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 娜
小张在单位办公室任职,主要负责文件的接收与下达、政务网文件的办理以及后勤、接待、宣传等工作。小张平时工作认真,心思细腻,每件工作总会反反复复地思考、核对,领导夸赞小张行事周全。今年是小张在办公室工作的第三个年头,工作越来越熟悉,他却渐渐感到力不从心。每晚当他躺在床上,所有的工作就会像电影播放一般,在他眼前一一展开,然后陷入一场思考大战,久久难以入眠。夜晚睡不好,导致白天精神恍惚,他害怕工作出现纰漏,做每一件事之前总是想了又想。日积月累,他感到工作效率低下,身体也受到影响,经常莫名焦虑、心慌,浑身乏力。用小张的话说,今年的工作格外使他“心累”。
这种“心累”,是心理上的疲劳感,来自长期将心理能量耗费在一些无关紧要的事情上,比如因长期从事单调乏味、令人厌烦或者没有创造性的事务而引起的精神倦怠。
小张的“心累”不仅来自重复枯燥的日常事务,更来自他的过度思考。如果出现过度思考倾向仍然不断给自己增压,必然会导致身心俱疲。这就是精神内耗,是一种无法抑制的情绪状态,面对事情人们会过度分析、评价、担忧或反思,甚至引发焦虑、抑郁等情绪,对身体产生伤害。
是什么导致精神内耗呢?主要有两大原因。
一是自身诱因。很多人天生就比其他人更容易焦虑,比如女性比男性焦虑的概率高很多。但基因并不是唯一的诱因,这一部分人都有一个坏习惯,就是“过度思考”。他们把思考当作是在解决问题。但事实是,思考一旦开始便永无休止,但过度思考者会认为思考让事情有进展,于是陷入了难以停止的恶性循环。
精神内耗若是自身原因造成的,要想改善,就相对困难一些,必须改变自身认知,从思想层面彻底解决问题。
二是环境问题。环境问题会涉及两个方面:首先,人们所处环境的整洁度和安静度。如果长期处于杂乱、昏暗和嘈杂的环境,人们的心智会受到影响,容易焦躁。其次,环境中的互动体验。比如,受到孤立、威胁、侮辱和身体的侵害,都会让受害者产生高度焦虑和自我怀疑。
要解决职场中的精神内耗,环境原因是非常好解决的,最好的方式是——离开。李女士有这样的经历,一踏入单位的走廊,就觉得眼前的楼梯像山一样高,每走一步,腿上就像绑了铅块一样沉重。那些日子,她都在低落、焦虑中煎熬度过,工作效率非常低,健康也亮起红灯。后来她主动要求调离岗位,到了新的环境。新的单位让她感到安全、舒心,同事关系融洽,精神内耗不治而愈。
如果是环境肮脏、嘈杂等原因造成的精神内耗,最优的做法是——断舍离。断,是断绝自己过剩的欲望,不需要的不购买、不添置;舍,是舍弃已经拥有的不再使用的物品;离,是脱离对物品的依赖。如果我们每天拿出一点时间来整理杂乱的办公室,把脏乱差变成干净整洁简单,乱七八糟的念头会随着物品的丢弃而去除,身心会变轻松。
我们党员领导干部在工作中出现精神内耗、工作倦怠的情况,常见的有以下三种:
一、工作目标之虚无。一些人进入体制内工作后,安稳的工作环境、按部就班的工作日常让他们渐渐丧失了初入职场的“热情”,有的人就会工作不积极不主动,不愿意担责任,更不愿意冒风险,选择舒舒服服地“躺平”。其实,这样“躺平”的日子并不舒坦,违背心理发展的自然规律。经年累月,会因为失去目标感而产生迷茫。
要改变这种“心累”的萎靡状态,就要不断加强学习,提高工作能力,从而充实自己,为工作注入活力。还要持续进行“初心”教育,充分认识到自己的职责使命,真正认识到工作背后的巨大价值。岗位虽小责任不小,职位不高价值高。通过认知的调整,重新树立新的工作目标,不断实现小目标,开拓大目标,重拾工作的“掌控感”。
二、工作回报之挫折。很多领导干部到了新的工作岗位干劲十足、信心满满,但由于各种主客观原因,所在单位存在的一些问题会导致本来有干劲、有冲劲的干部在工作中屡屡受挫,最终束手束脚、如履薄冰。还有的干部非常有目标感,工作积极努力,但由于种种原因晋升无望,前途受挫,也渐渐在这种努力但得不到回报的过程中丧失了工作热情。
高娜,青年作家、高校教育工作者,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国际注册心理咨询师,中国科普作家协会心理学专委会委员,世界华文创意写作协会会员,香港人工智能协会特聘研究员,香港科普科幻教育中心特聘顾问。
无论哪一种原因,如果目前你正在职场受挫,可以采取拓宽兴趣的方式来改善精神内耗。将视线从工作转移到生活中,多发展兴趣爱好,锻炼自己的专业水平,“等待”机会的降临。某单位基层的一名普通公务员,在工作中一直平平无奇。但他将业余时间用来发展兴趣爱好——摄影,自己拍摄短片剪辑制作。后来,互联网短视频时代来临,他的专业得到单位重视,为单位拍摄了许多宣传政务工作的短视频,作品甚至荣获国际、国内大奖。在工作上,他依然是一枚默默无闻的“螺丝钉”,但他的摄影专业水平却实现了质的突破。在这个过程中,他也实现了自身价值的提升,丰富了生活,从枯燥、乏味、千篇一律的现实中抽身而出。
如果暂时找寻不到什么兴趣爱好,可以选择阅读。毛姆说,阅读是一座随身携带的避难所。当我们在现实世界受到挫折,可以去更高层次的精神世界去寻求乐趣。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当代作家石悦就是在基层工作时利用闲暇时间,大量系统地阅读历史书籍,写出了畅销多年的历史小说《明朝那些事儿》。
三、工作专注之缺失。很多人每天睡前做了计划,筹划好第二天该做的事情,计划详细,干劲十足。可是一旦到了第二天,执行就完全变了样。写着今天的稿子又记挂着明天的接待,推进着A 项目又挂念着B 项目的进展。每件事情都是调子起得高,做起来又很难坚持不分心,最终导致时间不够、精力不足,最后草草收场。这是你的专注力出现了问题。
契克森米哈赖在《心流:最优体验心理学》中提出了精神熵。他将精神熵形容为心流的反面,认为精神熵的产生是因为资讯对意识的目标构成威胁,导致内心秩序混乱不堪。当精神熵一步步窒息了心理能量时,人最重要的认知能量——注意力便会转移到错误的方向,最终无法为任何目标做出有效的努力。所以,当人们注意力不集中,就难以有高效率的工作。
如何找回自己的专注力呢?党员领导干部可以尝试以下四种方式:
1.专注于自己可控范围的事情,而非不可控的事务。
2.专注自己力所能及的小事,而非能力不及的大项目。
3.专注自己拥有什么,而非没有什么。
4.专注于当下,而非过去,更不是未来。
日常,我们还可以利用“五感法”来锻炼自己的专注力。选择一个可以看到的物体,可以是一幅画,也可以是手头的一支笔。
第一步:看——看清楚它的质地、颜色和形状,在心里仔细地描述它。
第二步:摸——触摸这些物品感受它的重量、温度、粗糙或者细腻。
第三步:听——听它的声音,听它坠落的声音、敲击的声音或者本身的声音。
第四步:闻——闻一闻它的味道,不要去判断喜不喜欢,单纯地闻到它的独特性。
第五步:尝——如果这个物体可以品尝的话,体验一秒味蕾带来的感受。
无论是在职场上,还是在生活中,党员领导干部陷入精神内耗,往往是因为自身的价值没有得到充分的体现,导致生活失去了控制。无论是自身原因,还是环境因素,要跳出过度思考的陷阱,最重要的就是锚定自我价值的实现和提升。自我价值并不只存在于单位的评价体系中、别人的认可里、社会的标准上,而是源于人们的内心,源于个体对自身的认可,源于对生活最质朴的热爱,源于对于社会真正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