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递进性问题链为引领的教学实践探索

2024-04-11 07:00石洋洋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2024年1期
关键词:课堂教学

石洋洋

[摘 要]文章以“君主立宪制的英国”一课为例,通过对《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22年版)》和教材的解读,确定以议会与王权的关系为核心的递进性问题链,从“议会与王权关系的变化”“议会与王权关系的新变化”“议会与王权关系不断变化的原因”三个层次递进的问题开展探究性学习,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以及唯物史观等核心素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关键词]递进性问题链;议会与王权;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33.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24)01-0068-04

《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22年版)》(下文简称《课标》)在课程实施中明确提出:“学生的核心素养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展的。因此,教师在分析教学内容的基础上,要以问题为引领开展教学。……要结合教学内容的逻辑层次,设置需要解决的问题,并形成递进性的问题链,构成教学过程的逻辑层次,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知识,发展思维,形成新的迁移,获得新的认识。”[1]

在《课标》的指导下,笔者以统编教材《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第17课“君主立宪制的英国”为例,进行以递进性问题链为引领的教学实践探索。

一、基于《课标》,确定递进性问题链

(一)《课标》分析

《课标》对该课的要求:知道英国1640年革命,了解《权利法案》的主要内容,初步认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历史意义。

基于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关注以下问题。

1.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进程

第一,革命爆发的背景。学生需要了解英国君主专制对新兴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束缚以及对正在茁壮成长的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利益损害是革命爆发的根本性因素。

第二,革命过程的关键节点。学生需要初步认识革命进程的曲折性和复杂性,以及结果的必然性,知道革命中的重要节点和标志性事件。

第三,革命的结局和影响。学生需要知道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建立起了资本主义政治体制即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实现了政治体制的转型。

2.对《权利法案》的认识

学生需要了解《权利法案》的主要内容,并从唯物史观的角度将《权利法案》与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背景和革命后所建立起来的政治体制联系起来,从社会转型的角度认识日益壮大的资产阶级的政治诉求及其革命实践,并最终确立起符合国情的政治体制。

(二)教材分析

以递进性问题链为引领的教学需要教师结合《课标》深挖历史教材资源,关注问题的思辨性和层次的递进性。为此,对教材内容的科学分析是设计问题的关键环节。“君主立宪制的英国”是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资本主义制度的初步确立”的第1课。这一单元包括3课内容,即“君主立宪制的英国”“美国的独立”“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分别以英国、美国、法国为代表,介绍了资产阶级革命的爆发及资本主义制度初步确立的相关史事,体现了17—18世纪世界历史发展的趋势。“君主立宪制的英国”一课包括“议会与王权的斗争”“革命的发生”“《权利法案》”三个子目。第一子目“议会与王权的斗争”,从英国的《大宪章》和议会的起源,论证了英国的法律和政治传统,即“王权有限”“王在法下”“征税权在议会”。第二子目“革命的发生”,讲述了斯图亚特王朝推行君主专制与英国的法律和传统相违背,激化了议会与王权的矛盾,最终引发了双方近半个世纪的斗争。第三子目“《权利法案》”,介绍了斯图亚特王朝复辟后,议会与王权的矛盾重新激化。《权利法案》以限制王权为主要目的,确立了议会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最高地位。

综上,本课的问题可以围绕议会与王权的关系展开,为此笔者将本节课的递进性问题链设计如下。

探究一:议会与王权关系的变化

1.议会与王权的关系何时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议会与王权处于对立状态的原因是什么?

3.议会与王权的对立状态导致了怎样的后果?结果如何?

探究二:议会与王权关系的新变化

1.议会与王权的关系何时又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议会与王权的新一轮矛盾是如何解决的?

3.议会与王权的新一轮斗争的结果如何?

探究三:议会与王权关系不断变化的原因

二、依托問题链,开展教学活动

英国能够在17世纪走上代议制之路,首先得益于其法律和政治传统。课堂上,笔者首先讲述了一个故事:13世纪初期,英格兰出现了一个国王,名为约翰,外号“失地王”,这是因为约翰频繁地发起或卷入对外战争而导致英格兰失去大量的海外领地。长期的战争带来无休止的财政压榨,进而导致英格兰贵族的反叛。1215年,25名反叛贵族(教士、骑士、封建主、市民)的代表迫使约翰签署了《大宪章》,申明国王不能凌驾于法律之上,不能随意侵犯贵族的权益,不可擅自征税,即逐渐确立了“王权有限”和“王在法下”的基本原则。13世纪,英格兰基本确立了议会制度。于是,征税权掌握在由贵族和平民代表组成的议会手中。议会与王权之间的这种关系一直维系到都铎王朝的伊丽莎白一世时期。英国的王权得到进一步发展,在她的统治下,英格兰初步确立了海上霸权,成为欧洲事务中举足轻重的国家。君主们加强了自身的权力,却始终不敢逾越“王在议会”的根本原则[2]。然而,王权与议会的合作关系到17世纪初期开始发生变化。1603年,终身未嫁的伊丽莎白一世无嗣而终,由其表外孙苏格兰国王继承王位,称作詹姆士一世。詹姆士一世的到来导致英国议会与王权之间的关系发生了变化。

探究一:议会与王权关系的变化

1.议会与王权的关系何时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学生带着问题浏览教材后回答:17世纪前期,在国王詹姆士一世和查理一世统治时期,议会与王权处于对立状态。

2.议会与王权处于对立状态的原因是什么?

学生回答:因为国王詹姆士一世和查理一世都推崇“君权神授”,渴望王权专断,都不经议会批准,强行征税。他们的言行与英国的法律和政治传统严重不符合。

笔者追问:怎么不符合?

学生补充道:13世纪的时候,英国的《大宪章》规定,没有经过协商,国王无权征税,确立了“王权有限”和“王在法下”的基本原则。而且,征税权掌握在议会手中。

笔者进行小结:这就是王权与议会处于对立状态的原因所在,即詹姆士一世和查理一世的言行與英国的法律和政治传统相冲突。

3.议会与王权的对立状态导致了怎样的后果?结果如何?

学生回答:议会与王权的矛盾不断激化,在1640年爆发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最终,议会军队打败了国王军队。1649年,查理一世被推上断头台。随后,英国宣布为共和国。

笔者继续问: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是不是议会掌握了国家最高权力呢?

学生回答:议会不仅没有掌握国家权力,反而失去了权力,变得有名无实。国家权力掌握在了克伦威尔手中。

笔者补充道:英国革命迷失了方向。革命是以维护议会的自由权利开始的,指向推翻国王的专制统治,但现在国王被处死了,议会也失去了权利,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强制性的力量,它完全以武力为后盾。克伦威尔的权力不比国王小,而且和国王一样随意。英国革命最终出现这种结局,不可不说是一个悲剧。革命以反抗一个人(国王)的专制开始,最终却不得不以另一个人(克伦威尔)的专制而结束[3]。

克伦威尔死后,军官们争权夺势,政局动荡不安。英国面临两条路,一是彻底混战,二是退回到斯图亚特王朝。资产阶级和新贵族选择退回到斯图亚特王朝。

探究二:议会与王权关系的新变化

1660年,查理一世的儿子查理二世接受议会有条件的邀请,做了英国国王。

1.议会与王权的关系何时又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学生回答:查理二世时期,英国恢复了君主制,但国王的权力受到了很大的限制。詹姆士二世继位后,他在英国恢复天主教和专制制度,议会与王权之间新一轮的斗争又开始了。

笔者追问:为什么詹姆士二世在英国恢复天主教和专制制度会激化议会与王权的矛盾呢?请同学们阅读课本上的“相关史事”寻找答案。

学生回答:宗教改革后,接受了“新教”(英国国教)的英国人是不能忍受“旧教”(天主教)在英国的主导地位的,因此詹姆士二世在英国恢复天主教就激起了人民的反抗。同时,让议会更为担忧的是詹姆士二世要在英国恢复专制制度。

笔者问道:如果任由詹姆士二世不断扩张王权,议会最终的结果会如何?

学生回答:议会可能会再一次失去权力。

2.议会与王权的新一轮矛盾是如何解决的?

学生回答:1688年,英国发生政变,议会决定废黜詹姆士二世,邀请他的女儿玛丽和女婿威廉入主英国,这次政变史称“光荣革命”。

笔者小结:议会(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因为不满国王的专制政策,在1640年爆发了资产阶级革命,到1688年议会发动“光荣革命”为止,历时48年。这期间,英国经历了内战、独裁、动荡、王权复辟、政变。议会与王权的矛盾不断变化,它们的关系也随之不断发生变化。

笔者提问:“光荣革命”的完成是不是意味着议会与王权的矛盾解决了呢?

学生回答:没有解决,英国只是换了国王。

3.议会与王权新一轮斗争的结果如何?

笔者出示了图1和图2。

笔者带领学生分析图1:图1来自教材,其中占据醒目位置的是威廉和玛丽,在他们的前方有两个人各拿着一样东西。跪着的那个人手中拿着的是“王冠”,它象征着王权;站着的那个人手中拿着一份“文件”,猜测是《权利法案》。通过对教材“课后活动”中《权利法案》内容的解读可知,议会通过该法案的目的是限制国王的权力。议会将“王冠”和《权利法案》同时放到威廉和玛丽面前,就是告诉他们,如果接受“王位”就必须接受《权利法案》,即“王权有限”;如果不接受《权利法案》,那也就意味他们必须放弃王位继承。

笔者带领学生分析图2:议会颁布《权利法案》的目的是限制王权,但并不意味着议会仅仅依靠这一部法律就把王权给限制住了。实际上,限制王权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逐步实现的。《权利法案》的颁布仅仅是起点,议会后续又颁布了多部法律。1689年,议会通过《兵变法》,议会由此控制了军队,国王在很大程度上丧失了军权。1696年,议会通过《叛国法》,国王的司法权受到了很大的制约。1701年,议会通过《王位继承法》,把王位继承通过议会立法的形式固定下来。《王位继承法》进一步限制了王权,保证了资产阶级的自由和权利。18世纪,随着内阁制度的逐步确立,英国的代议制度建立起来,进一步完善了君主立宪制。这样,从17世纪末的《权利法案》开始,到18世纪,英国议会的权力日益超过国王,君主立宪制逐渐形成。

在近一个世纪的时间里,议会与王权的关系不断发生变化。其实,议会与王权关系不断变化的背后有着深刻的原因。

探究三:议会与王权关系不断变化的原因

从14世纪到17世纪,地中海和大西洋沿岸地区出现了资本主义手工工场和租地农场[1]。据此,英国出现了由租地农场主、手工工场主、银行家、商人组成的资产阶级。英国资产阶级还有一个经济利益上的同盟者,即新贵族,他们保有世袭贵族身份,但土地对他们来说,已经不是用来剥削的封建地租,而是作为谋取资本主义利润的手段,因此他们已经不是原来意义上的封建贵族,而是资产阶级化了的新贵族。

笔者提出问题:资产阶级在议会里是有代表的,那么资产阶级的代表在议会的上院还是下院呢?理由是什么?

学生回答:资产阶级的代表在议会的下院,下院由平民组成,资产阶级是平民。

紧接着笔者给出以下两则材料:

材料一    (16世纪末)能出席上院会议的成年贵族通常不到80名,而同时下院议会代表却高达460名。两院议员比例超过1∶5。

——摘编自阎照祥《英國政治制度史》

材料二    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在经济上日益壮大,他们不再甘心忍受专制君主制对他们的横征暴敛和种种限制。他们同专制君主的矛盾日益上升。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   近代史编(上卷   第二版)》

问题1:议会里资产阶级代表人数的增多,意味着什么呢?

问题2:经济上壮大起来的资产阶级将斗争的矛头指向了什么?

学生通过分析得知:议会里资产阶级代表人数的增多,意味着资产阶级在经济上日益壮大。他们将斗争的矛头指向了君主专制,因为他们不再甘心忍受君主专制对他们的横征暴敛和种种限制。为此,从17世纪初期开始,资产阶级和新贵族依托议会与王权展开了长期的斗争。斗争的结果是英国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但保留了国王。议会以《权利法案》为基础,通过不断立法的方式持续限制王权。最终,英国议会的权力超过国王,君主立宪制逐渐形成。

教师小结:随着手工工场和租地农场的出现及发展,英国的经济结构发生了变化。经济结构的变化使得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出现并壮大,社会结构发生变化。资产阶级和新贵族依靠议会与王权展开了长期的斗争,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逐步确立了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代议制,资本主义制度在英国确立。综上所述,英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引发了社会结构的变化,社会结构的变化引发了社会制度的变化。这是英国议会与王权关系不断变化的根本原因。

三、回顾过程,进行教学反思

通过本课的教学实践,笔者认识到以递进性问题链为引领的课堂教学需要注意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问题设计要围绕一个核心。本课教学中,笔者就紧紧抓住了议会与王权之间的关系这个核心进行问题设计。

第二,问题之间要有逻辑性和层次递进性。本课教学对议会与王权关系的“变化”“新变化”以及“变化的原因”进行了探究,从何时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到变化的原因,再到变化的结果,体现了问题之间的逻辑性和层次递进性。

第三,在问题的解决过程中渗透核心素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展的。本课教学中,笔者不断要求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教材,在师生对话中解决问题,使学生既掌握了知识、发展了思维,又提升了核心素养。

[   参   考   文   献   ]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22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2]  武寅.简明世界历史读本[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4.

[3]  钱乘旦,许洁明.英国通史[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出版社,2022.

(责任编辑 袁 妮)

猜你喜欢
课堂教学
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质疑与发现
从“会读”到“会写”的课堂教学策略
取舍有道,方为有效课堂教学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高校课堂教学探讨
让课堂教学“活”起来
对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导入法
关于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几点反思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