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中学师生对《世说新语》的接受研究

2024-04-12 07:54安忆涵朱恩毓
关键词:世说新语报刊

安忆涵 朱恩毓

摘要:民国时期的中学师生在《世说新语》接受史的建构中承担着重要角色,但往往被研究者忽略。在新学制、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以及国文教学讨论的背景下,商务印书馆选辑、整理了一批古籍丛书以适应时代要求。《世说新语》以国文读本的面目出现在这些丛书中,走进了民国中学师生的视野。他们以报刊为阵地,阅读着经他人挑选出来的《世说新语》选篇或研究论文,形成对该书的间接接受。中学师生的参与使该书在民国时期获得了教学价值上的认可。另一方面,基于自身的阅读体验,他们撰写相关文章,以“写”的形式直接参与进《世说新语》的接受过程。这些文章中提供的新方法与新视角推动了民国《世说新语》研究的进一步发展。

关键词:《世说新语》;接受史;中学师生;报刊

中图分类号:I20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1217(2024)01-0118-07

收稿日期:2023-11-09

作者简介:1.安忆涵(1992-),女,河北保定人,首都图书馆历史文献中心馆员,文学博士;

2.朱恩毓(1986-),男,云南宣威人,云南民族大学图书馆馆员,文学博士。

自《世说新语》(以下简称《世说》)产生后,围绕该书的研究便已开始。从敬胤和刘孝标的注文、刘知几的讥评到刘辰翁的评点、王世懋的批释,乃至《容斋随笔》《读书脞录》等古代笔记里的相关论述,都展现出历代文人对《世说》的研究热情。晚清以来,伴随着欧风美雨的冲击和大众传媒的发展,学者们尝试用异域之眼重新审视古代的文化资源。《世说》研究逐渐从古典研究阶段步入现代研究阶段。研究群体也由传统文人转换为具有现代大学教育背景的现代学者。但是在这些专业学者之外,还有一些群体也参与进《世说》的学术史与接受史建构,并在民国时期的报刊史料中留下了自己的身影。这部分群体以中学师生为代表,因其数量不多,往往被研究者忽略。

目前学界对民国时期《世说》接受问题的研究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对此期《世说》传统笺注的研究,关注重点是余嘉锡《世说新语笺疏》。如吴冠宏:《余嘉锡笺疏〈世说新语〉之诠释特色及其文化意义初探》,《成大中文学报》2008年第22期;刘强:《体大虑周,兴寄遥深——余嘉锡〈世说新语笺疏〉平议》。二是对此期《世说》现代学术观照的研究,关注重点是鲁迅、宗白华等现代学者对《世说》的评论。如袁济喜:《论宗白华的魏晋美学解读》,《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3年第4期;金浪:《历史断裂处的魏晋想象——在抗战语境下重读宗白华〈论世说新语和晋人的美〉》,《文艺理论研究》2021年第2期;鲍国华:《革命时代的“词”与“物”——重读鲁迅〈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文艺研究》2021年第7期。三是对此期《世说》仿作的研究。如严都岿:《〈新世说〉研究》,硕士学位论文,北京师范大学,2010年;刘强:《夏敬观及其〈清世说新语〉校补本》,《文史知识》2012年第3期;刘丽:《民国“世说体”小说研究》,硕士学位论文,同济大学人文学院,2019年。民国时期的中学师生如何参与进《世说》的传播与接受过程?其行为具有怎样的意义?本文将对这些问题作出回答。

一、作为中学国文读本的《世说新语》

民国时期古籍出版繁盛,吴永贵统计其数量为26859种。在古籍出版普遍繁荣的背景下,《世说》也迎来了继晚明之后的第二次出版热潮。笔者所见民国时期《世说》版本有二十三种二十三种分别为:1911年湖北官书局刻本、1916年罗振玉唐写本影印本、1917年杨士琦铅印本、1917年郑国勋《龙溪精舍丛书》刻本、1917年商务印书馆铅印本、1920-1936年中华书局《四部备要》影印本、1922-1936年商务印书馆《四部丛刊》影印本、1924年扫叶山房石印本、1926年中华书局铅印本、1926年3月扫叶山房陈益标点本、1928年6月商务印书馆崔朝庆选注本、1931年4月商务印书馆《万有文库》本、1933年1月中华书局《世说新语故事》、1933年9月新文化书社王明标点本、1933年11月大中书局铅印本、1935年1月大达图书供应社周梦蝶标点本、1935年1月启智书局铅印本、1935年9月商务印书馆《国学基本丛书》本、1935年12月世界书局《诸子集成》本、1936年4月廣益书局周梦蝶标点本、1937年7月商务印书馆《节本世说新语》、1940年商务印书馆《历代小史》影印本以及广益书局石印本。

以出版者论,此期藏书家私刻、传统坊刻和新兴出版机构在《世说》的出版上皆占一席之地。其刊刻方式仍有采用雕版印刷者,如湖北官书局刻本和潮阳郑国勋龙溪精舍刻本,但总体上以石印和铅印为主。值得注意的是,民国时期出版的《世说》中,有不少是作为丛书中的一种来发行的。如中华书局出版的《四部备要》《儿童古今通》,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四部丛刊》《学生国学丛书》《万有文库》《国学基本丛书》《新中学文库》《中学国文补充读本》,大达图书供应社出版的《文学笔记丛书》,世界书局出版的《诸子集成》等。这些丛书中均收录了《世说》一书,部分还辅以新式标点和注释。其中,《学生国学丛书》《新中学文库》《中学国文补充读本》是商务印书馆针对中学师生读者而出版发行的。

《学生国学丛书》由王云五、朱经农主编,1926年1月开始出版。该套丛书的定位是中学师生课外读本。丛书编例第一则写道:

中学以上国文功课,重在课外阅读,自立攻求,教师则为之指导焉耳。惟重篇巨秩,释解纷繁,得失互见。将使学生披沙而得金,散贯以成统,殊非时力所许;是有需乎经过整理之书篇矣。本馆鉴此,遂有《学生国学丛书》之辑。

编者从国文学习的角度,提出中学国文功课重在课外阅读,以自学为主。针对古代典籍卷帙浩繁、学生无时力尽读的问题,商务印书馆选辑、整理部分书目以满足中学师生的阅读学习需求。因此,该套丛书还具有“无关宏旨者,概从删削”的特点。《学生国学丛书》中收录的《世说》一书,初版于1928年6月,其后又于1933年5月和1938年10月再版。该书由崔朝庆选注。文中删去了刘孝标注文,代以崔朝庆自注,所选条目多为故事性较强者。该本《世说》卷首有编者序文,文中对《世说》内容、特色和版本做了简要介绍,称美《世说》“诚小说之杰作也”“唐使臣所著《晋书纪传》或不及是书之精美焉”。序文最后对该书的编选目的进行了说明:“书中句或钩棘语近方言,千数百年来,未能有人厘正,美尤有憾,此可视若史之阙文者也。兹为便利初学计,选注为一小册,虽云管中窥豹,仅见一斑,然亦足以知晋世清谈之大概也。”

《世说》中的方言俚语等难解词造成了后人解读文章的困難,为“便利初学”,崔朝庆特选注一部分《世说》篇目以飨读者。这里的“初学”主要是指学习国文的中学生。1937年开始出版的《中学国文补充读本》丛书更加突出了“中学国文读本”的性质。这套丛书是按照中学国文略读部分选用读物的标准来编辑的,全套共五十种八十册,旨在为中学生略示读书门径。

《学生国学丛书》中的部分书目再次选入,崔朝庆选注的《世说》便是其中之一,只是题名被改作《节本世说新语》。商务印书馆在1937年至1948年期间出版的《新中学文库》与《中学国文补充读本》有所重复,《节本世说新语》亦在其中。

由上述分析可见,在民国时期出版的诸多版本的《世说》中,有一部分是以中学国文读本的面目出现的,专供中学师生们阅读学习使用。1912年民国政府教育部在《中学校令施行规则》中正式确定“国文”一科,并在第三条对国文学习的要旨作了如下规定:

国文要旨在通解普通语言文字,能自由发表思想,并使略解高深文字,涵养文学之兴趣,兼以启发智德。国文首宜授以近世文,渐及于近古文,并文字源流,文法要略,及文学史之大概,使作实用简易之文,兼课习字。

国文所学是从近世文到近古文的循序渐进的过程。初中国文课程要求“使学生能看平易的古书”“引起学生研究中国文学的兴趣”;高中阶段则要求“增加使用古书的能力”“继续练习文言文写作”胡适:《新学制课程标准纲要高级中学公共必修的国语课程纲要》,课程教材研究所编:《20世纪中国中小学课程标准·教学大纲汇编·语文卷》,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第277页。。这些课程标准都对学生的古文功底提出了要求。民国时期的学者也多有关于国文教学的探讨。如胡适提出“国文通顺之后方可添授古文,使学生渐渐能看古书,用古书”;陈燮勋认为中学生在国文阅读方面应“能阅平易之古书”在新学制、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国文教学讨论的背景下,《新中学文库》等一批以提升中学生国文阅读能力为目标的丛书应运而生。《世说》也以国文读本的身份走进了中学师生的视野。

二、取便初学:民国时期《世说新语》的教学价值体认

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曾兴起一场关于“中学生国文程度”问题的讨论。论争以1931年12月《中学生》杂志第20期所载尤墨君的《中学国文前途的悲观》为嚆矢,文章关注到中学国文教学的问题。至1935年1月,该刊第51期设置了“中学生国文程度的讨论”的专栏,刊发了一组专门探讨中学生国文程度低落问题的文章,从而将本次讨论推至高潮。在全民抗战的大背景下,伴随着这股争论浪潮,四十年代出现了两份国文教学性质的刊物:《国文月刊》与《国文杂志》。《国文月刊》由西南联大师范学院国文系和文学院国文系联合创办,创刊时间在1940年6月,1949年8月停刊。该刊宗旨在于“促进国文教学以及补充青年学子自修国文的材料”

《国文杂志》于1942年1月创办,1946年2月停刊。该刊由叶圣陶主编,先后在成都与桂林两地出版。与《国文月刊》的宗旨近似,《国文杂志》旨在“在国文学习方面,对青年们(在校的和校外的)贡献一些助力……竭尽我们的知能,提倡国文教学的改革,同时给青年们一些学习方法的实例”。这两份刊物的存续时间较长,皆以国文教学改革和提升中学生国文水平为重点。中学师生是它们面向的主要读者群。除这两份刊物外,此期还有一些由中学、出版社、教育厅等机构主办发行的刊物,同样以中学师生作为重要读者。

这类以中学师生为预设读者的刊物杂志曾发表过一些与《世说》相关的研究论文和选读篇章。笔者所见篇目如下:

作为中学国文读本的《世说》引起了《国文杂志》等以中学师生为主要读者的刊物的关注。上表所列十三篇《世说》相关文章,尽管数量不多,但是却表明中学师生这一读者群体在《世说》接受史中占有着一席之地。以报刊为阵地,民国中学师生们“阅读”着经他人挑选出来的《世说》篇章或发表的研究论文,提升自身的国文素养,《世说》也因其“取便初学”的特点在民国时期获得了教学价值上的体认。

以阅读的方式提升国文素养,一方面是通过阅读,中学师生对《世说》的文本内容和风格有所了解,甚至能够在《世说》的影响下形成精简的文思。1947年《青年界》新3卷第1期和第2期连续推出《推荐青年可读的书》特辑,邀请叶德均、柳亚子、周贻白等多位学界名人为青年学生荐书。其中,吕白华所荐书目即为《世说》。他从青年学生的阅读现状入手,写道:“我国古传的书,浩如烟海,青年学生要在这繁复的课程和短暂的时间上去采撷古书的精萃,实在茫无适从,一则很多不合现代性,一则其文总那么洋洋数十万言,对于‘益一方面很空洞。”针对这一阅读情形,吕白华将《世说》作为“恰到好处”的书推荐给青年学生。之所以说《世说》“恰到好处”,一是因其词句“简明而不讨厌”;二是因其三十六门所叙内容“几乎包括人生命全部公和私机能与善恶的表现”。因此,该书能“恰好帮助我们精简的文思以至养成随笔散记之作风”

另一方面,在阅读纯粹的原文选读之外,辅以注解的《世说》选读则能够帮助中学师生们提高文言解读的能力。吕叔湘在《国文杂志》辟有“笔记文选读”专栏,后辑成《笔记文选读》一书。在该书序文中,吕叔湘写到其目的是“为初学文言文的青年找点阅读的资料”。《国文杂志》1942年第3期发表了吕叔湘的《世说》选读。吕叔湘选《世说》二十则,并在原文之后设“注释与讨论”。注释原则是“取便初学,多涉字句,人、地、事迹,唯于本文旨了解为不可阙者约言二三”。他在注释中注意将文言语法和白话用法加以比较。如《管宁割席》中“锄菜”一词,吕叔湘解释道:“刨地种菜。文言常活用名词作动词,比白话自由。”“讨论”多是设置几道问题供读者思考。如“床头捉刀人”故事后的问题:“你在历史课中读过关于桓温的事迹否?”“温峤娶妇”故事的讨论问题有:“你能否就本文扩编成短篇小说?”这些问题有助于提升中学生阅读思考的深度与广度。如果说吕叔湘的《世说》选读重在教中学生读者如何阅读文言,那么徐文麟的《译〈世说新语〉八则》便是旨在教导中学生们如何进行文白翻译。徐文麟在文章开篇首先肯定了吕叔湘《笔记文选读》对于国文教师的教学指导意义,而后提出翻译的重要性:“在阅读的时候,如果能随时留心这该怎么翻译,那就一个字也不肯放松,一个语气也不肯忽略,其功效是:对于所读文字得到精切的了解。因此,在国文课内,翻译也是一项紧要的工作。”于是,他从吕叔湘选读的《世说》二十则中选译八则,供中学师生学习参考。

提升中学生国文水平的需求促使《世说》在民国時期获得了国文读本的新身份,该书因此具有了教学价值。古典阶段的文人或从史学角度,肯定《世说》的文献价值。如陆师道云:“言世代崇尚,人士风流,百世之下,可以想见。不谓之良史,不可也”。王思任称美《世说》是“小史中之徐夫人也”。或是从小说角度,赞誉《世说》的文学价值。如文徵明云:“稗官小说,无虑百数,而此书特为隽永,精神奇逸,莫或继之。”凌濛初亦称“盖稗官家独《世说》称绝”。然而,囿于科举制度的选拔模式和传统的经史观念,《世说》未能以教学读本的身份获得古典阶段读者的认可。直至民国时期,在国文教学讨论的热潮下,为满足中学生的阅读需求、提升其国文读写水平,民国文人认识到该书便利初学的特点。因此,在文献价值、文学价值之外,《世说》以国文读本的身份获得了新一重价值,即教学价值。需要注意的是,据《初学课业次第》《读书矩》等文献记载,《世说》也曾被日本江户时人作为汉文学习的参考书。同样是将《世说》视为学习读本、发掘该书的教学价值,二者却有所不同。日僧显常曾写道:“独《世说》《蒙求》二书,出入古今,包罗典实,裒英揭芳,可以为属比之具也。故余常教初学要斯二书。”

江户时人以《世说》为学习对象,是出于该书篇幅简短、言语机趣、内容丰富,从而便于初学的优势考量,是江户时期汉文学习风潮影响下的选择。我国民国时期的中学师生以《世说》为国文读本,不仅考虑到该书取便初学的特点,还有着保存国学、传承文化的深远内涵。冯友兰以《世说》为“中国的风流宝鉴”,陈寅恪称该书是“一部清谈之全集”,宗白华肯定书中有“研究中国人的美感和艺术精神的特性”的重要资料与启示。这些民国学者的言说无不表明《世说》是蕴藏着中国文化的宝矿。

三、全新视角:民国时期《世说新语》研究的新进展

在“读”之外,民国时期的中学师生们也基于自身的《世说》阅读体验,撰写相关研究或评论文章,以“写”的方式直接参与进《世说》接受史的建构过程。他们以全新的视角积极参与建构,让民国时期的《世说》研究获得了新的进展。他们撰写的文章,既有美文性质的《世说》改编散文,也有学术性质的《世说》研究论文。不论是哪类文章,都展现出民国时期《世说》研究的新质素。

目前可见在报刊刊载、由中学师生写作的此类文章共三篇,涵括了上述两种不同的撰写类型。1940年《新青年》第2期发表了题为《阮籍的悲哀》的散文,文章署名“安定中学郑松元”。这篇散文根据阮籍穷途之哭的故事改编,在风格上受到何其芳《王子猷》的影响。该故事出自《世说》“栖逸”第1则刘注引《魏氏春秋》,原文云:“阮籍常率意独驾,不由径路,车迹所穷,恸哭而返。”

郑松元将其改写为千余字的散文。作者设想了阮籍“率意独驾”过程中的三次相遇:一遇农人,阮籍感叹于农人的闲朴可喜;二遇主妇和婴儿,他赞美两人笑容的自然欢忻;三遇刘伶,阮籍斥其行为虚伪做作。遇刘伶的情节是作者根据刘伶鹿车荷锸的故事改编,源出《世说》“文学”第69则刘注所引《名士传》。三次相遇架构起整个故事的情节。前两次相遇以“诚”为核心,第三次以“伪”作主题。在“诚”与“伪”的冲突下,作者在文末以大段心理独白的形式揭示了阮籍“哀”之所在。文中写道:“是谁受了老庄的遗毒?千年来的名教压得我们窒息,离乱的时世更使我们感到生命的虚浮。裼袒放浪原不过为了求丝毫生命的真趣。放情纵酒更不过为求忘记一些现实的悲苦。”

1940年6月。作者指出阮籍等魏晋名士的任诞肆性是在名教和时世压力下的无奈选择。纵酒享乐无法使他们解除痛苦,看似通达也只能是一种短暂的逃离。这种不得已的选择、无法脱离的困境正是魏晋时代中的阮籍们的“悲哀”。郑松元对故事情节的补充和多个人物的塑造体现出丰富的想象力,心理剖白的手法借鉴了西方叙事经验。故事的改编展示出民国中学师生对《世说》背后蕴藏的文化精神的深刻理解。以散文改编《世说》故事是民国以前从未有过的现象。

《国学鳞爪:〈世说新语〉》和《评〈世说新语〉》是两篇由中学师生撰写的学术性文章。《国学鳞爪:〈世说新语〉》的作者署名“高一赵冬”,该文发表在1934年第3期的《振华季刊》上。该刊由苏州振华女校创办,属学校刊物,撰稿者多为学校师生。赵冬在文章开篇提到“崔朝庆删而简之,俾吾人得以窥全书之精华”,可知他所读的《世说》版本是崔朝庆选注的《节本世说新语》。文章赞誉《世说》将“东汉之崇尚节气”与“东晋之恬澹清谈”融为一炉,达到“情峻含蓄,相辅而行”的妙处,为读者提供了“处世之善策”。作者虽然未能对《世说》的文学艺术、后世影响等问题作出更加深细的阐述,论点也多为前人已发,但是文中对《世说》特色的概括却精准无误。此外,赵冬根据《世说》“所引古人均用其字”这一人称特点,探讨古人之名与字的问题,展示了中学生读者阅读《世说》时的独特体悟。《上海江西校刊》为上海江西高级职业学校与江西中学联合发行,主要刊载学校师生的文章。1936年该刊第1期载《评〈世说新语〉》一文,作者署名“商二庄永绥”。文章发表于“读书笔记”栏目,此栏专载师生作品。文章从《世说》版本、前源文献、后世续仿、产生背景、主要内容等方面对该书作了深细考察。相比于赵冬之文,庄文更具学术价值,文章对一些问题的探讨展现出此期《世说》研究的崭新视角。

《世说》隽永瑰奇的文风何以形成?以往研究者多将《世说》的风格特点与刘义庆所处的时代关联起来。明人王世懋云:“晋人雅尚清谈,风流映于后世,而临川王生长晋末,沐浴浸溉,述为此书,至今讽习之者,犹能令人舞蹈,若亲睹其献酬。”林茂桂在《〈南北朝新语〉自序》中写道:“夫晋人尚清谈,每吐一语,辄玄淡简远,诙谐多致。义庆虽宋实晋也,沐浴江左之风流,故独能发其逸韵,而因以旁及于汉魏。”顾懋宏也有相似的说法:“刘氏去晋未远,其所撰《世说新语》,皆晋人清谈之最胜者。”“生长晋末”“虽宋实晋”“去晋未远”皆强调刘义庆所处的时代优势。因为刘义庆犹能沐江左余风,所以《世说》能够写出晋人清谈的玄远韵致。这种观点在民国时期也得到了承袭。如易宗夔认为后世续仿之作难以与《世说》比肩,其原因即在于:“良以二刘去晋未远,竹林余韵、王谢遗风,不啻亲身酬酢,掇其语言,而挹其丰采也。”崔朝庆亦云:“临川生于晋末,贤士大夫之流风余韵,犹未泯灭,故撰为此书,具有今人简约玄澹之旨趣。”然而,庄永绥在《评〈世说新语〉》中对《世说》风格之成因做出了另一番解释。该文第七部分“关于地理方面”写道:

吾国因长江流域与黄河流域地势之不同,影响于民生者至钜,一切文学思想自古遂有南北之分;北方气候严寒,生物缺乏。叶北严先生《学生国学问答》云:“曹操(字孟德)的《苦寒行》刚劲苍凉,实南人所不办。”……又曹植《赠白马王彪》……此亦写跋涉之苦,藉抒闷郁之怀。故北派文学偏于实际。至于南派文学则偏于理想意,《诗经》及《楚辞》,即可代表。《世说》亦南派之一,盖山川秀丽,物产丰饶,处境地与北人过殊,吐属自不期异而自异也。

庄永绥可能受到叶北严《学生国学问答》的影响。他将文学与地理学结合,将文学分为“北派文学”与“南派文学”,认为南北地理环境的差异导致了南北文风的不同:北方因气候严寒、生物缺乏,故以曹操《苦寒行》为代表的北派文学偏于实际;南方因山川秀丽,物产丰饶,故以《诗经》《楚辞》为代表的南派文学偏于理想。《世说》属南派文学之一。对于南派文学之“理想”,作者未能作具体阐释,但是他从地理角度研究文学问题的尝试却提供了解决问题的全新视角,对于当下的《世说》研究仍有启发意义。

结语

姚斯在《走向接受美学》中写道:“在艺术的历史与传统中,一部过去作品不断延续的生命,不是通过永久的疑问,也不是通过永久的回答,而是通过疑问与回答、问题与解决之间的动态的阐释,才能够激发一种新的理解并允许重新开始过去与现在的对话。”

民国时期是中国社会思想和文化现代转型的关键阶段,也是《世说》接受史的一个重要界点。接受者在阅读《世说》的过程中,不断发现着新的问题、给出新的答案。中学师生,这些曾经被忽略的群体以“读”或“写”的姿态积极参与进《世说》的接受史建构。他们的参与让《世说》以国文读本的身份获得了教学价值,他们写下的文章推动了《世说》研究的发展,因此成为《世说》接受链条中不应忽视的一环。那些包括中学师生在内的接受者们回眸过去,也探索未知,在问与答中赋予了《世说》“延续的生命”。

TheStudyontheAcceptanceofShiShuoXinYubyMiddleSchoolTeachersandStudents

duringthePeriodoftheRepublicofChina

ANYi-han1,ZHUEn-yu2

(1.HistoricalLiteratureCenter,CapitalLibraryofChina,Beijing100021,China;

2.Library,YunnanMinzuUniversity,Kunming650031,China)

Abstract:DuringtheperiodoftheRepublicofChina,middleschoolteachersandstudentsplayedanimportantroleintheconstructionoftheacceptancehistoryofShiShuoXinYu,buttheywereoftenignoredbyresearchers.Underthebackgroundoftheneweducationalsystem,thenewcurriculumstandardsandthediscussionofChineseteaching,theCommercialPressselectedandcompiledanumberofancientbookstomeettherequirementsofthetimes.ShiShuoXinYuappearedintheseseriesofbooksasaChinesereadingbookandenteredthevisionofmiddleschoolteachersandstudents.Theytakethepressastheposition,readtheselectedarticlesorresearchpapersofShiShuoXinYuselectedbyothers,forminganindirectacceptanceofthebook.TheparticipationofteachersandstudentsinthemiddleschoolmadethebookrecognizedforitsteachingvalueintheperiodoftheRepublicofChina.Basedontheirownreadingexperience,theywriterelevantarticles,anddirectlyparticipateintheacceptanceprocessofShiShuoXinYuintheformofwriting.ThenewmethodsandnewperspectivestheyprovidedinthearticlealsopromotedthefurtherdevelopmentofthestudyofShiShuoXinYuintheRepublicofChina.

Keywords:ShiShuoXinYu;receptionhistory;teachersandstudentsinthemiddleschool;press

[責任编辑唐音]

猜你喜欢
世说新语报刊
中国百强报刊
中国百强报刊
百强报刊
《小学生必读》再次入选向全国少年儿童推荐百种优秀报刊
《世说新语》复音虚词的同义聚合现象
论李白诗中《世说新语》典故
从《世说新语》看士族女性的魏晋风度
《世说新语》中的名士品格
《世说新语》中两晋士人的文学审美趣味
在“门”字内加字可以组成新的字,试着填填下面的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