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ISO 9001标准的气象观测质量管理体系建设与实践

2024-04-11 13:49王彦霏庞少博马瑞琪
中国标准化 2024年7期
关键词:内审员河北省管理体系

王彦霏 庞少博 马瑞琪

摘 要:本文介绍了基于ISO 9001标准要求,河北省如何建设气象观测质量管理体系的过程,包括体系过程关系及框架搭建、体系覆盖范围确认和体系文件建立,阐述了质量管理体系的运行过程和改进优化,并对体系建设及运行以来的经验和成果进行总结,最后对下一步質量管理体系工作方向作出展望。

关键词:河北省,ISO 9001标准,气象观测,质量管理体系

DOI编码:10.3969/j.issn.1002-5944.2024.07.028

0 引 言

观测是气象工作的基石,观测的高质量发展是气象高质量发展的前提和基础。近年来,河北省站网布局持续优化,地空天一体化综合气象观测能力大幅提升,综合气象观测业务体系布局科学、功能完善、职责明确、运行稳健,为全省防灾减灾、预报预警服务、生态文明建设、气候变化研究等提供了有力支撑。而对标党中央对气象工作的要求以及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需进一步完善优化现有观测业务体系。

在总结国际上百年质量管理实践和经验基础上,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形成了具有广泛通用性和指导性的9000族质量管理体系标准。世界气象组织(WMO)在20世纪90年代开始质量管理体系建设的探索与尝试。截至2015年,WMO已有117个成员国家实施了质量管理体系建设工作,实施率为61%[1-2]。2017年,中国气象局全国局长会议工作报告提出“推进以质量管理为核心的观测业务技术体制改革”,并率先在全部门气象观测领域,按照国际标准化组织和WMO的有关要求,分阶段开展ISO 9001质量管理体系建设。2018年,中国气象局提出要“建设气象观测质量管理体系”,并将河北省气象局确定为第一批建设单位。2019年,河北省气象局全面启动气象观测质量管理体系建设工作。

本文介绍了河北省气象观测质量管理体系(以下简称“体系”)的建设过程,阐述了体系的运行过程和改进优化,总结了体系建设及运行以来的成果,并对未来发展作出展望。

1 体系建设

2019年,河北省开始了基于ISO 9001标准的气象观测质量管理体系建设与实践工作,以期通过标准化管理,持续增强观测数据可溯性,不断提高观测数据质量,增强有效供给,提升监测精密能力。2019年11月河北省综合气象观测业务通过ISO 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

1.1 过程及框架

基于过程管理原则,结合河北省气象观测业务运行实际和未来发展需求,按照策划(Plan)、实施(Do)、检查(Check)和改进(Act)的PDCA循环管理理念,识别和确定各项管理过程及其相互作用,将河北省体系分为三大过程,总体呈现“3+2+2”架构。三大过程分别为业务过程“3”、支撑过程“2”和管理过程“2”,如图1所示。作为气象观测的根本,业务过程的“3”分别代表技术发展、装备业务和数据业务;支撑过程的“2”包含准入管理和标准规范体系,起到为业务过程提供必要软性支撑的作用;管理过程为支撑过程和业务过程的总体管理,并进行资源提供和监视测量[3],其中“2”分别代表综合管理和行政管理。

1.2 覆盖范围

基于综合气象观测业务运行特点和管理要求,河北省从内外部环境、相关方及其期望和需求、合规性义务、组织架构与职能定位、质量方针和目标、业务运行与管理等方面策划质量管理体系[3],确定覆盖范围主要包括:

(1)综合气象观测质量管理。

(2)综合气象观测业务运行事项。包括站网管理、运行管理、网络维护、观测设备储备供应、维护、维修、计量检定、信息传输、质量控制和数据存储等观测业务。

(3)综合气象观测技术发展。用户需求与反馈,与气象观测有关的项目建设管理等。

(4)综合气象观测业务准入、退出,标准规范建设等。

(5)其他与综合气象观测、智能网格预报、决策气象服务业务相关的行政、计财、人事、外供方管理等工作。

1.3 体系文件

依据ISO 9001国际化质量管理标准,以现有规章、制度和标准为基础,按职责权限做好“留废改立”工作,编制《河北省气象局气象观测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建立循环改进思维,规范各项工作开展。体系文件分为四级,一级质量手册,为省、市、县综合气象观测业务工作的纲领性文件;二级程序文件,为业务、管理和支撑过程的主要工作内容及跨职能工作衔接要求;三级作业指导书,为程序文件的支持性文件,详细规定工作如何开展;四级记录表单,为开展各项工作后形成的工作记录,是实施质量管理体系各过程形成的阶段性成果。依据现有规章制度,遵循“说你所做,写你所说”原则,最终形成1册质量手册,31份程序文件,40份作业指导书和104份记录表单。

2 体系运行

立足河北省观测业务实际,按照PDCA的工作程序和方法,面向全流程、精细化管理目标,进一步理解体系精髓,改进管理,优化完善体系文件;充分发挥质量管理体系内部审核、管理评审、外部审核三大审核工具的作用,实现对观测全流程标准制度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不断提升内审员队伍的专业素养和业务能力,探索建立内审员评价激励机制。

2.1 体系文件管理

为保证体系文件的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自体系运行以来,一方面积极拓展质量管理业务领域,2022年应用质量管理体系文件规范了遥感业务领域的运行和管理,填补了全省卫星遥感监测方面的空白,2023年基于质量体系在综合气象观测业务领域的建设经验和成果,将预报业务中的智能网格预报和决策气象服务纳入质量体系,进一步规范业务流程,优化智能网格预报业务技术流程,提升全省决策气象服务水平和质量;另一方面根据各部门职责变化情况和观测业务运行需求,坚持系统观念、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及时对体系文件中各项观测业务结构、布局和流程进行优化和调整,对相应的规章制度、管理文件、记录进行完善和补充,推进体系文件与业务工作深度融合,切实解决与高质量发展要求不相适应的短板弱项。2020年,雄安新区气象局挂牌成立,全省地面气象观测自动化改革业务运行。2021年河北省气象信息中心和河北省气象技术装备中心主要职责、机构设置及人员编制发生调整,综合气象观测业务运行信息化平台(天元)正式运行,同时停用了河北省综合气象观测运行监控系统(ASOM)。根据以上观测业务变化,积极调整体系文件相关内容,确保体系运行与业务的有机融合和有效开展。

2.2 审核管理

体系审核分为管理评审、内部审核和外部审核,是体系持续改进的重要手段之一。管理评审是最高管理者对体系实现所规定的目标的适宜性、充分性或有效性的确定[4],内容包括体系相关的内外部因素的变化、用户满意和有关相关方的反馈、质量目标的实现程度、不合格及纠正措施、监视结果、外部供方的绩效、资源的充分性、体系运行情况及存在的问题等。自体系运行以来,通过管理评审共提出改进事项36项,各运行单位运用体系系统化的思维方法,研判新阶段观测业务发展所面临的新形势、新挑战,狠抓问题整改,各事项的整改有效促进了气象观测业务能力的改善与提升。

为保证体系正常运行并持续改进,检验各单位体系运行是否满足体系文件和相关标准要求,充分发挥体系运行效益。河北省将体系内部审核与气象观测业务专项检查相结合,通过各单位内审自查、省气象局内审抽查、中国气象局内审抽查以及第三方外部审核,不断发现问题、改进问题,体系内审流程更加规范、要求更加具体、审核内容更有针对性。

2023年体系内审工作采取了与中国气象局内审抽查相结合的方式开展。内审共发现不符合项5个、改进建议项46个、严重不符合项0个、轻微不符合项5个,不符合项主要分布在数据采集控制、信息网络控制、纠正措施控制等过程;按计划(P)、执行(D)、检查(C)和改进(A)四个环节划分,计划(P)4项占比7.84%,执行(D)45项占比88.24%,检查(C)2项占比3.92%,改进(A)0项占比0%,其他0项,占比0%,详见图2。

按照业务、支撑、管理三大过程划分,管理类占比41.18%、业务类占比56.86%、支撑类占比1.96%,详见图3。

按照审核过程问题分析,占比超过10%的为信息网络控制、储备供应控制过程,其中储备供应控制过程最多为17.65%,5%~10%为计量检定控制、人力资源管理控制、记录控制、文件控制过程。轻微不符合项分布在数据采集控制、信息网络控制、纠正措施控制等过程;改进建议项主要分布在储备供应控制、信息网络控制、人力资源管理控制等过程(5%以上)。

2.3 内审员管理

体系内审员是体系建设和运行的中坚力量,全省各级气象部门通过现场培训、远程培训等多种形式,不断提升人员的质量管理意识和管理能力。2020—2023年,河北省气象局共组织内审员专项培训4期,培训数量达1074人次。截至2023年底,省级内审员已增至323名,内审员队伍全面覆盖省、市、县三级,为体系高质量运行奠定了人才基础。同时河北省气象局依托自主研發的“观测通”APP持续开展全员宣贯培训、知识竞赛等活动,方便观测业务人员及时学习,不断加深对体系的理解。并建立内审员考核监督制度,对内审员的职责履行、审核技能、培训学习等提出进一步要求,着力培养出一批既懂业务又精于管理的优秀内审员。

3 体系效益

经过四年多的运行,河北省气象观测质量管理体系按照ISO 9001标准要求,搭建体系框架、梳理业务流程、建立体系文件、抓好体系运行,着力提升气象观测质量管理水平稳步提升,体系运行的业务效益凸显。

(1)质量管理方法有效运用,观测业务管理更加科学。全员质量和责任意识普遍增强,质量管理意识和管理能力得到提升,逐步形成了职责明确、协调有序、标准统一、观测规范、考核有效和持续改进的标准化管理体系。坚持将PDCA理念贯穿于日常业务工作中,严格按照体系文件要求执行业务工作,体系运行留痕留证环节得到完善,改进定期气象观测质量评估制度,层层压实责任,质量管理运行评价体系得以建立。

(2)风险管理意识持续加强。基于风险思维,按照安全生产要求,积极开展业务风险排查和实战演练,建立动态风险项目清单,制定防控措施,完善应急预案。在2023年“杜苏芮”台风天气给河北省带来极端降水的过程中,各单位能够运用风险思维,提前化解风险,确保了河北省观测业务的安全、可靠运行。

(3)以质量管理体系为抓手,推动观测与预报服务的互动。基于气象观测质量管理体系建设经验和运行成果,积极将质量管理体系向智能网格预报、决策气象服务等预报业务拓展,进一步规范业务流程。

(4)业务运行的设备故障和数据异常等处理效率得到显著提高,观测系统运行更加稳定可靠。2022年河北省国家级地面气象观测业务质量达100%,位列全国第一名;雷电观测业务、省级地面气象观测业务质量达99.90%、99.88%,分别位列全国第二、第五名;高空观测业务质量继续保持100%,常年高水平运行,河北省综合气象观测业务质量连续五年稳步提升。2023年,河北省气象局内外部用户满意度分别为95.52%和97.01%,较上一年度稳中有升,分别提高3.06%和1.5%。

4 结 语

取得ISO 9001认证证书只是迈向科学管理的第一步,还需要下大工夫,用好用活质量管理体系这件利器。面对新形势下,体系持续高效运行的更高要求,下一步,将继续优化完善体系运行机制,推动内部审核、管理评审、外部审核等体系运行“规定动作”与气象观测业务运行和管理实践深度融合、同频共振。持续优化整合观测标准和管理规定,形成结构清晰、内容完整、要求明确、更新及时的文件体系,为业务管理提供基本遵循。不断加强“主动、互动、联动”,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巩固现阶段体系建设成果,以提高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开创河北省气象观测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参考文献

[1]张建磊,田浩,李雁,等.我国气象部门观测领域ISO 9001质量管理体系建设实践[J].气象科技进展,2022,12(5):100-106.

[2]李俊,王延东.“PDCA”循环在湖北省级装备保障中的应用[J].中国标准化,2023(11):247-251.

[3]白水成,周林,郭江峰,等.ISO 9001标准在陕西气象观测业务领域的应用[J].陕西气象,2020(1):51-54.

[4]吕帅.基于审核评估的本科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构建研究[D].大连:大连理工大学,2016.

作者简介

王彦霏,硕士,工程师,研究方向为综合气象观测。

庞少博,通信作者,硕士,中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为教育信息化和装备标准化。

(责任编辑:张瑞洋)

猜你喜欢
内审员河北省管理体系
对质量管理体系不符合项整改的理解与实施
浅谈成品油销售企业HSE内审员队伍建设
2020年河北省对外经济
国家开发银行河北省分行
河北省
基于KPI的绩效管理体系应用研究
当代经济管理体系中的会计与统计分析
河北省
控制系统价格管理体系探索与实践
促进内审员成为质量管理骨干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