪,帮助办刊。《中国呼声》于1936 年3 月15 日创刊,最后一期出版于1937 年11 月1 日,共出37 期,主旨是揭露日本侵略者的野蛮暴行,声援爱国学生的抗日救亡运动。宋庆龄与鲁迅等,都是杂志的重要赞助人。这份杂志较早向全世界揭露日本侵占东北的罪行,喊出中国人民抵抗侵略、“收复失地”“还我河山”的正义呼声,并曾刊登抗日救亡歌曲,如《义勇军进行曲》《一·二八之歌》《九一八之歌》《打回老家去》等,让音乐成为民众的文化救国武器。①尚亚宁、王启龙: 《英文刊物〈中国呼声〉(1936-1937):译介、传播及其价值》,《外语教学》2022 年第5 期。
1936 年10 月19 日,中国左翼文化的主将、伟大的文学家鲁迅去世。宋庆龄异常悲痛之余,不惧危险,冲破国民党当局的政治高压,主持制定治丧方案,承担主持葬礼重任和善后重要事宜。她亲自陪同鲁迅夫人许广平到万国殡仪馆选择棺木并支付费用。在鲁迅追悼大会上,宋庆龄发表演说,鲁迅先生是革命的战士,我们要承继他战士的精神,继续他革命的任务!我们要遵着他的路,继续他打倒帝国主义,消灭一切汉奸,完成民族解放运动!在宋庆龄和全国各界救国联合会的努力下,鲁迅的葬仪活动成为一次声势浩大的反日大示威,成为一次爱国主义群众运动。
这方面包括举办远东反战会议、组织国际友人马克思主义学习小组、发挥国际友人在革命斗争中的作用。
1932 年12 月,世界反对帝国主义战争委员会在巴黎召开会议,决定在中国举行反战大会。中共中央指示江苏省委与宋庆龄协商,由宋庆龄出面筹备,中共江苏省委宣传部长冯雪峰负责具体落实。会议原定公开进行,但因帝国主义和国民党的阻碍和破坏,转为秘密举行。在宋庆龄等人的努力下,1933 年9 月30 日,远东反战会议在上海成功举行。出席的有外国和中国代表65 人,包括英国前陆军大臣马莱爵士、法国共产党领导人古久里、比利时人马尔度,还有来自苏区红军的代表、东北义勇军的代表、参加淞沪抗战的十九路军士兵代表等。宋庆龄任执行主席,并未与会的罗曼·罗兰、高尔基、朱德、毛泽东、鲁迅等为名誉主席。宋庆龄主持会议,作了题为《中国的自由与反战斗争》的演说。在那么艰险的环境下,举办如此主题和规模的会议,难度可想而知。这次会议胜利召开,扩大了共产党的影响力,对于动员和组织国内各阶层的广大民众投入抗日救亡的阵线,对于争取国际舆论支持中国的反侵略斗争,产生了积极的作用。会议实际操办主体是中共江苏省委,宋庆龄作为主席,必须对会议高度负责,对参加会议所有代表的安全负责,其中艰辛不问可知。据负责保卫工作的地下党员黄霖回忆,散会时宋庆龄是在其他所有与会的外国代表、中国代表都安全离开以后,才最后离开的,“宋庆龄同志临走前,对把她留在后面走,保证大家安全的做法表示很满意”。①黄霖:《宋庆龄主持召开的远东反战大会》,上海市孙中山宋庆龄文物管理委员会、上海宋庆龄研究会编:《回忆宋庆龄》,第166页。由此可见她的周到、细致与勇敢。
1934 年,在宋庆龄的感召、支持与帮助下,上海外侨中的左翼人士,建立了一个马克思主义学习小组。
参加这个小组的,有十几个人,包括德国共产党员汉斯·希伯、美国人史沫特莱、马海德,新西兰人路易·艾黎,英国工程师、共产党员甘普霖等。学习的书籍有《共产党宣言》《雇佣劳动与资本》等。他们理论联系实际,讨论中国及国外时事,特别是上海的形势。这个小组将理论学习与社会调查相结合,利用路易·艾黎在工部局工作的方便,对上海社会进行广泛调查,写出调查报告,抨击帝国主义的侵略与资本主义的压迫。小组成员还实际参加了一些革命活动,秘密出版宣传革命的小册子。北平爆发一二·九学生运动后,上海进步学生组成抗日宣传队,到农村去宣传抗日,到南京去向国民党政府请愿,要求抗日。小组的成员则去采访和报道他们的活动。这些国际友人,在抗日战争与民主革命斗争中,都发挥了独特的作用。
1934 年,中共上海中央局遭到大规模破坏,电台也被破获,中共中央电台与上海电台以及与共产国际电台失去联系。甘普霖在与艾黎共同租住的寓所顶楼,设立了一处秘密电台,与正在长征的红军保持联系。1935 年秋,宋庆龄和艾黎得知中央红军胜利到达陕北的消息后,无比喜悦。他们在艾黎寓所,为庆祝红军长征胜利,举杯庆祝。
1935 年1 月,中共中央在遵义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其时,中共中央联系莫斯科的唯一大功率电台,已在战争中毁坏。中共中央与共产国际完全失去了联系。中共中央决定派陈云为代表,去苏联向共产国际汇报中共中央和红军近况。7 月,陈云抵达上海。在宋庆龄的安排下,由美国医生马海德亲自开车将陈云等人送至码头,登上苏联轮船离开上海。陈云抵达莫斯科后,宋庆龄专门给马海德打了电话,向他表示感谢,称赞他做了一件好事,但是那两个人是谁?要去哪里?去干什么?宋庆龄并没有告诉马海德真相,马海德也不问。直到很多年后,马海德才知道他护送的是大名鼎鼎的陈云。上海那么多国际友人中,马海德是性格沉稳、办事牢靠的人,又有医生职业,让他掩护陈云,真是最为合适。
学习小组的国际友人中,艾黎的贡献最为特别。他是新西兰人,来上海后长期在公共租界工部局消防处工作,那是个保险系数特别高的地方。宋庆龄充分利用了艾黎的这个特点,让他做了很多别人做不了的重要工作:
其一,宋庆龄将艾黎的住所变成中共地下党的避难所,中共党员陈翰笙在此避难,住了几个星期;中共党员、军械专家刘鼎在此住了将近一年。
其二,1936 年艾黎曾按照中共地下党的安排,将红军缴获的一批山西省银行发行的地方钞票,带到山西太原,兑换成可以全国通用的法币,将近一万元,辗转汇给苏区。据说,这笔钱在西安事变前夕,“派了很好的用场”①兰州城市学院路易·艾黎研究中心:《艾黎自传》,甘肃人民出版社,2017,第80页。。
其三,艾黎还根据宋庆龄的安排,完成了其他一些重要而艰巨的革命工作。有一次,他们到沪东去取一箱手枪和子弹,这是风险很大的举动。宋庆龄亲自出马,把箱子放在人力车上自己的脚前,顺利地通过公共租界的卡哨,“巡捕把她的车停下来时,她扬了扬她的名片,他们就放行了”②同上,第76页。。这只箱子送到艾黎的套房,安全地存放起来,然后转送到宋庆龄指定的地点,妥善地送给了红军。
其四,艾黎还同宋庆龄、史沫特莱一起,通过马海德等人为红军伤病员购买药品,为中共苏区根据地置办无线电通信器材,输送印刷专业技术人员。艾黎的母亲,远在新西兰的克拉拉女士,也应艾黎之求,不顾年事已高,骑车在新西兰各地募集钱款,以支持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
1936 年,宋庆龄受毛泽东嘱托,帮忙物色两个合适人选到陕北去,一个是不带偏见、客观公正、公道正直,而且同共产国际没有任何瓜葛的“诚实的”外国记者到苏区考察,以打破国民党的新闻封锁;一个是医术高明的医生,苏区医疗人才奇缺。宋庆龄此前正好知悉斯诺和马海德有这方面的意愿,于是推荐了他们两人。斯诺与马海德,在中共地下党周密安排下,顺利地到达延安。斯诺采访了毛泽东等中共领袖,发表《红星照耀中国》,使得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形象在全世界一下子正面起来。这对于向西方世界说明共产党的纲领,宣传共产党的业绩,廓清迷雾,拨乱反正,起到了难以估量的作用。这是红军到达陕北以后,第一次主动实施的成功外宣。正因如此,毛泽东高度评价斯诺的功绩,称赞其功不在禹下。马海德到陕北后,仔细考察了边区多家医疗卫生单位,通过与医生、护士和伤病员交谈掌握的一手资料,写下了《视察红军卫生工作的意见书》,获得毛泽东的赞赏,并被任命为中央军委卫生顾问。他后来加入中国共产党,参与筹建陕甘宁边区医院、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并于1950 年正式加入了中国国籍。
在促进第二次国共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方面,宋庆龄作出了重要贡献。
1935 年下半年,鉴于日本帝国主义对华侵略日益猖狂,共产党发表《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号召全国人民团结起来,停止内战,一致抗日。共产党领导北平学生掀起声势浩大的抗日救国“一二·九”运动,迅速波及全国,形成抗日救国的新高潮。蒋介石和国民党中央的对日政策被迫进行调整,开始寻求各种途径同共产党接触。宋庆龄成为他们选择的理想目标。1936 年1 月,应宋子文之请,宋庆龄委托中共秘密党员董健吾赴陕北,向中共中央传递国民党要求与共产党谈判的重要信息。宋庆龄再三叮嘱董健吾,此行将“益国非浅”,务必办好。毛泽东等获此信息,作出了积极回应。毛泽东与彭德怀以联名电报的方式,表示愿意与南京当局进行谈判,并提出了谈判的具体条件。同年9 月18 日,毛泽东致信宋庆龄,请她“利用国民党中委之资格作具体实际之活动”,以唤醒国民党中枢诸负责人员,迅速改变其错误政策,停止内战,一致抗日,促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并介绍潘汉年作为代表,商酌具体办法。宋庆龄立刻将信息传达于国民党中央,介绍潘汉年与国民党要员吴稚晖、宋子文、孔祥熙等会见,为国共两党的第二次合作架起了桥梁。
同年,宋庆龄自董健吾处获悉,张学良曾派人到上海来寻找中共中央,想与共产党建立联系,商谈在西北联合抗日的问题。宋庆龄建议董健吾与此前曾在上海避难的共产党员刘鼎商谈,请他去西安做张学良的工作。刘鼎赴西安后,其才学深得张学良赏识,成为张高度信任的随从副官。刘系统地向张介绍了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加强了张与共产党全面合作抗日的信心和决心。刘鼎进而成为周恩来与张学良之间的联系人,促成了周、张在延安的见面与谈判,为西安事变的发生与解决,作出了重要贡献。
上述宋庆龄社会资源、政治资源的独特性,使得宋庆龄在革命活动中,具有双重身份,既是统战的主体,又是统战的对象。在共产国际与共产党内,她是自己的同志,而在党外的公开场合,她是孙夫人,是国民党内也是全国乃至世界范围内享有崇高声望的标志性人物。她营救牛兰夫妇,营救陈赓、廖承志,救援“七君子”,每每取得一定成效,国民党特务也不敢对她轻易下手,依凭的主要是她由多种因素累积起来的社会声望。共产党的领导人十分明白这一点,所以,在党内,视宋庆龄为同志,在私人通信中,有时也称“同志”,而在党外,在公开场合,则突显其孙夫人地位与社会名流地位。1949 年1 月19 日,由毛泽东、周恩来联名邀请宋庆龄北上参加政治协商会议的电报,标题便是“邀孙夫人北上”,电报存档明确地归在统战类①上海宋庆龄研究会、中国福利会、上海市档案馆编:《永远和党在一起——中国福利会英文历史档案选编》,中国中福会出版社,2021,第89页。。
对于宋庆龄的政治身份,共产国际与共产党,都是有所考虑的。1934 年,宋庆龄由共产国际吸收到共产党内以后,共产国际联络局派往远东的一位代表曾批评过这一举措,称“她是个好同志,可以留在党内,但是,把她吸收入党是个很大的错误。是代表(指共产国际此前派驻中国的政治代表)提出接受她入党的。她愿意献出一切。她对秘密工作有着很深刻的理解。她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出色地召开了反帝大会。而她一旦成为党员,她就会失去其特有的价值了”。②青石:《宋庆龄30 年代初曾加入共产党》,《党史博览》2000 年第4 期。1957 年,宋庆龄向刘少奇再次表达加入中国共产党的意愿。刘认为,从当时的情况来讲,宋留在党外的作用会更大一些,党内的一些事情都会详细地告诉她,她可以直接参与进来。刘表示的是党中央的意见。这话意味着,宋庆龄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她在国际、国内所起的作用,反而不如留在党外更好。
关于宋庆龄身份的这些特性,爱泼斯坦曾精辟地指出:“孙夫人可以做公开工作,还可以做地下工作,她还可以同时做两个工作”,“她的地位也是唯一的,别人再巧妙也无法代替”③刘家泉:《宋庆龄在香港》,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7,第69页。。但是,她一旦成为党员,就可能失去其特有的价值。④徐锋华对此有专门研究,见氏著《党外之党员”——宋庆龄与国共两党关系新论》,《史林》2012 年第3 期。“可以同时做两个工作”,即既是统战主体又是统战对象的另一种表述。
当然,宋庆龄在统战实践中能够作出那么巨大的贡献,最根本原因,还是在于她崇高的思想境界,勇敢的斗争精神与伟大的人格力量。路易·艾黎、马海德等人初来中国,并无久居的打算。是被侵略、被压迫的中国人民的悲惨境遇,激发了他们人道主义的情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坚决的、不妥协的反帝反封建的伟大斗争,激发了他们的民主主义、国际主义情感,加深了他们对中国文化的理解,促使他们留在中国,与中国人民一起战斗。他们的思想演变,从宋庆龄那里得到了鼓励、指导与提升,他们也深为宋庆龄的民主、爱国情怀所感动。正如斯诺所说,1930 年代,“宋庆龄有许多条路可走,然而她选择了一条最危险、最困难、当时看来也是最无希望的道路。这使她对于年轻的西方人和中国人具有完全的可信性”。①埃德加·斯诺:《复始之旅》,宋久等译,新华出版社,1984,第101页。
孙中山先生逝世以后,宋庆龄是孙中山“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的衷心拥护者、真正继承者与勇敢捍卫者,并由此成为共产党的亲密战友与革命同志。宋庆龄的这种拥护、继承与捍卫,当然与她的孙夫人身份有关,但绝非仅止于此,追根溯源,在于她的心灵深处对于“三大政策”的高度认可与衷心信服。宋庆龄是现代女性,具有独立人格与批判精神。她崇敬孙中山,因为孙中山揭橥的三民主义,民族、民主、民权,在她看来,这代表了人民的根本利益。孙中山倡导的三民主义,其实质就是要拯救广大受苦受难劳苦大众于水火之中。正是有了这共同价值观、共同政治立场,宋庆龄成为孙中山的革命同志与终身伴侣,在孙中山逝世以后,成为孙中山遗志的忠实继承者、捍卫者。新三民主义与旧三民主义的很大不同,在于实行“三大政策”,其实质是增强了三民主义中的社会主义比重,增强了人民性。是否在实际上而不是在口头上扶助农工,成为国民党左派与右派的分水岭,成了共产党与国民党右派分道扬镳的关键点。对此,宋庆龄有十分清晰的表述:“中国如果要想作为一个独立的国家在现代各国的斗争中生存下去,就必须彻底改变半封建的生活状况,并以一个新的现代化的国家代替那存在了一千年以上的中世纪制度。这一工作必须用革命的方法来完成。因为国内军阀的腐蚀和外国帝国主义的侵略内外夹攻,不允许我们有那样漫长的时间来采取逐渐改进的办法。”②《赴莫斯科前的声明》(一九二七年八月二十二日),《宋庆龄选集》上卷,第49-50页。正是立于这一基点,宋庆龄与共产党站到了一起。
在宋庆龄的精神世界中,人民,一直居于至高无上的地位。人民,是她一切政治行为的出发点,也是这些行为的着力点、归宿点。在宋庆龄的青年时代,关于国家的经典定义是三要素说,即国家是由国土、人民与政府三要素构成的联合体。国土是基础,人民是主体,政府是管理机构。作为伟大的爱国主义者,宋庆龄对于这片土地、这里人民的热爱,热烈而深沉,没有任何附加条件,而对于政府,则是有条件的,要看其是否真正反映、代表人民的利益、为了人民的利益。宋庆龄反对清政府,反对北洋军阀政府,反对国民党反动政府,就是因为这些政府背离了人民的愿望,违反了人民的根本利益。1927 年国共分裂以后,宋庆龄公开揭露、谴责国民党右派背叛革命,与蒋介石、汪精卫分道扬镳,就是因为他们背叛人民,残害人民。宋庆龄拥护共产党,拥护共产党领导的苏维埃政府,正是因为他们代表人民,为了人民。战争年代,宋庆龄最为用心、最为着力、用时最多的,是救助因战争受苦受难的劳苦大众,是救助受战争影响的底层难民、无助的妇女、无家的儿童。她筹设临时医院,救助伤员;发起组织保卫中国同盟,后来改名为中国福利基金会。她向全世界募集医疗器械、药品、现款及其他救援物资,源源不断地送往敌后抗日根据地。一位采访过宋庆龄的英国女记者,敏锐地感受到宋庆龄心灵深处对苦难人民的大爱情怀。她说,与宋庆龄谈话,“会产生一种不同寻常的感觉:同胞的苦难深深地牵动着她。她所以付出种种努力,正是要消除他们的这种苦难,而不是自己向往政治权力。中国人民遭受的饥饿、伤残和死亡,吞噬着她基督徒般的心。她的言词,溢于外表的真诚,都给人以这种深刻的印象”①弗雷特·厄特利:《与孙逸仙遗孀宋庆龄的交谈》,上海市孙中山宋庆龄文物管理委员会、上海宋庆龄研究会编:《回忆宋庆龄》,第308-309页。。
真诚,这位记者的判断极为准确。对人民真诚,对组织真诚,对友人真诚,是宋庆龄伟大人格中的光辉亮点。翻看《回忆宋庆龄》文集,众多中外友人的回忆文章,出现频率最高的关键词便是“真诚”。真诚,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美德,也是全世界各民族、各文明公认的优秀美德。最高级的统战,不是建立在工具意义上的利益交换,而是以真诚为基础的情感交流与思想共鸣。那么多的政治资源,加上以真诚为内核的伟大人格,于是成就了宋庆龄在统战史上的不朽丰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