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国庆 马玉坤
摘要:自从中国第一座广播电台诞生至今,我国播音事业已经走过了整整一个世纪的岁月。本文以国家出版基金入选项目《百年中国播音史》为研究对象,从策划路径、出版价值、学术影响力三个维度分析国家出版基金项目襄助学术出版的原则,从选题遴选、学术原创的构建、学理与实践的融合,阐释国家出版基金引领出版高质量学术发展的风向标作用。
关键词:国家出版基金 策划路径 出版价值 学术影响力
国家出版基金自2007年设立以来,重点资助了一批服务党和国家中心工作、反映我国各领域各学科最新发展成果、代表我国出版水平的精品力作,充分体现了国家水准,为推动形成出版“高峰”发挥了积极作用。[1]五卷本《百年中国播音史》入选2023年度国家出版基金资助项目,这是国家出版基金第一次资助播音学术著作出版。本文以该书为研究对象,从策划路径、出版价值、学术影响力三个维度理析国家出版基金项目襄助学术出版的选题遴选、学术原创的构建、学理与实践的融合,阐释国家出版基金引领出版高质量学术发展的风向标作用。
《百年中国播音史》的选题策划路径
出版选题是原创精品学术著作的核心,国家出版基金资助成果代表我国哲学社会科学、文学艺术、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发展水平,因此,保证选题的质量是申请国家出版基金的第一步 ,国家出版基金选题必须具有国家水准,体现国家形象,满足国家需要,具有自主知识产权。[2]《百年中国播音史》选题文字表述科学、严谨、规范、简洁,具有明确的研究目标、鲜明的问题意识、厚重的学术分量和较强的创新价值,其选题策划路径基于以下原则。
一是选题彰显党和国家意志原则。紧跟国家战略,对选题方向的敏锐捕捉及迅速实施,是获得国家出版基金等优势资源支持的核心竞争力。国家出版基金项目中,大型学术项目和主题项目的规划,大多是基于对专业的深刻理解,以及对学科发展和时事的预判,确立主题和方向。[3]围绕党和国家重大工作部署和实际部门决策需求。
播音是伴随着广播的诞生而出现的职业门类,中国的第一座广播电台于1923年开始播音,到2023年,中国播音事业走过整整一百年的发展历程。在百年历程中,播音实现了从一项工作到一个专业,从一种理论到一个学科的历史性转变,播音由于其所处的特殊历史时期和空前的影响力,造就了现代国家的声音形象,赋予国家以“声音”形态,使声音成为国家意识形态的载体。广播电视之所以能够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其中之一的重要推动力就与播音相关,广播电视传播如果没有播音环节,在某种程度上说就无法进行。同时,播音水平高低、播音质量优劣又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广播电视节目的传播效果。因此,从广播诞生之日起,广大播音从业者就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在百年持续不断的努力中,谱写了播音事业辉煌的发展历程。自延安新华广播电台建立以来,党和国家领导人就十分重视播音工作,特别是2016年以来,中央有关领导多次就播音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批示。
《百年中国播音史》选题目标是从历史的发展变化中寻找中国播音创作、中国播音教学、中国播音学规律性的内容,为推动党的播音事业发展提供历史参考和现实途径。
二是选题切合学科学术发展原则。判断国家出版基金入选项目的学术价值,主要应从其思想性、科学性、创新性、传承价值和社会效益等方面考量。[4]
从专业发展、学科教育、学科理论建设和學术研究角度看,任何一个完整的学科,都有自己的学科历史,“史论结合”是一个学科成熟的标志。而纵观我国播音专业与学科发展建设过程,不难发现,播音学科史部分一直局限于广播史,这与播音职业、专业、理论,以及学科百年丰富、辉煌的发展不相适应。播音主持实践与理论、专业教育与学科建设、代表人物与代表作品、国内播音事业与全球华语播音事业等,都为播音史学提供了大量的经验材料与鲜活案例,但却很少被关注,实为憾事。
因此,《百年中国播音史》选题正是要从历史的维度,以通史的思路和结构,全面搜集、整理播音事业百年发展历程,书写播音事业百年发展的历史,为播音学科的建设增加历史维度,也为今后播音的研究、教学、发展提供历史坐标。中国播音史的研究,对中国广播电视史、中国新闻传播史、中国高等教育史,都将提供有益的补充。
三是选题填补市场空缺原则。选题策划要精准把握时代发展脉络。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发展主题和发展要求,把握时代发展脉络,填补学术研究空白,确认目标读者,抓住读者兴趣,[5]把握市场需求,确立自己独有的生存空间和延伸空间。
播音史研究近几年才得到较多关注,许多项目还处在进行阶段,研究成果尚未发布。就已有的出版成果来看也较薄弱,具体表现为关注的点不够多、研究分散、研究水平不高、研究成果的数量极其有限。播音研究,目前基本集中在对当下实践和理论问题的研究上,缺少历史的纵深。长期以来,播音的历史沉没于广播史之中,这一学术空白与播音史学图书需求产生矛盾。全国200多所高校开办了播音主持专业,其在校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及从事播音主持教学与研究的教师近五万人,全国从事播音主持工作的一线工作人员近四万人,这些是播音史学图书的精准目标读者。
《百年中国播音史》是首部全面研究百年中国播音史的著作,不但填补了播音学科学术研究的空白,也填补了图书市场的空白。
《百年中国播音史》的学术出版价值
学术出版作为专业出版的基本业态,有着自身独特的专业要求、运行规则和发展逻辑。它服务于每个时代的社会精英,承载了思想传播和文化传承功能,满足人们对于原创性、前瞻性知识消费的需求,处于出版产业链的顶端位置。学术出版尽管市场占比不高,但学术出版水平的高低是衡量一个国家科学文化发展程度的重要指标。[6]
《百年中国播音史》全面梳理、总结、研究百年(1923—2023)中国播音发展历程:通过四个专题史(即百年中国播音事业发展史、百年中国播音创作发展史、百年中国播音学术发展史、百年中国播音教育发展史)和一个基础(即百年中国播音文献史料集成),建构和书写系统而全面的百年中国播音史,阐释中国播音在这风云激荡的一百年里发生、发展的自身历史逻辑,以及如何面对各种时代、社会、政治、经济等因素带来的影响,以保持自身持续发展和茁壮成长。本文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维度分析《百年中国播音史》的学术出版价值,认为其契合国家出版基金打造传世精品、更好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建设文化强国的宗旨。
一是宏观维度。播音在百年的发展中,它的多方面价值逐渐被发现,并在实践中发扬光大。但是,对播音从史学的角度做全面的研究和书写凤毛麟角,《百年中国播音史》恰逢播音诞生百年之际,本身就具有绝无仅有的创新价值和意义。从宏观维度审视,播音史的研究成果对广播电视史、新闻传播史,甚至对当代文化史都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彰显了国家出版基金支持高质量学术发展的风向标作用 。
二是中观维度。播音是百年中国沧桑巨变的亲历者、见证者,也是历史发展的有力推动者,因此,播音的历史是整个现当代中国史、中国文化史、中国新闻传播史的有机组成部分,播音史的研究必须要放在这样一个大的历史背景之中,从中观维度辨析考量,找出播音与历史变迁的互动关系,阐明播音在历史发展中的独特作用和重要价值。
三是微观维度。以通史的整体研究视域出发,以专题史独特的研究视角切入,以系列专题史的独特设计,构建百年中国播音史。播音专题史、专业史等之前都有著述,但都是只就一个专题或专业进行研究和书写,而以系列专题史的方式对一个职业或行业进行研究和写作,《百年中国播音史》实开先河。在以往播音史研究中,最欠缺的就是史料的运用,而《百年中国播音史》能够提供大量准确、翔实、有价值的史料。
作为国家重大常设文化基金,国家出版基金是打造精品、引领方向、繁荣文化、促进发展的重要平台,是学术出版的风向标和推动学术精品图书出版、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强大动力。[7]《百年中国播音史》对于新时代我国广播电视播音主持事业的发展和繁荣,对于加强中国特色的播音主持艺术学科建设,具有强大的激励与促进作用。一可以对播音主持艺术创作史做抢救性挖掘;二可以对中国播音事业发展史做系统性研究;三可以对中国播音主持艺术教育发展脉络和人才培养进行思考与探索。
《百年中国播音史》的学术影响力
《百年中国播音史》以史为逻辑起点,将播音放在波澜壮阔、内忧外患、风起云涌、改天换地的百年历史背景下来考察、观照和认识:播音是如何在科技的推动、时代的发展、社会的需求、受众的期待、政府组织的应用下,成为影响、引领和改变人们的思想观念、意识形态、宣传普及现代文化科技知识、塑造现代国家形象、塑造现代社会和现代人的过程中的首要和重要的舆论推动力量的,沿循学术出版代表着一代人对其所处时代的自然界、人类社会包括人体本身所做的各种各样的思考的学理路径,[9]体现新的趋势,思考现代史料的特殊性,在实践者、传播者、建构者的三维坐标中诠释《百年中国播音史》的学术影响力。
一是学术思想影响力。首先,《百年中国播音史》建构和书写系统而全面的百年中国播音史。该选题以构建和书写百年播音通史为研究目标,全面系统地研究、总结播音事业在中国发生、发展、演变的历程,研究播音在中国现当代历史发展进程中所发挥的巨大作用。在学理上强调“中国话语”“中国语境”“中国表达”,提出播音史与中国现当代史融合研究的概念,注重播音史与政治、经济、文化等多重因素的关系,与广播电视、语言文字、教育等相关学科的关系。其次,《百年中国播音史》完成各具特色的系列专题播音史的建构。通过系列播音专题史的研究,在学理上努力构建具有播音自身专业特色的研究思路和研究体系,丰富和完善播音理论研究体系,展示四项专题史在播音史中的重要地位,极大补充和丰富广播电视史、艺术创作史、艺术理论研究史和专业艺术教育史。最后,《百年中国播音史》凸显播音独特的声音创作价值和政治文化传播价值。播音通过声音传播的不只是單纯的信息,还有精神、思想、意识、知识、文化、传统、道德、价值、审美等诸多层面的内容。播音之所以在百年的时间里如此超常规地发展壮大,就是因为在波诡云谲的时局变化中,播音及时将社会大众与现实、理想和生活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中,以润物无声、滴水穿石的传播,影响、改变和引领着社会思潮的发展,发挥着启发思想、改变观念、激发精神的作用,进而达到推动社会进步的目的。
二是学科建设的影响力。首先,《百年中国播音史》以播音史的研究将播音理论研究提高到一个新的历史高度。对于任何一门学科来讲,学科史的研究都是本学科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经过百年的发展,播音研究已经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建立了“中国播音学”理论研究体系,但总体来说,还存在着很大的局限性。播音史的研究一方面将全面整合、审视已有的研究成果,另一方面将从史的角度全面梳理、审视和提升播音理论研究,为学科建设夯实基础。其次,《百年中国播音史》通过对播音史的研究,将播音研究的系统性、跨学科研究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该选题第一次以系列专题史的方式全面梳理百年中国播音史,将建立播音史研究新的范式,使播音研究从个别走向集中,从分散走向系统,以跨学科、开放式的研究思路,整合中国播音学、广播电视史学、新闻传播学、教育学等学科的专家学者,充分发挥他们的学术资源优势和研究能力,使研究成果具有原创性、创新性和前沿性。最后,《百年中国播音史》对播音史的研究不仅填补了播音学术理论研究的空白,提升了播音研究的高度和深度,同时,这些研究成果还将充分、有力地补充广播电视史、新闻传播史。
三是学术观点的创新影响力。首先,《百年中国播音史》提出播音发展与社会历史发展多元互动的研究思路和方法,突破以往播音史的研究以时间为顺序的写法,将播音史的研究贯穿到中国现当代风云变幻的社会历史背景中,进行考察、分析、研究、论述,改变传统史研究的单向研究思维定式,重视播音发展与时代进步、技术推动、社会变迁等之间的多元互动关系。其次,《百年中国播音史》提出播音作为现代中国社会独特的传播现象和文化现象的发展论、完善论和体系论,全面梳理百年中国播音诞生、发展,在追求中不断完善,直至最终形成完整体系的内生动力和内在联系。播音的发展、成长,除受到来自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外在因素的影响和促进外,其职业、行业自身内生的发展动力、内在的发展要求是更主要的影响因素,播音在百年的发展历程中鲜明地体现出这一点。最后,《百年中国播音史》提出播音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以所处舆论前沿的身份,承担了思想前沿的启蒙、影响和改变的功能,注重播音在传播知识、观点、立场与政治方面的功能,提升播音在现代社会中的价值和地位。播音是现代科技的产物,播音无论是从形式还是内容,都完全体现了新时代的特点。播音以其新的思维方式,鲜活的口语表达,简单、亲切、直接的面对面交流,在吸引社会公众的同时,也影响、引领和改变着他们的思想、话语和行为方式。随着播音传播影响力的扩大,播音的社会功能、文化功能、教育功能被逐渐发现,播音在影响受众、社会知识接受、思想转变与政治主张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四是学术实践的影响力。《百年中国播音史》在对播音口语表达实践研究和对有声语言口语表达基本规律深入研究的基础上,总结出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口语表达学习、训练的方式方法,并通过播音教育实施和验证了口语表达教育、教学的科学性和有效性,为广播电视培养了大批合格的、高水平的播音专门人才。上述研究成果,除运用于播音专业教育之外,还应在更大的范围发挥作用,应该反哺社会,对全社会的口语表达学习提供理论支持和教学方法的直接指导,这是播音学术理论实现其现实与实践价值的必由之路,也是让全社会了解播音学,用播音学知识服务社会的最好契机。
结语
相比有形的资金资助,国家出版基金所代表的国家水准,是我国出版行业的一个重要风向标。国家出版基金入选项目《百年中国播音史》有利于构建中国独创独有的广播电视有声语言传播研究话语体系、理论体系,有利于播音主持实践者、研究者、教育者的自我学习和指导,有利于在错综复杂的媒体发展环境中准确、清醒地认识播音主持的来路与前路。该选题的入选,彰显了国家出版基金打造传世精品,更好地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建设文化强国的设立宗旨。[10]
作者高国庆系湖州师范学院人文学院研究员
马玉坤系山西传媒学院播音主持学院荣誉院长,
四川传媒学院有声语言艺术学院院长、教授
本文系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领军人才培育专项课题“百年中国播音史料整理与研究”(课题编号:22YJRC10ZD)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2023国家出版基金入选项目分析:各出版集团成绩如何?[N].中国出版传媒商报,2023-05-20.
[2]韩姗姗.国家出版基金项目全程管理初探[J].科技与出版,2017(6):37-40.
[3]崔霞.大型国家出版基金项目策划与运作研究[J].中国出版,2023(13):67.
[4]祁德树,吴明华.国家出版基金引领中国出版业高质量发展[J].中国出版,2020(8):20.
[5]余人,杨永岑.出版业高质量发展:价值挖掘与价值增值[J].编辑学报,2023(2):20.
[6]谢寿光.中国学术出版十年(2011-2020)[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2:2.
[7]陈然.国家出版基金科技类出版项目申报的几点经验:以临床医学类项目申报为例[J].现代出版,2016(2):50-52.
[8]赵庆峰:以文化人 为国铸魂:国家出版基金助力打造學术出版高地[J].出版广角,2023(10):20.
[9]潘振平.学术出版随想[J].出版广角,2015(7):121.
[10]谢晓博.坚守匠心——国家出版基金项目《力冈译文全集》编辑手记[J].传媒论坛,2022(6):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