硯台质地坚固,传万世而不朽,历劫难而如常,留千古而永在,在文房四宝中留存精品最多,观赏价值最高。据《西清砚谱》记载,清宫藏砚计陶属55种、石属140余种,其中以松花石制成的宫廷御砚首屈一指。
松花石砚制作技艺始于明代末年,推重于清代,自清末后便销声匿迹。改革开放以来,国家文化事业空前繁荣,经雕刻家和民间艺人的匠心制作,松花石砚重新出现在世人面前,受到各界高度关注。
在辽宁省辽阳市的一个农村作坊里,我的爷爷逐渐从一名木雕艺人转变为石雕匠人,制作起辽砚和松花石砚。我的父亲詹克良接过爷爷的手艺,肩负着爷爷的期望做了一辈子的木匠和石匠,不为名利,只为传承和糊口。也正是因为父亲这种朴实的想法,我对制砚这项传统手艺产生了浓厚兴趣。17岁那年,我毅然决定要跟父亲学习制作砚台,父亲起初很犹豫,因为制作砚台工作环境差,又苦又累,石头粉尘对身体的伤害也极大。但这些都没有打消我的念头,从那时起到现在,我一干就是24个春秋。
2012年,受惠于青岛西海岸新区的人才引进政策,我和父亲带领团队搬迁至青岛,创建了青岛真石斋石艺有限公司和真石斋砚雕艺术馆。从事石质艺术品雕刻20多年以来,我对各类石材的纹理、颜色等特点了然于胸,并能因材施艺、精思雕琢,形成了自己的风格。
雕制松花石砚,需要经过选料、构思、粗雕、精雕、打磨、上蜡等多个步骤,每一块松花石都需要精心挑选后从原产地吉林省长白山运来。根据石材自身纹理和颜色变化等特点制作而成的松花石砚,具有独特的艺术价值,一砚一品,独一无二。
作为一名手艺人,我非常明白,要善于从身边的人和事物中学习并运用到制砚当中。譬如,可以从国画中取材,学习其章法和布局;从雕塑中取材,学习其造型艺术;从民间生活中取材,细心观察、用心揣摩,做生活的有心人,如此方能创作出生动活泼、生机盎然的作品。
南宋著名诗人陆游曾说过:“汝果欲学诗,工夫在诗外。”我认为,制砚与作诗在本质上是相通的,要想制作出精美的、艺术性强的砚台,必须加强绘画、造型等方面的修养,只有平时多积累,在看到不同颜色和不同造型的石材时才有可能灵光闪现,雕刻出顺应纹理又充满巧思妙想的作品。
技艺传承的背后,需要代代相传的匠人匠心。未来,我将致力于传统手艺与现代科技的结合,创作出更加符合当代审美需求的作品,让这项古老的技艺焕发出新的光彩。
编辑/魏伟
詹俊松,字一松、松艺石,号真石斋主人,山东省工艺美术大师,山东省工艺美术名人,齐鲁首席技师,高级工艺美术师,山东手造工匠,青岛真石斋石艺有限公司经理,真石斋砚雕艺术馆馆长。作品40余次荣获国家级、省级奖项,深受收藏家的好评和青睐。
Zhan Junsong, courtesy name Yisong, Songyishi, literary name Owner of Zhenshizhai, an arts& crafts master of Shandong, arts& crafts celebrity of Shandong, chief technician of Shandong, senior industrial artist, craftsman of Shandong, manager of Qingdao Zhenshizhai Stone Art Co., Ltd., and curator of the Zhenshizhai Ink-stone Carving Art Museum. His works have won national and provincial awards more than 40 times and have been well received and favored by collecto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