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稿|贾成厂
内容导读
如果有人说,铝比金银都贵,你相信吗?是不是觉得这是天方夜谭,不可能的啊,但是,这里告诉你,千真万确,铝曾经比金银都贵。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儿呢?现在就让我们走进铝的世界,一看究竟吧。
铝是一种很重要的商用金属元素,其应用小到铝制的易开罐或铝箔包,大到飞机的机翼,都有铝的存在。
人类究竟是什么时候开始认识、制备和使用铝的?比较公认的是大约200 年前,但是也有一种说法是2000 年以前已经有人掌握了铝的冶炼技术[1]。这是什么原因呢?这源自一个餐盘的故事。据说古罗马时期一个金匠向皇帝提比略(Tiberius)进献了一个不同寻常的餐盘,这个金匠进献餐盘时声称,制作盘子的金属是他从普通的黏土中提取出来的,他采用了一种神秘的技术,而这种技术只有上帝和他知道。这个餐盘是一件令人目眩神迷的绝妙物品,它是用一种全新的金属制作而成的,质地很轻,闪闪发光,几乎与银一样亮。
金匠本想着依靠这个餐盘来升官发财,却万万未想到餐盘却给他带来了杀身之祸。这又是怎么回事呢?原来,这个皇帝是罗马最伟大的统帅之一,他是一个战争狂,征服了今天欧洲大陆的大部分地区,并在这个过程中积聚了大量的黄金白银(图1);他同时也是一位财务上的行家里手,因此他很清楚,如果人们突然之间都转而青睐于这种闪闪发亮的新金属,而不再喜欢黄金,那么他的财富将会严重缩水。因此,提比略非但没有给这个金匠预期的奖赏,而是下令将他斩首了。
图1 提比略皇帝的古罗马银币(图片来自网络)
这种闪闪发亮的新金属就是铝。毫无疑问,这个金匠成了无头冤魂是全世界的损失,直到差不多2000 年之后,铝才被再次发现,那已经是19 世纪早期了。
让我们先来看一幅漫画吧(图2)。凭什么穿越到19 世纪中期就能够成为富豪?如果把家里的铝合金门窗的铝带回1850 年,绝对能够成为大富豪!现在铝是司空见惯的东西,可是就在200 年前,人类还是把铝当做稀有的宝贝来看。1825 年,德国化学家维勒和丹麦化学家奥斯特(图3)从铝矿中用还原的方法提炼出来了铝,但这仍没有改变铝物以稀为贵的情况。因此,那时的铝还被列入稀贵材料和艺术珍品的行列。由于铝非常稀少,被认为是世界上最有价值的金属之一。
图2 穿越到19 世纪,成为大富豪(图片来自网络)
图3 1825 年,德国化学家维勒(左图)和丹麦化学家奥斯特(右图)用还原的方法提炼出铝(图片来自网络)
在那个时候,铝甚至比黄金还珍贵。当时铝的售价是多少呢?根据1845 年巴黎有关部门的一项记载,每公斤铝的售价是6000 法郎,这在当时比黄金还贵的多。因此当时人们称铝为“银色的金子”,或叫“轻银”。
法国的皇帝拿破仑三世(Charles Louis Napoléon Bonaparte, 1808—1873,图4)是一位久负盛名的铝品收藏家,他甚至衣着上的钮扣和怀表壳都要用铝来制造,借以显示他的尊贵和阔绰。他还把将军旗上的银鹰换成铝鹰,每逢盛大国宴,只有他和王室成员才能使用铝制的餐具,当时的铝制餐具确实比金制、银制的餐具更加高贵。此外,拿破仑三世还制造了一顶铝王冠,当然,当时是比黄金冠还要名贵,这充分显摆了他的尊贵与富有。而且,拿破仑三世还为他的警卫部队的卫士制备了铝的胸甲,由于这样的胸甲过于昂贵,这让其他国王只能望洋兴叹,从而对拿破仑三世产生了羡慕并十分嫉妒。
图4 拿破仑(图片来自网络)
1855 年在巴黎万国博览会上展出了一小块铝,标签上写道:“来自粘土的白金”。这一小块铝与当时最珍贵的珠宝并排陈列展出。1885 年建成的华盛顿纪念碑,其顶端就是一块当时很昂贵的金属铝。
你猜猜当时的土豪出门都戴什么装饰品?你以为是金?是银?那你就大错特错了,土豪出门脖子上不戴金不戴银,只带铝(图5),因为铝在当时就是一种富贵的象征。
图5 铝首饰(图片来自网络)
你知道当时最好的奖励吗?众所周知,俄国科学家门捷列夫(图6)玩命的工作,搞科研,终于整理出世界上第一张元素周期表,并据以预见了一些尚未发现的元素,号称19 世纪最伟大的科学成果之一。为人类做出这么大贡献的门捷列夫,最终被奖励的是什么?说来可能让人难以置信,1889 年,为了表彰门捷列夫的伟大勋业,相关部门制备了一座含铝的天平(图7)奖励给他,毫无疑问,这在当时是一种莫大的荣誉。
图6 门捷列夫与元素周期表(图片来自网络)
图7 门捷列夫捧杯喜气洋洋(图片来自网络)
当铝初次传入中国时,有许多人不识铝为何物,误以为铝是从钢中精炼出来的,因此又叫铝为“钢精”。
铝为什么曾经如此贵重呢?是否也像金、银、铂等贵金属那样,在地壳中的含量十分稀少呢?
其实,恰恰相反,地壳中的铝非但不稀有,而且还是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但由于铝的化学性质活泼,在自然界通常以氧化物的形式存在,且铝与氧的结合十分牢固,不易被还原,因而铝的冶炼比较困难,难以用普通的冶炼方式分离。只能采用比铝更活泼的金属来置换,比铝活泼的金属主要有钾、钠、钙、镁等,无论哪一种都是价格昂贵,所以用这种方法制得的铝当然不会便宜。上述方法也称为热还原法。主要是用钾和镁等活泼金属复原而得到金属铝。主要有镁热法和钠热法两种流程。热还原法在铝工业开展的初期小规模生产铝[2]。
另外,由于氧化铝和氯化铝熔点高,硫酸铝不易电解,所以,即使在电解技术出现后一段时间内也无法制取铝。都是电解钠再置换铝。
铝的这种状况一直持续到19 世纪后期才得以改变。1886 年由美国的霍尔和法国的埃鲁于发明霍尔-埃鲁铝电解法(图8),这种电解法的关键是以冰晶石(Na3AlF6)为熔剂组成的电解质,这样就有效地避开了氧化铝熔点高,难以进行电解的难点。电解的温度为950~970 ℃,能够使Al2O3分解在阴极以液相形式析出铝,在阳极上以CO2气体形式逸出的氧。这样生产的吨铝排放的CO2较多(约为1.5 t),而且,耗电量也比较大,约为15000 kWh/t。
工业电解铝的电解槽包括侧插阳极自焙槽、上插阳极自焙槽和预焙阳极槽。必要时可以对电解得到的原铝进行精炼得到高纯铝。
电解法制铝投产后,金属铝的产量迅速增长,使得铝的身价一落千丈,成为最普通的金属之一。从此,金属铝告别了首饰店。想不到吧,一时间受到富家贵人们追捧的铝,这么快就“分文不值”了。
可是,你以为铝的价值、铝的一生就这样结束了吗?那你就错了。铝的一生是励志的,既然知道自己走不了偶像派,就立马转型,让自己变成了一个实力派,从而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逐渐见到了铝的身影,同时也许多重要的工业领域之中得到应用。现在铝是除钢铁以外最大的金属产品。
1953 年,西晋周处墓在江苏宜兴被发掘。墓的主人周处死于西晋元康七年(公元297 年)。说到周处,大家可能都知道“周处除三害”的传说,讲的是周处年少时为祸乡里,口碑很差,好在是后来浪子回头,改过自新,最终还成了西晋的著名军事将领。在周处的坟墓中出土了一件金属带饰(图9)引起了众人的瞩目。1957 年第4 期《考古学报》公布了这件金属带饰的化学分析结果。分析报告中说:“金属带饰内层合金的成分(质量分数)为,铝85%,锰5%,是以铝为主要成分的合金[3]。这件事令人百思不得其解,在那么久远的年代,到底是哪里来的铝呢?彼时人类尚未掌握电解技术,唯一有关电的知识仅有大自然的闪电,显然,大自然的闪电与电解技术相距十万八千里呢。当然,也有人大胆地进行假象与推测,认为在那个时代,人们就掌握了制备铝的神奇方法,只不过该方法没有流传下来而已。因此形成了两派意见,一派认为当时已掌握了制备铝的方法,但后来失传了;一派认为根据当时的状况,是绝不可能制备出冶炼难度如此之高的铝。
1972 年第4 期《考古》杂志发表了夏鼐的文章[4],认为周处墓中的金属带饰是后人带入的混入物,不是西晋墓中的原物。其理由是,周处墓在公元1350 年和公元1860 年先后两次被盗。1952 年初此墓打开时也有闲人进去过,都可能混进近代物品,而且除这件金属带饰外,周处墓中其它的十七件完整的金属饰带,经化学分析后都证明是银。因此,周处墓中的小块铝片不能作为晋代已能生产铝的证据。虽然科学分析可能不那么浪漫,但这则故事也不失为一个有趣的小插曲。
1978 年,苏联科学家在西伯利亚发现了天然铝,质量分数高达98%,但这一发现未得到公认。
1983 年,我国广西某又发现了天然铝,其成分铝质量分数96.47%,铜质量分数1.538%,还有其它微量的Si、Mg、Fe 元素,因其与石英共生,排除了外界带入的可能,这个结果得到了国际新矿物委员会的认可,因此有人说周处的腰带可能来自天然铝。
自然界有没有天然铝直到目前科学界还未最后统一认识。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自然界即使存在天然铝也是罕见的,人类要大规模地使用铝,还是得从铝的矿物中进行提炼。铝的发现与发展主要事件见表1。
表1 铝的发现与发展
铝,既古老,又年轻。曾经是贵族,沦落为平民。曾经使拿破仑自豪,更有给诺贝尔荣誉。既有岁月的沧桑,又有传奇的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