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晓妍
[收稿日期]2023-07-15
[基金项目]2022年甘肃林业职业技术学院校级教育教学改革研究(2022JG-18)。
[摘 要]在新兴“互联网+”时代,数字化教育转型的背景趋势下,教学新技术新方法层出不穷,需要教师的教育数字化素养不断提升。课堂学习不再只是简单的知识呈现、被动接收的过程,而是一种全新的双向奔赴的过程,如何形成一种全新的课堂形态、学习形态和考核形态,是本文的研究目标。
[关键词]对分课堂;混合教学;增值评价;课堂形态
doi:10.3969/j.issn.1673-0194.2024.03.060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24)03-0194-04
0 引 言
在新的混合式课堂教学大背景下,网络和技术的发展,需要一线教师对课堂教育的现状进行深入分析,结合教材内容,设计契合线上线下混合教学的教案,让课堂教学达到更好的成效。本文将传统的创新创业课堂进行变革,利用“1+N教学模式”(即:1个在校班级+N名居家生)的新型合作学习法,将课堂对分形成同平台、跨地域、混合场景的线上线下教学,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打破原有的课堂形式,创造出一种全新的课堂形态。课程更加关注进度设计、学生感受、学生参与度等,既能够满足学生深度学习的要求,让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合作探索,又能够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进程之中,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提升整体的教学质量。
1 学院混合教学模式教学现状
1.1 学院混合教学模式现状调查
2022年9月,受社会大背景影响,学院2021级学生中只有60%学生返校,40%学生保持居家上网课的现状,学生被分成在校线下上课和居家线上上课两种截然不同的形式,处在相同的时空,却不在相同的场所。为保证良好的教学质量,学校开展了线上线下融合式的教学方式,即教师在教室为已返校的学生开展线下教学的同时,通过钉钉直播会议、腾讯会议课堂、小鹅通直播课堂、学院智慧云课堂等融合教学模式为未返校的学生同步开展在线同步教学。针对不同状态的听课群体,教室的真实情境能够满足返校学生的需求,但对于线上的学生来说,教师的注意力分散到了线下的学生,对于线上学生的监管会比较少,面对两种状态下的同步授课,线上学生容易受到画质、音质、网络等干扰影响整体的教学效果。因此,在大环境的影响下,混合课堂的教学模式还有待进一步地探索[1]。
1.2 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教学现状
创新创业教育是学院面向2021级全体学生开设的公共必修课,主要目的在于引导学生掌握创新创业发展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帮助学生理性地进行自身职业发展规划,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地提高学生的就业创业能力。近几年学院不断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构筑了“创新创业教育、素质教育和专业教育”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规划,积极构建了面向全员、协同培养、学创融合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制定实施《学院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以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为重点,着力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有力地促进了学生创新创业就业与实践能力的提升。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例如课程教学内容较多,涉及面广,在实际授课中偏重理论,缺少实践课时,无法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从教的方面,教师习惯于“传授—接受”的单一模式,局限于教授知识,忽略学生创新思维启发和主体性;从学的方面,学生被动学习,课堂教学单调、沉闷, 缺乏实践性和操作性;在考试方面偏重于理论的掌握,知识的迁移能力不足,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欠缺,无法达到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和形成。
2 学院对分课堂混合教学模式教学改革的迫切性
根据学院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线上线下同步课堂教学情况17个问题的问卷调查显示,52.35%的学生表示可以做到认真听讲,肯定了线上教学的优势,线上教学可以进行回放,方便课后继续学习,学习环境安静,舒適度高;但也有47.65%的学生认为线下教学效率更高,主要是线上教学周围环境干扰多、缺少监督、与教师之间的双向交流不方便,学习环境(氛围)、自身精力难以集中等。线上和线下教学具备各自优势,但如果教师只是单纯地关注一种模式,很显然是没有办法适应社会快速发展的,由于未来互联网技术发展对通用性人才培养的需要,只有将线上线下两种教学模式进行融合,利用优势互补才能最大化地推动教学活动的进程[2]。因此,打破传统教学方式,线上线下相互赋能,利用线上教学平台,随时与学生进行互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整理线上、线下教学模式各自的优缺点,将二者取长补短、相辅相成,建立起比较完善科学的评价体系,将会是互联网时代、智能化时代、教育数字化转型背景下高等教育的新常态,也是驱动教育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的必然趋势。
3 对分课堂混合教学模式在创新创业课程教学模式中的建设
本文以2021级林业技术一班作为研究对象,开展创新创业混合式教育研究。
3.1 基于对分课堂混合教学模式学生学情分析
(1)学生起点能力。作为高职就业创业指导类课程,学生在此之前,已经进行过相关素质类课程的学习,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具备一定基础,但是对于就业创业、创新创业理论知识和职业价值观的理解等还不太熟悉,在个人价值观培育和职业选择方面,还需要进行价值引领。
(2)学生学习特点。现代学生普遍辩证逻辑思维较强,受互联网影响,尤其是批判性思维发展迅速,自主性与选择性较强,喜欢讨论问题,发表自己的观点,对知识能够进行自主探究,愿意表达想法,学习中更喜欢通过案例、故事等掌握课本知识。
(3)学生心理特点。一方面,学生面临毕业和就业的抉择,心理普遍迷茫,对未来没有确定性,尤其是对自己职业价值观取舍存在较大疑问;另一方面,学生即将走向社会,面临着身份角色的转变,需要有合理有序的角色转换契机,对职业目标的明确有着迫切需求。
(4)学生生源结构。目前班级有48名学生,其中普高生8名、中职升学21名、五年一贯制转段17名、高职扩招插班生2名;男生28名,女生20名。
3.2 基于对分课堂混合教学课程内容资源构建
为了能达到更好的课堂教学效果,教师课前首先要对居家和在校学生进行标记,掌握好学生的上课状态,将学生按照1个在校班级+N名居家生的状态进行分组,形成“1+N教学模式”;其次要充分利用已有的网络教学资源,根据学院智慧教学平台,利用课余时间提前进行资源整合。教师可通过PC端网址与手机端小程序同步使用,添加学生,建设课程并生成课程码,通知学生在课程开始前下载并注册学习通。为更好地确认学生的注册状态,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号进行查看,已经注册的学生有一目了然的学生清单,根据学号自动排序以后,可以迅速地甄别还没加入课程的学生姓名,查漏补缺,提醒还未注册或未加入课程的学生全部加入。
(1)在创新创业课程的课件准备上,教师应提前谋划,提前搜集,提前准备,整合资源,在已有的课件基础上加入自己独创的内容,形成统一的PPT和文字文稿。最终形成的PPT可上传到智慧课堂中永久保存,学生需要时随时下载,自行查阅,课程结束后也可以根据需要下载分享给其他同学,方便随时随地复习,形成长效机制,改变以前逐个拷贝课件的方式。学生在预习和复习过程中如果对课件内容有任何意见和建议,可以通过后台互动的方式进行留言,进行问题反馈。
(2)在课程主题上,课程第一课教师会详细地对本学期要学习的章节进行介绍,教师需要和学生关于章节设计的内容进行讨论,提前讨论主题,收集学生反馈,以便个性化开展后续教学,此环节的设置可以使学生提前准备课堂作业,师生间充分地对话交流,开放性的讨论能够促进教师更有效地进行课堂设计,无论对群体的发展还是对个体的成长都是十分有益的,可以增加学生的课堂参与感。
(3)在布置作业上,要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进行弹性作业的设定,但重点是如何达成学习目标。在弹性作业设计中,布置一些社会实践型作业,让学生走出纯理论课堂教学,走进职场和社会,进行适当的校园和社会实践活动,弥补实践经验的不足,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增强创新创业实践能力,让学生做到“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知行统一;对于线上的学生,可设置一些家庭实践类型的作业,创新创业与我们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生活中随处可见,创新不分大小,从日常生活出发,可以激发学生关注生活身边的创新创业的意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3]。
3.3 基于对分课堂混合教学模式创新创业课程教学
设计
针对教学中存在的痛点和难点问题,将改革创新的着眼点放在教学目标、模式、内容、方法和评价反馈五个方面,强化学生“想就业”到“能就业”能力的过渡,以“学生为中心,把学习权利还给学生”为理念设计课堂对分课堂,根据不同场景将课堂对半分割,线上线下同步进行,教师用一半时间讲授,學生通过记录和讨论交流,课堂展示等,强调生生、师生互动,鼓励自主性学习,打造“有温度、有情感、有思想、有交流”的课堂。
(1)精确点名签到。为了保证不同场景、不同地域的学生同步保证到课率,维持正常的上课纪律,教师需要摒弃传统的点名方式,要充分利用其网络教学的智慧签到系统,利用腾讯会议的限时签到、智慧课堂的特定手势签到以及口令签到等等,课程中各种签到方式可以交替使用,同时符合教室上课学生和线上上课学生的需求,如因网络不好,但本人又在课堂的学生,教师也可以自行设置签到,公平对待所有到课学生。
(2)多样化答题方式。创新创业课堂为实践+理论课堂,需要与学生随时互动,巩固课程内容,吸收课程知识,混合式教学情境下,为了让线上的学生有更好的参与感,教师可通过网络设备设置设定抢答选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在屏幕上公布抢到的学生人选,起到活跃课堂气氛的作用;此外,对于线下的“低头族”学生可采取传统课堂提问的形式,灵活使用不同的提问方法,不落俗套,积累经验值,是非常正向的课堂教学体系。
4 对分课堂混合教学模式在创新创业课程教学中的成效
对分课堂混合教学模式是一种尝试、一种挑战。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用到了复制、理解、运用、创造四个层面,这里的教学目标是典型的“行为”目标。基本逻辑是目标是结果,结果是能力,能力分水平。这种混合教学模式不是片面地追求学习者在知识、技能、智慧、态度等方面的成长,而是持续关注学生在综合能力方面的稳步提升,目标明确,模式具体,也比较适合传统的大班教学模式。
4.1 实现“教学—教育—育人”的蜕变
大学的学习,学的不仅是定性知识,还有思考习惯、思维方式和人文情怀,使学生面对未知变局时,会解决新问题,面对未知世界时,有自信与韧性。本课程根据不同时空不同场景的教学特点,根据实际设计教学,注重培养学生会思考、会表达、会学习的基本能力。
4.2 实现学生从胆怯到流畅的讲解
教师讲授之后,经过独立内化,让线下的学生小组讨论,线上独立思考,选择学生代表上台+线上学生出镜展示小组与自己完成的成果与作品,从自我思考到小组发言,再到讲台分享,达到从听清到听懂,到理解,到会做,再到做好的层次,锻炼学生展示自己的能力。
4.3 形成有特色的作业成果
以每课一主题为特色布置作业,让学生根据不同的项目模块发散思维,自主设计完成作业。学期以成果展示的形式,亮出作业,展示交流,形成特色。
5 结束语
综上所述,开展对分课堂混合教学改革模式,从学生的角度可以带着问题进入课堂,让拥有不同知识水平、处在不同场景的学生达到一致的基准。从教师的角度可以利用课堂时间完成提升思考深度等以往无法完成的教学目标,同时减少课堂讲授时间,使课上有机会完成更多活动。真正做到了以学生为中心,实现了不同场景下N+1的多途径学习、多手段教学以及多维度评价[4]。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理论及技能知识的掌握方面有着更为显著的促进作用,也体现出了职业院校理实一体、工学结合的特点。同时,对分课堂混合教学改革模式也可以为学院其他专业课程的教学实施提供借鉴及解决思路,有助于推动职教课堂教学改革的发展。当然,教学是一个长期过程,要根据不同教学对象、针对不同专业进行教学设计,课中时刻“观察”学生的状态,做好课程设计,要利用信息化手段时刻做好调整教学模式和节奏的准备,完善改良现有的教学模式,同时进行新的混合教学模式探索,且教且研,且学且思。
主要参考文献
[1]田秋丽,刘战合,杨波.“大学生创业基础”课程混合教学模式探索实践[J].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23(1):51-54.
[2]管悦.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在动画专业课程教学与实践中的探索和应用[J].美术教育研究,2022(22):128-130.
[3]杨成林,王乃东,袁志航,等.基于学习通软件的“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在《兽医内科学》中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农禽,
2021(7):117-120.
[4]陈其晖,陆维康,杨劲松,等.对分课堂教学模式的认知资源管理探析[J].当代教育科学,2021(3):65-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