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稿日期]2023-07-26
[作者简介]许晓洁(1992— ),女,广东汕头人,硕士, 讲师,主要研究方向:社会工作。
[摘 要]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的社会工作事业与公益慈善事业得到了显著的发展,二者之间也从传统的互不干涉,逐渐呈现相互融合发展的趋势。但从我国社会工作事业与公益慈善事业相互融合的现状来看,仍旧存在众多问题急需解决,如何加速二者之间的相互融合,也成了社会各界共同关注的重点话题。本文首先对社会工作事业与公益慈善事业的相关概念进行简要介绍,分析社会工作事业与公益慈善事业融合发展的必要性,指出我国当前社会工作事业与公益慈善事业融合发展的困境,最后提出二者之间相互融合的机制。
[关键词]社会工作;公益慈善事业;融合机制
doi:10.3969/j.issn.1673-0194.2024.03.053
[中图分类号]D6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24)03-0171-04
0 引 言
我国国民经济不断发展,社会工作事业与公益慈善事业取得长足进步,作为推动我国社会均衡发展的重要力量,二者对于财富与资源在我国社会各个阶层之间的流动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社会工作事业作为社会治理方式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为社会中的人才、技术发挥优势提供了专业、创新的视角,同时也大大提升了社会服务的职业化与技能化程度;而公益慈善事业是现代社会文明素养提升的重要体现,如今二者都已成为党和国家重点关注的对象,社会工作事业与公益慈善事业的融合也逐渐成为二者发展的主要趋势。
1 概念界定
1.1 慈善事業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中,仅对慈善活动以及慈善组织的定义进行了阐明,但却并没有对“慈善事业”的定义进行解释说明。所谓慈善组织,是指在相关法律规定范围内,以慈善活动为目的,依法开展的、面向社会的非营利性组织;而慈善活动是指个人或组织通过提供服务,捐赠财物等方式自愿开展的一系列具有公益目的的活动[1]。
1.2 社会工作
作为现代社会发展的产物,社会工作是现代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体现。通过对各类社会工作定义解释的综合整理,本文认为社会工作是指利用系统的、科学的、专业的手段方法,通过对各类社会资源进行整合,从而为社会中需要帮助的人提供帮助,减少社会不平等问题发生的过程[2]。
2 社会工作事业与公益慈善事业融合发展的必要性
2.1 二者融合是提升工作效率的迫切需要
首先,从管理部门的角度来看,我国的社会工作事业与公益慈善事业隶属于不同的管理部门,二者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并没有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从微观角度来看,社会工作事业与公益慈善事业按照各自的发展路径发展是可以的,但从宏观角度来看,只有实现社会工作事业与公益慈善事业的融合发展,才能充分发挥二者各自的优势,提升各类社会问题的解决效率,进而全面提升社会治理工作的整体效率[3]。
2.2 二者融合是满足公众需求的迫切需要
虽然相比于社会工作事业来说,公益慈善事业更加贴合群众实际,更能深入到群众中解决群众的实际问题,满足社会民众的各类特殊需求,但缺乏专业性与系统性,仍旧是公益慈善事业存在的一大弊端。由于缺乏专业社会工作者的参与与指导,公益慈善事业存在严重的资源浪费与效益不长远等问题,而通过社会工作事业与公益慈善事业的深度融合,可以促进更多的专业社会工作者参与到公益慈善事业中,为公益慈善事业的开展,提供更加专业系统的理论与实践支持,以专业化、系统化的方式满足社会公众的实际需求。
2.3 二者融合是行业健康发展的迫切需要
从实际情况来看,无论是社会工作事业还是公益慈善事业,其都基于非营利性的目的,这也使得一些受过高等教育的专业人才很难在二者中得到长远发展[4]。社会工作事业与公益慈善事业融合,可以为专业的社会工作人才提供更加充足的实践就业机会,也能吸引到更多专业或非专业的社会工作人员参与二者的融合过程,这样一来可以有效弥补社会工作事业与公益慈善事业开展过程中的人员不足问题,进而促进社会公益事业的健康发展。
3 社会工作与公益慈善事业融合发展困境
3.1 专业人才不足
无论是社会工作事业、公益慈善事业的各自发展,还是二者之间的相互融合,都离不开专业人才的支持。虽然进入到21世纪以来,我国逐渐提高了对于社会工作事业与公益慈善事业的重视,并加大了对于二者各自主体发展的扶持力度,但仍旧存在严重的专业人才不足问题,一方面限制了二者的各自发展,另一方面也给二者的相互融合造成了不利影响[5]。
3.2 社工慈善衔接困难
我国的社会工作事业与公益慈善事业在发展初期大量借鉴了西方发达国家的经验,导致二者存在明显的“西方化”特征,同时由于在发展中期阶段缺乏对于社会工作事业与公益慈善事业融合的重视及政策激励等,社会工作事业与公益慈善事业缺乏有效的衔接与交流,二者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上文就社会工作事业与公益慈善事业融合的必要性进行了充分分析,虽然二者具有显著的“合作价值”与“合作动机”,但从实际情况来看,二者的融合却并不理想[6]。
3.3 融合机制尚不健全
在社会工作事业与公益慈善事业发展过程中,政府政策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其发挥着重要的支持与引导作用。而在社会工作事业与公益慈善事业融合过程中,急需解决的首要问题之一即缺乏有效的融合机
制。一方面由于缺乏健全的融合机制,社会工作事业与公益慈善事业的责任、职能划分模糊;另一方面,由于缺乏相关的政策激励机制,二者融合过程中的外在激励效果并不明显,虽然社会各界已经正确地认识到社会工作事业与公益慈善事业融合发展的必要性及可行性,但对于二者融合机制的研究较少。
4 社会工作事业与公益慈善事业高质量融合机制
4.1 激励人才加入融合队伍
人才既是我国社会发展之本,也是推动社会工作事业与公益慈善事业高质量融合发展的中坚力量,对于人才培养来说,高校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虽然我国高校在社会工作学科领域方面的理论研究、教育模式都较为成熟,但对于公益慈善事业人才的培养却仍旧存在欠缺,同时也缺少针对社会工作事业与公益慈善事业融合的课程。因此为了进一步促进社会工作事业与公益慈善事业的融合,我国各高校应结合我国社会工作事业与公益慈善事业的融合现状及融合趋势,充分借鉴西方发达国家宝贵经验的同时,积极构建具有中国本土化特色的社会工作事业与公益慈善事业融合课程体系,推动社会工作事业与公益慈善事业的高质量、专业化融合[7]。
从实际情况来看,限制社会工作事业与公益慈善事业高质量融合的一个主要因素即公共服务供给过程中人才的数量不足,质量参差不齐。究其原因,在于部分社会工作专业的人才缺乏参与社会工作事业与公益慈善事业等非营利行业的兴趣,因此为了吸引更多的人才参与社会工作事业与公益慈善事业的融合过程,就需要加大对于人才的激励力度。首先,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与发展空间。为了进一步实现社会工作专业人才与公益慈善事业专业人才队伍的相互融合,同时也为了进一步缓解社会工作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压力,就需要通过职业化建设或市场培育的方式,为相关专业人才提供更加广阔的就业渠道与发展空间,为社会工作事业与公益慈善事业的融合发展奠定扎实的人才储备基础。其次,转变社会工作、公益慈善专业人才的就业思路。为了鼓励更多的社会工作专业学生积极参与到公益慈善事业中,各地政府部门可以鼓励基层社会服务机关事业单位在进行人才的招聘选拔时,优先录用具有社会工作专业教育经历、工作背景的人才,在公益慈善事业工作开展过程中,充分发挥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的优势,使二者的融合向系统化、专业化的方向发展。再次,加强对于社会工作人员的培训教育,鼓励各基层公益慈善组织工作人员积极参与到社会工作专业培训教育中,为参与社会工作专业培训且满足相关考核要求的基层公益慈善组织工作人员颁发地方社工资格证,构建具有地方特色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发展路径[8]。最后,加大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激励力度。各级政府应制定激励社会工作、慈善事业人才的政策,通过相应的激励机制,激发相关专业人才的工作积极性,吸引更多的高素质人才参与社会工作事业与公益慈善事业的融合过程。
4.2 明确二者融合过程中的角色分配
目前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发展关键阶段,各地区的经济发展仍旧存在差异,因此也导致各地区的社会工作事业与公益慈善事业融合程度有所不同。作为社会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工作事业与公益慈善事业具有各自不同的特点,因此,若想实现二者之间的深度融合与高质量发展,就需要厘清二者融合角色的分配,从而实现二者在融合过程中的效益最大化,充分发挥二者在促进民政民生工作上的作用与价值。首先,公共服务合作生产理论认为,在两个独立主体的合作过程中,既要关注主体与主体之间,主体与对象之间的协同情况,也要关注各主体之间的价值构建情况。对于社会工作事业与公益慈善事业融合来说,则需要既对社会发展形势进行全面深入的分析,又要结合社会背景,找准二者衔接、融合的利益关键点,构建系统的管理规章制度,明确二者融合过程中的角色分配,实现对于二者的集中統一指挥。其次,建立社工慈善服务合作项目[9]。各地方政府应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建立相关的社工慈善服务合作项目,并鼓励各社会工作机构与公益慈善机构积极参与到项目落实过程中,以此实现二者的高质量融合。在合作项目开展过程中,可以实行责任分包制,并构建高效化专项化的项目经费筹措制度,从而加强社会工作事业与公益慈善事业连接的紧密性,进一步强化二者的融合效果。最后,实现资源互补。正如上文所说,公益慈善事业的发展阻碍之一即缺乏专业的人才支持,因此公益慈善机构可以通过聘用的方式邀请社会工作专业人员参与到公益慈善事业中,为自身机构的发展提供专业化、系统化的指导,公益慈善机构也可以设置专门的社工岗位,邀请专业的社会工作人员对自身开展的各项公益慈善事业进行科学评估与监督,实现公益慈善事业与社会工作事业二者的资源互补。
4.3 建立二者融合保障机制
事业发展,制度先行,建立健全的保障机制是实现社会工作事业与公益慈善事业高质量融合的前提与基础。建立二者融合保障机制,一是需要在各地方政府党委的引导下,由各级社会服务组织、机构、单位作为支持,成立社会工作事业与公益慈善事业融合保障小组,对各类社工慈善合作服务项目的开展,进行统一的协调、管理与监督。鼓励各民间社会工作组织与公益慈善组织参与到社会工作事业与公益慈善事业融合的监督管理过程中,形成由政府主导,党委负责,社会参与公众监督的融合保障格局,通过这种方式,提升社会工作事业与公益慈善事业的融合效果,保证二者融合后的稳定、可持续发展[10]。二是需要建立各项资源全面落实的保障机制,为社会工作事业与公益慈善事业在基层的融合提供保障。各基层社区可以建立公益慈善捐赠基金,并派出专业的社会工作人员对该基金项目进行管理与监督,鼓励社会上的个体、组织通过特定的渠道进行慈善捐款,并鼓励社区居民以社区为平台,监督各项慈善资金的使用情况,为社会工作事业与公益慈善事业的融合提供充足的资金支持,减轻二者融合发展过程中的资金压力。
5 结束语
综上所述,社会工作与公益慈善事业的发展对于我国社会的稳定长远发展具有重要的价值,为了进一步发挥二者“1+1>2”的效果,需要通过培养高质量人才、创建优质融合氛围、构建融合保障机制等方式加快二者之间的深度融合与高质量发展,充分发挥二者各自的优势,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主要参考文献
[1]邓子浩.金融社会工作视角下地方银行慈善参与现状、困境与对策研究[D].南昌:江西财经大学,2022.
[2]高硕.社会工作介入“村改居”社区社会组织孵化与培育研究[D].郑州:河南农业大学,2022.
[3]蒋月燕.偶像经济背景下社会工作参与跨部门公益的行动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22.
[4]余露.公益慈善机构从业者的组织承诺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22.
[5]庞慧.社工机构运营能力提升视角下公益慈善项目评估研究[D].沈阳:辽宁大学,2022.
[6]蒋文倩.慈善事业、社会工作与志愿服务的高质量融合研
究[D].南宁:广西大学,2022.
[7]欧阳馨馨.嵌合基础上的社会工作者参与社区治理的实践[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22.
[8]王蓓.协同治理视角下医务社会工作与公益众筹平台的协同机制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22.
[9]王勇.读懂关于社会组织、公益慈善、社会工作、志愿服务的九项论述[N]. 公益时报,2022-03-08(002).
[10]陈存根. 2021年我国公益慈善事业取得显著成就[N]. 公益时报,2022-01-04(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