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在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习近平总书记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高度,深刻阐明了发展新质生产力等重大问题,对谋划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重大举措、继续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等提出明确要求,对我们坚定信心、真抓实干,扎实稳健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具有重大指导意义。
新质生产力特点是创新,关键在质优,本质是先进生产力。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的硬道理,不断深化对生产力发展规律的认识,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促进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推动高质量发展成为全党全社会的共识和自觉行动,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旋律。过去一年,我国经济总体回升向好,国内生产总值超过126 万亿元;现代化产业体系更加健全,一批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新型支柱产业快速崛起;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成果丰硕,人工智能、量子技术等前沿领域创新成果不断涌现……新质生产力已经在实践中形成并展示出对高质量发展的强劲推动力、支撑力,助力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
实现高质量发展,关系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必须清醒看到,制约高质量发展因素还大量存在。新质生产力代表先进生产力的演进方向,是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的先进生产力质态,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也是推动生产力迭代升级、实现现代化的必然选择。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只有抢抓机遇,加大创新力度,培育壮大新兴产业,超前布局建设未来产业,完善现代化产业体系,才能推动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发展新质生产力不是忽视、放弃传统产业,要防止一哄而上、泡沫化,也不要搞一种模式。”习近平总书记突出强调要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为我们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积极促进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指明了努力方向,提供了科学方法与路径。我国地域广阔,各地情况千差万别,发展新质生产力务必坚持从实际出发,先立后破、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根据本地的资源禀赋、产业基础、科研条件等,有选择地推动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上来,不折不扣、雷厉风行、求真务实、敢作善为抓好落实。
发展出题目,改革做文章。发展新质生产力,必须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形成与之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习近平总书记从“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完善落实‘两个毫不动摇’的体制机制”“深化科技体制、教育体制、人才体制等改革”“持续建设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要求,明确了谋划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重大举措的战略重点、主攻方向。面向未来,聚焦妨碍中国式现代化顺利推进的体制机制障碍,着力打通束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堵点卡点,激发劳动、知识、技术、管理、资本和数据等生产要素活力,必将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持续注入强劲动力。
大道至简,实干为要。继续做好创新这篇大文章,因地制宜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中国发展必将长风破浪、未来可期。
今年全国两会,“新质生产力”毫无疑问是热词中的热词,也是众多代表委员关注的焦点。
3 月5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这为谋划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了方法论,指明了塑造发展新优势的方向和路径。
什么是新质生产力?为什么要发展新质生产力?
(5)车门传动丝杆及铜螺母磨耗过大。门页通过叉形件与铜螺母相连,开关门时,车门丝杆转动使铜螺母在丝杆上做直线往复运动。当铜螺母或丝杆磨耗过大(见图7、图8)时就会出现丝杆不转动,但铜螺母在丝杆上仍可向左右移动一小段距离(约4~6 mm)。车辆在加速运行时,由于惯性作用,门页上的铜螺母在丝杆移动一段距离后停止(当向左加速时,门页相对丝杆向右移动;当向右加速时,门页相对丝杆向左移动),此时两门页之间及门页后密封胶条与车体上的铝合金密封框之间出现缝隙,产生啸叫。
新质生产力,是山东海阳附近海域腾空升起的一枚火箭,是济南下线的比亚迪第500 万辆新能源车,是潍坊歌尔展示的一款轻量化AR眼镜……打开齐鲁产业版图,可以清楚地看到,新质生产力虽然是个新概念,但已经在实践中形成,并展示出对高质量发展的强劲推动力、支撑力。
从济南、青岛的新能源汽车,到枣庄、济宁的锂电,再到威海的碳纤维、菏泽的生物医药等,山东各地向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发力,推动传统产业提质升级,走出一条条增量崛起的特色之路。山东近年经济成绩单之所以亮眼,能在全国发展大局中挑大梁,就是因为在发展新质生产力上表现突出。
生产力发展,不是一朝一夕的,更不是凭空出现的,而是具有渐进性与继承性,这由生产力发展的规律所决定。
这一规律,体现到具体一个地方,就是要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特别要注意结合自身的资源禀赋、产业基础、科研条件。正如总书记指出的,“要防止一哄而上、泡沫化,也不要搞一种模式”。
因地制宜,山东是块什么地?打造“鲁版”新质生产力,山东该如何发力?
山东是工业重地。作为工业大省,山东工业门类齐全、基础雄厚,在全省经济体系中占比近三分之一。其中,传统产业占比接近七成,构成山东经济的基本盘。新质生产力,特点是创新,关键在质优,本质是先进生产力。对山东来讲,无论是新兴产业、未来产业,还是改造提升后的传统产业,都是新质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新质生产力,不是忽视、放弃传统产业,而是要立足自身实际和比较优势,用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促进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这是一个先立后破、循序渐进的过程。
2023 年10 月2 日,印尼雅万高铁正式启用,该线路使用的时速350 公里高速动车组由中车四方股份公司设计制造,这也是山东造高铁列车首次在海外正式投入使用。
2023 年12 月26 日,全球首座第四代核电技术商业化的示范项目——华能石岛湾高温气冷堆核电站在完成168 小时连续运行考验后,在荣成正式投入商业运行。这标志着我国在第四代核电技术领域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山东更要争当新质生产力重要阵地。7 个国家“双跨”互联网平台赋能千行百业,推动传统产业提质增效;“晨星工厂+产业大脑”推动数据要素流通应用,探索出数据驱动的服务型制造新模式;超算互联、画质芯片、植物基因编辑等领域取得一批标志性成果,工业母机、碳纤维、合成橡胶等国产替代实现突破。可以说,发展新质生产力,山东集聚了不少经验,展现出良好的势头。这是一种主动作为、勇挑大梁的担当。
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既是发展命题,也是改革命题。
新质生产力之“新”,不仅表现为新科学技术、新生产方式、新产业形态,也表现为新的生产关系。正如总书记所指出的,发展新质生产力,必须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形成与之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
什么是新型生产关系?是“高效办成一件事”激发动力活力,推动政务服务改革升级,让企业发展有底气、有信心;是制度型开放带来源头活水,让要素资源在更大范围内高效配置,拓展产业发展新空间;是人才评价改革畅通成长路径,着力“破四唯”“立新标”,让能者有位更有为……
从一项项政策举措里,我们可以看到,新型生产关系,不仅包括更加灵活、开放和包容的生产组织形式,也包括更加注重创新、合作和共享的市场环境和产业生态。通过改革开放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激活全流程创新链条,让各类先进优质生产要素,向发展新质生产力顺畅流动和高效配置,才能让经济社会摆脱传统增长路径,走上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子。
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出发点在人,落脚点也在人。
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也是最具有决定性的力量。新技术、新模式、新产业,归根到底是服务于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也根本要靠人才来创造。充分调动亿万人民的闯劲干劲,营造敢为、敢闯、敢干、敢首创的社会氛围,就一定能以发展新质生产力巩固经济向好势头,促进社会生产力实现新跃升,推动高质量发展实现新突破。
2023 年6 月30 日,我国首艘数字孪生智能科研试验船“海豚1”在烟台蓬莱港交付并首航。这艘智能船创造了多源信息融合协同探测、智能感知及环境重构、船舶与海洋环境数字孪生三个方面国内第一,打造了我国首个船舶智能系统与设备测试及验证的“海上流动”实验室。
□ 刘诗瑶
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时强调:“科技创新能够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这一重要论述深刻阐明了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方向,只有牢牢抓住科技创新这个“牛鼻子”,向“新”而行,才能培育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生产力是推动社会进步最活跃、最革命的要素,由劳动者、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三要素构成。和传统生产力相比,新质生产力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以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的跃升为基本内涵,以全要素生产率大幅提升为核心标志,特点是创新,关键在质优,本质是先进生产力。
科技创新在生产力中的关键地位和作用,已在人类历史上被反复证明。从18 世纪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机械化,到19 世纪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电气化,再到20 世纪第三次工业革命的信息化,一次次颠覆性的科技革新,带来社会生产力的大解放和生活水平的大跃升,从根本上改变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轨迹。
新质生产力对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都提出新的更高要求。比如,人是生产力三要素中最活跃的,没有人力资本的积累和跃升,没有一支与现代科技进步、现代产业发展相适应的高素质劳动者队伍,就无法形成新质生产力。同时,更高科技含量的劳动资料是新质生产力的动力源泉。近年来,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高精尖设备等新型生产工具层出不穷,加速全社会数字化转型,进一步解放了劳动者,大大提升了生产效率。此外,在劳动对象方面,当前科技和产业前沿领域的探索,极大丰富了劳动对象的种类和形态,拓展了生产新边界,创造了生产新空间。比如,我国锂电池、高性能纤维、光伏等新材料新能源产业发展壮大,成为创造经济新价值的新领域。
由此可见,无论社会生产力的大解放和生活水平的大跃升,还是构成先进生产力的三要素,都与科技创新密不可分。必须继续做好科技创新这篇大文章,推动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
近年来,在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践中,科技创新已展现出强大支撑力量。神舟飞天、北斗指路、“蛟龙”遨游,新能源汽车产销量跃居全球首位,国产大飞机C919 商业运营稳步推进,“5G+”“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与实体经济加速融合……一项项关键技术锚定行业标准、降低行业门槛、助推行业升级。
当前,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孕育兴起,带来新的机遇和发展空间,只有坚定不移进行科技创新,加快培育和形成新质生产力,才能占得先机、赢得优势。
加快培育和形成新质生产力,重点在于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当今世界正在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改善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科学技术解决方案,都更加需要增强创新这个第一动力。因此,必须加强科技创新特别是原创性、颠覆性科技创新,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使原创性、颠覆性科技创新成果竞相涌现,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新动能。
加快培育和形成新质生产力,除了在高科技领域发力,掌握关键核心技术之外,还要以系统思维来创新性配置各类要素,创造劳动者、劳动资料与劳动对象高效跃升的优质组合方式,促进各类生产要素实现良性互动,释放更高效能。
牢牢抓住科技创新这个“牛鼻子”,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引领作用,加快培育和形成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一定能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注入不竭动力。
□ 丛中杰
毛泽东曾说:“当桅杆顶刚刚露出的时候,就能看出这是要发展成为大量的普遍的东西,并能掌握住它,这才叫领导。”当下,“新质生产力”这一原创性新概念备受各方关注,犹如初露海面的“桅杆顶”,成为培育现代化新动能和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新选择。对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来说,能否科学理解、充分把握其时代内涵、核心要义、本质要求,因地制宜地推动发展新质生产力,既体现政治担当、眼界格局,也考验思维认知、能力本领。
海平面上突然冒出的“桅杆顶”,往往预示着“大船”即将显现,同时也蕴含着“船”的“航向、航速”等多种信息,是事物发展规律、变化趋势的“晴雨表”“风向标”。只有把握好“桅杆刚露”时,才能先人一步、胜人一筹抓住发展机遇。然而,现实中,少数干部不懂、不会看“桅杆顶”,他们或缺少审时度势的意识,或缺少见微知著的本领;有的即便“看到了”,也是“走马观花、蜻蜓点水”,没有结合实际深入、系统地思考分析,更谈不上因地制宜地推动发展,白白贻误了发展良机。
新生事物合乎历史前进方向,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新质生产力代表着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新方向、新趋势,代表着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方向,必须高度重视、正确理解。党员干部要提高政治站位,主动站在发展全局的高度、创新战略的角度来对待、认识新质生产力,始终胸怀“国之大者”,方能在“登高望远”中看见“桅杆顶”。要全面汲取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理论知识,尤其是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论述,搞清楚、弄明白“什么是新质生产力、为什么要发展新质生产力、怎样发展新质生产力”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从而更好地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寻找“桅杆顶”不能漫无目的、“看到哪算哪”,而要讲求策略方法。一方面,要增强一叶知秋、见此知彼的洞察力,透过现象看本质,加强前瞻性思考,第一时间读懂中央提出新质生产力所释放的鲜明信号,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努力在新领域、新赛道上占据先机。另一方面,要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主动到项目、企业一线开展调查研究,广泛征询本地民营企业家、高科技人才和群众的意见建议,找准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金点子”,同时结合本地优势产业、技术条件等谋划部署,做到实事求是、稳扎稳打,防止盲目铺摊子、上项目,唯有如此,才能真正让新质生产力向“新”而行、落地生根。
孙大勇/图