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晶 夏光荣
农业农村现代化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是全面实现乡村振兴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萍乡农业资源丰富多样,农村发展潜力巨大,在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区位优势,通过深挖红色文化、完善基础设施、重视人才培养、建设数字乡村和打造知名品牌等方式不断发挥特色产业对乡村振兴的推动作用。
农业农村现代化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是全面实现乡村振兴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任务繁重,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根本保障,是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关键抓手。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萍乡农业资源丰富多样,农村发展潜力巨大,在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过程中,要充分发挥产业带动作用,重点培育特色产业,提升产品供应水平,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
培育特色产业对于推进
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意义
(一)提升资源使用效率,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农村特色产业是各地因地制宜,充分发挥自然资源和传统文化等区位优势,在长期实践中培育和发展起来的产业,具有消费者认可度高、市场竞争大、地域差异大和产品特异性强的特点。我国农村特色产业种类繁多,涉及种植业、畜牧业、旅游业、餐饮业和手工业等多领域,发展特色产业可以充分发挥当地资源比较优势,形成产业集群,降低生产成本,提高资源使用效率,扩大市场影响力,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二)激发农村创新活力,助推生产结构优化
优化农业生产结构,激发乡村发展活力,提升农业质量效益是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内在要求。做大做强农村特色产业就要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不断发掘特色亮点,推动品种培优,提升产品品质,树立品牌形象。发展特色产业对于激发农村创新活力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一方面,培育特色产业需要引进产品研发、市场调研、市场营销、企业管理、质量监督等各方面人才到农村创新创业,为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智力支持。另一方面,发展特色产业不仅能提高农民收入,还能激发农民内生动力,主动开展创新生产经营,提升生产技能,延伸拓展产业链条,解决产业发展面临的新挑战新问题,提升农村创新活力,助推生产结构优化。
(三)加快数字乡村建设,打造生态宜居环境
发展农村特色产业可以从多环节推进数字乡村建设。如在农产品生产阶段,可能会产生对气象监控、智能养殖、机械播种、远程灌溉、病虫监测、环境质量监测、精深加工等现代农事数字管理需求。在农产品流通阶段需要高效集约,对包装、运输、仓储和搬运智能化信息化需求也会相应增加。在农产品销售阶段需要拓宽市场,线上销售和网络宣传正成为产品营销重要方式,会产生对宽带网络、信息服务基础设施、移动互联网应用软件、大数据平台和网络销售平台的需求。农村特色产业,如生态旅游、红色旅游和休闲旅游对环境要求较高。在发展旅游业过程中,通过开展基础设施建设、环境整治、观光通道修建和生态修复保护等工作,对建设宜居宜业宜游和美乡村具有重要推動作用。
萍乡农村特色产业发展现状
萍乡位于江西西部,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雨水充沛,生态资源保存较好。萍乡地形为丘陵山区,地质结构复杂,工业产值占比较高,农业对经济的推动作用相对较弱,以水稻种植为主,农业规模化生产水平较低。2022年,萍乡第一产业增加值80.93亿元,增长4.1%,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为7%。2022年,萍乡市常住人口为180.88万人,其中乡村常住人口55.43万人,占总人口比重为30.6%。萍乡农业产业种类多样,有种植业、畜牧业、渔业和乡村旅游业等,其中优质稻米种植、蔬菜产业、畜牧业、特色经济作物种植、种业和乡村旅游业是主导产业,硒锌产业、农产品加工业、渔业、油茶产业、冷链物流业是重点提升产业。近年来,萍乡大力发展特色种植业、硒锌产业、乡村旅游和红色培训等特色产业,不断提升经济效益,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一)传统农业提质增效,从业人员素质提升
萍乡种植业的重点是水稻种植,特色是杂交水稻制种、紫红米生产和特色经济作物种植。畜牧业有萍乡两头乌猪、杜仲生猪、黑山羊、肉牛、兔子等特色品种。萍乡在传统种植养殖发展上,一是科学规划产业布局。全市统筹规划,各县区有发展重点,安源区有蛋鸡生产、蔬菜种植;湘东区有杂交水稻繁育中心、国家级现代种业产业园和生猪养殖龙头企业;芦溪县有紫红米种植、生猪养殖、白鹅种源生产和石斑鱼养殖;上栗县有兔子养殖、山羊生产、萍乡红鲫培育;莲花县有肉牛生产、麻鸭养殖、杂交水稻种子生产。二是发挥龙头企业带动。萍乡有一批经营规模大,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农业生产龙头企业,形成了甘源食品、杜仲生猪、胜龙牛肉、武功绿英茶叶、吉内得大米、武功紫红米、土麻哩盐果子、大富乳业、宝贝蛋、花蝴蝶等农产品特色品牌。在农业农村现代化过程中,萍乡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带动作用,通过“公司+农户”“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把分散农户纳入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对农民生产经营的带动帮扶作用。三是强化专业人才培养。积极引进杂交水稻选育、种子生产、蔬菜种植、畜禽良种选育的专业生产技术人才,培养当地相关生产、经营和管理人员,提升产品创新能力,提高生产标准化水平。
(二)乡村旅游蓬勃发展,产业融合加速推进
旅游业正成为萍乡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支柱产业,2022年,萍乡共接待游客4312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365亿元,萍乡优质旅游资源大多都分布在农村地区,乡村“红、绿、古”旅游资源交相辉映,乡村旅游也日益成长为地方特色产业,并且不断推陈出新,彰显强大生机活力。绿色旅游方面,影响力较大的是武功山和孽龙洞。武功山依托高山草甸,以帐篷文化为核心,开发露营、漂流、穿越、溯溪等户外项目,打造“云中草原 户外天堂”的旅游品牌,通过改造升级硬件设施,提升服务质量和对接户外协会、驴友协会等措施,不断提升景区影响力。2022年,武功山共接待游客259.76万人,较上年同比增长93.38%。红色旅游方面,萍乡是工人运动的摇篮和秋收起义的策源地,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历程中涌现了大量英雄模范人物,流传了许多先进事迹。安源路矿工人运动纪念馆是国家4A级旅游景区,目前正以“红色资源为血脉、工业遗存为骨架、安源精神为灵魂”大力推进景区建设。同时,萍乡依托丰富的红色文化,打造了安源区源头村、湘东区三角池村、莲花县坊楼镇沿背村、莲花县琴亭镇花塘村、莲花县升坊镇浯二村等16个省级红色名村,各红色名村通过深挖红色历史、修缮革命旧址、修建陈列展馆和开发现场教学等方式,为乡村旅游提供丰富的红色资源。古色旅游方面,上栗杨岐山是佛教五家七宗之一的杨岐宗的发祥地,萍乡还有历史悠久的傩文化,已成为全域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休闲旅游方面,莲花县荷花博览园、仙凤三宝农业休闲观光园、和平农场艾玛乐园和麻山幸福村景区等各具特色,为乡村振兴注入新活力。
(三)红色培训动能显著,发展模式推陈出新
位于莲花县沿背村的甘祖昌干部学院,创新开展了“吃住在农家、课堂在田野、人人当教员、百姓齐参与”的红色培训模式。甘祖昌干部学院依托丰富的红色资源,大力发展红色培训,创新发展乡村产业发展模式。一是深挖资源,提升培训水平。研发了《百年大党风华正茂的基因密码——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古树里的秘密》《小村庄创办大学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生动实践》《初心如炬——将军故里红色印记》等专题课,编撰了《莲花一支枪》《将军当农民》《井冈英杰刘仁堪》《浴血湘赣边》“革命传统教育”系列连环画。二是加强对接,提升培训影响。甘祖昌干部学院以湘赣边区域合作为契机,与南昌、井冈山、新余、株洲、醴陵等市县深化交流合作,深度融入“大井冈”红色培训圈。三是创新模式,提升农民收入。沿背村以甘祖昌干部学院红色培训为依托,构建涵盖“吃、住、行、游、购、娱”的全方位红色培训产业链条,拓宽了村级集体经济增收路径;成立了“红沿”农业专业合作社,组织村民开办民宿52家,实施标准流程管理,每年带动村集体经济增收50余万元;组建成立了客运车队,每年助推村集体经济增收60余万元。
萍乡培育农村特色产业对策建议
(一)深挖红色文化,发展红色产业
更好发挥红色文化在乡村振兴产业发展中的推动作用,推动乡村红色文化产业提质增效。一是加强红色文化宣传。将红色文化故事集结成册,拍摄成专题片,将“无形”的红色文化转化为“有形”的受群众喜爱、具有本地特色的红色文化教材。在鄉村党员活动中心、信息宣传栏、绿色步道、健身广场、学校等地设立红色文化长廊、廉洁警示栏、廉政漫画墙,营造宣传红色文化的良好社会氛围。发挥数字技术强大宣传功能,制作红色文化宣传片,增强群众在红色文化传播中的参与度,提升群众主动学习积极性,提高对红色文化认同感。二是加强课程研发。围绕红色家风、先进事迹、重大历史事件研发贴近学员、贴近生活、贴近现实的专题党课、微党课、现场教学、情景党课等,不断创新党课形式,丰富党课内容,凸显党课特色,提升党课效果。三是规范管理服务。管理服务水平可以体现地区红色产业发展的软实力。建立红色培训管理评价体系,规范民宿和培训机构,提升村民参与热情,激发村民内生动力,营造良好产业发展环境。
(二)发展生态旅游,实现红绿联动
依托萍乡丰富旅游资源,推动安源红色旅游和武功山绿色旅游联动发展,提升萍乡旅游市场影响力和经济效益。一是要完善优化配套设施。方便快捷的旅游专线可以提升游客体验感。目前,萍乡高铁站和火车站分别开设了通往安源景区和武功山景区的公交专线,但安源和武功山之间联动的公交线路缺乏,应增设联动安源景区和武功山景区的公交线路,增进两点间游客流动。二是提升旅游业智能化水平。完善萍乡全域旅游网络平台,开设酒店预订、餐饮推荐、出行参考、天气预报、门票预约、景区介绍、线路导航和智能讲解等模块,让游客体验便捷高效的旅游服务。三是创新宣传方式。充分发挥武功山“云中草原 户外天堂”的龙头带动作用,搭建红绿融合的萍乡特色全域旅游品牌,在政府官网、文旅局官网、相关部门微信公众号、抖音等网络平台宣传推广萍乡丰富旅游资源,扩大市场影响力。
(三)建设数字乡村,打造知名品牌
一是提升基础设施智能水平。住宿、餐饮、交通、通讯、购物环境的条件直接影响游客体验感,乡村基础设施相对薄弱,要因地制宜、整合资源,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力度,提升智能化集约化水平。运用人工智能、物联网、以及大数据等技术对生产经营进行数字化智能化管理,提升生产效率和消费者满意度。二是发展电商平台。电子商务已经成为了促进消费、保障民生的重要方式,短视频销售、直播带货、社区团购和产品定制等新销售方式不断涌现。2022年,我国网络购物用户规模达8.45亿,全国电子商务交易额达43.83万亿元。萍乡要抓住电子商务发展大势,向农产品生产者、乡村旅游经营者宣传电子商务知识,提升数字化经营素质,培养农村电商专业人才。开通萍乡电子商务发展平台,在微信、抖音等短视频平台宣传介绍萍乡农产品和乡村旅游资源。三是打造知名品牌。萍乡土特产众多,在全国有影响力的有腊味、杂交水稻、中药材、油茶、花卉、武功紫红米、茶叶、山羊、白鹅等,要不断加强生产过程监管,提升产品品质,对产品进行深加工,推动萍乡知名土特产向优质、绿色、特色方向发展。应用好湘赣合作打造的湘赣红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让更多的萍乡特产加入湘赣红品牌,提升萍乡农产品影响力。
参考文献
[1]魏后凯:《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内涵、目标和驱动机制》,载《新型城镇化》,2023(03):25页。
[2]李延:《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农业农村现代化的价值意蕴》,载《长春市委党校学报》,2023(01):24-31。
[3]杨聪:《现代农业数字化建设的实践困境与政策建议》,载《智慧农业导刊》,2023(11):13-16页。
[4]高原:《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的理论意涵》,载《农业经济问题》,2023(04):28-40页。
[5]杨香军:《乡村振兴背景下特色产业发展路径探索》,载《当代农村财经》,2023(04):42-45页。
[6]单一峰:《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思考》,载《合作经济与科技》,2022(10):20-21页。
[7]戴子涵:《乡村振兴战略下乡村生态文明建设与乡村生态旅游融合发展研究》,载《山西农经》,2023(08):123-125页。
作者简介
刘 晶 中共萍乡市委党校经济教研室教师,研究方向为经济学
夏光荣 中共萍乡市委党校法学教研室教师,研究方向为法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