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丽平
(广西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广西 柳州 545001)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首次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2023 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举全党全社会之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推进乡村振兴,促进农业规模化、产业化、多样化发展,离不开金融机构信贷资金的支持,“金融活水”对农业的支持力度成为影响农业发展的重要因素。杨皓月等[1]提出,农业信贷对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有积极推动作用。唐弋夫等[2]提出,研究农业经营主体融资风险的纾解机制,对于破解其融资难题和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增美,全面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具有重要意义。
农村有效担保物匮乏、农户政策认知不足、农业经营主体信用缺失等因素,是制约农村正规金融机构供给的重要原因[3]。谢玲红等[4]提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融资需求强烈,贷款用途集中,但贷款获批率不足,且实际利率普遍高于预期水平。农户需要融资但无法从供给方获得,或者即使获得了融资但其数额并不能满足其需求,是农户融资可得性较低的原因[5]。宋洪远等[6]提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获得政府信贷担保支持率较低也是影响贷款可得性的原因之一。王晓丽等[7]提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面临融资难、贵、慢的现状,金融科技是纾解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融资困境的创新手段。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信贷需求强烈,但受教育程度、经营期限等因素影响,不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贷款获得程度不同[8]。付玮琼等[9]提出,农业供应链金融可以降低银企的信息不对称,缓解中小农业企业面临的融资困境。耿君尧[10]提出,提高金融服务质量,发展互联网普惠金融可以突破普惠金融体系下的现代农业融资困境。相关学者对我国农户面临的融资难题及对策研究丰富,但是对广西农业经营者的信贷可获得性研究较少。
广西是农业大省(区),是全国少有的宜农、宜林、宜牧、宜渔综合发展地区,拥有一大批在全国具有举足轻重地位的优势特色农业产业。广西既是全国规模最大的水果生产基地,又是全国重要的南菜北运、西菜东运基地和全国最大的秋冬菜基地,还是全国畜禽养殖大省(区)和华南地区重要畜禽产品生产供给地。
为了更好地探究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以来广西农业经营者的融资现状以及广西壮族自治区各级金融机构对农业的信贷支持力度,笔者对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经营者信贷资金的可获得性展开调查,分析制约农业经营者获得信贷资金的痛点、难点,为解决广西“三农”融资问题提出建议。
农业信贷资金的可获得性是指农业经营者能够从金融机构获得融资的可能性。从现实情况来看,农业信贷资金的可获得性应该包括农业经营者合理的贷款额度需求被完全满足的可能性、农业经营者以满意的成本获得贷款资金的可能性、农业经营者贷款融资的及时性得到满足的可能性。
为了更好地分析影响农业信贷资金可获得性的因素,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对广西农业经营者的信贷融资问题进行探讨,深入了解农业经营者的信贷融资现状、信贷融资需求以及对银行的信贷政策评价等,着力解决农业、农村、农民的融资难题,助力广西农业机械化运作、产业化发展,推动我国农业的现代化发展进程,助推乡村振兴战略目标的实现。
调查对象为广西壮族自治区内的农业经营者,包括农户(基本农户和农业大户)、农业企业从业者、农业合作社社员等。基本农户是指传统的、以家庭为单位向集体组织承包土地进行小规模农业活动的农户。农业大户是指从事某一种农产品生产、具有一定生产规模和专业种养水平的农户,他们可能把基本农户承包的、但不进行农业耕种的土地再次承包过来扩大规模,也可能是自主开发农业资源来扩大规模。农业企业是指通过种植、养殖、采集、渔猎等生产经营而取得产品的盈利性经济组织。农业合作社是同类农产品的生产经营者或同类农业生产经营服务的提供者、利用者,自愿联合、民主管理的互助性经济组织,以其社员为主要服务对象。
为了调查问卷设计的合理性和完整性,笔者采用半结构式访谈法,分别访谈了负责信贷业务的金融从业者、农业经营者和金融专业老师三类人群共计15 人。在访谈开始之前,向受访者简单介绍农业信贷资金的可获得性的概念,确定其了解了信贷资金可获得性的意思后,再进行下一步,保证访谈内容的质量。访谈内容主要包括受访者基本信息、预先设置的问题、访谈者自由发言三个部分。访谈预先设置的问题类似于“您是否办理过农业贷款”“您觉得影响农业贷款审批的因素有哪些”“银行等金融机构对农业贷款的偏好情况如何”“农业贷款者的还款能力怎么样”“农业贷款渠道有哪些”“农业贷款的贷款利率水平是多少”“银行贷款审批效率和放款效率怎么样”等等,根据受访者的不同,访谈的问题也会有所差别,主要都是围绕农业信贷的难易程度及影响因素展开。
为了保证访谈内容的客观,在访谈过程中,不对受访者的言论及其观点加以评判,访谈者主要做好访谈记录,形成原始文本材料。访谈结束后对访谈记录进行整理、分析、归类,将同一类型的概念汇集在一起形成一个维度,并且对不同维度的不同特点进行总结和归纳,最终形成了四个维度共25 个题项的调查问卷。问卷设计的四个维度:一是农业经营者信贷融资现状,包括现有融资渠道、融资成本、融资期限、融资额度等;二是农业经营者融资需求,包括融资额度需求、融资期限需求、融资用途等;三是银行信贷政策的评价,包括银行贷款申请手续、审批流程、工作人员的调查效率、银行工作人员实地调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等;四是影响贷款的自身因素,包括财务制度不够健全、缺乏足值有效的抵(质)押物、农产品受自然灾害影响较大等。题目类型包括单选、多选及排序。
调查问卷借助问卷星平台发放和整理,问卷共回收309份,通过问卷第三题“您从事的行业是什么”筛选出28 份无效问卷,有效问卷的回收率为90.94%,有效问卷共281 份。调查对象主要是农业经营者,包括农户(基本农户和农业大户)、农业企业从业者、农业合作社社员等。受访者从事的行业覆盖了农作物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和农林牧渔服务业,其中农作物种植业占比最大,达36.7%,调查对象结构合理。受访者的行业和从业年限分布情况如表1所示。
表1 受访者分布情况
1)从农业信贷资金的可获得性来看,融资难问题仍然较为突出。从问卷统计结果来看,农业经营者中近2 年有过融资贷款的比例仅为36.3%。余下的近2 年没有过融资贷款的群体占比为63.7%。通过计算,在全部调查样本中,没有资金需求的农业经营者占全部调查样本的比例仅为15.7%,有贷款需求但是没有通过审批的占比为29.2%,贷款成本高不想贷款的占比为8.9%,贷款流程麻烦不想贷款的占比达9.9%,农业经营者融资情况如图1 所示。近一半的农业经营者有资金需求,但是因为各种原因没有获得贷款资金。资金的不足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这些农业经营者经营规模的扩大。可见农业经营者的融资难问题比较突出。
图1 农业经营者融资情况
2)从融资渠道来看,农业经营者从银行贷款的占比不高。在已获得贷款融资的群体中,从银行正规途径贷款的占比为39.1%,通过民间私人借贷的占比为21%,通过微粒贷等网贷平台进行贷款的占比达32.7%,其他途径融资的占比为7.2%。农业经营者从银行贷款的占比不高,通过民间借贷和互联网借贷的占比合计高达53.7%。
虽然银行正规途径贷款利率相对较低,但是手续相对繁琐,而且一般情况下需要一定的抵押物或者其他担保措施。而民间借贷和互联网借贷以信用贷款居多,手续简单,民间借贷可能签一张借据即可获得贷款资金,互联网借贷可以直接在网络平台提交借款申请、填写基本信息、线上测算额度、线上签订合同,流程相对简单,因此受到了一些农业经营者的青睐。然而,民间借贷和互联网借贷成本高,利率有时高达银行借贷的两倍以上,对于农业经营者来说,财务成本压力较大,经营利润被压缩。因此,农业经营者的融资从利润最大化的角度出发,在贷款融资时首选银行正规渠道融资,调查结果也证实了这一点。
从融资成本来看,大部分受访者认为融资成本偏高。近2 年获得贷款的农业经营者中,平均融资成本在5%以内(含)的占比为16.7%,平均融资成本在5%~10%(含)的占比为37.2%,平均融资成本在10%~15%(含)的占比为40.2%,平均融资成本在15%以上的占比为5.9%。在问及农业经营者对市场的融资成本进行评价时,有9.3%的受访者认为融资成本非常高,有32.3%的受访者认为融资成本较高、资金成本压力较大,有34.9%的受访者认为融资成本偏高、但在可接受的范围内,有15.7%受访者认为无所谓,有7.8%的受访者认为融资成本低。融资成本及评价情况如图2所示。
图2 融资成本及评价情况
各大银行的贷款定价一般是行业不同、利率不同,农业贷款的利率相较于制造业和服务业来说,已经是较低水平。而且,在国家提出乡村振兴战略以来,各大银行对涉农贷款的利率也都有一定幅度的下降。但是调查结果显示,综合利率在5%以上的占比达到了83.3%,综合利率在10%以上的占比将近一半。主要原因是受访者中从银行贷款的占比少,而通过民间借贷和互联网借贷的占比大,使得农业经营者的平均融资成本较高。因此,如果要降低农业信贷的融资成本,解决困扰“三农”多年的融资贵难题,必须加大银行对农业信贷的支持力度,提高农民选择银行融资的占比。
在对融资渠道的认知方面,农业经营者了解的融资渠道较少。在对农业经营者所知道的融资渠道进行调查时,该题项为多选题,因此通过统计每个选项的勾选次数总和法来分析。结果显示知道银行贷款渠道和民间借贷渠道的选择人次均为281 人次,占比达100%;知道担保公司融资渠道的选择人次为47 人次,占比仅为16.7%;知道小贷公司融资渠道的选择人次为93 人次,占比33.1%;知道互联网借贷融资渠道的选择人次为197 人次,占比70%。融资渠道认知情况如图3 所示。可见,农业经营者对融资渠道的认知相对较窄,对担保公司的融资功能认识不够,尤其是对政策性担保公司了解不深,没有发挥好政策性担保公司在融资增信、节约成本方面的作用。
图3 融资渠道认知情况
1)大部分农业经营者有融资需求。通过图1 可以看到在全部调查样本中,没有资金需求的农业经营者占全部调查样本的比例仅为15.7%,有融资需求的农业经营者占比达到了84.3%。有贷款需求的农业经营者中,申请贷款但没有通过信贷审批的占比为29.2%,觉得贷款成本过高的占比8.9%,觉得贷款流程麻烦的占比9.9%,剩下的36.3%的农业经营者近2年已经获得了贷款融资。如果不考虑近2 年已经获得融资的这部分群体,仍有近一半的农业经营者有资金需求,且融资需求没有得到满足。银行等金融机构应该加大农业信贷力度,创新多样化信贷产品,满足多层次的农业信贷需求,助推农业生产规模的扩大和农业现代化水平的提高。
2)农业经营者希望通过银行等正规途径融资的意愿强烈。在对农业经营者融资渠道意愿的调查中,问卷设置的是排序题,请农业经营者对不同渠道的融资意愿进行排序,得到的综合排序结果为“银行贷款—担保公司担保贷款—互联网借贷—私人民间借贷—小贷公司贷款”,排序结果如表2 所示。银行贷款和担保公司担保贷款属于正规渠道贷款融资,小贷公司贷款、私人民间借贷和互联网借贷归属于民间融资一类。通过对排序结果进行分析可知,农业经营者不仅融资需求明显,而且想从银行取得信贷资金的意愿比例极大,因为可以节约融资成本,增加利润,但是农业经营者的融资渠道现状却与其意愿有较大出入。
表2 融资渠道意愿排序
3)从贷款用途来看,农业信贷资金需求绝大部分是投向农业生产经营中。该题项为多选题,因此通过统计每个选项的勾选人数总和来分析农业信贷资金的贷款投向。由图4 可知,贷款资金主要用于种子、肥料等材料物资采购的勾选人数为197 人次,占全部调查人数的70.1%;用于购买农机、农具等固定资产的勾选人数为109 人次,占全部调查人数的38.8%;用于支付农民工资的勾选人数为73 人次,占全部调查人数26.0%;用于购车、买房等大额消费的勾选人数为40 人次,占全部调查人数的14.23%;用于其他项目的勾选人数为18 人次,占全部调查人数的6.41%。
图4 贷款用途分布
可见,广西壮族自治区的农业经营者在种子采购、幼苗采购、肥料采购、农药采购等材料采购方面资金缺口较大,农业信贷资金大部分是用于补充流动资金。用于投资固定资产、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的占比达38.8%,是仅次于补充流动资金的第二大贷款投向。贷款资金用于农业生产(包括购买种子和肥料等材料物资、购买农机和农具等固定资产及用于支付农民工资)的勾选人数总计达379 人次,占本题项全部勾选次数的86.7%;用于农业生产以外的消费支出及其他支出的勾选人数仅有58 人次,占本题项全部勾选次数的13.3%。
1)受访者普遍认为银行贷款的期限结构较为单一。根据农业经营者对贷款期限的需求进行调查,有5.3%的受访者需要6 个月以内的贷款资金,有6.8%的受访者需要6 个月至1 年期(不含6 个月)的贷款资金,有28.1%的受访者需要1~2 年期(不含1 年)的贷款资金,有37.4%的受访者需要2~3 年期(不含2 年)的贷款资金,有22.4%的受访者需要3 年以上(不含3年)的贷款资金。农业经营者融资期限需求情况如表3 所示。
但是对银行的贷款期限结构进行评价的结果显示,仅有8.2%的受访者认为银行贷款的期限种类非常丰富,有16.0%的受访者认为银行贷款的期限种类较丰富,有13.5%的受访者认为无所谓,有40.2%的受访者认为银行贷款的期限种类较单一,有22.1%的受访者认为期限结构种类非常单一。银行贷款的期限结构评价情况如图5 所示。银行对农业贷款的期限一般是以1 年期为主,但是由于农作物的生长期不同,从承包土地、投入资金到结果销售的周期各不相同,对于有些培育期和生长期较长的农作物经营者来说,农作物尚未实现收入就要归还贷款本金,融资压力非常大。因此,银行贷款期限的单一与农业经营者多样化的贷款期限需求之间不匹配也是影响农业信贷资金可获得性的一大因素。
图5 银行贷款的期限结构评价情况
2)大部分受访者认为银行贷款的申请手续繁琐。在对银行的贷款申请材料评价方面,仅有7.5%的受访者认为银行贷款申请材料非常简单,有18.5%的受访者认为银行贷款的申请材料较为简单,有15.7%的受访者认为无所谓,有30.2%的受访者认为银行贷款的申请材料较为复杂但是可以接受,有28.1%的受访者认为银行贷款的申请材料非常复杂。综上可以看出,有一半以上的受访者认为银行的申请材料是较为复杂的。但是由于银行贷款的成本优势,所以较大一部分农业经营者愿意配合银行的信贷要求提供所需资料。
3)有近一半的受访者认为银行贷款审批较慢、贷款投放不及时。在对银行的审批时间评价方面,仅有11.0%的受访者认为银行贷款审批时间很快,有24.2%的受访者认为银行贷款审批较快,有8.5%的受访者认为无所谓,有34.2%的受访者认为银行贷款审批较慢,有22.1%的受访者认为银行贷款审批很慢。银行贷款的审批速度影响着农业经营者的用款时间,由于农业有着很明显的季节性特征,如果放款不及时可能会错过播种季节或者错过低价采购时间,因此一些农业经营者在等待银行审批的过程中,可能会采取一些其他方式融资,如互联网借款或者民间借贷,待银行贷款审批投放后,再将这类高成本的借款结清。
制约农业经营者从银行贷款的因素最主要的有以下三项:缺乏抵(质)押物或其他担保措施、财务状况不健全、农作物受自然灾害影响大。该题项采用的是排序题,请受访者对影响银行贷款的自身因素根据重要性进行排序,对排序结果进行打分。打分结果由高到低分别为缺乏抵(质)押物或其他担保措施、财务状况不健全、投资的项目风险较大、信用或声誉不好、农作物受自然灾害影响大、现金流量不稳定、银行授信额度紧张。打分结果如表4所示。
表4 影响融资的自身因素排序
在乡村振兴战略支持下,广西壮族自治区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劳动者积极投身于农业生产经营中,但是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经营者面临的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仍然较为突出。银行信贷在农业贷款中所占比重较小,银行的现有产品难以满足农业经营者日趋多样化的融资需求。
1)持续发挥商业银行的主体作用。商业银行需要重构适应农村市场、支持乡村振兴的农村金融运营体系,及时了解农业经营者的资金需求,根据市场变化及市场需求及时完善信贷产品体系,推出匹配农村市场、满足农业信贷需求的多样化金融产品,让商业银行的功能回归本源。商业银行要完善农业、农村信用贷款政策,改变传统的“重押轻管”的信念理念,银行机构加强对贷款用途的控制,重视第一还款来源的审核,减轻对抵押物、质押物等担保方式的过度依赖,进一步提高农业信用贷款的比重。提升农业信贷配给水平及管理能力,对于抵押质押类贷款,要创新农业信贷的抵质押方式,依法依规开展大型拖拉机、收割机、种植大棚等抵押物贷款,积极扩大在一定程度内可接受的抵押物范围,不断减少农业经营者抵押贷款环节,逐渐简化贷款办理程序。提升商业银行金融业务的科技水平和服务效率,发挥“互联网+金融”的优势,利用信息手段和大数据技术进行精准营销,加大线上申请、线上审批的力度,使农村金融服务更加多样、更加有效。
2)重视政策性担保公司在农业信贷方面的作用。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解决好“三农”融资难题,政策性担保公司的力量不可忽视。政策性担保公司要积极下沉到农村地区,发挥好担保行业“准公共”物品的作用,加大担保业务产品在农村地区的宣传力度。要利用好金融科技手段和信息技术,提高政策性担保公司在农村地区、农业经营者中的知名度,力争对农业担保服务“村村通”。通过政策性担保公司的介入,运用担保增信的力量拓宽农业信贷的融资渠道,增加农业经营者的授信额度,提高政策性担保公司在农业信贷中的占比,一定程度上降低农业经营者的融资成本,提高经营利润。政策性担保公司要在增加自身资金实力和风险抵御能力的同时,不断提高服务农业的质量和效率,针对农业经营者的种植、养殖、生产、经营的特殊性开发出相适应的融资担保业务,进一步降低担保费率,最大化降低农业经营者的融资成本,加大授权力度。同时,简化申请材料,优化审查手段,缩短审批链条,进一步提升担保贷款的投放效率。由于农业贷款的高风险、低收益问题,对于政策性担保公司来说是一件加大自身负债风险的交易,对此,要进行政策性担保公司的改革,建立再担保风险转移机制,逐步完善再担保风险比例。
3)创设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加快推进农村金融发展。不断创立区别于传统金融机构的新型农村金融机构,首先,要清晰地洞察出当前我国多元化的农业产业对于多样化金融产品的需求,各新型金融机构要以创新为主导思想,不断推出具有农村特色的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加强在农村金融机构的工作人员服务于“三农”的意识与技能。其次,要充分发挥数字化技术在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建设中的引领作用,通过数据收集、数据链接、数据分析促进新型农村金融机构业务流程的再造和升级,在扩大农村金融的产品和服务的同时有效降低成本,同时利用大数据等智能技术将整个农村金融机构打造成一张覆盖整个乡村的金融网络,更好地识别流程和业务中的风险并及时加以改善,有效解决信息错漏和信息孤岛。最后,对于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职能划分要清晰,根据不同地区农业产业的发展特点去开展切实有效的业务,将服务“三农”的思想贯彻到底。
1)构建金融支持乡村振兴的政策体系。各级政府可以结合金融机构推出农业再贷款业务、农业创业补贴和奖励补助、农业税费的优惠等相关政策,制定差异化的贷款支持政策,帮助农业经营者提高贷款额度,建立健全乡村振兴和农业高质量发展相结合的金融政策体系。
2)完善助推农业绿色发展的金融体系。要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完善农业农村绿色发展的金融体系。为了积极推进农业产业的绿色发展,各金融机构应当对绿色农业产业增加资源倾斜,进一步增加银行等金融机构对绿色农业产业的投入。同时,担保公司要开展针对绿色农业的金融担保机制,加大绿色农业的金融担保力度,利用担保公司的增信功能增加农业信贷规模,鼓励担保公司为农村绿色发展和生态规模化治理提供中长期和大额度的农业贷款。同时,政府要做好相应的风险分摊工作,降低金融机构和担保公司对于风险的担忧。
3)完善农村金融基础设施建设。农业经营者融资难的情况既面临硬件的问题,又有软件的不足。农村的金融基础设施建设还不完善,农村的很多金融机构还存在机构之间的信息不互通,农村移动支付也没有普及开来,因此要积极推进农村金融基础设施的建设,提高农村金融服务网点的服务效率,加快金融服务网点之间的信息资源共享和信用体系融合。采取对于个人信用的鼓励措施并提高失信惩戒力度,提高农村农业经营者的信用意识,打造一个优良的农业信用评价体系,提高金融机构对农业信贷环境的信心。
1)加强政、银、农三方的协调工作能力。由各地方政府领头,以农村为纽带,加强政府与银行、乡村与银行、政府与乡村之间的合作,通过推进政策信息、金融信息、农业生产信息的资源共享,不断优化财政资源对农业的供给,不断提高金融机构对农业的投资力度,明确涉农金融贷款的职责范围和管理机制。同时拓展适宜的新型农业运营模式,加快形成以农业产业为根本、金融机构为桥梁、市场需求为导向的农业生产运营的模式,提高农业产品的竞争力。
2)提高农业生产的基础能力,提高农业经营者自身实力。从国家政策上全面落实永久基本农田特殊保护制度,加快划定和建设粮食生产功能区、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大规模推进农村土地整治和高标准农田建设,稳步提升耕地的质量,落实监督考核和地方政府责任。加强农田水利的建设,提高抗旱防洪除涝能力。实施国家农业节水行动,加快灌区续建配套与现代化改造,推进小型农田水利设施达标提质,建设一批重大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加快建设国家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加强面向全行业的科技创新基地建设。深化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和推广应用改革。加快发展现代农作物、畜禽、水产、林木种业,提升自主创新能力。高标准建设国家南方育种基地。推进我国农机装备产业转型升级,加强科研机构、设备制造企业联合攻关,进一步提高大宗农作物机械国产化水平,加快研发经济作物、养殖业、丘陵山区农林机械,发展高端农机装备制造,利用机械化手段不断提高农业经营者自身实力,使其符合金融机构的信贷审批要求。
3)加快土地经营权等农村资产市场建设。一直以来,农村的可抵押财产太少是农业项目贷款难、贷款慢的重要原因之一。而银行等金融机构需要考虑贷款的风险,基本会要求农业经营者在贷款时提供足值、有效的可抵押物品,但是农业经营者要么缺少抵押物,要么能够提供的抵押物不符合银行的要求,因此需要加快土地经营权的流转和抵押。以政府信用为担保,将农村资产进行流转和抵押,保障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的实施,并不断增加农村金融市场的信贷产品,建设完善的农村资产市场以增加农业经营者的贷款担保能力,缓解农村贷款难和贷款慢的难题,进一步助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