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名方驻景丸的历史沿革与方证信息分析△

2024-04-12 10:05黄益清温煜杰郑璐璐张俐敏
中国现代中药 2024年2期
关键词:名方车前子菟丝子

黄益清,温煜杰,郑璐璐,张俐敏

山西中医药大学 基础医学院,山西 晋中 030619

2023 年9 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会同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联合发布了《古代经典名方目录(第二批)》[1](以下简称《目录》),驻景丸入选经典名方汉族医药第40 首。驻景丸始载于《太平圣惠方》[2](以下简称《圣惠方》),由菟丝子、车前子、熟地黄组成,能补益肝肾、清热明目,眼科临床应用甚多,主要用于肝肾亏虚之老年眼病。查阅相关文献发现,驻景丸的文献研究尚缺乏系统梳理,尽管少数研究[3-6]曾就驻景诸方的沿革演变展开探讨,但存在古代文献失考之不足,缺乏药物炮制、配比差异、折算剂量等关键信息的考证。本研究基于《古代经典名方关键信息考证原则》[7]提出的相关要求,以历代医籍记载为依据,厘清驻景丸的历史发展脉络,以现行标准规范为参照,探讨其关键方证信息,以期为驻景丸相关制剂的研发申报和质量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文献数据来源

古籍文献基于《中华医典》V5.0 数据库[8]、中医智库(https://zhongyigen.com/)、读秀数据库(https://www.duxiu.com/)、山西中医药大学图文信息中心(https://twxxzx.sxtcm.edu.cn/)等进行辑录,以“驻景丸”及异名“驻景圆”为主要检索词,并检索“菟丝子-车前子-熟地黄”药物配伍组合,获取驻景丸相关的方药组成、药物剂量、功效主治、煎服法等古籍数据,结合纸质版书籍予以校正。现代文献通过中国知网数据库,以“驻景丸”为主题词或关键词进行检索,获取相关的临床研究文献。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1.2.1 纳入标准 古籍文献:1)1911 年以前的中医古籍,同一古籍有不同版本则纳入较早版本或公认的善本;2)明确驻景丸的组成、炮制、剂量、主治病证、煎服法等方证信息;3)忽略药物名称之间的区别,如菟丝、菟丝饼与菟丝子,熟地、熟地黄与熟干地黄,前仁、车前与车前子等。现代文献:与驻景丸及其类方相关的临床研究。

1.2.2 排除标准 古籍文献:1)只检索到方剂名而无具体的药物组成、剂量、主治等方证信息;2)方名相同,但组成或功效主治不同的“同名异方”;现代文献:1)驻景丸相关的综述、理论探讨和实验研究类文献;2)以驻景丸作为对照组的研究。

1.3 数据规范

1)古籍文本辑录包括古籍名称、成书年代、编著者、方名、药物组成、功效主治、煎服法等信息;2)病证名称、药物名称和剂量单位以原文记载为准,尽量保持古籍信息原貌,确保文本辑录的准确性;3)采用双人双录入方法,有争议的文献由本文通讯作者参与协商、达成共识,确保文献来源的准确性。

2 古籍文献分析

2.1 古籍记载情况

经文献检索及筛选,共辑录驻景丸相关的古代文献数据63 条,涉及中医古籍47 部。宋代、元代、明代、清代古籍分别有6、4、16、20 本,另有海外古籍1本(约成书于1331年日本镰仓时代);在医籍类别方面,涵盖综合性医著17本、方书16本、本草3 本、诊法2 本及中医眼科专著9 本。历代古籍对驻景丸的记载略有不同,其方名、出处、药物组成、剂量、功效主治记载详见增强出版附加材料。

2.2 驻景丸的历史源流与方名

驻景丸出自宋代王怀隐《圣惠方》,此书为北宋官修的第一部大型医药方书,集宋代以前医药之大成[9]。《圣惠方》[2]载:“治肝肾俱虚,眼常昏暗,宜服驻景圆方。菟丝子五两(酒浸三日,曝干,别捣为末),车前子一两,熟干地黄三两。”《目录》中车前子取三两为用,源于《太平惠民和剂局方》[10]247(以下简称《局方》)对药物剂量的调整,将菟丝子、车前子、熟地黄的质量比改为5∶3∶3,后世医籍所载驻景丸多据此比例组方。驻景丸最早记载为“驻景圆”,此乃“丸”字避讳的结果。北宋靖康之后,因避宋钦宗赵桓名讳,南宋及部分金元医书中常见“丸”字易为“圆”或“元”[11]。《圣惠方》和《局方》现存最早刊本均出自南宋绍兴年间[9,12],故产生“驻景圆”之异名,元代以后成书或刊刻的医籍,无须避宋讳,故改回“驻景丸”之名。

驻景丸的“景”字在金文的本义指太阳在亭台上投下的影子,即日影[3]。“景,光也”,“景”字以日光、日影代指人眼所见之事物,明代李梃[13]9《医学入门》释曰:“日光之影为景,没则昏矣,言药能驻景,使不昏也”,取名驻景强调其明目之效。此外,“景”字能延伸为时光、光景之义,清代黄庭镜[14]《目经大成》云:“方名驻景,要以得此聊以销病居之岁月云”,表明“驻景”有却病延年、长生久视的含义。

2.3 驻景诸方的组成

经统计,记载驻景丸药物组成的条文共63 条,其中19 条与《目录》记载一致,仅含菟丝子、车前子、熟地黄3 味药。涉及药味加减变化的条文有44条,其中减去熟地黄,守菟丝子、车前子的记载首见于苏颂[15]《本草图经》,但该书未载剂量及功效,仅言“驻景丸用车前、菟丝二物,蜜丸,食下服,古今为奇方”。在《圣济总录》[16]中,驻景丸的组方与《圣惠方》所载有异,由车前子、菟丝子两药,合决明子、羚羊角、防风而成,5 味药各等分,炼蜜和丸,用治目视䀮䀮。然而回溯《圣济总录》驻景丸之方源,发现该方在《圣惠方》中名曰“车前子圆”,列于驻景圆之前,两方功效相近,疑是《圣济总录》编撰时误其方名。

最早的驻景丸化裁方称作加减驻景丸,出自南宋黎民寿《黎居士简易方论》[17],在原方三药基础上,加当归、五味子、枸杞子、楮实子、川椒而成,后世驻景丸变方基本遵循此例。加减驻景丸相关的古籍记载共38 条,该方在后世医籍中较原方更常见,其方名又称简易加减驻景丸、加味驻景丸,有些医籍甚至混称为驻景丸。倪维德[18]《原机启微》所载“简易加减驻景丸”,仅将黎氏方中的车前子用量由三两减为二两,方名增“简易”二字,表明其源于《黎居士简易方论》,而非倪氏原创;张时彻[19]《摄生众妙方》将加减驻景丸中的五味子换为五倍子,方名称作“驻景丸”或“补肾丸”;武之望[20]《济阴济阳纲目》调整部分药物剂量,方名称作“加味驻景丸”。尽管存在方名混称现象,多数医籍收录的加减驻景丸基本沿用《黎居士简易方论》所载药味,或进行药物剂量的变化。

在眼科专著中,成书于明代的《银海精微》[21]共记载4 种驻景丸,加减驻景丸的组成与此前医籍一致,前2首驻景丸主要加入人参、乳香、肉苁蓉3味药,另一首方名曰“驻景补肾明目丸”,增加石斛、磁石、青盐、沉香等药。此外,黄庭镜[14]《目经大成》载有1 首驻景丸,由枸杞子、地黄、肉苁蓉、当归、阳起石、磁石等15 味药,加龟胶、鹿胶合蜜,朱砂为衣而成,主治“目昏涩泣出,时见黑花”,与经典名方驻景丸的功效主治虽相近,但两者实为“同名异方”。

2.4 药物基原与炮制

本研究参考《目录》对驻景丸的记载,结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以下简称《中国药典》)2020 年版[22]、地方炮制规范、古代本草典籍及现代本草考证成果,确定驻景丸组成药物的基原与炮制规格。由于历代古籍记载加减驻景丸的频次比原方更多,考虑经典名方相关制剂的开发和临床应用的拓展,本研究将加减驻景丸中5 种加味药物(当归、楮实子、五味子、枸杞子、川椒)纳入考证范围,以完善文献梳理工作。统计历代古籍中驻景丸组成药物的炮制方法,每味药物的炮制情况见表1。

表1 驻景丸/加减驻景丸组成药味的炮制与出现频次

2.4.1 菟丝子 《中国药典》2020 年版记载菟丝子为旋花科植物南方菟丝子Cuscuta australisR.Br.或菟丝子C.chinensisLam.的干燥成熟种子[22]322,参考《古代经典名方关键信息表(“竹叶石膏汤”等25 首方剂)》[23]中的菟丝子基原,建议选择旋花科植物菟丝子作为入药基原。《目录》提及菟丝子的炮制方法为“酒浸三日,曝干,别捣为末”[1],菟丝子在驻景丸中主要采用酒制规格。尽管《中国药典》2020 年版收载菟丝子的现代炮制方法为盐炙,但参考经典名方炮制考证实施细则[24],可采纳地方炮制规范所载的炮制品,经查在山东省[25]、湖南省[26]、黑龙江省[27]等地方标准中均收载了酒菟丝子及其制备方法,说明现代仍保留酒菟丝子的炮制工艺。《本草经集注》记载菟丝子“宜丸不宜煮,得酒良”[28],强调酒菟丝子功效更佳,适合入丸剂;汪小莉等[29]发现,酒浸法炮制菟丝子在历代本草典籍中占主流地位;杨颂等[30]、赵唯年等[31]研究表明,酒菟丝子的黄酮类活性成分含量高于盐炙品。此外,菟丝子经过酒制能够引药上行、增强补益肝肾的作用,符合驻景丸治疗眼目疾患的特点。因此,建议驻景丸中用旋花科植物菟丝子的干燥成熟种子,炮制方法为酒制。

2.4.2 车前子 《中国药典》2020 年版记载车前子为车前科植物车前Plantago asiaticaL.或平车前P.depressaWilld.的干燥成熟种子[22]69。姚闽等[32]结合文献和市场调查,发现车前的应用历史较悠久,是现在车前草及车前子的主流商品基原;高武等[33]考证历代车前子的品种来源,认为车前是历代车前子的主要基原植物,平车前的种子在民国时期才作车前子流通。参考已发布的古代经典名方关键信息表,建议以车前作为经典名方的入药基原。《目录》对驻景丸中的车前子无炮制要求,《圣惠方》《局方》2 部早期文献也未注明车前子的炮制要求。车前子炒制的记录共18 次,约占有效数据的28.57%,于大猛等[34]认为古代炒制车前子主要使其易于粉碎,从而煎出有效成分,故《局方》载车前子:“凡使须微炒燥,方入药用,如只焙干亦得”[10]423。部分医家认为车前子需经过炒制、焙干,可能是出于方便入药的考虑,也体现古人“逢子必炒”的炮制习惯[35]。鉴于驻景丸原文未对车前子的炮制作出要求,方中的车前子主要取其寒性,既泻肝肾之邪热,又制熟地之滋腻,故无需进行炒制,以免改变药性,影响全方疗效。因此,建议驻景丸的车前子选用车前科植物车前的干燥成熟种子,规格为生品。

2.4.3 熟地黄 《中国药典》2020 年版规定地黄的来源为玄参科植物地黄Rehmannia glutinosaLibosch.的新鲜或干燥块根,鲜用者称鲜地黄,焙干后习称生地黄[22]129。熟地黄乃生地黄加工而成,《中国药典》2020 年版记载的炮制方法有酒炖法和蒸法[22]130。徐灵胎[36]《神农本草经百种录》记载:“熟地黄乃唐以后制法,以之加入温补肾经中药颇为得宜”,最早记载地黄九蒸九晒加工方法的是唐代《千金翼方》的“造干地黄法”[37],宋代则出现对地黄“蒸九遍用酒制造”和“洒酒九蒸九曝”的酒蒸法[38]。酒蒸法和清蒸法处理的熟地黄,其功效略有区别:清蒸熟地黄主滋阴补血、填精益髓,但容易滋腻碍脾;酒蒸熟地黄可借酒力行药势、通血脉,更利于补阴血,使其补而不腻[38]。采用酒蒸熟地黄能在一定程度上祛弊就利,防其滋腻凝滞,存其补血之用。因此,建议驻景丸的熟地黄选用玄参科植物地黄的干燥块根,炮制方法为酒蒸。

2.4.4 加减驻景丸中的加味药 加减驻景丸普遍增加了当归、楮实子、五味子、枸杞子、川椒5 种药物,经考证,当归[39]、楮实子[40]、五味子[41]、枸杞子[42]的用药基原与《中国药典》2020 年版记载一致,推荐加减驻景丸中当归采用伞形科植物当归Angelica sinensis(Oliv.) Diels 的干燥根[22]139,楮实子采用桑科植物构树Broussonetia papyrifera(L.) Vent.的干燥成熟果实[22]349,五味子(北五味子)采用木兰科植物五味子Schisandra chinensis(Turcz.) Baill.的干燥成熟果实[22]68,枸杞子采用茄科植物宁夏枸杞Lycium barbarumL.的干燥成熟果实[22]260。以上4 味药在加减驻景丸的古籍记载中多以生品入药,且诸药并无炮制减毒的必要,建议沿用古代用法,均用生品入药,粉碎研末入丸。

《中国药典》2020 年版记载的川椒基原有2 种,为芸香科植物青椒Zanthoxylum schinifoliumSieb.et Zucc.或花椒Z.bungeanumMaxim.的干燥成熟果皮[22]166。樊丹青等[43]认为,青椒在古代本草中未见记载,为现代新兴品种,且青椒与花椒在生药学、药代动力学等实验中存在差异,两者同等入药的科学性有待探讨。郭延秀等[44]指出,川椒、蜀椒、秦椒均以产地命名,系芸香科植物花椒,考虑药材的道地优势,建议选择四川产区的花椒作为入药基原。按历代本草记载,花椒为辛温有毒之品,古代通过去除内壳及种子加以净制,并采用微炒加热、与他药同制等方法降低花椒毒性[45]。加减驻景丸中的川椒主要为炒制品,部分古籍具体强调去目、去子、炒出火毒等要求,与现代制法基本一致。建议花椒的炮制规格为炒花椒,制法参考《中国药典》2020年版“除去椒目、果柄等杂质……照清炒法炒至有香气”[22]167。

2.5 药物剂量与制法用法分析

2.5.1 药物剂量 63 条关于驻景丸药物组成的条文中,共有58 条记载了药物剂量,各药味均有剂量者55 条,剂量记载不全者3 条。由于驻景丸和加减驻景丸的药味组成和用药比例有所不同,故统计药物剂量时分别进行整理,见表2、表3。驻景丸最早由菟丝子五两、车前子一两、熟地黄三两组成,经《局方》调整车前子的剂量后,菟丝子-车前子-熟地黄的质量比演变为5∶3∶3,后世典籍大多沿用此配比。南宋黎民寿在驻景丸的基础上,将菟丝子的用量增至半斤(八两),熟地黄用量增至五两,车前子保留三两剂量,加入当归五两、楮实子一两、川椒一两、五味子二两、枸杞子二两,创制了加减驻景丸。元代倪维德将车前子的用量减为二两,至此加减驻景丸中菟丝子-车前子-熟地黄的质量比演变为8∶2∶5,并成为主流的配比关系。综上可知,驻景丸用药配比的演变过程关键在于原方3 味药尤其是车前子剂量的变化,其反映了不同医家制备处方的观点差异,表明“中医不传之秘在于量”的意义。此外,后世医家在经典名方的实践应用中并非简单地抄录、复制原方的组成和用量,而是根据自身理解或临床经验加以调整。例如,清代费伯雄[46]认为加减驻景丸“方法甚佳,惟川椒一味辛辣耗气,必须减去”,现代眼科名家陈达夫[47]认为,“温补当中,切勿误用凝滞的补药,如果误用则杂质难清”,故其应用驻景丸常减去熟地黄。

表2 驻景丸各药味剂量与出现频次

表3 加减驻景丸各药味剂量与出现频次

处方制备方面,本研究综合历代典籍的主流记载,驻景丸各药剂量以使用频次最多为准。在古今剂量换算时,参考古今药衡的考证成果和学术界的主流观点[48-49],宋代一两以41.3 g 进行现代剂量折算。按以上标准,经典名方驻景丸的组成为菟丝子206.5 g、车前子123.9 g、熟地黄123.9 g,三药按5∶3∶3 的质量比组方;加减驻景丸的组成为菟丝子330.4 g、车前子82.6 g、熟地黄206.5 g、当归206.5 g、五味子82.6 g、枸杞子82.6 g、楮实子41.3 g、花椒41.3 g,原方三药按8∶2∶5 的质量比组方。

2.5.2 制法、用法 本研究纳入的63 条有效数据中,记载驻景丸制法的共55 条,均制成丸剂,使用蜂蜜为赋形剂,炼蜜打糊为丸。蜂蜜是重要的中药炮制辅料和赋形剂,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具滋补作用;炼蜜的含水量少、黏合力强、作用持久,故蜜丸常用于慢性病或需要滋补的疾病[50]。记载制丸规格大小的数据共41 条,其中“梧桐子大”40 条、“绿豆大”1 条,经考证“梧桐子大”的单颗丸药,其体积约0.25 mL,质量约0.3 g[51]。

驻景丸的用法方面,根据送服汤剂的不同,分为温酒送服(36 条),盐汤送服(22 条),茯苓、石菖蒲煎汤送服(6 条),温水服用(4 条)及清茶服用(1 条)。送服汤剂的选择与临床目的有关,温酒送服能活血行气、引药上行,盐汤送服可引药入肾,茯苓、石菖蒲煎汤送服既防滋腻,又能开窍豁痰。《目录》遵循《圣惠方》的用法,选择温酒送服,然笔者认为驻景丸的服法可根据患者体质或病情予以变通,肾虚明显者推荐盐汤送服,痰湿较重者建议用茯苓、菖蒲煎汤或清茶送服,临卧服用者建议温酒或温开水送服。记载丸剂用量的数据共45 条,单次服用30 丸出现的频数最多,共计29 次,服用频次主要为“日二服”,与《目录》推荐的服法一致。服药时间据古籍记载主要为“空心”“食前”或“食后临卧”,与滋补药宜空腹服用的一般规律相符。

综合考虑《目录》对驻景丸服法的记载及历代典籍对制法、用法的论述,笔者建议驻景丸相关制剂可制成蜜丸,药丸规格遵循“梧桐子大”的要求,每丸约0.3 g,空腹或夜晚睡前服用,一日2 次,一次30丸(约9 g)。

2.6 主治功效

历代典籍收载驻景丸的主治功效共计57 条,基本聚焦于眼科证治,《圣惠方》载驻景丸主治“肝肾俱虚,眼常昏暗”[2],《局方》载此方“治肝肾俱虚,眼常昏暗,多见黑花,或生障翳,视物不明,迎风有泪,久服补肝肾,增目力”[10]247,说明此方主要通过滋补肝肾、养血益精治疗眼疾。精气对维系眼目的生理功能至关重要,精散则视歧。肝肾二脏与目之关联十分紧密,尤其表现在肝肾亏虚之证,“目为肝窍,瞳子神光属肾,故肝肾阴虚,则目昏暗也”[52],“肝即肾子,补肾乃肝气增盛,补虚则明利眼力也”[53]。驻景丸中的菟丝子为平补阴阳之品,善补益肝肾、固精缩尿;车前子能泻肝肾邪热,通利小便而不走精气。两药均有明目之效,合用则补肾固精、清热明目,如清代《本草详节》所载:“驻景丸车前、菟丝二物甚奇……相火常宁,精窍常闭,久久精足”[54],加用熟地黄滋阴养血,全方补而不腻、泄而不散,既清肝肾虚热,又充肝肾精血。肝血上呈于目,目受血而能视,肾气封藏,精关得固,精气得藏,故而延年驻景。

加减驻景丸在原方基础上增加药味并调整剂量,主治“肝肾气虚,视物䀮䀮,血少气多,两目渐暗”[17]。《审视瑶函》记载此方:“久服能安魂定魄,补血气虚耗”[55]。黎民寿可能认为原方补力不够,更重视血虚证治,故重用当归五两补血活血,加枸杞子二两益精明目,五味子二两补肾宁心,加楮实子一两滋肾强阴、清肝明目,加川椒一两温中散寒、补肾壮阳。全方既增加补益之功,又兼顾养血活血、宁心安神。神志对治疗眼目疾病有重要作用。首先,精气血与神志间存在相互依存关系,宁心安神有助于血气涵养,进而滋润眼目,如《医学入门》所云:“肝之系,虽总于目,而照彻光彩,实肾精、心神所主,故补精气安神者,乃治眼之本也”[13]351;其次,“夫心者,五藏之专精也,目者其窍也”,唐代王冰[56]曰:“神内守,明外鉴,故目其窍也”,目亦可视为心之外窍,心主神志,神志与眼目功能存在重要关联。加减驻景丸的药效更为全面有力,在后世使用更广,如《本草思辨录》所言:“若以治肾虚目暗,则须如加减驻景丸制剂为得,原方尚不及之”[57],突出其临床价值。

3 驻景丸的现代文献

以“驻景丸”为主题检索词,查找中国知网数据库(截至2023 年10 月15 日),共检索出185 篇文献,排除文献综述、理论探讨、实验研究及相关性较小的文献后,共获得67篇临床研究文献。

经典名方驻景丸广泛应用于现代眼科临床,现代医家秉承“传承精华、古为今用”的精神,对其进行化裁并提出衍生方。例如,陈达夫[47]在《中医眼科六经法要》中提出驻景丸加减方,认为原方的熟地黄凝滞滋腻,用紫河车代之峻补精血,加楮实子、茺蔚子、枸杞子、五味子、木瓜等药,通过滋补肝肾、疏通气血、开通玄府的方法[58],治疗多种内障眼病。王超等[59]选用驻景丸加减方治疗视神经萎缩,治疗组的视力、视野、中医证候等指标均优于甲钴胺对照组;陈耀华等[60]用该方治疗肝肾亏虚型干眼症,患者的泪液分泌试验指标和视觉相关生活质量评分均得到明显改善;林颖等[61]用该方治疗高度近视性黄斑出血,总有效率达93.33%,其疗效及预后均优于对照组;此外,驻景丸加减方治疗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62]、玻璃体混浊[63]、慢性虹膜睫状体炎[64]等眼病均有报道并取得较好疗效。

通络驻景丸是驻景丸的另一首现代衍生方,在原方基础上加入三七、蒲黄活血化瘀,砂仁化湿理气,墨旱莲滋补肝肾、凉血止血,地龙清热定惊、通经活络,既保留原方补益之功,又能化瘀祛痰、活血通络,适用于痰瘀阻络为特点的眼底病变[65-66]。临床观察显示,该方在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67]、糖尿病性黄斑水肿[68]和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69]方面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在其他系统疾病方面,仅有1 篇文献应用驻景丸加减治疗甲状腺功能减退性心脏病[70],说明现代对驻景丸的临床研究与古代文献记载的范畴类似,以眼科的临床应用为主。

4 总结

通过梳理挖掘经典名方驻景丸的古代文献,结合文献考证分析该方的源流方名、药味组成、剂量配比、制法用法、功效主治、药物基原及炮制等,基本厘清驻景丸的历史沿革和发展脉络。结果表明,驻景丸首载于《圣惠方》,由菟丝子、车前子、熟地黄3 味药组成,经《局方》对药物剂量的调整,后世遵循的质量比为5∶3∶3。驻景丸功效为补益肝肾、清热明目,主治肝肾亏虚之内障眼病。驻景丸最重要的化裁方称作加减驻景丸,出自《黎居士简易方论》,增加了当归、楮实子、五味子、枸杞子、川椒5 味药,增强补益功效的同时突出了养血活血,重在调理肝肾气虚、精血虚损。加减驻景丸在古代文献中的记载较原方更多,其功效更加全面,因此本研究将该方共同纳入经典名方考证范围,作为原方的补充和拓展。根据历代对药物炮制的记载,参考现代药材炮制规格,充分考虑驻景丸方义及其疾病特点,建议菟丝子、熟地黄采用酒制,花椒炒用,车前子、当归、楮实子、五味子、枸杞子选用生品。方中诸药研为细末后,炼蜜糊丸,每丸0.3 g,空腹食前用淡盐水、或夜晚睡前用温酒送服30 丸,1日2次。本研究参照《古代经典名方关键信息考证原则》[7],明确关键方证信息,形成经典名方驻景丸和含加减驻景丸的关键信息表(表4)。

表4 驻景丸和加减驻景丸的关键信息

基于上述对驻景诸方的古今文献考证,发现其应用范围主要在于老年内障眼病,病机特点为肝肾虚损。中医学向来有治未病的理论基础,以及异病同治的辨证论治思路,笔者认为经典名方驻景丸不应限于老年眼病的治疗,在其他的老年退行性改变及青少年近视的防治方面均有良好的应用前景。经典名方文献考证可为中药创新研发拓展思路,后续可开展相关的药理研究和制剂研发,促进经典名方驻景丸实现更大的现代价值。

[利益冲突]本文不存在任何利益冲突。

猜你喜欢
名方车前子菟丝子
经典名方温胆汤的研究进展
逍遥散系列经典名方防治阿尔茨海默病的研究进展
抗衰老名方“金匮肾气丸”的妙用
Las semillas de cuscuta y la lisimaquia
瘟疫苦难中走出的名医名方
不同炮制方法用于车前子对治疗慢性便秘的影响对比分析
男人的护腰好物——菟丝子茶
人道神药车前子
补阳养阴良药菟丝子
葶苈子、薏苡仁、车前子的利水功效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