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茹娟,李群燕,刘栋
(天津市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天津 300120)
发热性溃疡坏死性急性痘疮样糠疹(Febrile ulceronecrotic Mucha-Habermann disease,FUMHD)临床罕见且严重,是一种特殊类型的急性痘疮样苔藓样糠疹,1966 年由Degons 等[1]首次报告。目前国内外文献检索不足百例,本例患者病情较重,皮疹面积广泛,在天津市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住院治疗25 d,好转出院,现报告如下。
患者男性,32 岁,因周身红斑、丘疹、血疱、坏死,结痂20 余天,加重伴疼痛3 d,于2019 年2 月11 日入我院住院治疗。患者入院前20 余天腹部及双上肢出现大小不等红斑、丘疹,无明显自觉症状,病情逐日加重。入院前2 周,就诊于我院急诊,行相关检查后,初步诊断为:血管炎?急性痘疮样苔癣样糠疹?予地塞米松10 mg/(kg·d)静脉滴注治疗,病情略有好转,但仍有新发皮疹;为求进一步治疗,遂住院治疗。患者自发病以来伴发热(具体温度不详),乏力,咽痛;无咳嗽、咳痰,无胸闷、憋气,无恶心、呕吐,无腹胀、腹痛,无关节疼痛、无质量减轻等。饮食睡眠尚可,二便如常。既往体健,否认药物过敏史及家族史。适龄婚育,子女体健。
体格检查:患者一般情况可,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明显肿大,系统检查未见异常。体温38.2 ℃,心率90 次/min,呼吸20 次/min,血压130/75 mmHg。皮肤科查体:面颈部、躯干、四肢可见大小不等红斑、丘疹、血疱、结痂、坏死,边界清,部分皮疹中央坏死,触痛明显;双眼睑红斑、丘疹,分泌物较多,鼻腔黏膜可见片状红斑、米粒大小血疱,部分伴结痂、坏死,舌及上颚可见直径约0.5 cm 大小瘀斑,表面糜烂,阴茎及睾丸可见直径约0.3 cm 大小红斑、血疱,部分伴结痂、坏死;双下肢可见新发针尖至米粒大小红斑、丘疹,水疱、血疱,见图1。
图1 1 例32 岁男性FUMHD 患者皮损表现
辅助检查:血清淀粉样蛋白136.05 mg/L,C 反应蛋白(CRP)11.82 mg/L,白细胞计数9.37×109/L,单核细胞计数:1.07×109/L,单核细胞百分比11.4%;肝肾功能:总蛋白55.88 g/L,白蛋白35.6 g/L,谷草转氨酶64.8 U/L,谷丙转氨酶170.8 U/L,γ-谷氨酰转肽酶89.7 U/L,直接胆红素7.37 μmol/L,间接胆红素17.34 μmol/L,尿素8.71 μmol/L,肌酐169 μmol/L,血浆钙2.1 mmol/L,红细胞沉降率(ESR)33 mm/1 h,乙肝、丙肝、梅毒2 项、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胸部X 线片、腹部超声,免疫全项、心电图回报未见异常。皮肤组织病理检查:表皮大片楔形坏死,坏死两侧表皮棘层轻度肥厚,可见角朊细胞坏死,淋巴细胞亲表皮,浅层血管扩张,周围较多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浸润,未见异形淋巴细胞,少数红细胞外渗,见图2。免疫组化:CD4(+),CD8(+),CD45Ro(+),CD30(-),ki-67 约20%(+),CD68(+),CD79a(很少+),CD3(+),CD20(很少+)。
图2 1 例32 岁男性FUMHD 患者皮损组织病理情况
诊断:FUMHD。
治疗:予强的松1.5 mg/(kg·d)静脉滴注治疗,同时予丙种球蛋白15 g/d,连用3 d;予补钾、补钙、胃黏膜保护剂、保肝药物等支持治疗;患者病情逐日好转,体温逐渐恢复正常,新发皮疹数目逐渐减少;10 d 后无新发皮疹,无发热,红斑颜色暗淡,血疱大部分干涸、结痂,复查相关异常化验,肝肾功能好转;将强的松减量至1 mg/(kg·d),根据皮疹及复查化验回报情况糖皮质激素逐渐减量,病情平稳好转。出院时患者大部分痂皮已脱落,肾功能恢复正常,肝酶略高于正常值;出院后门诊继续治疗,病情好转停药;随访2 年无复发。
FUMHD 病因尚未明确,可能与外源性抗原免疫反应有关,如巨细胞病毒、疱疹病毒、腺病毒及HIV等,不除外与药物反应有关;还与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有关。也有学者认为本病是超敏性血管炎或皮肤T 淋巴细胞增生性疾病的一部分[2]。本病的临床特点除急性痘疮样糠疹皮损外,还有起病急,皮损泛发,有坏死、溃疡,伴高热及乏力,可造成多系统功能损害,如肺感染、肝功能异常、神经系统受累及败血症等,且病死率较高,目前统计总病死率约为13%[3],随年龄增长,病死率明显升高,目前只有1 例儿童死亡病例报告[4]。病理表现与急性痘疮样苔藓样糠疹类似,一般为基底层液化变性,真皮浅层血管周围炎性细胞浸润伴界面皮炎,急性期皮损有致密的细胞浸润,浸润以真皮上部为主,从上至下呈楔形分布,以淋巴细胞为主,间有中性粒细胞,真皮浅层血管内皮增生,管腔闭塞、有血栓形成,表皮为灶性角化不全,可从水肿到广泛的表皮坏死,常有红细胞外溢。本病初期需与水痘、玫瑰糠疹、二期梅毒等鉴别,当出现发热、坏死、肝功能异常等全身症状时,需与淋巴瘤样丘疹病、重症药疹及脓疱性银屑病等鉴别。结合本例患者主要与淋巴瘤样丘疹病相鉴别,淋巴瘤样丘疹病是一种低度恶性的皮肤淋巴瘤,临床表现为慢性反复发作性丘疹,伴有坏死结痂,病情进展缓慢,病理表现为表皮内大量淋巴细胞侵入,细胞核有异形性,且有明显亲表皮现象。免疫病理学方法,主要为CD30(+)的细胞浸润,CD30(-)者诊断淋巴瘤样丘疹病患者较罕见。治疗方面主要以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环磷酰胺、甲氨蝶呤、环孢素、雷公藤多苷片等)、人免疫球蛋白静脉滴注为主,均能取得一定疗效;合并感染者可联合应用抗生素及局部物理治疗等。
国内曾报告以FUMHD 为首发症状的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1 例[5]。并认为60%~80%的患者间变性淋巴瘤激酶在原发系统性间变性淋巴瘤中表达,是比较特异性标志物。因此对于FUMHD 患者,应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监测各项指标、预防并发症,避免不良转归。本例患者虽病情较重,但治疗比较顺利,愈后良好,期待未来有更多相关病例报告,加强对本病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