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战争时期上海的文化统战阵地
——以《新文化》半月刊为中心

2024-04-13 11:22肖琳琳
上海市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24年1期
关键词:文化界新文化半月刊

孔 娜 肖琳琳

(上海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上海 200093)

统一战线是党的事业取得胜利的重要法宝,文化统战是统一战线理论与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毛泽东同志指出:“在中国,文化革命,和政治革命同样,有一个统一战线。”①《毛泽东选集》第2 卷,人民出版社,1991,第699页。中国革命的胜利也是不同历史阶段文化统战的胜利。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创造性地把统一战线和文化结合起来,发展了文化统战这一具有巨大凝聚力的统一战线新方式。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又提出了新的文化统战方针,团结了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最终夺取了革命的胜利。

解放战争时期的上海是全国经济文化中心,中国共产党贯彻和平、民主、团结的建国总方针,在文化界开展了卓有成效的统战工作。报纸杂志是文化界人士抒发政见、抨击时弊的重要载体,也是文化统战的重要阵地。1945 年10 月20 日,《新文化》半月刊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创刊,陆续刊登了郭沫若、茅盾、周建人、景宋、郑振铎、叶圣陶、胡绳、周而复等众多中共党员、民主党派及无党派民主人士的文化作品、时事评论,开辟了上海舆论阵地,广泛团结了文化界的爱国民主人士,形成了反美反蒋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释放出巨大的革命力量。本文以《新文化》半月刊为中心,讨论解放战争时期上海以报纸杂志为阵地开展的文化统战工作,从而进一步分析该时期上海文化统战阵地的重要意义。

一、解放战争时期的上海文化界

(一)上海文化界的统一战线

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接收上海。国民党统治黑暗腐败,不顾人民意愿发动内战,上海经济全面凋敝,人民再次陷入水深火热之中。上海急需建立广泛的统一战线,以争取彻底解放。中共中央根据国内外局势停止在上海举行武装起义的计划,转而采取“在和平、民主、团结三大口号下,准备和国民党谈判,争取有利于我党及人民的条件。对大城市应积极派人去发动群众,争取伪军,出版报纸,布置秘密工作,争取我党在城市中的地位。”①中共中央档案馆:《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15 册,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第243-244页。随后,“中国共产党声明,我们愿意与中国国民党及其他民主党派,努力求得协议,以期各项紧急问题得到迅速的解决,并长期团结一致,彻底实现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②同上,第249页。广泛反动群众,争取长期团结以实现和平民主,成为战后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

上海历来是舆论宣传的必争之地。抗战胜利后,国民党接收各种文化设施,颁布所谓的《管理收复区报纸、通讯社、杂志、电影、广播事业暂行办法》,竭力控制上海的文化和舆论阵地。对此,中共中央致电华中局:“上海《新华日报》及南京、武汉、香港等地以群众面目出版的日报,必须尽速出版。根据国民党法令,可以先出版后登记。早出一天好一天,愈晚愈吃亏。……除日报外,其他报纸、杂志、通讯社、书店、印刷所、戏剧、电影、学校、工厂等方面无不需要。就近请即先到上海工作,在今后和平时期中有第一重大意义,比现在华中解放区意义还重要些,必须下决定用最大力量经营之。”①金炳华:《上海文化界 奋战在“第二条战线”上史料集》,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第134页。

抗战胜利后不久,中共在上海的文化工作由中共上海文化界运动委员会负责,隶属华中局城工部领导。1945 年8 月9 日,中共上海市委成立,刘长胜任书记。8 月11 日,张承宗、张执一从淮南根据地来到上海,张承宗负责上海党组织工作和群众运动,张执一负责上层统一战线和文化界工作。②中共上海市委党史研究室:《共赴时艰 1920—1949 年上海统战历史专题文集》,上海人民出版社,2014,第189页。1947 年5 月,中共中央决定成立上海局,刘晓任书记,刘长胜任副书记。上海局下设文化工商统战委员会,张执一任书记,沙文汉任副书记。张执一主要负责工商界与上层民主人士的统战工作,沙文汉主要从事文化宣传工作。③中共上海市委党史资料征集委员会:《解放战争时期的中共中央上海局》,学林出版社,1989,第124页。中国共产党一方面团结进步刊物,积极开展文化统战工作,如团结《文汇报》《时代日报》《时代周刊》等报刊逐渐接受中共领导或尊重中共意见。④同上,第125-126页。另一方面,为了扩大统一战线力量,宣传和平、民主、团结的政策,还陆续创办了《联合日报》《联合晚报》等报纸和《文萃》《文摘》《消息》《新文化》等刊物。这些报刊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深刻揭露了国民党假和平、真内战的反动本质,将爱国民主人士与中国共产党紧密团结在一起,壮大了文化界统一战线的力量。

(二)《新文化》半月刊的创办

为积极响应党中央关于尽快在上海创刊办报的政策,1945 年10 月20 日,《新文化》半月刊在上海正式发刊。张执一确定编辑方针,周建人担任主编,方行负责刊物的编辑工作,主要撰稿人有郭沫若、茅盾、周建人、郑振铎、董秋斯等文化界知名人士。《新文化》半月刊主要面向青年大众读者,刊载文史哲、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等方面的文章,为青年们解答人生哲理,提供社会科学知识,同时讨论中国革命及时局,宣传民主文化,指引光明的前途。⑤刘宋斌:《中国共产党文化建设史》第1 卷,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19,第979页。该刊对国内外反内战形势和进步文化界的报道,揭露和批判了国民党的专制独裁统治,打破了青年对国民党的幻想,扩大了共产党在文化界的影响和群众基础。

《新文化》半月刊的发行之路并非一帆风顺。出至一卷八期时,方行因工作调动,党组织改派李正文负责编辑。至二卷八期时,上级领导又作了重新部署,改由艾寒松编辑,丁之翔负责发行出版等工作。国民党文化专制严重,时局日趋紧张,1947 年4 月14 日被迫停刊。最后一期刊发了文章《目前时事问题剖析》,实际是向读者的告别书。文章指出光明的到来,已不会太远,号召青年不能因危险而动摇,因怕牺牲而消极,在新局面到来时,要为民主斗争尽更大更多的力量。①《目前时事问题的剖析》,《新文化》1947 年第5 期。《新文化》半月刊从发行到停刊,两度更换编辑,刊物的主要内容、排版风格随之变化,但始终在保持着较为统一的撰稿团体下,不断吸收文化界的爱国民主人士,使其在文化思想、政治立场上逐步与中国共产党保持一致,从而推动了上海文化界统一战线工作,为民主斗争争取了“更大更多的力量”。

二、《新文化》半月刊的文化统战

《新文化》半月刊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主题鲜明,不仅揭露了国民党的独裁面目,还指导上海地区青年成长,更在办刊中开展各种文化统战工作。该刊在初创期以文史哲论著为主,在上海第一次刊载毛泽东讲话,吹响集结文化界的号角;发展期注重探讨时局动态,抨击国统区文化专制,凝聚文化界统战力量;成熟期内容全面、类别多样、形式丰富,介绍国内反内战形势,促进民主化建设,壮大文化统战阵地。三个时期始终广泛联合文化界人士,宣传号召“反内战、求民主”,广泛团结上海文化界知名人士和爱国群众,有效发挥了文化统战阵地的作用。

(一)初创期:首次刊载毛泽东讲话,吹响集结文化界的号角

为纪念鲁迅先生逝世九周年,《新文化》半月刊选定1945 年10 月20 日作为创刊日。创刊号即开设纪念特辑,封面专门刊登了鲁迅先生的遗像。周建人、周晔、景宋、方行等在特辑中发表相关纪念文章。

《新文化》半月刊前三期连续刊载了1942 年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讲话的引言和结论部分,这是在上海第一次刊载毛泽东的讲话。为了躲避国民党审查,转载文章以题为《革命文艺的正确发展——纪念中国文化革命的最伟大与最英勇的旗手——鲁迅先生》《〈革命文艺的正确发展〉的结论》《文化界的统一》的“读者来信”刊登,信中说:

你们不计艰巨,本着“中国人”的立场,继续为文化工作服勤,我是愿意拿出一己之力,和你们共同从事。但生活之担,把我压得简直无法握笔,故来信索稿,实无法允命,颇想检些此处的出版物,供你们参考。一检之余,有什么值得寄的呢?可就在这当儿,被我发现了一张旧报,上面载有一位中国伟人在鲁迅先生逝世七周年的一篇纪念文章。内容虽说事隔两年,但在文艺方向之指示和纪念鲁迅,尤其在庆祝胜利团结声中,仍有其超等的意义。……“久旱”的上海,此文实不失其为“甘霖”,即以航奉,并诸努力追求真理,而好学不倦的青年朋友们。②《革命文艺的正确发展》,《新文化》1945 年第1 期。

这位“读者”实际上就是方行,《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以下简称《讲话》)也是由方行从苏北解放区冒着生命危险带回上海的。《讲话》发表后,引起上海文化界的关注,鼓舞了许多进步民主人士,推动了进步文艺运动。《新文化》半月刊让上海文化界的同志第一次读到了毛泽东的讲话,也让他们注意到这份从创刊就鲜明旗帜的进步刊物。

以纪念鲁迅集结文化界人士,以转载《讲话》团结文化界人士,《新文化》半月刊创刊伊始就奠定了其文化统战阵地的地位。作为文化统战阵地,该刊前期以文史哲论著为主,吸引了大批文化界民主进步人士投稿,为后续发展打下了良好开端。该刊登载了历史、美术、戏曲等各领域文化人士的作品,其中吴玉章的《中国史话序言》、赵树理的《小二黑结婚》都是第一次在上海刊登。郭沫若1945 年完成的《韩非子的批判》也首先在《新文化》半月刊上发表,从第三期至第九期,七期连载。岳光翻译罗森达尔的著作《思想方法论》自第二至第六期,五期连载。

《新文化》半月刊还在每期最后设“来件”专栏,刊登文化界人士来信,以信对话,成为大家交流的平台。首期“来件”专栏刊登了包括周建人、马叙伦、董秋斯、郑森禹、郑振铎等39 名爱国民主人士联合发出的《我们对于处置敌日在华商人的意见》,他们表示:“我们虽不主张报复,然而我们必须要求:严惩那一批惨无人道的战争罪犯,并充分赔偿国内文物图籍与财产土地的损失。”①《我们对于处置敌日在华军商人的意见》,《新文化》1945 年第1 期。他们以充分的胜利和绝对的权利,站在人民的立场对战犯提出了六点要求与主张。另外,剧作家联谊会来函,请《新文化》半月刊代会发出关于保留著作权益的声明,该联谊会有夏衍、欧阳予倩、田汉、郭沫若、老舍等27 名会员。联谊会选择在《新文化》半月刊上代发声明无疑是对其作为一本专业文化刊物的认可,更是对其政治立场的认同。

(二)发展期:关注时局动态,凝聚文化界统战力量

1946 年二三月间,方行根据上级党组织指令,不再担任《新文化》半月刊主要负责人。自一卷八期起,李正文开始担任常务编辑,沈明钊任编辑,陈波涛为发行人。②中共上海市委党史研究室:《上海党史资料汇编》第4 编,上海书店出版社,2018,第651页。

发展期的《新文化》半月刊尤为关注国内外时局动态,将当前革命局势与民主文化相结合。时任中共上海市委委员及行动委员会书记的张执一经常发表关于国内时局的讨论。他以《中国革命的根本问题》为题,连载六期,对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特点、中国革命产生的根源和大革命的经验教训进行了详细的论述。他鲜明地指出:“在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要进行革命,战胜自己民族的敌人,必须善于最广泛的集中和动员民族内外的力量,大革命中的国共合作,和孙中山先生革命的三民主义及三大政策,就是中国民主革命集中和动员民族内部和外部力量的最好途径。”然而“中国的资产阶级因为在经济上发展的不健全,在政治上带有很大的软弱性、依赖性、两重性(革命与反革命),它不仅是自身无法独立完成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任务,而且在遭受强大民族敌人的威胁利诱,或其革命同盟者力量壮大时,它还会中途向帝国主义妥协投降,出卖曾经帮助自己的革命战友的”。①张克约:《中国革命的根本问题》,《新文化》1946 年第1 期。这篇长文章将中国革命的根本问题结合当时的国内外局势分别进行了横向与纵向的分析,力透纸背,影响极大。除了张执一,夏衍、姚溱、文琴、阎宝航、顾春西等也时常就国内时局动态进行讨论。夏衍的《乐观尚早论》《当心铤而走险者的阴谋》指出政治协商会议的成功,让国内逐渐走向和平统一,但仍要时刻当心破坏和平民主的顽固分子。姚溱的《论东北问题》《迎国共两党中央全会》《局势严重!》《和平与战争的角逐》等更是紧跟时事地对国内政治、军事新闻发表看法。文琴的《从停止内战到政治协会》、阎宝航的《我对于东北问题的看法》、顾春西的《最近的上海工潮》等也都对时局进行了深入探讨。

国际新闻主要由陈时臬、岳光、张泉等翻译刊载。陈时臬对国际新闻的报道全面,欧美、苏联均有涉及。如《杜鲁门的对华政策》《东印与越南的解放运动》《如何推翻弗朗哥政权》等。岳光发出的多为苏联、中东及日本的新闻,如《论背道而驰的美苏物质》《伊朗问题的真相》《日本的大选与政党》等。张泉则更多关注欧美国家的新闻,如《美国支持韩奸制造内战》《盘旋交错的法国政局》《论美国的工资与罢工运动》等。国际新闻的报道极大地丰富了上海文化界对国际形势的了解,也为国内时局的深入分析和发展形势提供了对比和参考。

除了国内外新闻报道,这一时期的《新文化》半月刊也刊登了许多文史哲和社会科学文章,越来越多的文化界名人作品出现在刊物上。周建人注重对于民主政治与文化的讨论,如《民主与生活》《迂回曲折的民主之路》《中国须力学民主》等。他认为:“国民党的一党专政是暂时的,已早为三民主义的国民革命所规定。经过极短的训政时期,便要还政于民的。如果违背了这一件事便违背了整个的三民主义革命!我们眼见得要立刻结束一党专政,还政于民了。不过这时候有一件重要的事情大家都千万不要忘记,便是这民是人民,便是老百姓。”②周建人:《民主与生活》,《新文化》1946 年第8 期。胡绳连发两期,分别是《近五年间中国历史的研究》和《辛亥革命前知识分子和群众的结合》。蔡尚思也两期连发了《冯友兰新玄学批判》。此外,还刊载了茅盾的《〈团的儿子〉译后记》、叶圣陶的《何必升学》《也来一个比喻》、吴晗的《论法统》、刘白羽的《民主是永生的》《敬话东北英雄》等作品。这些作品有文史哲类的专业论著,有紧跟时事的文艺创作,亦有面向大众的通俗读物,拓宽了刊物的受众群体,在社会上尤其文化界引起很大反响。

(三)成熟期:内容丰富多样,发挥文化统战阵地作用

《民主》周刊旗帜鲜明主张政治民主,由郑振铎任主编,生活书店徐伯昕支持并发行。③福州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郑振铎志》,海潮摄影艺术出版社,2006,第108页。因揭露国民党反动统治,宣传共产党正确主张而被迫停刊。徐伯昕处理《民主》周刊的善后工作,安排艾寒松、丁之翔接办《新文化》半月刊。①江苏省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常州市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新文化出版家徐伯昕》,中国文史出版社,1994,第478页。从1946 年11 月7 日第二卷第八期起,艾寒松担任编辑,丁之翔负责出版、发行等工作。为了打好舆论战和团结更多民主进步人士,艾寒松对《新文化》半月刊做了调整,在保持原有特点基础上,增加了理论研究、思想批判和学习指导等方面的内容。②洪泽:《上海研究论丛》第2 辑,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89,第336页。还设置了清晰的栏目分类,主要栏目有新文化论坛、自然科学讲话、国际知识讲话、哲学讲座、青年修养漫谈、半月文化、随笔等。

新文化论坛主要用短评方式,对文化、思想、学术等问题予以扼要深刻的论述。该栏目刊登了评价时任北大校长胡适的文章,如《胡适的独立和自由》《胡适博士的传统精神》《胡适博士表示高兴了》等。自然科学讲话栏目连续四期刊登了周建人对于生物界的联系、发展、变化及其原因的讨论。国际知识讲话栏目特邀陈原撰稿,他以先提出、再解答的形式,对诸如“出卖法兰西第三共和的是谁?”“第三次世界大战会爆发吗?”“为什么有些国家老是避开殖民地问题不谈?”等问题一一作出了解答。哲学讲座栏目主要刊登苏联哲学家罗森塔尔的论著,如《内容与形式》《必然性与偶然性》《可能性与现实性》等。“青年修养漫谈”栏目主要给予青少年正确的人生指导,艾寒松在《谈人的认识和怎样做人》中呼吁青年朋友“立定一个正确国家民族解放,为大众服务的人生观,把我们的精神和希望寄托在这上面,站在自己固有的岗位上,随时随地尽可能做一些有利于国家民族和人民大众的工作,以推动和争取一个民主新中国的早日实现!”③艾寒松:《谈人的认识和怎样做人》,《新文化》1947 年第4 期。半月文化栏目设在每期内容的最后,像一个自由、开放的文化园地。有文化界新闻,如对《民主》周刊、《新华日报》被迫停刊的抗议;有文化批判与交流,如对沈从文作品和梁漱溟革命观的讨论;又有青少年问题的探讨,如教科书思想开倒车、平津学生被迫休学、抢救失足青年运动等等。

除了以上这些较为固定的栏目外,《新文化》半月刊还刊登了胡绳、蔡尚思、翦伯赞等历史学家有关中国革命和历史问题的文章。胡绳在中国近代史话专栏发文多篇,如《总统制与责任内阁制》《民国初年的政党活动》《百年来的中国革命——中国近代史话》等。在《百年来的中国革命——中国近代史话》一文中,胡绳分析了中国革命的长期性、革命的要求,并总结了从辛亥到五四的革命历史,指出“中国革命的完成基本上正是这两个意义,真正完成民族的解放和土地的解放,依靠广大人民的力量,这两点是一定能实现的,实现了这两点,民主的新中国就能坚固稳定地出现”。④胡绳:《百年来的中国革命——中国近代史话》,《新文化》1947 年第5 期。郭沫若、马叙伦、叶圣陶、景宋等的回忆、随笔也经常出现在刊物上。

《新文化》半月刊内容丰富多样,发行宣传也有所改进。在利群联合发行所负责总经销的前提下,由生活书店、华夏书店、作家书屋、光明书店代订,还曾赠送一至二期给《民主》周刊等杂志的读者,进一步扩大了刊物知名度。①洪泽:《上海研究论丛》第2 辑,第336页。国民党倒行逆施,大肆镇压民主进步人士,许多进步文化人士不得不去香港另辟阵地,甚至转入地下。《新文化》半月刊最终在1947 年4 月14 日发行最后一期后被迫停刊。

三、文化统战阵地的意义

解放战争时期的上海长期处于国民党统治区,国民党反动派制造摩擦,压制进步文化活动,文化界难以在正确的道路上发展壮大。共产党领导创办下的进步刊物成为指导国统区文艺工作者的文化阵地。在这里,他们冲破国民政府的高压政策,形成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发展壮大革命文化。解放战争时期的文化统战阵地是文化界的主心骨,对于文化界发展、组织力量壮大及推动彻底解放具有重要意义。

(一)号召政治民主,指导上海文化界前进方向

《新文化》半月刊首发就以纪念鲁迅这一主题集结文化界人士,大批进步人士投稿畅言,以纪念鲁迅之名宣传民主文化与思想。刊载《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让毛泽东的文艺思想在上海传播,为文艺工作者指明了前进的方向,提升了文艺界对统一战线的认识。毛泽东在《讲话》中指出:“一切危害人民群众的黑暗势力必须暴露之,一切人民群众的革命斗争必须歌颂之,这就是革命文艺家的基本任务。”正如茅盾所说:“无论如何,因为有了毛泽东的‘文艺讲话’,有了解放区的文艺运动的范例,国统区内的文艺思想也就渐渐地有了向前进行的正确的轨迹了。”②茅盾:《在反动派压迫下斗争和发展的革命文艺》,《文学运动史料》第5 册,上海教育出版社,1979,第674页。臧克家写道:“中国当前一切问题的关键在民主,各阶层,各职业团体的人,都集中力量在争取它。作家们更是‘不能一如无此君’。没有民主就没有文艺。”③臧克家:《精神的囚犯》,《新文化》1945 年第2 期。《新文化》半月刊上的作品以民主文化为主旋律。坚定的立场与鲜明的主题使其不断发挥文化统战阵地的作用,集结进步人士,指引前进方向,上海文化界也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日益活跃。

(二)团结进步人士,壮大组织力量

民主党派及无党派进步人士,是在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和蒋介石的独裁统治中诞生成长的。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进步刊物在其成长过程中给予正确指引,团结进步人士,壮大组织力量。《新文化》半月刊除了首期设纪念鲁迅特辑外,还有关于民主与文化、新年展望等方面的主题。这些积极进步的主题吸引了大批文艺界的进步人士,周建人、郭沫若、夏衍、胡绳、马叙伦、茅盾、郑振铎、董秋斯、柳亚子、叶圣陶、臧克家、蔡尚思、翦伯赞等的作品都时常出现在刊物上。他们与中国共产党一起对国民党的内战、独裁、卖国政策进行了坚决斗争,政治立场与文化思想逐渐与中国共产党形成统一战线。周建人原为中国民主促进会创始人之一,第一届理事会理事,1948 年在艾寒松的介绍下加入中国共产党。①朱正:《周氏三兄弟 三兄弟的三种价值取向》,东方出版社,2003,第297页。1948 年5 月5 日,各民主党派领导人致电中共中央主席毛泽东,其中中国民主促进会马叙伦和无党派民主人士郭沫若等知名人士,纷纷表示拥护中共中央关于“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及社会贤达,迅速召开政治协商会议,讨论并实现召集人民代表大会,成立民主联合政府”的“五一口号”。6月4 日,柳亚子等也联合发表声明表示对“五一口号”的热烈赞同。②王邦佐:《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史》,上海人民出版社,1991,第400-401页。而郭沫若、蔡尚思等人在新中国成立后相继加入中国共产党。

(三)巩固第二条战线,争取彻底解放

国民党恶意制造摩擦,试图挑起内战,中国共产党顺应民意,反对内战,努力争取和平解放。《新文化》半月刊作为文化统战阵地,主张民主与和平,反对战争。郑森禹在《先做急事》中写道:“目前全国人民的生命财产以至国家民族的命脉,仍为尚未停止的内战所严重威胁,所以军事上第一步要做到的紧急事情,是使所有在打内战的军队,立即放下枪炮。”③郑森禹:《先做急事》,《新文化》1945 年第6 期。张执一在《新中国的展望》中讲到:“中国人民不仅坚定的要求和平,而且也坚定的要求民主。这些要求民主的中国人民的力量,不仅在敌后长期的抗战中已经长成了一支不可摧毁的势力,而且在大后方也形成了一支难于遏止的人民民主运动的洪流。”④克约:《新中国的展望》,《新文化》1945 年第6 期。这些反内战、争和平的相关时事评论,从舆论宣传上起到了社会动员的作用,巩固扩大了人民民主统一战线。以《新文化》半月刊为例的文化界统战阵地,为进步人士提供交流平台,让他们在一次次的文化活动与交流中团结朋友,孤立敌人,投身于反对内战的斗争中来,成为中共武装反对国民党政权外的第二条反蒋战线,是支援解放战争、争取彻底解放的重要力量。

结语

统一战线作为中国共产党的强大法宝,在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事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文化统战以文化为纽带和桥梁,团结不同阶层,联合多方力量。毛泽东同志指出:“没有知识分子的参加,革命的胜利是不可能的。”⑤《毛泽东选集》第2 卷,第618页。大量吸收知识分子参加革命,“发展革命的文化运动和发展革命的统一战线”①《毛泽东选集》第2 卷,第620页。是革命胜利的重要保障。《新文化》半月刊作为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创办的一份刊物,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明确的革命任务。这一时期,像《新文化》半月刊这类的刊物还有很多。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这些刊物有着坚定的政治立场,结合时局变化不断完善内容,成为进步人士与国民党顽固派进行斗争的文化统战阵地。

以史为鉴,开创未来。习近平同志站在党和人民事业的高度,明确指出:“人心向背、力量对比是决定党和人民事业成败的关键,是最大的政治。统战工作的本质要求是大团结大联合,解决的就是人心和力量问题。”②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中央文献出版社,2016,第556页。做好新时代文化统战工作,就要确保党对文化统战的领导权,开拓文化统战新阵地,广泛团结知识分子,调动文化工作者的积极性,不断壮大统一战线队伍,凝聚起同心共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磅礴力量。

猜你喜欢
文化界新文化半月刊
《 青春期健康》杂志(下半月刊)征稿启事
2021年4月《青春期健康》下半月刊读者调查表
2019《青春期健康》下半月刊征稿启事
建构基于校本的听评课新文化
推进文化服务业高质量发展
文在寅政府首次就“文化界黑名单”道歉
新文化购买PDAL40%股权
《家》中的两种文化冲突
新文化等级化·传承与创新——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成就与挑战以及韩国在未来国际合作中的角色
第三只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