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平
近年来,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势头强劲,成为中国出口新的增长点。作为汽车产业大省,山东高度重视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积极谋划、加快布局,新能源乘用车和商用车全面发力,大型高速冲压生产线、高性能轮胎、高端轴承、轻量化铝材、充电桩等关键生产装备和配套产品全国领先,初步形成了以济南、青岛为核心,淄博、东营、烟台、潍坊、济宁等市协同发力的产业格局,发展后劲持续增强。
当前,随着国内头部企业的陆续引进、重大项目快速布局、产业配套体系不断完善,山东新能源汽车产业正从蓄力期转向爆发期。随着《山东省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以下简称《计划》)的出台,山东将着眼于未来,进一步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提质扩量,打造全国重要的新能源汽车生产基地。
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是中国从汽车大国迈向汽车强国的必由之路。2015年以来,中国的新能源汽车产销量连续9年位居全球第一,产业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
作为全国四个工业大省之一,山东的汽车产量已连续多年突破百万辆,位次更是进步明显。2023年,山东汽车产量达到197万辆,位居全国第五位。但仅从新能源汽车的产量来看,刚刚突破40万辆的山东,与全国前五名尚有一定差距。
当然,山东也有自身的优势。据统计,山东现存9.85万家新能源汽车相关企业,数量居全国首位,排名第二的广东为9.08万家,排名第三的江苏为6.92万家。企业数量的多寡往往代表着产业发展的活跃程度,能够反映一个地区在政策支持、市场环境、技术创新等方面的竞争优势。
在新能源汽车部分关键生产装备和配套产品研发上,山东也走在了全国前列。山东省科技廳二级巡视员王洪国介绍,在省重大创新工程项目牵引下,山东新能源汽车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如中通客车股份有限公司突破了基于路况自适应的自动紧急制动及预见性巡航控制技术、智能驾驶新能源商用车高效节能核心技术等关键技术;山东东岳未来氢能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实现了高品质全氟质子膜可控化制备,建成国内首条50万㎡/年全氟质子膜自动化生产线;山东能源研究院成功突破了低铂高性能燃料电池电堆设计与制造工艺瓶颈问题,电堆额定功率≥20kW,性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当前,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仍然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计划》的出台,表明了山东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坚定决心。《计划》提出,实施产业链“5567”提升工程,即做大5家乘用车龙头企业、5家商用车龙头企业,做强6项核心部件,做优7个配套产品领域,力争到2025年,新能源汽车产业规模达到5000亿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和竞争力显著增强。
《计划》设定的整车生产实现跨越式提升、核心部件实现突破性进展、配套部件实现全国领先等6个方面的发展目标,将通过重点实施“十大行动”来完成。山东将从组织实施、财税支持、政策供给、金融服务、人才引领、项目保障6个方面,努力为全省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提供坚实支撑。
经过多年持续培育,新能源汽车已进入快速发展阶段,需要产业布局的高效引领和充电基础设施的有力支撑。近年来,山东全面贯彻国家关于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健康有序发展的部署要求,先后印发《山东省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山东省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十四五”发展规划》,对产业发展进行了统筹谋划和总体部署。
山东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二级巡视员崔霞介绍,在产业布局方面,山东按照区域集聚、主体集中的原则,明确了“两基地、五集群、一走廊”的总体布局,优先发展济南、青岛两大基地,联动发展烟台、日照、淄博等五大集群,协同发展山东半岛氢动走廊,着力打造“两核引领、多点支撑”的产业格局。
在济南比亚迪、青岛奇瑞等一批重大项目的有力带动下,山东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布局不断优化、集聚发展逐步成型,济南、青岛两市的新能源汽车产量接近全省总量的80%,成为全省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高地支撑。
在充电基础设施方面,按照超前布局、分类实施的原则,山东统筹推进公共领域和居民充电设施建设。截至2023年底,全省各类充电基础设施保有量达到54.1万台、同比增长152%。其中,公共充电桩12.3万台,同比增长46.4%;居民充电桩41.8万台,同比增长219.8%,为新能源汽车的推广应用提供了坚实保障。
为实现《计划》提出的目标,山东将统筹做好产业布局深化、产业生态优化、基础设施强化等各项工作,全力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扩量提质、跨越发展。
作为山东“双核”的济南和青岛,无疑将在全省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中扮演关键角色。“发挥济南、青岛两市产业基础扎实、配套体系完善、商贸物流发达、市场辐射较广的优势,推动两市放大规模效应、做强做优品牌,持续巩固产业引领的优势地位。”崔霞表示,此外,还要加快烟台、日照、淄博等市现有产能的优化提升,推动企业加速电动化转型;在山东半岛氢动走廊探索氢燃料电池汽车商业化发展路径,加大推广力度,形成新兴技术路线的先发优势。
交通运输是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的重要领域。近年来,山东将推广应用新能源汽车作为落实新发展理念、推动行业绿色发展、促进交通能源消费结构优化的重要举措,积极推进新能源汽车基础设施建设布局,并在城市公交、出租车、港口等领域加大推广应用力度,取得明显成效。
以公交領域为重点,山东积极引导企业推广应用新能源汽车。《关于进一步推动城市公共交通优先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除保留必要应急救援车辆外,新增和更新城市公共汽电车全部为新能源车辆;鼓励有条件的城市积极推广氢燃料电池公交车应用,加快加氢站设施建设……“十四五”以来,全省新增及更新城市公共汽电车,除必要应急保障车辆外,全部为新能源车辆,其中氢能公交车600余辆,新能源公交车占比超过了80%。
在新能源出租车及商用车应用方面,山东采取试点带动、扩大规模的方式,加大新能源出租车及商用车应用力度,鼓励市、县及交通运输企业积极申报交通强国山东示范区建设、交通强国低碳专项、零碳运输等相关试点,引导新能源车辆使用。目前,全省出租车(含网约车)共19万余辆,其中新能源车10万余辆,占比56%。
按照“氢进万家”科技示范工程的部署,山东积极推进“氢能港口”和“氢能高速”试点任务,全国港口首座加氢站——青岛港前湾港区加氢站投产,青银高速淄博服务区、济南东服务区2座高速公路加氢站建成投用。
山东省交通运输厅副厅长高洪岩表示,接下来,省交通运输厅将加大支持力度,配合有关部门完善新能源车辆补助政策,提升运输业户使用新能源车辆的积极性,并进一步完善充电桩等新能源配套设施,提升服务质量,消除新能源车车主的充电忧虑,让车主放心出行。
编辑/刁艳杰
NEVs Drive into Future
As a major province in the automobile industry, Shandong has attached great importance to the development of the NEV industry, fully developed new energy passenger vehicles (PVs) and commercial vehicles (CVs) by active planning and layout acceleration, initially created an industrial landscape with Jinan and Qingdao at the core, supplemented by the coordinated efforts of such cities as Zibo, Dongying, Yantai, Weifang and Jining, and continued to enhance its development momentum.
In 2023, Shandong produced 1.97 million vehicles, ranking fifth nationwide. However, the output of NEVs suggested that Shandong, which just exceeded the output of 400,000 NEVs, still was somewhat behind Chinas top five. Nevertheless, Shandong still has its own advantages. According to statistics, Shandong now has 98,500 NEV-related enterprises, ranking first nationwide in terms of the number.
Driven by a number of major projects, e.g. Jinan BYD, and Qingdao Chery, Shandongs NEV industry has continued to optimize its layout, and gradually achieved clustered development. Jinan and Qingdaos NEV output accounts for nearly 80% of the provincial total, so they become the highland sup- port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he provinces NEV industry.
Transportation is an important area for NEV promotion and application. In recent years, Shandong has promoted and applied NEVs as an important move in implementing the new development idea, advancing the green development of the industry, and facilitating the consumption structure optimization of transportation energy; actively promoted the layout of NEV infrastructure construction; intensified promotion and application efforts and achieved significant results in city buses, taxis, ports, and so fort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