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剑,张茹,王彩霞,冯文利,王红梅,朱海莲,魏武杰,李群燕
(1.天津中医药大学,天津 300193;2.天津市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天津 300120)
带状疱疹(Herpes zoster,HZ)是由潜伏在感觉神经节内的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aricella zoster virus,VZV)再激活所导致,表现为沿一侧神经分布的簇集性红斑、水疱,常伴有明显神经痛,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有研究表明,中国约有2.3%患者发生HZ 后遗神经痛(PHN)[1]。若治疗不及时,患者在急性期后可经历数月甚至更持久的疼痛,因此早期治疗HZ,缓解皮肤症状及疼痛尤为关键。传统中医灸法在治疗HZ 神经痛上疗效确切,且治疗过程痛苦小,因此大多数患者易于接受。雷火灸作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痛症的治疗中疗效确切[2-3]。本研究探讨雷火灸治疗急性期HZ 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以期为HZ 提供更好的治疗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1 年10 月—2022 年3 月本院皮肤科就诊的HZ 患者60 例,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 例。治疗组男性13 例,女性17 例;年龄22~89 岁,平均(66.13±7.61)岁;病程1~7 d,平均(3.37±1.63)d;对照组男性11 例,女性19 例;年龄20~80 岁,平均(62.13±13.83)岁,病程1~6 d,平均(3.23±1.61)d。2 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有可比性。本研究已通过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所有病例的西医诊断均符合《中国临床皮肤病学》[4]中HZ 的西医诊断标准,中医诊断均符合《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5]中HZ 的中医诊断标准。
纳入标准:①符合上述HZ 的中西医诊断标准;②出现皮疹1 周以内,年龄18~80 岁,未接受过抗病毒、止痛等治疗;③视觉模拟评分(VAS)≥5 分;④配合签署知情同意书,愿意接纳本试验不同的治疗方案、听从试验安排。
排除标准:①对本研究药物过敏;②患严重自身免疫性疾病;③患严重心脑血管疾病;④严重肝肾功能异常;⑤妊娠期或哺乳期女性;⑥患支气管炎、哮喘;⑦排除顿挫性HZ 及内脏HZ。
1.2 治疗方法 2 组均给予盐酸伐昔洛韦片口服(国药准字:H20073441,规格:0.5 g),每次1.0 g,每日3 次,甲钴胺片口服(国药准字:H20143107,规格:0.5 mg),每次0.5 mg,每日3 次,连续治疗10 d。治疗组在常规西药治疗方案的基础上联合雷火灸治疗。雷火灸治疗具体操作方法如下,取穴:以局部阿是穴为主,即皮损疼痛部位,取对应神经节段夹脊穴及皮损对侧支沟穴与对侧阳陵泉;操作步骤:患者取舒适体位,充分暴露操作部位,医生右手以持笔式持一只点燃的雷火灸(规格:2.8 cm×10.0 cm),手腕固定,保持灸体与体表垂直,距离为1.5~3.0 cm,以患者耐受为度。疱疹处采用斜(横)形灸与回旋灸,移动时小臂匀速运动,操作范围以10~20 cm 为宜,6 个来回为1 壮,每个部位5 壮。穴位处采用雀啄灸,手腕固定,匀速移动小臂,每个穴位3~5 min,共施灸20 min。每日1 次,连续治疗10 d。施灸过程中医生应全神贯注,注意与患者交流,避免烫伤。患者过饥、过饱忌灸。
1.3 疗效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1.3.1 主要评价指标 临床疗效的评估:临床总有效率以《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5]为参考,治愈:皮损基本消退,疼痛基本消失;好转:皮损消退30%以上,局部疼痛明显减轻;无效:皮损消退30%以下,且疼痛无明显减轻。总有效率=(治愈例数+好转例数)/总病例数×100%。
1.3.2 次要评价指标 ①疼痛评价指标VAS:0~10 分,0 分为无痛感,10 分为剧烈疼痛,评分与疼痛程度成正比。分别对患者治疗前和治疗10 d 后进行评分。②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分别对患者治疗前和治疗10 d 后进行评分来评价患者的睡眠质量。③皮损恢复情况:观察2 组治疗后止疱时间和结痂时间,止疱时间为无新发水疱的时间,结痂时间为结痂面积达皮损面积一半以上的时间。
1.4 不良发应 不良反应包括头晕、头痛、恶心、呕吐、胃部不适、食欲减退、口渴、白细胞下降、蛋白尿及尿素氮、肌酐升高等。
1.5 统计学分析 用SPSS 27.0 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例(%)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2 组临床疗效比较 2 组均按疗程完成治疗,治疗10 d 后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6.7%比76.6%,P<0.05),见表1。
表1 2 组治疗后临床疗效比较
2.2 治疗前后VAS 比较 治疗前2 组VAS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 组VAS 均下降,治疗组下降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 组患者治疗前后VAS 评分比较(分,±s)
表2 2 组患者治疗前后VAS 评分比较(分,±s)
组别n治疗前治疗10 d 后ZP对照组307.93±1.205.03±1.40-4.850.00治疗组307.87±1.252.20±1.27-4.980.00 Z-0.21-5.72 P 0.830.00
2.3 治疗前后PSQI 评分比较 治疗前2 组PSQI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 组PSQI评分比较均下降,治疗组下降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2 组治疗前后PSQI 评分比较(分,±s)
表3 2 组治疗前后PSQI 评分比较(分,±s)
组别n治疗前治疗10 d 后tP对照组3015.75±1.859.19±2.5425.330.00治疗组3016.05±1.496.07±1.9636.930.00 t 0.68-4.68 P 0.490.00
2.4 皮损恢复情况比较 治疗组止疱时间、结痂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2 组皮损恢复情况比较(d,±s)
表4 2 组皮损恢复情况比较(d,±s)
组别n止疱时间结痂时间对照组304.63±1.596.70±1.56治疗组303.10±1.155.30±1.18 t 4.283.92 P 0.000.00
2.5 不良反应 治疗过程中,治疗组1 例患者出现口干,1 例胃部不适,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67%。对照组1 例患者胃部不适,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33%。2 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51,P=0.554)。
HZ 是由VZV 感染引起的皮肤病,侵犯皮肤及神经。研究表明,在HZ 早期积极治疗以降低PHN的发生较形成PHN 后再治疗要容易得多[6]。目前缓解神经痛的药物主要为普瑞巴林、加巴喷丁及镇痛药等,长期使用不良反应较大且易产生依赖性。既往文献报告,HZ 神经痛外治法多采用针法治疗[7],然而无论是毫针围刺还是火针治疗,因针刺痛感使部分患者望而却步,因此临床上需要更加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
研究表明,急性期HZ 处于“神经源性炎性反应”阶段,降低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等相关炎性因子水平可改善疼痛[8]。雷火灸是在雷火神针灸的基础上将实按灸改为“悬灸”的一种治疗方法,集针、灸、药外治法于一体,实践证明,雷火灸燃烧时温度高达240 ℃左右,药力猛、药物渗透力强[9]。雷火灸为一种温热刺激,刺激方式包括热辐射、远红外辐射和近红外辐射,可降低TNF-α 等炎性因子水平[10]。
本次治疗选穴为阿是穴、夹脊穴、支沟穴和阳陵泉穴。阿是穴一般位于病变附近,是一种临时腧穴。祖国医学认为,疼痛的机制不外两端,不通则痛或不荣则痛,刺激阿是穴恰可疏通局部气血。夹脊穴下分布包括脊神经后支、交感神经干相应的神经末稍,刺激皮损相应的脊髓节段,可有效抑制疼痛[11]。支沟穴与阳陵泉穴为临床实践中的经验对穴。雷火灸内含多种中药如沉香、乳香、茵陈、木香、干姜、川芎、黄芪、乌梅和麝香等,有补益肝肾、散寒祛湿、活血化瘀、通络止痛等多种功效。药化因子、物理因子通过脉络和腧穴的循经感传,借助火热、红外辐射力与药力在人体面、位、穴的强力渗透来调节人体各项机能,可以有效推动局部气血运行,改善或消除局部的凝滞状态。谭丽丽等[12]采用雷火灸联合季德胜蛇药外敷治疗糖尿病合并HZ 取得较好疗效。本研究采用辨证取穴雷火灸治疗急性HZ,发现治疗组在疼痛程度、睡眠质量方面的改善均优于对照组,且治疗组的水疱止疱及结痂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由此可见,雷火灸可促进急性HZ 皮损愈合,对于急性期HZ 神经痛及由此引发的睡眠问题亦可奏良效。
综上所述,雷火灸的温热刺激,可以有效推动局部气血运行,改善或消除局部的凝滞状态,与相应穴位配合,可以促进疾病的恢复,加快皮损创面的愈合,缩短病程,且安全无明显不良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