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芳
定兴县医院 河北 保定 072650
现如今,数字化器械与实验室影像等医疗工具技术发展越来越快速,带动医院的整体水平有所提高,医疗器械的使用对于医院有重大积极影响作用。医院对医疗器械设备定期进行维修检查,及时发现并解决设备存在的问题,能够保证器械正常运转和安全使用,预防设备故障和事故发生。然而医院在医疗器械的维修保养及使用过程中存在不少问题,导致医疗器械的使用寿命缩短,安全风险增加。因此,医院要对医疗器械的维修保养及使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要进行及时解决,并采取科学、可行的措施维护医疗器械。
医院管理人员可以在现有制度的基础上延伸与完善器械管理制度,并结合医院实际操作流程来制定期间内计划。除在工作过程中出现故障进行维修之外,医院的相关器械管理人员还要定时进行细致化检查。应以每周一次的频率对医疗器械进行检查、记录、盘点,查看器械的使用情况以及损伤情况,进行针对性的维修保养及使用管理。除此之外,要帮助各科室负责人对机械日常使用进行保养与判断,维护医疗器械的养护环境,提高器械的整体利用率。
当前,科学技术不断更新,医疗器械也如手机一样,不断跟随实际使用遇到的问题而更新新的功能,而医院面对这样一个更新换代的大环境,若想缩短机械回报期,加大经济收益,只有让使用中的医疗机械拥有最佳的工作状态,从而维持正常的工作过程,才能加快资金回报速度。除此之外,重视医疗器械的日常维护,要将器械上自带的说明书上写出的养护方法下发给每一位医务人员,时刻提醒医务人员对器械要爱护。这样的做法有助于将好习惯传播给每一位工作人员,从而减少器械的维修率,使医疗器械维持最佳状态,减少医院的维修开支。
现今时代,各大医院之间的显性竞争在于医疗人才方面的竞争,隐性竞争在于医疗器械方面的竞争。医疗器械的功能性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医生的诊疗水平,尤其是影响医生诊断的全面性与科学性。除此之外,医院内部使用的器械是否为当今最先进的器械,能够如一剂强心剂一样安抚患者的就医情绪,增强患者治疗疾病的信心[1]。患者对医院的选择首先在于医生是否拥有高超的技术,其次较为重视医院中是否有较为先进的医疗设备。基于此,维护医疗机械可以提高机械设备的使用率,加大患者就医的决心,避免担心医疗仪器损坏等情况发生,提高医院竞争力,同时提高医院的经济效益。同时,医疗器械的维护保养可以缩短回报期,从而减少设备的成本,这也是提高医院经济效益的另一途径。
任何行业都应制定相应的科学管理制度,而在医院中,科学管理制度的实行能够为医疗器械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依据,也可以保证医疗器械的正常使用和高效运用。当前我国各大医院都已大范围使用医疗器械,并积极运用在诊断与治疗方面,并为此制定了相关机械管理制度。在器械管理制度中有部分内容不科学,不能为医疗器械维护与管理人员提供明确的指导。除此之外,由于医院科室众多,医院器械管理人员不能将每一件需要维修的医疗器械进行全面记录,就会导致整体维修秩序混乱,极大地降低了医疗器械的维修效率。
当前,我国部分医院并未对医疗器械的维修保养加以重视,导致医护人员对医疗器械的维修保养意识较为薄弱,对医疗器械的认识层面较为浅显,以医疗器械是否可以正常运转作为标准判断器械是否需要维修或保养。同时,医院就诊人数较多,医护人员每天要应对众多患者以及家属,在繁忙的工作中有时会忽略对医疗器械的管理,从而导致医疗器械的使用寿命缩短,或影响样本的判断[2]。除此之外,医疗器械的使用情况直接影响医院能否正常运转,若医疗器械无法得到有效的管理与养护,在长时间内会影响医生的正确判断和医院的正常运行,也会严重影响患者的治疗并对其产生严重后果。
我国医院大多为综合性医院,医院内包含不同的科室,科室内又包含不同类型或功能的医疗器械。这些器械的来源大不相同,若医院内相关器械的管理人员无法达到维修的职业要求,就会限制医疗器械维修保障工作的开展。同时,医院对医疗器械的相关培训不够重视,致使医院内器械管理人员的技术无法与器械的更新同步提升,或是维修人员缺乏相关经验,导致无法实际进行维修与保养。
我国医疗器械的整体更新进程与生产系统售后直接联系较浅,目前为止医疗器械的售后问题不能有效解决。当前,我国医院尤其是除一线城市外的医院不够重视医疗器械的相关养护,更加忽视对此类人才的培养与重视,不能将医疗器械与相关人才培养同步进行,导致医院医疗器械的一体化流程不能顺利进行。
由于医院内器械维修人员经验较为缺乏,给医院器械的保养带来影响,若请外部工作人员进行器械维修,会整体拉高维修成本[3]。
医疗器械的管理应在科学与完善的制度下进行,对于制度的完善,应在现有的器械管理制度上进行改善。医院可从以下3个部分完善医疗器械的管理与维修保养制度。
3.1.1 制定定期医疗器械维修保养制度。按照相关科室的人员进行责任划分,能够有效提高医疗器械管理的力度和效率,查明器械故障的原因。
3.1.2 建立医疗器械数据档案。由于医疗器械来源渠道大不相同,所以在器械引进时应详细记录医疗器械的详细资料,如线路图、生产批号与结构图纸等,有利于当故障出现时,医疗器械的维修人员能够及时找到故障原因并有效解决,为下一步维修提供证据。
3.1.3 及时高效地反映医疗器械的相关问题。医务人员在使用医疗器械的过程中,若感到器械出现问题,应及时停止使用并在第一时间联系器械管理的相关人员,由医疗器械管理的相关人员进行检查。并在检查结束后由专门人员进行档案记录,将维修日期、维修型号、维修问题、解决方式、注意方式等进行详细记录,以便统一管理。
只有加大对医疗器械的研究与投入,才能实现我国医疗科技水平的整体提高。具体做法上可以加大对医疗器械相关人员的技术培训工作,并与国外相关课程进行连接。医疗器械维修人员要不断进行充实与强化,并以此为基础不断创新,锻炼医疗器械维修人员进行拓展式理论知识学习,丰富医疗器械相关知识[4]。相关医院应积极组织医疗器械维修人员的交流分享活动,可以有效促进维修人员在技术上的经验交流,全面提升医疗器械维修水平。
一些医疗器械维修人员在操作过程中整体步骤不够严谨,若长时间用此法进行医疗器械的维修,会提高医疗器械不同程度的损坏率,所以增强医护人员管理与保养意识势在必行。针对医疗器械的管理与维护可以以绩效考核成绩的形式严格要求医护人员。除纳入绩效成绩外,还可制定奖赏制度,让自身利益与器械维护工作挂钩,能从根本上加强医护人员的维修保养意识。除此之外,及时观察医疗器械的存放以及使用情况也极为重要。注重观察室内因素(温度、湿度、通风情况等),这些自然因素对于医疗器械的损坏程度较大,若发现此类问题,要第一时间向上汇报。若医护人员因自身问题造成相关损坏,应按照医院相关规定对其进行惩罚。
医疗器械在平时使用过程中若能得到使用人员的良好养护,就能够在极大程度上延长医疗器械的使用时间,并能够维持医疗器械的原本性能。医疗器械的相关工作人员应在使用过程中仔细观察器械的运作情况,发现相关问题应及时报修,避免长时间无人发现问题导致更严重的后果[5]。应提高每位医疗器械相关使用人员的日常保养意识,了解常用机械的相关构造以及使用注意事项,发现故障进行上报,将了解到的相关问题提供给维修人员作为参考,提高医疗器械的管理力度。
在日常维护中,每个科室每日所耗费的器材不可估量,其中涉及各个环节、方方面面。医疗器械相关管理人员应对用量或是消耗金额较大的耗材进行分类统计,尤其是医院中医疗器械使用频率高且涉及金额较大的器械,其专业性、机械化、技术性的先进程度要远高于其他器械。在医院场所,必要的民用物资也是医用低值不可计费耗材的重要开支费用项目,但是日用量大,分布在医院的各个细节或重大宣传科普项目上。
目前,我国的医学科研技术已被广泛认可,但其招标采购方式的选择,却成为目前急需解决的难题。原因是各地区医院内部经费有限,而医疗设备成本较高。这就要求医院管理人员在使用前,需根据医院的实际情况和市场需求,通过专业统一的招标采购方式,科学合理地采购一批适合自己的医疗器械,并对其进行实地模拟测试,以确保设备的安全稳定。不仅如此,公立医院运行的复杂性也随着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而日益加剧,运行风险呈现多元化特征。作为医院运行监管体系中的重要一环,设备管理工作的职能得到了不断的丰富。通过规范统一的招标采购医疗设备的方式,既能有效降低医院的经济风险和巨大损失,又能在医院开展科研工作中起到重要作用,同时招标采购也是医院开展管理工作的依据。
当前,虽然我国医疗器械的管理制度不够完善,但国家已逐渐重视领域的发展,相继出台多种管理措施,能够对医疗器械的管理制度有法可依。同时,医务人员应重视对医疗器械的维护与保养,特别对于使用人员来说,更应主动地将维修养护知识熟练应用,做好自身本职工作,延长使用寿命,提高医院的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