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环保公益行为影响因素调研

2024-04-12 06:25耿亚杰王思懿张剑飞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24年11期
关键词:因变量公益活动受访者

□文/ 耿亚杰 刘 灿 王思懿 张 丹 张剑飞

(陕西科技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陕西·西安)

[提要]“双碳”背景下,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环境质量改善进入由量变到质变的关键期,开展环保公益活动正是推动环保建设、提高人们环保意识的重要渠道。本文以大学生群体为研究对象,通过主成分分析、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等统计方法,得到大学生参与环保公益活动的三类动机因子:自我需要、社会关系和物质需要因子。根据三类因子影响程度不同,结合大学生公益人群特点,向有关部门提供系统的可借鉴的建议。

一、研究背景及文献综述

(一)研究背景。改革开放以来,伴随工业化城镇化不断发展,能源消耗和碳排放快速增长,2019 年我国二氧化碳排放量达到98.3 亿吨,占全球比重高达28.8%,能源降耗和碳减排面临巨大压力。与此同时,经济快速发展还衍生出空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沙漠化、资源浪费等环境问题。另外,我国人口规模大、传统产业能源转型难、生态环境质量仍需改善、全球环境治理形势更趋复杂化,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现处于压力叠加、承重前行的关键期。大学生是公益活动的重要参与者,探究其参与环保公益的影响因素,从而积极引导大学生投入环保公益活动,发挥大学生带头示范作用,对推动我国的环保建设、培养提高人们环保意识意义重大。

(二)文献综述。苏映宇、吴宏洛(2019)认为要培育大学生公益精神,开拓公益活动形式,建立参与公益的保障和激励机制。阿希塔、张磊(2020)指出促使公众在环保观念下产生行动的方法是环保民间组织希冀打通的最后一公里。孙桂香(2021)提到在一定价值追求下,大学生会依据自身需要对应然状态进行价值判断,进而做出从事公益性创业的选择。林婉玲、修新田(2022)运用结构方程模型探究大学生互联网公益植树行为的影响因素及作用机理。杨永娇、李晨玮(2023)探讨了组织动员式公益参与中的情感逻辑及其对动员对象参与意愿的影响。Empidi AVA(2021)采用计划行为理论评估公众参与森林流域保护计划的行为意图,认为必须创造条件鼓励公众对保护举措的行为信念。Zhang Shuo(2023)阐释了公益创业背景下个体通过自我意义建构以及从个人到组织道德体系的建构过程,同时提供了培育成功公益事业的理论框架。

通过文献分析与总结,我们认识到目前学术界对于大学生环保公益的研究有所欠缺,难以深入系统地探究二者间的作用联系。而在当前“双碳”背景、生态环境亟须改善的情况下,大学生成为了环保公益活动的主力军,在环保公益活动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因此,探究影响大学生参与环保公益活动的因素,从而激励其更好地投入到环保公益中具有深远意义。

二、大学生环保公益行为分析

(一)研究对象。本次研究对象为2023 年3~5 月陕西省西安市本科及大专的学生。纳入标准:(1)被告知后自愿参与本调查研究;(2)大一至大四身份信息注册在校的学生。排除标准:(1)以往有精神病等相关病史的;(2)前后矛盾及全选“非常赞同”或“非常不赞同”的;(3)回收纸质问卷条目缺失≥20%的。

(二)研究方法

1、抽样方法。本研究采用多阶段抽样法,由西安市统计年鉴得出各行政区人口数量,按比例分为三层,同时根据人口比例分配每层样本量为4∶2∶1。通过随机抽样在每层抽取2 个目标调查区开展实地调查。

2、调查方法。在正式调查前进行预调查,以预调查的数据预估正式调查的样本趋势,而后进行正式调查。调查主要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进行,运用线上线下协同的方法,线上问卷进行严格IP 识别来确保受访者所在区域。线下选择高校大学生人流密集地点,随机拦截发放问卷,及时剔除无效问卷,共收取有效问卷601 份,有效率为89.7%。

3、数据分析方法。本研究依托SPSS,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离散程度分析以及信效度分析,通过主成分分析提取三类动机因子作为自变量,而后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三)基本情况

1、受访者画像。本研究的受访者中本科生人数360 人,占到了59.9%;专科生占到了40.1%;受访者各个学历各个年级均有所占比,从客观上验证了本研究具有一定的特定人群性,同时兼顾其他学历人群作为参照标。

2、受访者参与情况。在参与过环保公益活动的受访者中,有82.33%的人喜欢线上形式,有47.84%的人选择了线下的形式。除此之外,在线上环保活动中,选择参与低碳挑战和线上App 捐步积累能量以及微公益筹款的人最多,在线下环保活动中,选择线下宣传和低碳设施方式调研的人最多。可知,当今大学生更倾向于线上公益活动的形式以及挑战调研类的活动。

3、受访者参与动机及影响因素。研究显示,绝大部分人参与公益活动是为了获取志愿时长(实际需要)以及提升能力让自己的简历背景更有竞争力,另有小部分人是为了在奉献中实现自我价值、获得一定经济补助、从众心理以及建立自己的人际关系(社交)。

在研究参与环保公益活动阻碍因素时,有半数人认为缺少培训,28%的是碍于经济因素,26%的因为活动持续时间太长,另有少部分人认为获取信息渠道不透明、活动组织度不高等。

4、受访者未来期望。在被调查受访者当中,有76.65%的人对非常愿意参与环保公益活动表示赞同,另有23.35%的人表示不赞同,绝大部分人非常愿意参与环保公益活动。

在环保公益希望改善点中,有12%的人迫切希望增加线上线下活动形式,8%的人希望提高活动组织度,7%的人希望多提供平台、增加获取信息渠道,另有少部分人希望减少成本拓宽地域、学校增加活动频率、合理活动持续时间。

(四)信度与效度。信度分析是检验量表中各变量可靠性和一致性的手段。Cronbach's α 系数值越接近1,表示信度越高。如表1 所示,各维度Cronbach’s α 系数均>0.5,说明矩阵量表题数据具有可接受的可信度,量表题设计合理,适合进一步分析。(表1)

表1 可靠性检验结果一览表

KMO 和Bartlett 球形检验是因子分析的前提,KMO 值越接近1,说明变量间的相关性越强,所确定的指标变量越适合进行因子分析;反之,则不适合做因子分析。效度分析也常用于检验问卷数据的整体有效性,验证所得样本数据是否适合提取相关信息。如表2 所示,选取驱使因素维度46 个变量进行效度分析,所得KMO 值为0.823,p<0.01,说明问卷数据的效度极好,研究数据非常适合提取信息。(表2)

表2 效度分析结果一览表

三、大学生环保公益行为影响因素分析

(一)主成分分析。用SPSS 对定序数据与定距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标准化处理后生成新的标准化变量,选取趋势公益活动的影响因素变量进行主成分分析,通过主成分分析浓缩相关因子,使数据更加直观且简化操作。

测得KMO 值为0.823>0.6 说明问卷数据效度良好,满足主成分分析前提要求,同时数据通过了巴特利球形度检验(p<0.05),说明研究数据适合主成分分析。

方差解释率表格主要用于判断适宜提取主成分的数量,以及每个主成分的方差解释率和累计方差解释率情况。方差解释率越大说明主成分包含原数据信息越多。由表3 旋转载荷平方和可知,本次共提取3 个因子,累积方差解释率为66.197%。说明3 个主成分分析后提取的变量能够表达10 个分析项66.197%的信息量,主成分分析具有可行性。同时,结合图1 碎石图辅助判断主成分提取数量。当折线由陡峭突然变得平稳时,陡峭到平稳对应的主成分数量即为参考提取主成分个数。(表3、图1)

图1 碎石图

表3 总方差解释率一览表

对提取的因子建立成分矩阵,再进行旋转得到旋转后的成分矩阵表,如表4 所示。数据>0.4 则说明该变量与所在成分有对等关系。因此,通过表4 提取了共3 个因子,并将3 个因子根据其所涵盖的范围进行命名,因子1~3 分别命名为自我需要因子、社会关系因子、物质需要因子,并在后续用于作为多元回归分析的自变量。(表4)

表4 旋转后的成分矩阵表

(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1、自变量与因变量的相关性分析。设定参加环保公益活动意愿为因变量,3 个动机因子为自变量;运用皮尔逊相关系数对自变量和因变量进行双变量相关性分析,取呈现显著的变量用于构建多元回归线性模型的自变量。相关性分析结果由表5所示,自我需要因子、社会关系因子、物质需要因子均与因变量呈现显著性0.01 级别的显著相关,因此适合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表5)

表5 回归分析结果一览表

2、自变量与因变量的多元线性模型构建与分析。由表6 所示,本次回归共形成了一个模型,自变量为自我需要、社会关系以及物质需要,因变量为“参加环保公益活动意愿”的标准化变量,设定原假设H0为因变量与自变量之间不存在显著的线性相关关系。(表6)

表6 变量设置一览表

由表7 方差分析可知,F 值为152.493,P<0.01,df=581,因此拒绝原假设,认为因变量与自变量之间存在显著的线性相关关系。(表7)

表7 方差分析结果一览表

由回归系数表8 可得,R2=0.442,说明自变量能够表示因变量44.2%的变化,DW 统计量值为1.739,说明样本量之间的独立性良好。其中,自我需要因子、社会关系因子、物质需要因子由于都有P<0.01,拒绝原假设。因此,3 个因子间有显著正相关关系。由此说明,受访者的自我需要需求、社会关系需求、物质需要需求都与受访者对参加环保公益活动的态度有明显的线性相关关系。其中,社会关系的驱动性最强,系数达0.555,说明社会关系需求每上升一个单位可以带动0.555 单位的参加环保公益活动意愿;物质需求每上升一个单位会拉动0.491 单位的参加环保公益活动意愿;自我需要每上升一个单位会拉动0.359 单位的参加环保公益活动意愿。将上述变量分别设为X1、X2、X3,因 变 量 设 为Y,得 出 回 归 方 程 为:Y=0.359X1+0.555X2+0.491X3。(表8)

四、总结

本文从大学生和参与环保公益活动这两个因素入手,通过问卷调查高校大学生,提取自我需要、社会关系、物质需求三个主要动机影响因子,构建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对其进行研究和分析,从而得出三个动机因子对参与环保公益行为的作用关系,向高校、政府或公益组织提供系统的可借鉴的高质量建议。主要结论如下:第一,围绕对大学生参与环保公益的影响因子展开研究,发现自我需要、社会关系、物质需求这三类动机因子都具有显著正向影响。第二,在三类动机因子中,社会关系的驱动性最强,说明着重提升社会关系需求,会增强大学生环保公益参加意愿。第三,国家公益投入增长迅速,环保公益发展规模呈现不断发展的良好态势,但志愿者机制优化仍需继续完善。

猜你喜欢
因变量公益活动受访者
公益活动证书
今天,你休闲了吗?
关于安全,需要注意的几件小事
低碳生活从我做起
调整有限因变量混合模型在药物经济学健康效用量表映射中的运用
五成受访者认为自己未养成好的阅读习惯
手拉手,献爱心公益活动
适应性回归分析(Ⅳ)
——与非适应性回归分析的比较
“温暖寒冬”公益活动行(三)
“温暖寒冬”公益活动行(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